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99|回复: 6

网上搜到一篇文章,看完想骂人:寻找玉桃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9-18 19: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如下:标题是寻找玉桃园

, C; p5 Q: b; m3 J$ V. K

 

& e0 X ?- T" v% s

      北京金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黄汇自己都没有想到,13年前她主持设计的玉桃园小区,今天居然会成为中小套型住宅设计的经典案例之一。

2 m& P; M( z D% ?6 N+ l: P: i

  在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柯焕章的极力推荐下,记者在考察了这个曾荣获“北京市优秀住宅设计一等奖”的项目,并找到黄汇与之长谈3个小时后,对玉桃园小区终于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挖掘到这个项目背后所蕴藏的一段珍贵记忆。

: V; @+ v0 c6 ]1 m; _& ]

  

0 J, ]9 o8 u5 B. `* G9 I3 n, ^

      亲临玉桃园

4 A$ }# j% s& e; C1 }6 l+ N- @

  

( j% }" f2 G4 ]0 |( U" a- i& {

     “你们要去看这个项目啊?小区里有棵百年的老槐树,是我抢救下来的,所以大家都说它姓黄”。

v5 H1 v7 M! N' ^5 W& _

  8月9日,当记者致电黄汇的时候,她很惊讶,兴奋之余并没有提及玉桃园小区当初规划设计的过人之处。除了爽朗的笑声,她表示对这个小区快没有印象了,所有的资料几乎都不在手头,需要去资料库调胶片出来重新晒图,而只有这棵树,却是首先让她在瞬间能够闪现的回忆。

2 s/ @- ?. Y! K3 r

  为了留给黄汇足够的时间去重拾这失去的记忆,记者在与她见面之前首先来到西直门附近的桦皮厂胡同,找到了玉桃园小区。

5 t6 j( M) K# Y

  整个玉桃园小区分三个组团,由桦皮厂胡同改造后的马路将三个组团隔开。整条马路树荫婆娑,几乎隔绝了西直门内大街的纷繁喧扰。

: d# I# q' _ h

  进入“玉桃园小区二区”院内,郁郁葱葱的大树与黄白相间的楼体外立面几乎浑然一体。如果不是被爬山虎多年生长蔓延的枝藤所淹没的墙体,以及墙上留下的斑斑驳驳老化的痕迹,无法想象这个小区是10多年前的作品。而黄汇所说的那棵百年老槐树,茂密的伫立在二区西边与马路的交界处,周长28米的树冠恰到好处的免去了靠西一栋单元楼住户夏日阳光的夕晒之苦。

0 I; \: @$ @* E' \1 F

  小区内的楼体大多正南正北朝向,拥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效果。当初,由于这个区域提出了24米的限高要求,所有的单元楼都被设计成5~6层的多层板楼。整个小区还结合规划,在住宅的设计上做了退台的处理,相对丰富了小区的空间与住宅建筑的造型。此外,顶层卷棚式的设计,充分借鉴了北京传统建筑的形式,使这片位于西直门内一隅的小区很好地传承着古都风貌。

; b( @% N- v& n; k5 \

  记者来到玉桃园小区居委会,接待我们的李女士恰好是一位住在该项目一区的老业主。她告诉记者,玉桃园小区从1993年开始规划,1995年入住,整个小区以二居室和三居室住宅为主,套型面积大多在90平方米以内。当时属于福利分房,大多被中国化工集团和华能集团买下。他们一家五口人当时分得使用面积81平方米的三居室,结果一住就是11年。

$ U L9 [) _- }8 D1 R) q

  从李女士口中,记者得知,玉桃园小区在当时属于北京地区比较少见的优秀社区。不仅建筑外观吸引人,套型面积尺度适宜,室内功能空间布局合理,而且绿化率较高,24小时供应热水。加上周边生活配套齐全,交通方便,使得这个小区的绝大多数居民至今不愿搬家。

7 a2 e. v; c+ b

  “住了11年,这个小区最大的缺点是层高太低,屋内憋的慌。”李女士说,“由于小区里没有车位设计,业主只能把车停在小区内的公共交通区域,一到傍晚时分,小区内的道路几乎成了停车场。”

$ Q( i& ^! M! u5 I" x7 T

  

' v/ s- x) }+ K' v% S+ \

      解读玉桃园

1 F. D2 k% l" j, S, R+ M

  8月11日下午,记者带着对玉桃园小区的一些初级感受来到黄汇的办公室,年愈花甲的她,早就把玉桃园小区的规划图与相关资料准备好了。

' R% |5 B, e% s3 J

  “其实在我看来,90平方米的套型设计并不是一个可怕的限制,对全世界住宅来说,90平方米向来都是一个正常标准,在高峰值的时候才达到120平方米。”黄汇表示,在1993年那个时期,北京两居室住宅的平均面积只有56平方米。以三居室7个功能空间计算,从56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90平方米,相当于每个空间可以分别增加5平方米的面积。但在实际设计时,未必每个功能空间都需要平均增加面积,完全可以有所区别。这样一来,客厅、主卧室等活动较多的空间就能够充分放大,使人们享受到舒适的生活尺度。因此,不管是当时的玉桃园小区,还是现在新政过后所要面对的90平方米以下的住宅套型,都可以设计的很舒服。

