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查看: 4478|回复: 10

试问:“悼陵监”的由来?如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7 17: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R]如题看图,“悼陵监”名字的由来,有更可靠的说法吗?!- a* [2 N3 E; P9 a4 d9 B
[BR]

试问:“悼陵监”的由来?如图

试问:“悼陵监”的由来?如图

" X* N( ?4 k7 S' d6 @, o[BR]转载《燕京传说》的传说:
. I* I4 K) r+ c4 G* y[BR]在十三陵,每个陵旁边都有一个和帝陵名字相同的村庄,那是由看守各帝陵的陵户历代繁衍而成的。如长陵和长陵村,献陵和献陵村,景陵和景陵村……。那么,埋葬崇祯皇帝的思陵旁边,当然也应该是思陵村了。可是,如今整个十三陵一带就偏偏没有个思陵村。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 m1 T# g. `6 a' C3 B9 x[BR]  大家都知道,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人北京后,崇祯在走投无路情况下吊死在煤山了。据说,由于当时战争纷乱,崇祯和周皇后的尸体停在北京东华门外,一连好几天没人过问,迟迟不能安葬。后来,顺天府官吏命令昌平州官安葬崇祯。当把他的尸体运往昌平时,人们才发现,崇祯皇帝的脑袋不知被谁砍掉了。
6 ?! D) N1 d  o- T$ N; N2 X" H[BR]  当时,大伙儿怎么找也找不到这颗脑袋,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现找材料和工匠,铸了个金头,把它安在崇祯皇帝的脖子上,才得以完葬。
7 K: r. Z% I$ C$ l, f[BR]  就这样崇祯被葬在了思陵。甭看崇祯“亡国之君”的名声不好听,可他脖子上安的金脑袋却是个好东西。这样,就招来了一些人的贼心。开始,由于思陵村各陵户的精心看管,崇祯的地下墓葬总算是完好无损。年复一年,许多年过去了,陵户几经变迁,看管的就不那么紧了。一天,村里有位老人清早起来拣粪,经过崇祯的墓前,忽然发现坟墓已经被挖开了,敞着一个好大的洞。他急忙回到村里,把这事对陵首说了,陵首马上带了一帮人赶到坟地,他们走到被挖开的洞里一看,棺材早已经腐烂了,崇祯的尸体也只剩下一付骷髅架子,安在他脖子上的那颗金头呢,也不见了。大伙儿心里明白了,盗墓的人就是奔着这颗头来的。这金脑袋少说也得有十好几斤,看来,它早就被人弄走了。陵首心想,大伙儿这么愣着也不是个事呀,就派人到州里报了案。其实,上报州官又有什么用呢?日子一长,这件事就这么糊里糊涂地搁下了。
1 D7 _1 \$ R& }6 b" `9 L[BR]  后来,陵户们商量着说,在崇祯的墓里还有皇后、贵妃及其它附葬品呢,要是以后还有人来盗墓怎么办?于是,他们就立下了一些新的护陵规矩,并且决定把思陵村改名为“盗陵监”,意思是对盗掘陵墓的人要时刻提防,严加监看。时间又过去了很久,“盗陵监”被渐渐地叫白了,这才成了现在的“悼陵监”村。3 x( }, j* B  W
[BR] 
发表于 2011-12-9 1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悼陵监我不是很清楚。

0 O- D/ p0 B5 K0 e) b& g

 

8 @8 E; f6 C' l- [

 

2 q9 W; D% |: F% ]

关于悼陵我查到一些。

" S& m0 {5 ?5 Y/ b1 j, c

 

- a( S! {" R# G: G1 _* w5 G

[正史]

0 l( y' L+ B# K3 Y


嘉靖七年 十月乙丑(二十七日),侍郎何绍奉命督理营建悼陵。 《明世宗实录》卷九三

1 w& [6 a+ O) W

嘉靖七年 闰十月己巳(初一),拨团营8000人营建悼陵。 《明世宗实录》卷九四

1 R) n2 N* r S

嘉靖八年 正月己未(二十二日),由顺天府附近州县选民增充悼陵陵户。
             壬戌(二十五日),置悼陵果园、菜园房屋如康陵规制。 《明世宗实录》卷九七

8 r# T: h. C- T. I% e* ]2 a

嘉靖八年 三月丙申(初一),孝洁皇后陈氏(时谥悼灵)葬悼陵。 《明史·世宗本纪》

7 e. T4 z* K+ N5 l0 ~0 B

嘉靖八年 九月丙午(十四日),悼陵工成。 《明世宗实录》卷一O五

% w; D3 W6 P. I9 A. C- d# X

嘉靖十五年 三月己未(四日),贤嫔郑氏薨,追封贤妃,命葬悼陵侧。
               己卯(二十四日),世宗朱厚熜奉章圣皇太后谒长、献、景三陵,至十八道岭择寿域。 《明世宗实录》卷一八五

