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查看: 5701|回复: 21

再说《消失的东郊最大古寺—武基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2 22: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东郊老土 于 2012-7-22 22:45 编辑
: j# y" H' B7 U" w4 F$ h! @
. J0 o& v$ W9 L( m8 I( m7 x5 s6 K 当我购置了电脑进入网络的第一个帖子,就是《消失的东郊最大古寺—武基寺》。% T4 ]/ B1 i0 k" S
 很早就有个愿望:把村边东郊最大古寺—武基寺介绍给大家,让更多的人知道它。因为这座古寺在东郊是最大的、解放初保存基本完好、文革期间才彻底消失。欣慰的是古刹中的碑刻还埋藏在古刹遗址地下的防空洞中,碑刻的拓片保存在了国家图书舘。古刹中仅存的古银杏及两株古槐还俯视着整个遗址。% H! u) Y' h9 h& h7 C3 M2 L, N6 j
 当时把古刹介绍给大家、我只是听老人的述说及儿时的记忆,并没有任何历史依据。我的贴子引起了网友许先生的关注。许先生不辞辛苦查找资料並实地考查,为我提供了资料、使我真正了解了“武基寺”。原来此寺並不叫武基寺,真实的名字叫《圆觉寺》。
3 u1 a1 p/ q& P. d3 Y* E 明正统元年。司礼监太监金英以报答前朝各皇帝为名,在仁宗赐给他的武基庄田房舍上建造了这座佛寺。而这座寺庙建在了一座破败旳废寺上(老人传说肖太后用胭脂粉銭修的寺庙也找到了些许依据)。佛寺颇具规模,中有如来殿、左为观音殿、右地藏殿、前天王殿、后圆觉殿。廊庑绘有五百罗汉。此外有钟鼓二楼、禅堂、斋堂、僧房,外有山门、金刚具像。先叫报恩寺,后英宗赐名《圆觉寺》。6 L6 |7 g  r/ h5 p; v# x" ?8 p, u
 在寺东一里有一土丘,当地叫驸马山子。只知下面埋着一位驸马,具体是谁不得而知。我在查看《圆觉寺》碑帖的时候看到有以下記載∶聖旨 重庆大长公主坟塋吉地壹顷玖拾亩、系圆觉寺供奉香火地土、今将本府田庄北地五段地计叁顷捌拾亩兊换於本寺。/ {7 j9 Q2 E7 R- o) k% y: w
 《明史》(巻121):重庆公主,与宪宗同母、天顺五年下嫁周景。景字德彰、安阳人,好学能书。英宗爱之,闲燕游幸多从。宪宗立,命掌宗人府事、居官廉慎。读书之外无所好。主事舅姑甚孝,衣履多手制。岁时拜谒如家人礼。景每早朝主必亲起视饮食。主之贤,近世末有也。弘治八年景卒,又四年主薨,年五十四。子贤历官都指揮佥事。
$ ^" {7 P& V  C8 ?; S: z% O/ p 美丽贤良的重庆公主及她的驸马就安息在武基寺旁的驸马山子下。
5 u  i( B; Y! F4 N& Z 寺西里许,有村四公坟。著有《雪屐寻碑录》的盛昱就葬在那里。由于盛昱的四位祖父均葬在村外,所以称四公坟村。盛昱、字伯熙,满州镶白旗,肃武亲王豪格七世孙。8 x, @5 u- N7 R
 隨着历史的变迁,这些都湮沒在了历史长河之中。只有那仅存的古树还在诉说着过去的存在。
3 R. I* M, x) V$ q. T8 {5 Q3 G2 s3 E7 G( h  N

; J+ W% x: o$ i- N  u
发表于 2012-7-22 22:2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城外农夫 于 2012-7-22 22:34 编辑
- w" ^8 T8 Y  [7 S# S+ K4 J& U6 H2 J) n# ~! c+ ?8 |: Q0 y2 U: f- i
学习啦!顺便再给您提点意见,您这帖子字号选大点怎么样,本人戴着老花镜看字太小。{:soso_e100:}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22: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东郊老土 于 2012-7-22 22:48 编辑 . O: r+ v' v4 ?9 c5 o
( r6 L9 R" k* w  E& _9 u
接受您的建议!
发表于 2012-7-22 22: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东郊老土 发表于 2012-7-22 22:30
5 B' y7 \# p) d. r接受您的建议!
8 e/ ?% s, `- j
我猜,您眼神儿肯定比我好,要不然,您不会选小字号 {:soso_e113:}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22: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东郊老土 于 2012-7-22 22:49 编辑 ) O" @, k6 c6 {/ ?, ~* |; l6 y) o
6 I  g! Y  Z% c* G; u2 ^; ]6 w* n
現在我看报纸还不用戴眼镜.
发表于 2012-7-22 23: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城外农夫 于 2012-7-22 23:22 编辑 2 _" O+ p5 \5 Y) U: v) \( O
东郊老土 发表于 2012-7-22 22:43 % o0 U% j: G  S1 f, Z
現在我看报纸还不用戴眼镜.

