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查看: 4992|回复: 2

《梦回德外》之二 (再发一篇,以飨朋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7 1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地势雄伟,背靠长城,北枕居庸,西倚太行,东连山海关,南看中原,地势易守难攻,军事地理位置重要,定都北京这块宝地可控四夷以治天下。北京在元朝时叫元大都,明朝改叫北平,永乐十九年(1421年)的正月初一,永乐皇帝朱棣下令迁都北京。北京的名称就由此而定了。

. e6 q1 q' [* n* o9 n/ Y

皇城北京素有“东富西贵,南贱北贫”之说。北城——德胜门外的住户大都就属于了贫民之辈。说起德外总会让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不自觉地想到早年流传的顺口溜:“穷德胜门、烂果子市,不开眼的绦儿胡同。”按我自己的理解:德胜门的穷,我自以为我不是局外人我有所了解;而说到果子市的烂,我想是指那儿的生存环境了,那地方从明朝时就是京城水果的集散市场,当年果品交易时喧嚣热闹的场景和集市散去后狼藉不难想象,烂的环境让而今见惯了脏、乱、差街头巷尾和城乡结合部地界的北京人会有同感。唯有绦儿胡同之不开眼,似乎有糟改这条小胡同里的人意思,说绦儿胡同人不开眼大有“乌鸦落在猪身上”之嫌。其实都黑,其实都不开眼。灾难深重落后的中国里能有多少开眼的人。尽管北京是都城,皇权统治,等级分明,人分三教九流,不开眼的老百姓还是大多数。过去住那儿的人无非靠捣鼓些针头线脑、缝缝补补谋生而已,针眼儿当然没有钱眼儿大啊,不开眼也数无奈。

! a G1 L+ @/ }( K; G

但这句顺口溜远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简单,经我留心与更为年长的人士探讨这句俚语的含义时,却惊奇地发现其实它有着完全不同的解释版本:德胜门的“穷”原来是指德胜门穷得连城门楼子都没有,当时京城各城门都安在,唯有德胜门城楼是在民国时期遭到闯进北京城的日本人的毁坏(系传说,城楼毁于何时说法不一,还有待考证)。

8 _. o) I9 T) M$ |4 f- u+ ?

据老人讲,当时城门楼子顶先被毁的,而四角城柱依然光秃秃屹立着,寄居在城楼里的长虫被惊扰了,倾巢出动,盘踞在残垣断壁上,用老人的话说,到处是长虫,大大小小的吐着信子,虎视眈眈。颓败的德胜门城楼和瓮城一派荒凉,白日,野草遍布、神秘莫测;夜晚,流萤鬼火、阴森恐怖。人们都惊恐地绕道而行,谈蛇色变……

+ P7 S/ G# w9 t3 c# U; \4 e

有一天,来了个白胡子的老头,手持着一枝竹节杖,慈眉善目,仙风道骨。老者对着众人道:“众位高邻,城楼已毁,住在里边的大仙现无处安身,劳驾众位在城西建一个小庙,把这里的大仙接过去吧。”说完飘然而去……

$ x# u }* Z0 S% N( `

于是就有人赶快报告地方上管事的人,募集资金,动员人力,在城西,现在新街口豁口西北角建了个大仙爷庙。说来也奇,自从庙建好后,庙里立了大仙爷的牌位,德胜门城楼上的蛇一夜之间就全都消失了踪影。更有邪乎的传说,有人在夜里看见有大蛇从庙里爬出到护城河的马坑里喝水,头探在河边,尾巴却还在庙里,有几丈长。(护城河叫马坑的地段水比较深,马行的人常常在这里饮马洗马,因而得名。)这之后,有关人等才敢涉足城楼收拾残局,拆掉了城楼剩余部分。由此,德胜门穷得连城门楼都没有了,只幸存了德胜门的箭楼。这么解释德胜门的穷也是传说,姑妄言之,姑妄听之。而今看来,不应该说德胜门穷了,因为和其它门比起来至少它还有个箭楼。

) [8 u, j+ s$ F3 F$ L: s& i

再说“恶果子市”,注意,这种版本的果子市是“恶”而不是烂,所谓恶是指人性的恶。说当时果农也好,赶脚的小商贩也好,把水果从北山手推驴驮,千辛万苦地运到果子市的果行,一上秤,就会亏分量。在家时秤好明明是100斤的水果,到这里变成80斤了,生生少了20斤。而果农或商贩明知吃亏,也无可奈何。因为受制于人,要养家糊口,只好忍气吞声。尽管如此,当时也拿不到货款,要等三天后结算。果行小秤进大秤出,100斤水果,卖时秤出却是120斤。一进一出就赚出40斤的亏心钱,更别说压价与抬价之黑心了。奸商之恶在果子市由来已久,名不虚传。而今其恶行在某些交易蔬菜、水果的批发地无师自通被传承翻版了,8两秤大行其道,奸商的嘴脸让人憎恶。你如果不理解果子市的恶,就到那些地方体会一把,管保你会温故知新。

5 \3 [# K& g2 f+ a4 F2 I, U# l

不开眼的绦儿胡同的意思与我的理解接近。这条胡同里住户都是穷人,喝破烂的、换取灯儿的,总之,是当时社会最底层的人,底层的小民自然眼界难开啊。也别说,听说胡同里有一户还算可以,家里有几辆独轮小木车可出租,还有个称号“小车李”,算是最有钱的。

2 T# U% ?6 r' g& l' ]

 

5 |4 H. p9 ]. s1 R3 m( h

你作为德外人,不管你对德外依恋也好,憎恶也罢,因为是家乡,你就会对其怀有一份特殊的情结。你毕竟生在这里,吃喝拉撒睡,喜怒悲哀乐,你成长在这里,这里曾经是你摆脱不了的栖身寄居之地。因此,即使是最贫瘠最丑陋的地方,你也无法否认你的故土所在,这就是本——本源。谁忘了本,谁无疑也泯灭了人性。不管你愿意与否,你的出身无法选择。因而我一刻也没有忘记我出生在德外和我是谁。我把它称作我的德外,因为我觉得我始终拥有它——在心里,爱恨交加直到永远。

发表于 2010-11-7 1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8 d1 I! d/ o4 S. S* d

             比起您对德外的描述和理解,我们对故土的了解少之又少。惭愧!但心中也有一些籍慰,能从网上了解些情况。向您学习。

( B1 z- Q8 w+ L, [

 

0 u6 R0 Z+ z1 Y0 B" ]

写的实在。

发表于 2010-11-7 1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回说的是德内吧?

6 i( M" C9 `9 i% A# i* m; X. [7 B1 m

喜欢听。期待下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24 05:39 , Processed in 0.146289 second(s), 17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