/ q5 ]' y* U* f: t

嘉靖四十四年 七月戊戌(初四),世宗贞妃马氏薨,葬天寿山陵次(悼陵侧)。 《明世宗实录》卷五四八

9 _, U" G, ]& f# ~. o$ K$ F

隆庆元年 三月壬申(十七日),世宗葬永陵。孝洁皇后陈氏、孝恪后杜氏迁祔。 《明穆宗实录》卷六

' T2 g4 o/ Z! X1 m

万历九年 十月壬寅(十一日),定世宗皇贵妃沈氏圹域以孝洁皇后陵(悼陵)改用。 《明神宗实录》卷一一七

/ L0 D( w9 E, Y

......(略)

4 v8 h, f6 m7 }3 m- r9 @

 

6 ]% H2 B* ^: q5 k2 U

我想,您要了解悼陵监,先要了解悼陵。

$ {' L. F: [7 [

 

+ f3 i/ N1 ~' C- K

贴几张悼陵遗址的新拍的片片。

2 L$ V% N6 |) W, G- T

 

6 F: E t' v( w8 |" N

 

$ `6 T+ b0 U2 Q0 q

FVqV5gGG.jpg
eeEfT9W0.jpg
rjGiE0ap.jpg
eEsXGYzj.jpg
np5rg7cf.jpg
27k0J3Wc.jpg

2 b, J+ `* S/ o3 Y+ v3 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9 11:49:47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4: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网上搜罗到此文,跟您的正史很入对:

/ D% }2 C+ G8 g' y% k, r. V1 I
' Z. m% U4 ~& F4 \* n* Q

世宗三妃墓(悼陵)六妃二太子墓稍南为悼陵,俗称大宫。坐北朝南,北偏东35度。陵园呈长方形,南北长169米、东西宽86.30米。陵园园墙保存基本完好,享殿、左右庑基址柱础石俱存。园内松柏茂密,郁郁葱葱。陵墙南面全部用大城砖垒砌,东、西、北三面下部平砌城砖,高1.10米;上部以山石填抹灰泥垒砌,里外墙皮抹沙子白灰,并涂成红色。墙宽1.10米、高>3.70米,顶部用四层平砖铺砌出檐。陵门外左为神厨,右为神库,基址长33.40米、宽21.70米。库北墙残存一段,厚0.65米、高2.35米。 

! T6 Z. p7 O' c" e e, x- f

    陵门宽18.90米,门三道。享殿距陵门40米,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基长29.60米、宽16.20米。左右庑各三间,长14米、宽5.80米。殿后置石供案,束腰形,长2.51米、宽1.23米、高1.07米。上部雕串枝莲纹,下部雕卷草纹,束腰上下雕仰覆莲纹,中间为云头飘带纹。


/ Z' R2 C1 ]& S, t# D

    坟堆残高4.40米、直径约15米。


4 c8 \9 J, r; F. X. ?' _/ ~, W

    悼陵原葬世宗孝洁陈皇后。陈氏,元城人,父万言,授都督同知,封太和伯。嘉靖元年册立为皇后,七年十月,因嘉靖皇帝发怒,受惊悸,堕胎而死,初谥"悼灵"。建陵于袄儿峪,八年三月安葬于悼陵。嘉靖十五年,改谥曰"孝洁"。隆庆元年三月葬世宗于永陵,同时迁葬孝洁皇后合葬永陵。旧域犹存。


7 V* F5 k1 c; }5 F

    万历九年十月,嘉靖皇贵妃沈氏薨,以孝洁肃皇后遗址为圹域。沈氏于嘉靖十年三月册为九嫔之一。 


" t9 a4 a& y0 [% |& A6 t

    卢氏,嘉靖十年三月册为靖嫔,十年三月生皇四子,景恭王载圳。十六年四月进封为靖妃。


% T/ L l( F: \, \2 w' H: N1 H+ |

    敬妃文氏,嘉靖四十五年八月进封为贵妃。


, E) }6 ?! [& P! }2 V

    靖妃卢氏、敬妃文氏,谥葬皆不可考。今从《昌平山水记》:"孝洁皇后陈氏,初谥悼灵,葬此。世宗崩,迁永陵,而其封兆尚存,旁有沈、文、卢三妃之葬,至今犹曰悼陵云"。据实地调查及《神宗万历实录》所载,其坟墓不在原址旁边,而以旧域为之。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过陆老的百度説解,甚是明朗;不知大家是否有相关文献?
发表于 2011-12-7 1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纯盘戏说加扯蛋
发表于 2011-12-7 2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杨懿涵在2011-12-7 17:33:00的发言:



只好现找材料和工匠,铸了个金头,把它安在崇祯皇帝的脖子上,才得以完葬。
( E( }0 J- m! o O( g

闯贼真有钱,真有钱

0 c7 o' }, U# a8 Y7 p0 B

砍掉个肉脑袋,还人家一个金脑袋,真慷慨

. }' q* x: T% ?5 ~ A- Z P0 z! I; e

有这钱,干嘛要拷掠吴家呢?

2 h, [5 E b" \+ m7 o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7 20:11:06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2-7 2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杨懿涵在2011-12-7 17:33:00的发言:

一天,村里有位老人清早起来拣粪,经过崇祯的墓前,忽然发现坟墓已经被挖开了,敞着一个好大的洞。
 
- l D h8 C' e/ K# e# V" ]9 y9 `

到宝城上面去拣粪....