  F& ~8 g9 W' _% F9 L( p+ H, s$ h! `  ]
真羡慕您,这可能与您不贪酒有关,因喝大酒伤肝,肝通眼吗。另外新浪网上有一篇关于《圆觉寺》的文章,图文并茂,文章中还提到了您,您不妨把它转过来,让大伙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23: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网上那篇文章的作者就是我提到许先生。可惜现在我还不会转过来!
发表于 2012-7-22 23: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东郊老土 发表于 2012-7-22 23:08 6 _, _4 M0 U% G+ F6 ^( Q
新浪网上那篇文章的作者就是我提到许先生。可惜现在我还不会转过来!
. |4 ~: L1 y/ W6 e$ a4 K
这个容易,用鼠标圈点需要的部分,然后单击鼠标右键,对话框出来后点复制,然后粘贴到您电脑记事本上即可。
: ~) [7 m1 `6 H) [! Z% @: I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23: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文中提到的许先生在新浪网发表了研究武基寺的文章,转贴如下: + t3 k' m8 J7 k+ f* ^
武基寺,消失的明代古刹(一)武基寺的遗存 sg_trans.jpg         (2012-06-12 19:45:27) sg_trans.jpg 转载
" e0 r. Q; P4 p0 _- D5 J7 C7 s+ P. g+ |9 B% I
标签: 十八里店乡 小武基 萧太后河 广播通讯电源厂 武基寺 圆觉寺 古树杂谈分类: 郊坰寻古
" J+ n% b4 j; X) I2 Z" |& X. [
沿北京东四环路南行,过“欢乐谷”主题公园,就会看到一座东西横跨的立交桥,桥呈马蹄形,上悬“小武基桥” 蓝色铁牌。桥东的村子便是“小武基”,从桥上盘旋而下,右转向东进村,一条小河穿村而过,缓缓东流,这便是古老的“萧太后河”。沿河再向东南行约一公里,河北岸的村子叫大武基,只是如今已被房地产开发商征用,成为翠城小区的一部分,拆成了一片瓦砾。
由于有了小武基桥和欢乐谷,人们对“武基”这一地名不再陌生,但如果提起“武基寺”估计知道的人就不多了。2011年5月12日,一位署名“东郊老土”的网友在某论坛的“史地研究”版发出了一个帖子,题目叫做《消失的东郊最大古寺》,文中写道:* L6 i6 k# s4 O7 `' Y: e+ _
很多古寺庙在‘文革’后已无踪迹,在朝阳区老君堂村北[曾]有一[座]东郊最大[的]古寺—‘武基寺’,相传此寺是肖[萧]太后用胭脂粉钱所建,此寺三面松柏环绕,肖[萧]太后运粮河在山门前缓缓流过,一行砖塔由东南往西北绵延数百米,寺内有千佛殿。碑刻很多(解放后文物部门在寺内拓过碑,‘文革’时这些碑都用来修了防空洞)。……此寺在解放初期保持完好,当时还有和尚。现仅存寺內两株古银杏树及寺后的一片松林,实在可惜!!!”
4 d2 a; X. e% _) X; ?1 J
这则帖子引发了我的兴趣。根据作者的描述并对照地图,我猜想文中的“武基寺”旧址可能就是现在的北京广播通讯电源厂,通过网上交流,我与“东郊老土”先生取得了联系,并从他那里得到了证实。
5edc37f3tc244ab5ab1d7&690.jpg
! @2 P7 i! q2 l% o2 W武基寺旧址(北京广播通讯电源厂)卫星图
第二天黄昏,我前往广播通讯电源厂。工厂距大武基村东南约100米,南濒萧太后河。在它的西南方百米开外有一座水泥桥,在桥上凭栏东望,可以看到院内有一南一北两栋楼,均为东西向,外墙赭红色,形状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常见的“火柴盒”式。工厂大门开在西院墙的北段,南段院墙上写着“忠诚学校”四个白色大字,十分醒目。  
隔萧太后河向东眺望武基寺旧址(现北京广播通讯电源厂)。摄于2011年5月31日。
走近传达室,门卫是一位高大英俊的小伙子,待人很友善,听我说明来意之后,没费多少周折就让我进去了。进大门是一条宽阔的甬道,路的右侧就是靠北的那栋大楼,沿路前行,发现银杏树就在楼的东侧,但只有一株,挂“一级古树”标志牌,树干呈Y字形,树冠不很饱满,估计曾经修剪过枯枝。
