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查看: 12124|回复: 21

《梦回德外》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5 1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安德路 于 2021-1-23 18:24 编辑 9 r9 J8 _3 n5 m& x& ~, ?

% ?+ o, ?  x+ j      德胜门是明清北京内城的九门之一,即北城垣上西侧之门。城门由城楼、箭楼和瓮城组成。箭楼是瓮城的前缘,是保护城门的军事堡垒。明初将元大都健德门南移修建。1915年拆除瓮城。1921年拆除城楼。1955年拆除城台。1979年拟拆除箭楼,后得以保留。德胜门又称“京城”、 “大城”。东段和西段的大部分修筑于元朝,北段和南段修筑于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城墙为夯土筑成,内侧和外侧均包城砖。通高12至15米。内城城墙的北段和南段厚度大于东西段厚度,平均底厚19至20米﹐顶厚16米,上有女墙。内城有城门九座,角楼四座,水门三处,敌台一百七十二座,雉堞垛口11038 个。城外有宽30-60米的护城河……- I  q+ f+ r1 K
, s$ f: H$ L, O: [9 U- U) R; C/ q7 Y
        德胜门箭楼——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是深刻的,这座灰蒙蒙的建筑镌刻在我的脑海里和我的梦里——高大神秘、古旧苍凉。城楼砖缝中滋生出的小树和一簇簇杂草在风中颤抖般摇曳,栖息在城楼箭窗里的小燕儿飞向蓝天盘旋,叽叽喳喳鸣叫着,排出的粪便把岁月风蚀的城砖染上斑驳的灰白。
# ~. l) d: B6 _$ P( E+ v" Q+ Z       城楼下的一景是聚在一处风烛残年的老头儿。他们倚靠着墙根儿或蹲或坐在卖呆儿。(所谓“呆儿”是过去对时间的俗称)冬天眯缝着眼睛揣着袖管在向阳处晒太阳;夏日里追着树阴乘凉遛鸟,间或用低缓的京味儿老话谈天解闷儿,闲扯着老北京的传闻和琐事。城楼下——过景之人的消遣地。令人目眩的护城河水泛着水草腥气的泡沫,日夜不息地向东流淌,悄悄地带走过去的时光。日月星辰,岁月沧桑,德胜门城楼下的景致也随着时光无情的流逝,不断变幻着物是人非的画面。   
8 }8 G  W5 G3 I( e' X5 Z: e; E        走过箭楼下护城河木桥,东西两侧漆成白色的桥栏已呈灰白色,经年日晒雨淋已暴裂出粗糙的纹理。如果你的手不经意地去触摸,会被划伤或扎上木刺;便道上木板的桥面经千百万人次的践踏行走,已被磨成弧状,凸凹不平,坚硬圆形的木疖子处被磨得像骨质般的光滑,你的脚踩在上边会感到很不舒服。  + W' ~$ E' ^$ S
       过桥向北,德外喧闹的街景便会出现在眼前,西侧的冰窖口进出着各种拉着冰块的运输工具,盖着破麻袋片的天然大冰块齐齐的跺在车上,骑平板三轮的人几乎是站在脚蹬子上费力的蹬着,冰块边沿融化的冰水点点滴在冰窖口变得湿漉漉的小柏油路上…… 关于冰窖口由来我觉得知之甚少,作为一心要琢磨探究德外历史的我特意上网查了查德外冰窖口的资料,将有关记载摘录如下:德胜门城楼西北隅有东西街道称“冰窖口胡同”,这里曾是万历年间建的皇家冰窖所在地。此地位于护城河北岸关厢西侧,天然冰窖凡八座占地数百亩,窖底系石帮石底并以木打桩,上层围砌城砖,窖顶嵌盖黄琉璃瓦,窖内无柱呈拱形结构,坚实而美观,宽敞而洁净,近似地下宫殿,古代建构思之奇巧,至今指令人叹服……   
