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37|回复: 10

【转帖】残园遗影 ——最早的圆明园影像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7-19 12: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20626rb20bRB20Cb001.jpg
  从东南向西北远望谐奇趣,只见一片沼泽,衰草凄凄。
20120626rb20bRB20Cb002.jpg
  谐奇趣北面,照片中可见菊花式喷水池,该喷水池曾散落于北京城内,20世纪80年代被运回园内,成为游客驻足之地。
20120626rb20bRB20Cb003.jpg
  观水法曾是清帝坐南朝北欣赏喷泉的宝座所在地,曾经庄重威仪,此时除了石质屏风上威武的西式甲胄外,其余已是一片萧条景象。
20120626rb20bRB20Cb004.jpg
  方外观东南侧影,此时的方外观主体尚存。方外观曾是乾隆爱妃——容妃,即传说中的香妃做礼拜的地方。
20120626rb20bRB20Cb005.jpg
  此时的大水法巨型石龛式喷泉机关仍比较完整,连同其后的远瀛观构成层次较为分明的视觉画面,但杂草丛生、凌乱不堪的周边环境使这里再也不能与往昔相比。
20120626rb20bRB20Cb006.jpg
  花园门正面,即黄花阵的南门,石阶上坐着四个外国人,隐约可见阵中心造型别致的石亭。
20120626rb20bRB20Cb007.jpg
  谐奇趣左侧之八角亭,为音乐喷泉的组成部分,盛时清帝曾在此同时享受音乐、喷泉的视听盛宴。
( D5 X1 ]8 X. y2 a
1860年,英法联军的一把大火焚烧了“万园之园”圆明园。不过,一些建筑逃过劫难,在焦土上留存下来。1873年,一位德国人拍下了西洋楼残迹的照片。这组留存在玻璃底片上的影像,是迄今已发现的最早的关于圆明园的照片,也是最接近于西洋楼原貌的照片(理论上讲,圆明园未毁前也应有人拍过照,但目前尚未发现)。
9 n! K# S6 p+ ~& k' i0 O  西洋楼是长春园内西洋建筑和园林的统称,包括谐奇趣、海晏堂、方外观、远瀛观等建筑及黄花阵、大水法、养雀笼等奇趣园林景致。大火之后的圆明园成了一座废园,但西洋楼众建筑多由石材和琉璃建造,虽在大火中燃去屋架等木制构件,主体却相对完好,并未倾塌。
. e3 m$ \* x1 w5 ?9 H/ B8 u  1872年,一个叫恩斯特·奥尔末(Ernst Ohlmer)的德国人到北京海关任职,他来到北京的时候,圆明园变成废墟已有12年。然而这座光华不再的残园还是给奥尔末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在日记中对西洋楼使用了大量溢美之辞:“这里的装潢……五彩缤纷,如彩虹般绚烂……映入你眼中的是装饰物丰富而动人的色彩,浸润在北京湛蓝色的天空里,随着观者移动的脚步和太阳的光影不停变幻,建筑物白色大理石的映衬让它们格外醒目,倒映在前方的湖面上,如同幻影……”
  P1 r$ T% E/ r  奥尔末是一名摄影师,他在北京期间拍摄了多少照片已不得而知,但最终为人所铭记的是,他留下了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最早的圆明园影像。
- f( T1 N% h0 l& w  通过这些照片,今人能够看到圆明园火焚之后的衰败景象,谐奇趣和黄花阵在大火后依然完好,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主体建筑也完好,大水法、观水法、远瀛观也保持着原有的格局,与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残迹相去甚远。借着这些相对完好的西洋楼主体结构,以及建筑上那些极尽精美的西洋风格雕饰,万园之园的瑰丽恢弘,依稀呈现在这些黑白影像的背后。
  f9 G2 L9 F4 F0 |6 ]( w9 w  在19世纪70年代,西洋楼残迹保存尚好时,除奥尔末以外,还有几位摄影师也拍摄过圆明园,其中有据可考的有托马斯·查尔德和泰奥菲勒·皮瑞。这两人拍摄圆明园的时间跨度长达三十余年,不像奥尔末那样集中,而且他们照片标注的年代都晚于奥尔末。照片中呈现的细节也能证明这一点,比如查尔德和奥尔末几乎在同样的角度拍摄了远瀛观正面,但在查尔德的作品中,正门上的钟形装饰已经没了踪影,显然在奥尔末拍摄后数年,远瀛观又遭到了破坏。
+ s7 C2 N! G$ C6 z  圆明园大火之后,虽有军队和太监守卫着这片废墟,但盗掠与破坏从未停止,相比那些一次性化为灰烬的木结构中式建筑,西洋楼是在荒废中一点一点倒下去的。园内的铜饰多数都在联军洗劫时被掠走。之后,精致的石刻构件成为盗取的对象。守园太监参与盗卖活动,很多装饰构件被移到别处。1900年庚子之乱时,残存的西洋楼再次遭到土匪、流民的大肆破坏。清亡后,圆明园更是长期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大量石材被任意盗拆,到上世纪40年代日寇占领时期,大部分西洋楼已经被彻底破坏了。) h5 E+ H- B: S9 e2 c9 y7 {0 o
