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512|回复: 1

良乡县的口头语(转自老夏茶馆)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1-14 0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良乡县的口头语儿

/ n0 e9 J0 ^8 h- o

fficeffice" /> 

4 ~& Q4 ?3 h, N2 B4 i) c8 j9 F

北京西南有三个县比较出名,就是过了宛平县的房、良、琢三县。为什么出名,大概跟京琢州,怯良乡,不开眼的房山县有关系。顺口溜是说琢州离北京最远,过了良乡还有七十里,可人家说话京腔京韵,京味十足,很标准;良乡县离北京最近,区区五十华里,可说话,带着味,离北京话的原汁原味相去甚远,不开眼的房山县呢,则是说房山在大山里头,没见过世面,当然这么说有点踩乎人,说房山的县城没开水沟眼儿更让人爱听。我的祖籍是良乡县,一直想闹明白良乡这个是怎么来的,查来找去也没有个说道。有一种说法有点道理,是说良乡人的祖先是外来户,是西北入侵中原的少数民族的后代,像什么,的之类,我倒觉得比较可信。到底如何,鬼才知道!

0 z: `& Z4 f) R+ x' q! m9 Q! b

不说那些了,说说良乡县的口头语儿。什么口头语儿?这个:良乡县的口头儿,不带他妈的不顺嘴儿。我在良乡呆的时间不长,很早就离开了,现在人家说话时是不是还那样我就不清楚了,反正我是有这个毛病,说话爱带那几个字,不过很弱,再加上变音和吞字,我自己已经感觉不出来了。这三个字发出来就好像是一个字,,但听起来也不是“ta”, “ten”字也不发“ma”的音,发“men”, “字则完全吞没了,一连读几乎就听不出来了。不是我向着良乡人,这个口头语无伤大雅,因为它是第三人称,不伤说话对象的自尊。当然了要像工人体育场踢足球那样,我肯定坚决反对!

7 m/ W8 C: R4 \

我八十年代初在山西晋东南搞过一段农业规划普查,陪我下乡的是县里农工部的一位干事,这小子每句话都带一个口头语儿,讨厌的是偏偏用第二人称,你说就我们两个人,面对面地的,除了我还有谁!别管说什么,张嘴就是你妈个X”这个,你妈个X”那个的,这个“X”还不是用代表的,而是那玩艺本身,谁能受得了!我真想大嘴巴扇丫的!

- _" C! ^6 n: ^* R' b; x# D

相比之下,我还是喜欢良乡县的口头语儿,说起来顺嘴儿,还不伤人,即使骂,也骂的是又不在场,有什么关系?

9 u# Q. m" z. z( ^

想起来了,河北兴隆也有个顺口溜,更狠,举个例子,改革开放以前,买肉都愿意买肥的,有个老乡买肉,翻腾了半天也没买,嘴里头叨咕着: X X 肉,真 X X 瘦,光 X X 皮,没 X X 肉!” 你要能猜着两个“X”是那两个字,保正你乐得前仰后合的。

$ q% Y" E7 @* {) T( E0 `: n6 A

算了,就到这,我也玩点高雅的,省得编辑再叫我一声亲爱的了,哈哈。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1-14 0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开眼的房山县”一种说法是“不开宴的房山县”,传说某次乾隆途径,传旨从简招待,于是房山知县就真的没有准备宴席,只是清茶一杯。个人觉得很不靠谱,相对而言将“不开眼的房山县”解释为房山县旧城没有排水设施更符合实际。旧时房山县城确实有“三山不露,四水横流”的口头语,说的就是雨季排水。

. P: ~2 F! m+ \- k+ w: h* L

至于良乡县的怯~~~就无从查考了

0 t! O* l5 O9 c0 V0 @8 L5 v9 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3 03:03 , Processed in 1.101687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