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查看: 5589|回复: 12

[原创] 院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9 1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院子         ) L* p: K" ]' y/ _- u0 m
      回想起小时候住的院子,随便写了点记忆中院子里的事儿。       ) \! t" D; }/ f! ]
      那院子,不是标准四合院,而是没有北房的所谓的四合院。      , E0 i; a9 \. ^3 }5 b& a$ h
      院子,位于和平门的琉璃厂东街。院子不大,住着六户人家,都是双职工家庭,每户人家住的地方也都不大,南屋两户、西屋两户、东屋两户,大概有二十四、五口子人。院子小,没有树木,也没有自己盖的小屋。      1 D& T/ Y9 \5 ~- P5 p
      我们家搬进这个院子,好像是在65年。那时候的院子,水泥地面,挺平整的。而后来的“深挖洞”,院子的地面便不平整了。院子中央,是一个四方型的水泥台儿,大概有一尺多高,是“深挖洞”的入口。凸出的水泥台儿,影响了院子的“宽阔性”。      7 u3 I/ y. H( Y' Y
      院子在一条很窄的胡同里头,并排只能走两个人,路也是坑洼不平。那时候,家有自行车的,家长们下班推着自行车回来时,那叮咣叮咣的车声,院子里的孩子们就能听出是谁的家长回来了。于是乎,“小xx,你妈回来了”的通报,很有效地“帮助”了我们这些孩子。而家长不骑自行车的孩子,只能凭“经验”而收敛自己的行为了。当孩子们听见自己家的自行车叮咣叮咣响时,大都冲过去,帮家长接过自行车,顺势“滑轮” 几步,再顺眼看看家长的书包里有没有好吃的。那时候,哪怕一块儿糖,都可以炫耀的。      , f# ~/ h" v( p4 H4 _) O* W
      院子里,只有一个自来水龙头,六户人家吃饭、洗菜、洗衣服什么的,也没见不够用。下水道也只有一个,几乎没有被堵过,菜叶啥的,都不往那里倒。      ( u" ^/ l( P# W4 j4 j8 t
      我家住南屋,两间,不大,总共22平米。一家五口住在这里。哥仨住外屋,父母住里屋。隔壁是一赵姓家,大小一样。赵家六口,俩男孩儿,俩女孩儿,再加上父母,人家住得就更挤了。俩家子的顶棚是通的,由于顶棚是纸糊的,耗子在上面跑来跑去的,任意通行。因为是住隔壁,我家和赵家走得最近,赵家的赵大妈可好了。那时我父母工作忙,照顾家的时间很少,赵大妈就常帮我们生火、做饭。我学会做饭,有一半是跟赵大妈学的。       4 n0 _2 `; V' n4 t
      院子的几户人家,关系相处得都还不错。69年7月,一场罕见的冰雹袭击北京城。冰雹自西向东横扫,东屋的玻璃全碎了,屋里满是冰雹和碎玻璃。东屋住着俩姐妹,父母还没回家。此时,姐妹俩已经吓得不知所措。由于冰雹的袭击,无法出屋,这时院子其他屋的所有孩子在自己的家里,都大声地叫这个小姐妹俩不要害怕。冰雹一停,大人、孩子都冲出去了,把堆积半门高的冰雹清理开,找到了躲在墙旮旯的姐妹俩,把她们送到了赵大妈的家。赵大妈给姐妹俩熬姜糖水,院子其他人帮助清理遭冰雹袭击的小屋。       2 G1 J% P4 e% z! k6 d7 Z
      院子里,不管大事小事,一家有困难,大家帮忙。那时,副食供应很不充足,副食店一来新菜啥的,一旦有人得知,便立即报告:“东口儿来西红柿啦!”。于是,大家提着篮子、网兜儿,麻伶儿地去“抢购”。花上一毛钱,就可以买不老少的西红柿呢。回来后,大家在院子里,“清点”着“胜利果实”,好个喜悦。      ! C/ d. b! @0 s% m! l' D F
      院子里,常有乐儿。西屋的一个叔叔,老婆坐月子,他到菜市场买了一只活鸡,我们小孩就看着他杀鸡。只见他,手持菜刀往鸡脖子一抹,箜了一小会儿血,就把鸡仍到一边了,那一付熟练、自信的样子。谁知道,他一转身,那只鸡歪歪唧唧地站起来了,而后就满院子跑,他就在后面追,我们小孩就哈哈笑。好不容易把鸡捉到了,他“气急败坏”地把鸡往热水锅里一塞,按着锅盖儿说:“叫你跑”。      : ~- J1 ^" N1 C4 t* X
      西屋还住着另一家,这家的叔叔可能糊弄我们了。有一次,他说他的鼻子可以闻扑克牌,我们不信,他就给我们表演。他让我们抽一张牌,背面向上给他。他坐在小板凳上,低着头闻扑克牌的背面,闻呀闻,然后说:我闻出来了是xx牌,果不其然。反复几次,屡屡成功。后来我们才发现,他两腿之间夹着一块小镜子,闻的时候,通过小镜子,就可以看见扑克牌的正面了,怪不得有时把6说成9呢。这类的小游戏,他总喜欢和我们玩,即使我们屡屡受骗,但我们也喜欢和他玩游戏。       ; w0 z' O/ B0 X0 D' r. R8 O
      逢周日,各家的家长几乎都休息,于是乎,家长们各显身手,我们孩子可是乐了。不仅可以吃得好一些,而且还可以品尝同院别人的家的饭菜。院里的大人们,都不会吝惜的,虽然那时的日子很清贫。       ' B. x. H- M& ]: y2 d; U6 B
      院子有一个小后院儿,当初是厕所,那时的厕所可没有下水冲的,全凭清洁工掏粪。后来由于没有“掏粪”的了,厕所就封了。说起掏粪的,我还记得呢。身背木制粪桶的叔叔,粪勺的一头挑着粪桶,另一头用胳膊搭着,进院子就喊:掏粪的来了。然后,院子里的人,闪开道儿,拉开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掏粪的叔叔,两三天来一次。掏出的粪便,散发着臭味,但从没见掏粪叔叔嫌弃什么。       : T! O+ W8 k- |
      后院没有了厕所,于是我们小孩儿经常从那儿上房玩。院子里的房顶,大都上青瓦的,一部分被我们踩坏了,到了夏天,屋里就会漏,常被家长们训斥。     2 n; {3 G7 u* K- `; @8 a5 ]
     春天的时候,大一点的孩子,常用报纸糊风筝,然后上房去放。风筝飞起来后,就从房上下来放。那时的风筝,很不正规,我们叫它“屁帘儿”,因为它像小孩儿冬天穿开裆裤,为了给屁股保暖,家长给孩子挂在屁股后面的棉坎儿。虽然像是屁帘儿的风筝,但也能放起来。有一次,院子里一个大概三四岁的小男孩儿,听我们说放屁帘儿,就跟他妈妈说,我要去看哥哥放“屁眼儿”,我们这个乐哟!      # a2 _$ K. Q9 T; S. w$ b& w% t
     厕所没了,后院也没什么用了,于是我们小孩儿就在后院种东西,蓖麻、向日葵、豆角什么的。那儿种的东西,长势可好了,也许是厕所养足了这儿的土地。但也就是种着玩儿,谁也不会拿去吃。      $ U/ I' ~: ?0 g" u
     76年唐山大地震,院子可是遭殃了,几乎所有的房,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我家的房,比邻院的房矮,被他家的高房扇砸坏了屋顶,好在没伤着人。而后的大雨,给我们家浇透了。       6 }+ n8 V: G1 k2 ?9 P% Z+ m8 ?/ u
      地震那年,大人们还是正常去上班,院子里的孩子们,好像也都特懂事儿。院子里不敢住了,就到街上搭棚子住,好在是夏天。那年,和平门烤鸭店正在建设,刚刚出地面,塔吊也给拆了,周边的居民就在这里搭建棚子。竹竿儿绑在自行车上,塑料布捆绑在竹竿儿上,这就是住的棚子,几乎家家都这样。院子的邻居,棚子都在一起,互相有个照应。         - P" Z# W# p9 j7 B
      大概过了一个月左右,地震的恐怖消退了,居民们回家了。我家的房子,房管局也给修好了。虽然回家住,但也采取了防震措施。其实也是自己安慰自己。院子里的一位叔叔,把一个旧瓶子倒立着放在地上,以此“测试”地震。不过,后来也不见了那酒瓶子。       9 i. O! s0 J- _8 \3 [8 ?0 Z
      随着人们对地震的了解,那种恐惧感也没有了,院子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活。那时的院子,给了孩提时的我许多快乐。院子里的事儿,记忆犹新,每每想起,一种怀念。       * A9 H- D C7 h' ^2 c( m' a p
      随着琉璃厂的改造,随着院子里孩子们的长大,随着院子里住户的搬家,……,院子也发生了变化。生人搬来了,来往也不那么紧密了;不大的院子,也开始搭建小屋了。大人们还在忙碌着,孩子们有的上班了,有的结婚了,以前那种喧闹的院子,平静了一些。      ' N% ]+ J/ ^9 M2 r% T
      82年,我们家也搬出了这个院子。后来,去过几次,看着那熟悉的院子,回味着孩提时这院子的场景,很亲切的感觉。
发表于 2011-1-21 2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17]
发表于 2011-1-21 2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1:麻伶儿——麻利儿。