  一个王朝经150年倾力营造方得鼎盛的万园之园,如今只剩一片断壁残垣。西洋楼从极盛时的皇家游乐园变成了绿树丛中白石堆砌的残迹,其中缺失的时光,在一张张底片上定格下来。当我们面对这12张玻璃底片,仿佛还能感觉到石墙上烈火炙烤的余温,光影中散落着我们对那些已经消失的细节的追寻,对一段历史的哀思,对那些不复存在的美景的纪念。# K% u2 ~: x* g% m# C
  1927年奥尔末逝世后,这组底片由其遗孀交给德国建筑学者柏石曼。1931年,在德国柏林大学攻读美术史学博士学位的中国青年滕固,得知柏石曼藏有奥尔末的圆明园底片后,将这批玻璃底片借至上海印制成书,即1933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的《圆明园欧式宫殿残迹》。遗憾的是这批底片在运往上海途中受损,大水法的底片断为两半,在滕固的书中仍能看到痕迹。
8 \! e- L* c4 L1 _+ I* C" S  滕固用完这批底片便将它们寄还给了柏石曼,此后柏石曼再没将这些底片示人。1943年,柏林在盟军的轰炸下几乎变为废墟,坊间一直传说这批底片已毁于战火。实际上,这批底片一直由柏石曼仔细保管,直到他去世。1987年,这批底片被他的孙子售出,之后又辗转流传,最终被秦风老照片馆收藏。   
+ i" U) W5 T+ V; f" u3 R  文/徐家宁  
. [. y' G: ]/ ]6 V  本版照片由秦风老照片馆提供  3 U0 |5 k  v% _
1 C4 n6 ]+ G* I5 S2 c& J$ u

) l) e& \1 O3 h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2-7-19 13: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帝国主义忘我之心不死! 以前靠的是船坚炮利,现在靠的是金融资本!
发表于 2012-7-19 14: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珍贵的照片遗存。谢掌柜和徐家宁老师。
发表于 2012-7-20 13:2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掌柜
发表于 2012-8-4 21: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必须补充以下啊,这是我们< 旧京图说>出的.喜欢老照片的朋友请关注周二北京日报第20版,旧京图说.一个月2期.
56348421587_normal.gif
发表于 2012-9-1 00: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橘黄的水印有些不合时宜啊
发表于 2013-6-20 12: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暮春花事 发表于 2012-9-1 00:06
. [  o0 f5 L' I# t% p2 [那个橘黄的水印有些不合时宜啊
: f/ y+ S0 b$ D9 _1 g% x' y8 x
16407.jpg
( F& L- d* l) ]) b- e3 Q4 Z3 K1 Y$ \4 ?7 i# u7 U2 B
16408.jpg
: p, F6 S( p" N- M
7 X  t! ]# n0 q5 N$ t3 |- Z 16412.jpg
4 E/ Q. [8 h1 f3 a4 i7 t. Z3 l5 Y! ~
16498.jpg $ P. }: j# X; k; n' L9 _) Z- R
3 Q# m4 H% L/ e
16499.jpg
" i7 Y4 _3 O$ B5 @0 @7 K4 S6 r( v9 G+ X* |" p* e7 A
16500.jpg
' J1 s8 [( h* r) F* \; M. d- b+ j' M# F# w. B$ _6 e
16497.jpg ; p7 a4 t' r9 V7 K! h/ g0 n
1 G0 J# @+ l1 O4 c3 s+ ?
发表于 2013-6-26 06: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发表于 2013-7-17 11:58:29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发表于 2013-10-14 22: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永远的伤痛,永远的遗憾。
发表于 2013-10-18 17: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忒糟践东西了!+ v, J" o" u! _( r1 @2 D: x
这么精美的皇家园林就这么让它们给毁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3 07:52 , Processed in 1.157653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