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1 _+ O* e- o2 e& H 《欽定四庫全書 明宫史卷一 》 (明)吕毖 撰 ) F+ D" ]8 n/ t7 o0 S" y2 _
○宫殿規制 ...... 護城河者。自北閘口分流。 經内官監白橋大高玄殿之東北上西門之外半邊石半邉磚橋入。 此橋半用石者。防車輪耳。 大高玄殿前竪石牌二。曰:宫眷人等至此俱下車馬。【世宗尊崇玄教敬恪如此】 水由橋下至紫禁城牆下護城河。 而東而西經太廟之東玉芝宫飛虹橋之西。 而西脈則自太社太稷壇之西至靈臺寶鈔司之東。 總合流于湧福閣之河焉。 ......(略)。
- H' w( W- f9 u* I' t C. U 2 m2 r" U1 x% E/ s- A% m( W. `+ L
7 k% a3 d6 j9 B) q8 C& E3 C: U
2 d; }5 {; b# S9 g; g7 J- Z《乾隆京城全图》里标注的鸳鸯桥(图内左下角)。
' R6 A( G1 x4 }; R* h0 }
% ^6 p+ C' `" Y& f
[贴图:半砖半石的鸳鸯桥
; E; q/ J& n9 ~
! N: u" V% x) ?3 U1 v! h' @ 9 C m' r4 L3 @1 y- p( e6 j5 z. E
北上西门是清代景山的西墙南门。
; G% @! M% @' S
( w4 u. ?' k1 y5 L6 E* l北上西門之外半邊石半邉磚橋“位于今大约景山前街及景山西街相交的丁字路口。 水由北来,过桥下注入筒子河,桥东西向。 此处是一个交通要道,车驾常行之地,采用半砖半石的结构造桥,当然是为了坚固耐久。 清朝曾名鸳鸯桥,与它的特殊构造不无关系。今桥已不存。” [黑龙语]
; |8 j# S) v( M! l......(略)。 , @6 s4 | |# q8 d
( T6 z. O- Z2 ^" u) f6 w8 C+ S! ^& K + R; P% a5 X1 q+ H! y7 Z! ^
鸳鸯桥-遗址处在今景山前街大三元酒家的门前,就在稍偏东的便道上。
& c5 K2 l' X: B1 E(点击一下看大图)。
! y2 @& l `1 b6 Z7 E6 e
[贴图:半砖半石的鸳鸯桥
[贴图:半砖半石的鸳鸯桥
3 F, s" l) @8 o* z; e
/ X' O: _* x% s
2 E' i& B5 N' M* C q# K0 s, R 9 L1 P6 N4 Z7 D' P8 Q1 \/ g: u
这是斑马二世私人收藏的一张老照片。
0 _( z8 |" |. q1 V# ^* {9 `- [
[贴图:半砖半石的鸳鸯桥
3 D6 `' U+ L; ]4 Z0 h7 A1 p! h" r
5 g. m+ T+ P) M! f2 L# v / f& E3 g! l) I4 F$ a
6 p0 ], D+ b+ D c7 x这是荷兰某网站的一张老照片。 . p# x0 D" C: r" u/ @
在荷兰某网站的这张老照片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半砖半石的鸳鸯桥”。 , C4 c3 J. A0 C0 D1 C
(二次点击看 ‘北上西门-鸳鸯桥 ·1925年’ 大图)。
7 x/ a7 G( D" @/ r+ D; {( I2 Q+ y% E" ~荷兰某网站的这张老照片标注的时间是1925年,存疑。
1 {, Y/ }& T7 S5 M, Q6 h图里的树木与斑马二世私人收藏的一张(1913年)老照片里的树木相差不大。
[贴图:半砖半石的鸳鸯桥
6 ^ G2 J2 c2 G# R! }+ s
- x% `4 P% p- d/ @: K
* s, h& ?* K s5 E1 O+ I$ u" c4 C
! Q# x$ Q$ `5 s( T) F+ ~这是斑马二世曾上传的另一张老照片, 1 ^) d& ~. _1 \% Z4 `: k) j6 o5 |
站在北上西门外,向西看鸳鸯桥 ,向西看大高殿东口的“孔绥皇祚”牌楼。 ( t6 k! l3 O& M/ E6 ?
[贴图:半砖半石的鸳鸯桥
# ]5 }/ A, T( q: G/ ~4 n' A% d( M[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14 9:19:5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