进入工厂大门后面对的甬道,甬道右侧就是上幅照片左侧的大楼。请注意照片中的旗杆,我将作为地标绘制在武基寺复原平面图内。摄于2011年12月31日。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武基寺旧址最后的遗存就是三株古树,它们呈直角三角形分布,多次到这里考察,看得多了,我有时觉得它们很有些像桃园结义的刘关张,忠肝义胆,生死相守。这是其中的银杏树,一级古树,编号:11010500026。由于民国年间在照片中树的右后方(即东偏北方向)曾有一座关帝庙,所以我将这株银杏想象为关云长。照片摄于2011年11月12日,正值北京的深秋,但很遗憾晚来了一天,没能看到云长一年中最英武的仪表。前一天晚上刮了大风,金黄的银杏树叶洒满一地,云长看上去头发稀疏,“浑欲不胜簪”。
在它的南侧不远,楼前的甬道旁,背靠平房是一株国槐,为“二级”古树。
位于银杏树南侧的是三株古树中的国槐之一,二级古树,编号:11010500027。树龄最短,是三株古树中的张翼德。又因为在两株国槐中位置靠东,在武基寺复原平面图中标注为“东槐”。摄于2011年11月12日。
东西相望的两株国槐,它们携手走过了至少300年的风雨。摄于2011年11月12日。
西侧约15米是另一株国槐,为“一级古树”,树龄在三株古树中应该最长,树干上有几个硕大的树瘤,很引人注目。
国槐之二,一级古树,编号:11010500028,在复原平面图中称为“西槐”。三株古树中的刘玄德,很有可能是建寺初期种植。多少次我站在树下凝神仰视,有时会产生幻觉,眼前的古树忽然变成了当年建寺的檀越—那位来自安南的太监,屈曲的树干,是他佝偻的身躯,斑驳的树皮,是他历尽沧桑的容颜,他倾身向我,仿佛对我诉说古寺悠久曲折的历史。
见证了武基寺盛衰历程的两株国槐,在寒冷的冬日里,虬枝铁干奋发向上, 更显傲岸不屈。摄于2011年12月31日。
靠近树西侧是一条南北的甬路,直达南墙,将厂区刚好一分为二。路东是从北到南东西排列的一排排平房;路西尽南是刚才看到的南侧的那栋楼房,感觉是原来的办公楼,现在挂着“北京市朝阳区河北忠诚学校”的牌子,楼北侧的一大片空地用作了操场。沿甬路南行,回首看北侧的这栋大楼,外墙上安装着管道,应该是原来的生产车间。
5edc37f3tb9325882dbbc&690.jpg . o- A1 L* i& _: _  ]
厂区内的南北甬路,远端就是一进大门看到的那栋大楼。左侧(西侧)是学校操场,右侧(东侧)是一排排的平房。经过考证,武基寺殿堂的中轴线就位于这条甬路上。摄于2011年7月3日。
, @8 i% d/ s9 g+ f
在院内转了一圈之后,除上述三株古树之外,再没有看到其它的寺庙遗迹。
走出工厂时,在传达室小坐,谢过小伙子之后,与他聊了聊工厂目前的情况。据他说,电源厂已经迁走,忠诚学校原与厂子签有租赁合同,目前合同尚未到期,暂时还留在此地。多年以前,电源厂就已被北京飞达电子集团兼并,成为其下属公司。目前飞达集团已将地皮及地面建筑全部卖给了中复电讯(就是经营手机产品的那家公司),后者又将部分房屋租给了一些中小企业使用。
工厂迤北是一片居民的平房,在平房北面隔一条小马路有一片松林,大致呈东西放置的梯形,东西两边距离有100米,南北的长边有100多米,整个面积大约9000平方米左右,周遭围以铁栏。树龄普遍不算太长,至多在两百年上下。松林南侧铁栏外,分布着零星的坟丘,看样子有些还是近几年的新坟。这就是东郊老土先生提到的松林,但我猜测可能是乡民的祖茔,与武基寺无关。
关于武基寺,在《北京地名典》一书有下述介绍:2 Z6 U' h0 T1 G# v8 t
小武基东南原有圆觉寺,明正统年司礼监金溶建。因坐落于此村,又称武基寺[1]。
追根溯源,这段话实际引自清吴长元的《宸垣识略》一书:( l9 ?3 p; }$ o* ?$ S* D
圆觉寺在武基,去广渠门二十里,明正统中司礼监金溶建,初名报恩,赐名圆觉,有正统、嘉靖间碑三[2]。
8 k6 x0 N% v, M0 V吴长元将建寺的檀越误记为金溶(而实为金英,见后文详述),《北京地名典》一书引用时沿袭了这一错误。但是二者都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武基寺实为“圆觉寺”。如果在国家图书馆网站的“碑帖菁华”版上以“圆觉寺”加“老君堂”作为关键字进行搜索,可以检索到8幅拓片,它们分别拓自5通石碑,时间上溯明正统四年(1439),下迄清嘉庆六年(1801),这些珍贵的拓片帮助我们揭开了武基寺历史的神秘面纱。
$ }3 N9 V4 s2 I! c! n  w
注释:
[1] 王彬、徐秀珊主编:《北京地名典(修订版)》,“朝阳区十八里店乡小武基”条,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页474。
[2] [清]吴长元辑:《宸垣识略》,卷十二《郊坰一》,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4月版,页251。
2 D: H, g; Y' ~0 B
7 a2 e% Q4 s" K. o4 o
发表于 2012-7-24 19:2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城外农夫 于 2012-7-24 19:31 编辑 4 c- ~9 ^% B9 S

