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处行营是3幢两楼一底的砖木结构建筑群,坐东南朝西北,周围有风火墙。 # b# _+ e" j% p8 j8 ~
■大门入口处全是圆角砖砌出精美花纹的石柱、窗户等。
- {8 R$ `; _1 e }1 | ■“行营”底楼有一地下通道,条石砌成,看上去平整牢固,目测通道宽、高均约两米。 / y8 f4 X5 f- h/ g5 y
关注下半城文物保护① + C4 i9 R9 l- a9 Q3 Y- a, ?
本报讯 (记者 李晟)渝中区解放西路的旧房改造工作从去年开始,复旦中学旁的居民楼5个月前就已拆除完毕,但奇怪的是,这片废墟上有3幢连在一起的房子屹立不倒,这让不少路过的市民感到诧异。昨日,渝中区文管所相关人士介绍,这幢位于解放西路14号的老建筑来头不小——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
: E$ P$ l0 c+ n# Q0 q! X 在最近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文物工作者在清理民国档案时,意外发现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的线索,并在渝中区解放西路寻找到了这处保存基本完好的历史遗存。从此,这3幢老建筑成为了重庆首次发现的抗战时期蒋介石最早的城区官邸。
5 p$ L' _7 t7 w$ Z" Y 蒋介石曾在此居住办公 ! G) d0 Y, q# n3 U. E/ a
走近这片砖木结构建筑群,高出地面的门槛,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大门入口处全是圆角砖砌出精美花纹的石柱、窗户等。这处行营是3幢两楼一底的砖木结构建筑群,坐东南朝西北,周围有风火墙,属于典型的中西合璧的民国时期建筑。渝中区文管所相关人士说,“重庆行营”的内部建筑保存情况却并不乐观——这片建筑群曾为一家幼儿园与进城务工人员临时居住点,破坏比较严重,原本宽敞气派的一条甬道也被截成了三段。 6 u% \9 B% z2 n/ S- K2 V8 x
市文广局文物处副总工程师吴涛介绍,初步考证,“重庆行营”约建于1935年底,当时国民政府颁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任命顾祝同为主任,行营辖区包括川、康、黔、藏在内的整个大西南。”1937年,卢沟桥事变数月之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蒋介石作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他最初的官邸就设在重庆行营内。
! H$ y5 a& [. ] “行营”暗埋逃生通道 / ^* k+ J, D4 g) j
一条深埋地下的暗道,从“行营”底楼的石板下直通数百米外的长江边。旧城改造的启动,让文物专家在位于渝中区解放西路14号的蒋介石行营遗址测绘时,有了这一意外发现。掀开位于“行营”底楼一块一米见方的水泥板,拱形顶的通道出现,条石砌成,看上去平整牢固,目测通道宽、高均约两米,通道内的地面上已积上厚厚一层淤泥。
& F6 F s# l+ j( H+ M: H& X6 T 工作人员说,目前行营内一共发现有两处入口通往地下通道,目前无法深入探测。房屋老住户李茂才说,50年前他曾钻进通道玩耍,能一直走到储奇门长江边,洞口就位于今天的滨江路边。他说,通道留有精装修痕迹。
4 [& \3 d2 }- f" v2 U5 A8 \; e 文物专家认为,重庆行营作为当时国家最高中枢机关,修建地下通道正常,估计主要是发生空袭等突发情况时,用于紧急逃生避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