4 z* s7 R% m0 q' z7 H% W0 }          每年伐冰、储冰工作均在冬至以后进行。先是立冬时,由工部知会步军统领衙门,在采冰河段下游闸口先期墩放13块闸板,以蓄水。然后由兵丁乘小舟清除河水 中的杂草污物;再提起下游闸口的3块闸板,放去脏水,待水平后,再墩放闸板蓄水。这个前期工作,称之为“涮河”。经过“涮河”,冬至后再过半个月,河面则完全封冻,于是就开始伐冰了。伐冰又称“打冰”。每年打冰次数并不固定。冰冻后即开始打第一茬冰;打完第一茬后,上游闸门提起,再行放水,水面复原后,再冻,再打第二茬冰;如此,三茬、四茬。至于是否打第五茬冰,则要看天气和水的清洁程度。因为放第五茬水时,上游泛起的污泥会随水而下,况且到此时天气已开 始转暖,往往就只得放弃第五茬。一茬冰最坚厚,二茬、三茬较洁净,四茬冰就薄多了,易溶化,不耐存放。到“打冰”期间,工人们每天四更起来吃饭,五更即点灯下河打冰;日出后,即收工。因为太阳晒过的冰不耐存放。% A# i+ n2 O3 D  e* h" n6 s+ j. Z  n
         窖冰工作分“冰上”与“窖内”两部分。“冰上”包括打冰与运冰。打冰和运冰主要由短工干,由有经验的长工指挥和做技术性强的活。首先是由长工“界大线”,然后是“划块”,最后是由短工用“冰镩”(钢制的长1尺半,四方棱状,前有尖刺,尾有倒钩,上装木柄的工具,是窖冰的主要工具)“采冰”。“界大线”是根据河面的长短、宽窄,计算出可以裁出多少块面积相同的“大冰”,要计算合理,不能浪费。“划块”就是根据“大冰”的面积,并结合窖内的平面宽窄,在“大冰”面上划出大小、宽窄均相同的小块,计算要非常准确,不能富余,也不能不够。要考虑到窖内码放时,不能出现长排码不下,横排有空当的情形。打冰是先从远处打起,一排一排退着打伐,一直到出冰的河边。打成小块,运到岸上,再顺道拉到冰窖口。这些活都由短工干。
: b2 f( y# i( P        窖内码冰全部用有技术的长工,因为窖高三四丈,冰要一排一排码严,不能排不下,也不能留空间;再一层一层码高,且天冷、冰滑,没有专门技术是不行的。窖内工人从冰窖口将冰拉入窖内,亦先从离冰窖口最远处码起,一排排,一层层,码满为止。冰窖主对雇工实行半年提成和半年固定工资的办法,以提高雇工的积极性,拉冰时小心翼翼,不糟蹋冰块,不打碎冰渣。俗话说:“卖了是钱,化了是水。”拉冰的雇工生活十分艰苦,他们长年以玉米面为主食,俗称“窝头买卖”。当立夏至中秋旺季时,活忙,劳动量大,才调换白面吃三个月……  
+ i, v3 ]2 R/ i! w         盛夏烈日当空,卖冰的一声:“卖冰核儿!” 的吆喝,就会有许多人围上去买,冰核儿相当于现在的冰棍。前不久,我拜访一个我认识的长辈,说起冰窖口,他说他小时候就卖过冰核儿,带上一个铁钎子,推一个三角梯子状的小车,5大枚趸来一块冰,放到车上放好,推到街上,一吆喝,赶脚的、拉洋车的都会来买,一个铜板凿下一块,刨去本钱一块冰卖好了能挣5大枚。说起这段经历,他神情是欢快的。不经意间,七十几岁老人布满沧桑的脸上流露出了一丝应该属于孩童的顽皮……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天然冰已经远离了人们的生活,连冰窖口的地名也将会随着旧城改造逐渐被人遗忘。8 I6 f# M! |: W: ^
         路过冰窖口,德外大街东西两侧各种店铺排列,卖副食的“源顺长”、“妇女商店”、卖油盐酱醋的“万和顺”、卖粮食的“新宝源”、卖土产的“广源永”、煤铺、切面铺、自行车铺,剃头棚,小医院,景泰蓝厂,银行、澡堂子…… 马路上车来车往,人头攒动,摩肩接踵,醒目的白色礼拜帽间杂其中。可街筒子的各种食品香味儿也会不时的飘进你的鼻腔,撩拨你蠢蠢欲动的食欲。清真小吃店“西三元”的小吃琳琅满目:油饼、糖油饼、蜜麻花、糖耳朵、油酥火烧,螺丝转儿,豆面丸子、炸豆腐、豆浆、豆腐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三元的烧饼,那叫地道。这烧饼先在饼铛上烙,然后放到炉里烘烤。烙烧饼的手艺、掌握火候的本事完全按师承传下来的规矩,毫不含糊。饱满的半发面上覆盖着一层焦黄的芝麻,拿上去烫手,咬在嘴里外焦里软,层多得像褐色的花朵,不干不粘,芝麻酱香和椒盐香味儿在齿舌间四溢。让人吃了一个,想着第二个…… 西三元过是丁氏家族自己的买卖字号,被公私合营以后变成国营饭馆,没丁家人什么事了。而后求大于供的年代加上经营理念的不同,小吃的质量上也就不大究了。别的不说,光这烧饼后来就演变得瘪了吧唧——“连嘴三层”。不过,照样有人吃,还排队。9 h1 }3 \7 F0 {3 w& ~