. F- @/ @/ l( ~" h1988年那会儿买彩电还要票,为了帮妻弟买台彩电曾蹬着三轮车去广播通讯电源厂买高价彩电,通过看这篇图文,厂子基本上还是原来的样子,当时还真不知厂子里有古迹。
发表于 2012-7-24 20: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东郊老土先生,感谢您将这座消失的古寺推介给大家。对武基寺历史的共同关注使我们成为了朋友,希望通过我们的合作与努力,将您家乡周边鲜为人知的古迹揭示出来,将那些尘封的故事呈现给世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20: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taiyechi 发表于 2012-7-24 20:19 ! ^" k- ]0 K: K% T; J
东郊老土先生,感谢您将这座消失的古寺推介给大家。对武基寺历史的共同关注使我们成为了朋友,希望通过我们 ...

# y& [# Z! ~5 G! Z& q" r是您让我知道了一个真实的武基寺,咱们共同努力!2 W  ^2 ]7 U  |" ^2 E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20: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东郊老土 于 2012-7-24 20:47 编辑 , w5 }) N2 t, s' p; ?% m
南城外农夫 发表于 2012-7-24 19:29
8 l& A5 C2 I' n  T& ]1988年那会儿买彩电还要票,为了帮妻弟买台彩电曾蹬着三轮车去广播通讯电源厂买高价彩电,通过看这篇图文, ...

; \& M( O* H" d. { 当时卖的是乐华彩电,您这一说就二十多年了。
$ `; D& K& o6 D; G6 H
发表于 2012-7-24 20:5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城外农夫 于 2012-7-24 21:01 编辑 % c. K( Z9 Z8 q& x* D) L- H
东郊老土 发表于 2012-7-24 20:45
4 _1 ~( s, ~! Q( T' r7 {. Y* W 当时卖的是乐华彩电,您这一说就二十多年了。
8 l) P0 m( R1 u. N( j! V
# A1 m) x# ], L2 [% v
您说得对,是乐华彩电,一晃儿已过去了24个年头。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年啊!
发表于 2012-7-26 17: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又了解了一个典故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8: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积雨误樵 发表于 2012-7-26 17:43 # J* V9 L1 w# w8 l# O5 u
感谢,又了解了一个典故
2 w( a' u) w$ d* V
謝謝您的浏览!
" I: E3 h& g2 X8 N
$ T  O% R1 a8 w6 \# U
发表于 2012-9-28 23: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公坟原属南杨庄一个小自然村
 楼主| 发表于 2012-9-29 17: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超武公爵 发表于 2012-9-28 23:11
' o8 Y+ ]8 z" d. C! d& S四公坟原属南杨庄一个小自然村

# G/ ]; S6 m; ^, X  实际南杨庄与四公坟是两个独立的自然村,只不过南杨庄比四公坟稍大些罢了。
发表于 2012-9-29 20: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非也,只因建四公坟80亩地才分出来的村!我家是肃王府的府员所以知道一些!
发表于 2012-9-29 20: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超武公爵 于 2012-9-29 20:48 编辑
  l" H( {7 d  W7 \/ c) T3 e! E# S5 H
# E2 T. B- ^  g2 {大武基姓崔的多,原来是一个佐领【三百人】属镶白旗汉军旗人。最后一代佐领叫崔宝恒!从小住姥姥家【架松高家】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21: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超武公爵 发表于 2012-9-29 20:39 3 x4 {! x+ f: G- H
非也,只因建四公坟80亩地才分出来的村!我家是肃王府的府员所以知道一些!
# d7 ^5 Z# M. h2 m& f7 L3 h
很想听先生讲讲四公坟的历史及故事(那怕是零星的)!
发表于 2013-6-7 08: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学习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23 02:04 , Processed in 0.147423 second(s), 20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