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42|回复: 3

放 炮 仗[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5-27 1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 V- O7 {7 S

 

8 s! U( L' e4 N0 R

  话匣子正广播着侯宝林和郭启儒的相声。大人们一边儿听着,一边儿在刚出锅的豆包儿上用大料拌儿点沾着红药水儿点着花儿。“砰……啪……”远处传来“二踢脚”的爆响。放寒假的学生们商量着扎什么样儿的灯笼。小媳妇儿新扯的花布已经上了身儿。老爷爷忙着在门口儿贴对联儿。老奶奶抱着小孙子摇着“卟浪鼓”哄他玩儿: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主事儿的大人忙着去合作社买点儿年货。门儿外的小贩吆喝着:柿子咯…..糖罐儿….. 这是五十年代老北京的典型情景。也不知道怎么了,小时候过年时挺喜欢放炮仗的,可现在一点儿兴趣都没有。是兴趣转移了?再不然就是对放炮仗有了新的观念?但是有一条儿我非常明确:讨厌污染!有的地方叫爆竹,北京叫炮仗。凡是炮仗都带响儿,不带响的是滋花。我是四八年出生的,上小学的时候是五十年代。记得每当放寒假就住在石景山的模石口村儿我爷爷那儿。我还没到,爷爷就已经给我准备好了“二踢脚”、“炮打灯”、“麻雷子”、“摔炮儿”、“砸炮儿”等等一大笸箩带响儿的家伙。不带响儿的也就是“旗花(霍音)”和“耗子屎”了。那时候由于购买力不成,因此小商们卖的滋花也就是大小兔爷系列了。一来光见亮儿没有响儿不过瘾,二来那时候大的滋花才滋(喷射之意)不到两米高,三呢就是滋花因为装药多价码儿也下不来。您想想,一挂一百头的小炮儿才两毛钱;一挂一百头的鞭才六毛钱,一个一个的放能放俩钟头呢!又加上我胆儿小,稍微大点儿的炮仗放的时候那叫一个讲究,用小心翼翼、蹑手蹑脚、战战兢兢来比喻甚是贴切至极。看着那些胆儿大的孩子用手拿着“二踢脚”,潇洒的点着火儿,头一歪,只听脚下一震:砰……然后是天上开花:啪……我远远地用手捂着耳朵,眯缝着眼睛,生怕那东西倒了飞到我这儿。然后他得意起来,又拿出个“麻雷子”!看着那么粗的大家伙,我不由得又再退后几步。我敢说,让我魂飞魄散的“麻雷子”产生的爆炸是我小时候听到的最大声音了。因为恐惧,也因为受到大人的呵护,我从来就没接触过那东西。我最得意的不过是手里拿个小鞭炮,轻轻地用俩手指尖儿掐着它的尾巴,点着后(要回头的)让它在手上爆炸。再不然就是把“二踢脚”插在雪堆里,先是沉闷的雪花飞溅,然后是一冲上天,最后才听到爆响。那些调皮的孩子就想着玩儿新花样儿。不是把耗子绑在“二踢脚”送它上天,就是把“麻雷子”插在“黄金塔”上制造污染!您信不信?由于那时候的老百姓没几家富裕的,很少有点整挂的鞭炮的,只有极其个别的富家子弟才那样玩儿。所以,回味儿时的玩儿趣就没有现在放炮仗的负罪感。可您看看呐,现如今啊!过年放炮仗不就是在大面积地污染空气和环境吗?虽然政府出台了禁放令,可在允许的时候和地点,燃放的时候无论广泛性还是规模及烈度用“震撼”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这就是我不喜欢“现代春节”的原因了。每每到此时,老是乞盼着:春节快快结束吧!我也挖掘过产生这现象的原因。客观说污染与春节是在发展中的扭曲现象,当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肯定不是问题了!总的来说,应该叫做“经济的发展速度超越了道德修养水平”。因此,我极其盼望此文能够广泛传播。如果您同样有罪恶感,那我就给您鞠躬了!  

放 炮 仗(京味文学)

放 炮 仗(京味文学)

3 r. ?. s$ _; | S- l5 N, [. [
[此贴子已经被草长鹰飞于2011-5-27 13:11:24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5-27 1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有什么,老百姓就一年一次过春节.

& Z* |7 @3 c) S* f' b( F

 

5 ^: Z" S; h9 x& \9 m1 e/ z

早听说汽车尾气污染环境厉害,也没见公家小车减少的.那可是天天污染环境.

8 {. K$ a( g2 k! q+ s8 S

 

. [" @1 W; P' E& R: o6 w. r1 z

 

) e. o) s6 ?' L

 

发表于 2011-5-27 1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贴:

1 H% [7 _, |! N2 T. x

-------

1 K5 o. c& t' t- r% q

1:大料拌儿---大料瓣儿。

8 `( h7 f# P# x! f/ y1 ]$ F

2:沾着红药水儿---蘸水。

2 u' ~9 m) n4 g+ m% ~0 h# |, Z, Q3 t

3:卟浪鼓---拨浪鼓。

1 x5 q! ]+ M: W5 u

4:带响儿的家伙---家伙 一词用在这里大约不忒妥当。

: O5 }8 c4 e/ W

5:规模及烈度---烈度 这是个专用名词,表剧烈震动之后外物的破坏程度,所以用在这里需要再考虑。

9 D# D7 Q5 F2 m- p8 X1 B

--------

[& f6 X: Z4 t, g7 r: i- a1 W) }

一孔之见,不一定对,楼主海涵!!

: c2 y C2 x2 V* b

问候老先生!!

发表于 2011-5-27 1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两句

$ ~- s; B- a3 u6 w

----------

" A2 Z; R, J" U6 C, m; g+ J3 ~

    文学者,大约应当是豆腐。

) Q6 n, |* H6 |/ { f g- @0 g

    带着秧儿煮和从秧棵子上摘下来煮,甚或剥开豆荚晾成黄豆再煮,都脱不开豆子本身的模样,虽说也有了加工这一过程,可,仅仅是从田头儿到外屋灶台锅里再到饭桌子碗里的粗加工,大概没能脱出“豆子”本身的大模样,所以精确些说,我以为应当叫做回忆比较妥当——离文学的边儿或许还有点距离。

5 B$ l0 a& N' B1 f- p, H. N$ y0 a

    豆腐不是,豆腐是把很多豆子放在磨上磨过之后的再定型,豆子分不出彼此,“她们”都来自于地头儿,经过了高温“蒸”“煮”,经过了盐卤催化,经过了滤水和一番挤压,之后,才称之为豆腐,所谓文学者,或许是这个样子。

% O; ?8 {+ G+ L9 E

    不懂瞎说,楼主勿恼,握手,一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6 14:49 , Processed in 1.122536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