       羊头肉李记的五香羊头出锅了,那香味儿别提多窜了!飘飘洒洒不断引逗着你的口水分泌。炖烂的羊头被捞出后,趁热拆开,把还颤动着有弹性的羊头肉分部位切好,千里风(羊耳)、脸子、口条、核桃肉(羊眼),切得薄薄的,整齐地码放在白色的方形搪瓷盘里,羊脑单放一边(价钱比较便宜),各部位口感不同,买主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羊头肉李记的五香酱羊头的历史已有百年以上了。李姓祖上一直经营清真羊头肉熟食,起早贪黑,兢兢业业。深知凭着小本买卖起家,没有能叫响手艺是无法长期延续的。苦心揣摩这行手艺的心得,研制了自己的制作羊头的密方,使创立的字号得以代代相传。要论老北京制作羊头肉的手艺,有“南马北李”之说。南马指的是羊头马的白水羊头,原味鲜香,呈半透明状;北李指的就是德外羊头肉李记的五香酱羊头,味道醇厚,色泽红亮。虽然都属清真熟食,却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风格。那会儿诚信是买卖字号的命根子,讲究的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第三代传人李老掌柜头戴白色礼拜帽,身系着白围裙,干净利索。秉承李记的老传统,把买卖经营的有声有色,真诚的面对每一位客人,即使是小孩。 8 G. l  V) T0 j! E9 A- {8 y, s
       “要点什么?三儿。给你爸买下酒菜啊?” 2 F# M5 @. S$ N
        “恩,买1毛钱羊脑。”
* |- U, @" _) e7 u9 \% a4 V0 c         老掌柜麻利地称完,又放上一块。说道“得,再饶点儿。别掉喽啊。” 拿起一张浅黄的草纸包好递给了小孩。说白了,老爷子也怕小孩耐不住嘴馋,半道上偷吃一块,回家不好交差。后来,公私合营那阵儿,因为合营具体事没能谈妥,李家老爷子就进了国营的饮食行业工作,把羊头肉李记的买卖关了。李家一直没有再重操旧业,直到老爷子故去。好在制作羊头肉的秘方没有失传,至今依然保留在李家后代人的手里,只是没有机缘让这门家传手艺重新亮相,让世人一饱口福。   
! M- U8 V# a- ^4 q       要论德外吃食,惠四爷的炸黄花鱼在当时也是街上的一绝,黄澄澄炸黄花鱼一水儿头朝外码在方桌上的长方形柳条笸箩里,惠四爷手拿着把芭蕉扇坐在马扎上等着主顾上门。巴掌大小裹上面的黄花鱼炸的金黄酥脆(那是真正的黄花鱼,现在已经绝种了,制作方法也被老爷子带走了),拾掇时,不新鲜的鱼挑出去,不能砸了自个的手艺。至于做法您放心,都是老街旧邻的,绝不含糊。这么跟您说吧,惠四爷的炸黄花鱼那是蝎子拉屎——独一份。炸完了往出一摆,让您流哈拉子,买一条,咬上一口,就会露出雪白的蒜瓣肉,呵!鲜香啊,吃的顾不上抬头,馋虫尽数撂倒。
: u: i/ f4 d* U% ]        伴着人声、铃声,响器声,走街串巷的吆喝声,胡同里的男女老幼进进出出,大街上人来人往,步履忙乱地演绎着熙熙攘攘的市井生活。  “大个甜——先尝后买……”胳膊上挎着筐儿卖枣老头儿的大奔头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洪钟般的嗓音比枣还脆甜。 “卖枣的,枣怎么卖啊?”拉着孙子的梳籫老太太上前搭讪着——那是我小时候我奶奶拉着我。 “来了您呐,5分钱一碗。” “唉呦,就这么点儿小碗儿啊?跟耳朵眼儿似的。”尽管抱怨,奶奶还是买了一碗儿,满足她疼爱的孙子的嘴馋,之后,奶奶还带着我到广源永,给我买了一个白瓷的小狮子,形象逼真,狮子的尾巴呈环状,可以放进一个手指头。这个小玩具——我奶奶送给我的物件,我玩够了后,一直在我家“连三”(旧时的一种家具)的抽屉里,放了许多年,后来不知去向。7 q. n3 V/ Z, M
         写到这里,我在想,人的一生究竟珍惜什么?结论是你什么都不珍惜,即使是最宝贵的。因为人人都觉得发生的事情理所当然,可当你意识到某些东西的宝贵时时候,对不起,已经晚了,失去如覆水难收已经无法挽回了。人生似乎就是这样,因为你什么都难以留住,包括生命,何况是你儿时珍爱的一个礼物,唯一庆幸的是你曾经拥有——拥有所爱;拥有被爱。 2 Y  ~/ T6 W6 d1 [; k  e; l3 z0 E