) a7 T) K7 F/ Z* ?! x" o3 F

  “我根本没有太在意这个项目。”黄汇用略带调侃的语气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初做小区危改试点的时候,我几乎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小后仓的改造上,后来做的玉桃园小区设计方案要求的比较急,整个设计过程差不多都是在现场进行的。”

7 G6 j) Y! Y0 s5 J/ ]" P

  对于这个项目的回忆,黄汇记忆更多的是当初如何与开发商进行“斗争”。作为工程设计主持人,这种持续不断的“斗争”过程,实际上是她和她的团队严谨工作态度与开发商追求利润最大化之间的博弈。

( n; L& Y! @ L/ K) C8 I7 L4 g

  “当初我们做完规划以后,开发商要求每栋楼加一层。”而黄汇认为每栋楼之间的日照间距已经算出来,再加一层就会导致首层日照被遮挡,因此坚决不同意。同时,她经过调研得出结论,人的疲劳感在攀登到3~4层时没有明显感觉,而到了5~6层,疲劳感则明显加大。所以,为了充分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她从五层开始做退台,将五六层设计成跃层,以加大日照间距。经过几番争执与据理力争,开发商做了一定程度的让步。

5 P# v9 }4 _/ T

  而这,仅仅是黄汇为玉桃园小区所争取的第一步。

8 ?0 ^' ?+ I9 q! }7 k

  前文谈到的大树,也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保护过程。为了利用基地上的原生态植物,黄汇将大树集中的地方设计为中心绿地。但保留下来的8棵古树竟然被开发商连根刨走,那棵古槐树下也被人堆满石灰,妄图浇水烧死。看到这种情景,黄汇连夜找到当时的首规委副主任,通过市政府秘书长的协调,才抢救了下来。

N* w0 z6 [! n [4 t4 m, w4 J

  其实,玉桃园小区设计过程中,真正让她刻骨铭心的是“保护”这两个字。作为亲耳聆听过梁思成先生教诲的最后一批弟子,老师注重中国建筑保护的责任与使命,已经深深地融会在她的行动中。从古建筑保护、旧城改造到危旧房改造,这些涉及保护的主题已经占据了她工作和生命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那部分。

/ s& ]; Q' o' U, r1 j3 y/ ^8 L

  所以,在设计玉桃园小区的时候,无论是确立外立面的风格,还是为了保护小区内古树而精心改动规划设计,都是为了尽量让每一片居住区域保存和延续原有的风格;让居民的生活尽可能的舒适与方便,也是黄汇所考虑的。

/ h+ J& _) A8 D# U( ?

  “当然,现在回头再看玉桃园小区的规划设计,依然有很多不成功之处。比如院内的停车系统缺乏;受层高限制,室内空间比较压抑;没有把卫生间与餐厅做到明厨明卫等。”

6 _ z/ i' [) K6 J

  黄汇笑着总结自己的得失,“不过,我还是悄悄地把小区路面宽度放大了一些,开发商没看出来。不然,现在小区里更没有地方停车了。”说这话时的黄汇,童心未泯。中国楼市记者 薛晓燕 北京报道

0 ?+ d1 k9 N2 X C8 j( x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18 19:41:08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9-18 2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要骂人啊?

发表于 2011-9-18 2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皮腔在2011-9-18 20:16:00的发言:
) h0 ^, H4 q7 ^ P0 N# y! e

请见黄色标记部分

2 }5 c( ]! G; h9 S

 

0 t) Z0 J; w! J( t* f5 `

功成名就后的倚老卖老,文字游戏,别当真;

% V" b; J2 h! @( s: l1 X

 

4 N7 j S, _. r: U' [9 M

御桃园当时楼间距,绿化还可以,比较宽敞和郊区的类似;后来一环内的改造密度都大了好多;

' [2 e8 c! M, }8 [/ p' Q# s% r/ p

 

! l& T$ _/ O5 T F) x0 }, j

不似这里一般清静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2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黑龙在2011-9-18 20:13:00的发言:
) B. D5 ]- \5 |/ _& [- k3 {

为什么要骂人啊?

' }& ~: T- ?$ b& C: }+ m

请见黄色标记部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2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一个密集社区改造,设计师住进社区里好几年,仔细听取居民意见,帮助居民一起改造老社区,咱们这草草拆迁占地改建商品房,把老居民疏散城外,结果还洋洋得意。
发表于 2011-9-23 1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觉得这小区有什么好!
发表于 2011-10-4 1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黑龙在2011-9-18 20:37:00的发言:
; [" N$ l1 L* g& U# p. X

 

) ?$ E3 {) l& T1 g. o: L6 f5 p

功成名就后的倚老卖老,文字游戏,别当真;

( q& F8 J e2 k# _( F/ X- j2 E0 ?# L

 

C& @9 b5 a& B7 S

御桃园当时楼间距,绿化还可以,比较宽敞和郊区的类似;后来一环内的改造密度都大了好多;

& Z% Q ^, R. O

 

8 Z' K- O; Y6 M( d& W1 a3 H; W

不似这里一般清静了。

8 @3 h z4 v/ q0 `; ^

停车比较费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8 03:02 , Processed in 1.148490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