- K" V+ {8 `1 F

2:箜了一小会——控。

- g X, s( P" C5 h4 g4 j9 p2 n

3:棉坎儿(?)    坎儿,不带袖子的上衣也。

+ ?/ ?. e( g/ n0 l- H

 

发表于 2011-1-20 16: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你写得很生动,对于院子中的“深挖洞”,我也有些印象,就说我们院那个防空洞吧,是属于敌人来人两头一堵就齐活的情况..
发表于 2011-1-19 1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m0 f( r: C1 I3 X% x6 [- e% f

        

& e2 s. i+ _% k+ Y

 

5 u2 O! S h' \# A# a& w( r

 

" W0 S P8 E" M# R- U

              形象,生动,真实的描绘出胡同大院的生活。看着亲切。

 楼主| 发表于 2011-1-20 07: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 
 楼主| 发表于 2011-1-20 07: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0 07: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0 07: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院子

[原创]    院子

[原创] 院子

[原创]    院子

[原创] 院子

[原创]    院子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2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
以下是引用[I]天涯小小风[/I]在2011-1-19 13:04:00的发言:[BR]要是配上点图就更好了
6 d6 ^( O, v  U" C0 M
[BR] 
( i2 u9 m. j: ?5 ?! a# S% U  p[BR]回头补上。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2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版主指正。

( b4 s1 V2 F, M6 P0 u

 

0 \" h6 P8 n0 z. l$ f

 

发表于 2011-2-28 16: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熟悉的景象!

_* f- D T( V# a) r

每个人心里都有着浓得化不开故土情结。

发表于 2011-2-28 16: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代表性 好多大杂院尔生活都似那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24 05:56 , Processed in 0.141004 second(s), 20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