) b/ |; r7 M/ H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7 20:24:51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2-7 2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传说的最初出处是《十三陵的传说》写作“盗陵监”
发表于 2011-12-7 23: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欢乐的故事啊~

发表于 2011-12-7 2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传说是美丽的,历史是真实的。还是陆老师讲得实在。呵呵……
发表于 2011-12-7 18: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如是说悼陵监

  + J( S3 ~& R6 o- N9 ]) i7 q

《悼陵监村的由来

% x: E7 B- K9 D* M+ E! n

悼陵监位于昌平卫星城西北6.1公里,十三陵镇所辖行政村。清代成村。因村址在明代为悼陵的神宫监所在地,故名悼陵监。

7 y# l) k! H% \2 j

悼陵的墓主是明世宗朱厚熜的原配皇后陈氏。陈氏,元城(今河北大名)人,嘉靖元年(1522年)册立为皇后。嘉靖七年(1528年)十月的一天,帝后在宫中闲坐,张、方二妃进来献茶。嘉靖皇帝反复观看、抚弄二妃的纤纤细手,引得陈皇后妒火中烧,醋意大发,将茶杯掷在地上,摔得粉碎;惹得嘉靖皇帝龙颜震怒,大发雷霆。陈皇后素知嘉靖皇帝为人严厉,为争宠夺爱激怒皇帝,后果难测,不免心中惊悸,终日惶恐不安,导致腹中胎儿流产,数日后竟一命呜呼。当时,嘉靖皇帝余怒未消,对皇后的丧礼降低规格,谥号“悼灵”二字,葬在陵区内的袄儿峪。

/ V4 m! W }9 B. a: C% W$ J. ~& V3 s

按照明朝制度,每建一座陵都要设一个神宫监,派遣太监负责日常的看护与管理;因陈皇后的谥号为悼灵,其之葬所即称为悼陵,神宫监也随着称为悼陵监。

6 m6 l- f. j: g" U

嘉靖十五年(1536年),礼部尚书夏言议请改谥,此时嘉靖皇帝已经心气平和,遂改谥为孝洁。

5 _- r- v/ q5 z& t3 H( W

嘉靖皇帝死后,礼官们提出:孝洁皇后乃世宗(即嘉靖皇帝)的原配,应与皇帝合葬。穆宗(嘉靖皇帝三子朱载垕,年号隆庆,庙号穆宗)采纳了礼官们的建议,将陈皇后迁葬永陵,并于隆庆元年(1567年)二月为陈皇后上尊谥为:孝洁恭懿睿安庄相翊圣肃皇后,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尊荣。

2 \8 e) A( @ |, ^

悼陵位于悼陵监村北,袄儿峪东麓,整体建筑坐西北朝东南,呈长方形,设殿门三间,享殿五间,两厢配殿各三间,殿后为石供案、石供器,案器后为墓冢。

8 M q! a( `# ~2 f; d9 u

孝洁皇后自隆庆元年七月十七日(1567年4月25日)迁葬永陵后,悼陵虚置十余年。

4 o4 w1 E7 _( r i8 b# i+ R/ H

万历九年(1581年)十月,世宗皇贵妃沈氏死后葬入悼陵,其后,世宗的妃子文氏、卢氏陆续葬入悼陵,悼陵的规格就由皇后陵降为皇妃坟,悼陵监却保留了下来,仍旧执行看护陵园的职责。

0 Z8 [% M7 S, f/ {9 I: D" Z

在悼陵监村东,为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年号崇祯,庙号思宗)的陵墓--思陵。因前十二陵的神宫监都是明朝设置的,而崇祯皇帝是亡国之君,没有设立神宫监。

: l/ D! s8 |+ J0 H2 F& K. ]' n. C

清顺治元年(1644年)七月,清王朝为各陵确定了守陵太监的人数,因思陵没有神宫监,太监们没有栖身之所,而悼陵监便近在咫尺,于是,看护思陵的太监们就寄治、借宿在悼陵监内。

; {0 U3 }0 A( K

康熙年间,每陵设陵户3名(思陵4名),每户给地35亩;乾隆年间,每陵均设陵户4名,每户仍给地35亩。陵户们在这里定居下来以后,娶妻生子,经过世代繁衍生息,遂形成村落。

1 \; X1 A( [# W

在明、清两朝,悼陵监村域内的这两处文物古迹均得到较好的保护。

* ^+ X. d! H2 D, n: l

民国时期,思陵于30年代两度遭到土匪盗掘;1947年,国民党军队为修炮楼,拆毁了思陵的围墙和砖石建筑,留给新中国的是残破的遗址。

9 U0 Q& i2 l9 e. z+ d& W* r3 m, k

1992年,十三陵特区办事处为保护文物古迹,对思陵遗址进行了清理,并修复了陵墙、宝城和城台,对陵园内的现有文物进行了复位和修缮,并派专人常年负责看护管理,使它得到较好的保护和利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5 22:02 , Processed in 0.136137 second(s), 19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