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时过境迁在2011-11-22 0:30:00的发言: 回答楼上的:确实该院子很大,解放后是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宿舍。60年代院子保留比较完整,楼主绘制的是院子中路的图。二进三进院子东西两侧都有回廊,东侧还有偏院,我记得偏院南侧墙下,有个花坛,上面有很大的太湖石。后院是二层,木质楼梯非常窄。也听说西侧有过花园,但只是听说。
. A3 \1 s3 _9 H' l$ [, c Z/ R; ?, r' m我在7楼曾提到的"假山石"就位于中路主院子的东侧偏院(即主院子的右路院).假山石(太湖石)确实位于东侧偏院南墙下,大约有三米左右高,直径几个人都合围不起来.假山石(太湖石)下方有一大青石底坐,上刻有乾隆皇帝亲笔所提四字.估计此院最昌盛时最晚也要在乾隆时期.另外,中路主院子的西侧院,解放初期还保留着的小桥流水后来被填平了......从乾隆皇帝亲笔提字和院内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来看,此院当年可能是乾隆皇帝御赏给什么人的.
, r' j3 |" z9 w6 A4 a- \8 E4 F
k; _9 X2 H' q ^ K4 I
) s! c) N* a. @6 F" v! H中路主院子最后院是二层木质结构楼房(大约有五\六间房间),一直到文革之前,一位编辑就曾住在这里.在这二层木质结构楼房里曾居住着职位比较高的人士.
8 T6 I0 [/ ^& V8 z" ^$ F
- [5 S& Z# P- N . U7 x/ _2 @' c
鸦儿胡同15号院另一个有研究价值的就是,它可能是这一带保留到后来最古老的院落之一.这院内的房间可能大都没重新大规模翻建过,因为此院整体的地势比如今鸦儿胡同街面低很多.也就是说早在乾隆时期鸦儿胡同街面和后海河沿儿要比现在路面低得多.一般而言,建新豪宅时,没有哪位设计师愿把新豪宅院内地面高度建成比豪宅院大门外路面低很多的.现如今大都把一进院子大门,要下好几个台阶的(低洼)院子,称之为"跳地坑".
: h" ]; x ?" n; X0 g
" k1 ^) ~ x6 F$ z0 n8 }' f1 a
, J6 b% C4 d" M" @' E$ g3 `% ^ 虽然广化寺也是鸦儿胡同最古老的院落之一,但是广化寺在后来的几个朝代中曾多次被重新翻建过,广化寺如今院内的地面高度已不是当年最初的地面高度了.
/ t, w- N7 ~4 x; s7 s[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22 23:16:5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