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02|回复: 6

[S] [资料]史家胡同[含1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8-5 17: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图片于2011年拍摄,如您也拍摄了该地区的图片或找到了其他关于该地区的文字资料,请跟帖发布!

[资料]史家胡同

[资料]史家胡同

[资料]史家胡同

[资料]史家胡同

史家胡同23号

[资料]史家胡同

[资料]史家胡同

[资料]史家胡同

[资料]史家胡同

史家胡同43号

[资料]史家胡同

[资料]史家胡同

[资料]史家胡同

[资料]史家胡同

正在搬家的史家胡同51号

[资料]史家胡同

[资料]史家胡同

史家胡同53号

[资料]史家胡同

[资料]史家胡同

[资料]史家胡同

[资料]史家胡同

[资料]史家胡同

[资料]史家胡同

史家胡同55号

[资料]史家胡同

[资料]史家胡同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8-31 1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图片于2005年11月拍摄,如您也拍摄了该地区的图片或找到了其他关于该地区的文字资料,请跟帖发布!



发表于 2011-8-31 1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史家胡同

[资料]史家胡同

[资料]史家胡同

[资料]史家胡同

[资料]史家胡同

[资料]史家胡同

[资料]史家胡同

[资料]史家胡同

[资料]史家胡同

[资料]史家胡同

[资料]史家胡同

[资料]史家胡同
发表于 2013-2-7 16: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史家幼儿园没有了吗?我小时候就是在那里上的幼儿园,真怀念啊
发表于 2013-2-10 16: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史家胡同,明朝属黄华坊,清朝属镶白旗,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京华、官学大院并入,“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瑞金路十八条,后恢复原名。: Y. p. N+ x: t' o  Z6 Y
+ Q3 c3 f& d) m2 g$ k( D
该胡同建筑整齐,房屋较好,多为大宅院,据老住户讲,清末中法银行董事长刘福成、名妓赛金花(傅彩云)都有宅第在此胡同内。胡同内51号院为章士钊先生故居。章士钊辛亥革命后曾任教育总长,1949年曾作为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北平和平谈判,因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遂到香港。后又回到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随后全家也来到北京。开始住在东四八条朱启钤家,由于两家人口都比较多,居住比较拥挤。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探望章士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便亲自出面解决章的住宅问题。章夫人选中了史家胡同51号院,是一个三进院。章士钊认为,一家人住太大了,便将第三进分了出去。章士钊去世后,由他的家属居住。1984年定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胡同内55号院,大门影壁上有砖刻和亲王诗,两边还有对联。1 N6 N3 h+ ~- M3 W  W
在新中国解放的初期,作为水利部长的傅作义将军一家,以及部分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曾经居住在史家胡同32号院内,记录了爱国将领与史家胡同的一段情缘。
% p( U% `8 w) q& U" H2 o在东四与东单之间并列着许多条整齐的长胡同,路东有一条叫史家胡同。关于胡同名称的来历,一般的说法是,因胡同内有史可法的祠堂,其地址现为史家胡同小学。* C9 T2 y1 I# n- s' V
可是一查时间,不对了,早在明嘉靖年间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中“史家胡同”就赫然在目,而史可法是在明末抗清才成为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的。6 H. `- Z- w/ H' L/ v2 I- u, x4 S
鉴于祠堂有时是在故居基础上建立的这一习俗,除非史可法家庭是一个溯百年历史而不衰的大家族,才有可能以史可法先人的住家为地名,否则很可能是另一家姓史的住户了。
" n' H0 y. O5 v9 }# a% G& V* q% q: l6 N) J1 P# |% d  B6 H  T
史家胡同从明代历经清、民国直到今天没有更改过名称(不包括“文革”中寿命很短的“红日路十八条”。那时,北京几乎所有地名都改成了带有革命色彩的名称),可见其名称的稳定性相当强。
8 H8 p3 y5 r. i/ X" ], i& }1 G3 f# n20 世纪初,史家胡同在知识界引起过注意,那是因为胡同里曾设过考场,录取赴美留学生。: U4 u, S+ Q2 R4 \0 a  `3 I4 J/ ^3 Q
这个时期,帝国主义的凌辱和清政府腐败无能的现状,激发了青年学生向工业先进国家学习的热情,有爱国激情的学生纷纷涌向向日本和美国。由于留学日本的青年回国后多从事反清活动,这使清政府很是恼火,加之日本国对中国留学生的遏制及美国又放宽了留学限制,清政府遂将出国渠道从日本转向美国。. Y$ }5 k+ x1 u% y
1909年5 月,清政府制定了《 遣派留学生办法大纲》 ,明文规定赴美学生以学习实业为主:“十分之八习农工商矿等科。以十分之二习法政、理财、师范诸学。”
# P  [9 P$ K- I这是中国“实业救国”道路初端。在组织上,由外务部和学部两家派出官员组成“游美学务负责考试挑选、管理、派遣、联络等事宜。这个学务处先是在候位胡同,后是在史家胡同办公,考场自然也就设在史家胡同,考生看成绩也是在此地。$ B" c- T" n5 I: N' f
当年4 月8 日,第一批考生630 人参加了考试,47 人被录取。第二年7 月,第二批400多人参加考试。考试分作两场;第一场是在21 日,上午考国文,命题作文,题目是《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说》 ,是篇论说文。下午考英文,英文作文题目是《 借外债兴建国内铁路之利弊说》。国文和英文考试及格后,才许可5 天后参加第二场,这场考试共计3 天,考试的内容多,有平面几何、希腊史、罗马史、德语或法语、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化学、三角、立体几何、英国史、世界地理、拉丁文等。2 U( t' |& z4 C* O$ o5 E7 `
这次考试录取70 人。  L6 J; Q' \7 ~% D2 T
第三次为1911 年6 月,录取了63 人。这也是最后一批,此后,政府不再出面组织考试,而是由清华大学选派赴美留学生了。2 A+ v' m$ A, m* q/ u
  5 E- |( v. Y$ E1 [+ q
  
发表于 2013-8-1 09: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这里上的幼儿园,叫“史家幼儿园”。前些日子去史家胡同幼儿园没有了。
发表于 2022-10-3 14: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机拍于2019年3月
0 K4 m4 }. r7 ]0 \3 S
IMG_20190312_110545.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16 13:12 , Processed in 1.260777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