        ”磨剪子来,锵——菜刀” 肩扛板凳腰系满是污渍围裙的磨刀匠,胡子拉碴,边摇着手里“哗哗……”作响的串串铁片,边有节奏地迈着有护鞋布的双脚,招揽着生意。
! B; V& E* a" |        “呛啷——”清脆悠扬的声,在寂寥蜿蜒的胡同里回荡。身上带着一股油腻味儿背微驼的剃头师傅永远一脸的笑意,肩背一只小小的布挎包,内装理发工具,不时地双手交叉划响叫“唤头”的铁器。串街的剃头匠收费比剃头棚便宜,受到大杂院居民的青睐,常被请到院里。 % j/ g6 f' n+ A! f- B+ N% ~
       “冰棍,奶油、小豆的冰棍,3分、5分的冰棍——”晒得黝黑的卖冰棍大妈边声嘶力竭叫卖,边猫腰捡起地上的冰棍纸。
3 B' S0 `& L) \          “伏天,伏天……”树上的寄鸟儿(蝉)也大声鸣叫着,凑着热闹。 . d, v/ H& ~) r) @  C/ _4 ~
        “嘀嘀……”14路公共汽车缓缓进站,停在站牌前。女售票员从前门下来后,边大声地喊着:“安德路到了,安德路啊,别挤,别挤,那小伙子,你先让人下去……”边弯腿提起被人踩掉的鞋帮…… 14路是唯一途径德外大街的公共汽车,首末站是马甸——永定门。  ) e# r3 b) k$ I, A) P' z7 S
            随着驴鸣马嘶引起的一阵骚乱,街上会传来“咵、咵……”的马蹄声和鞭子响。接着,就会看见二、三匹牲口由北向南穿街而过,牲口并排小跑着,圆睁的鼻翼喷着粗气,眼睛里充满惊恐和无奈。尾随其后的是一个蹬着自行车身量不高的男子,满脸风尘,眉宇间透着一股煞气,此人人送绰号:“催命鬼”。只见他一手扶着车把,一手持鞭,神情专注而忧郁,正把老弱病残的骡马、驴押送到大红门屠宰场挨刀。 * `6 ], V8 S7 k/ @/ Z% N
         “催命鬼,又过来啦,过马路留神啊。你说干点什么不好,竟干这没德行的差事,明儿生个孩子都没屁眼儿。”
" r. H" R& U; ]7 P8 {6 p2 Z         一个买东西的老太太和同伴念叨着。
$ f  ^! {7 O& S# a, D; T         “唉!可不是吗,您说。那些牲口也怪可怜的。可话又说回来了,这差事也得有人干啊,没本事的人还真干不了。慢着您,咱们躲着点他。”
' b2 V2 ^1 o$ n" S7 h7 B        ——这个行色匆匆的人宛如取命的小鬼,长途奔袭,隔三岔五的就会出现在街上。你不得不佩服这个人的能耐,他手中的鞭子又准又狠,不管多么难缠的牲口都会按照他的旨意顺从地向前小跑,牲口们是否会感觉到这趟是死亡之旅呢?这时常出现的一幕,街上的人已经司空见惯。随着人畜的绝尘而去,街上又恢复了常态。   ) K: a4 {7 S4 `6 y* x. u$ l
         沿街北行,纵横交错的十字路口叫关北头。几株已有年头的国槐长在东北角的民居前,夏天,串串挂在大树上的槐花,散发的浓郁甜丝丝香味儿,会暂时冲淡对面马行大车店骡马的粪便尿骚气。这个大车店保留到七十年代初,是专营马行业的德外唯一残存的痕迹,不过已是国营的了。大车店最高领导是个书记,姓什么不知道,印象里,这个人沉默寡言,无冬历夏都戴顶深蓝的檐帽,瘦瘦的脸上一副苦相,可能是被生活所累——因为他的媳妇是个精神病,脏兮兮常年在街上可怜的游荡。他还有个儿子叫“大皮鞋”,小时候一起玩,一笑一脸的谦卑。听说长大了也沦为“赖子”样的人,后来不知所终——悲剧家庭无疑是造就的悲剧人物胎盘。/ k8 a; Q$ q) _, c2 ^3 X
       沉重的话题打住吧。我们把目光移向东边吧,约500米就是过去叫“人工湖”,现在的“人定湖公园”了。垂柳环绕的湖边曾经是小时候常去玩耍锻炼和做绚丽多彩青春梦的所在,岸边的紫红胶泥,林荫小路的落叶,湖心亭的长条座……都曾与儿时无忧快乐的时光融入深处的记忆。
9 j# d- S% a. ]$ v- z        关北头西南角有个小酒铺,从敞开的门里会飘出浓浓辛辣的烧酒味道。酒铺浸透长年累月酒渍油星的柜台上摆着一溜蒙着红布的酒坛,旁边倒挂着大小不一的提子——竹筒做的打酒用具。佐酒小菜一盘盘码放在一个简陋的玻璃橱柜里,大片白花花的猪肉泛着油腻的光。这里不供应正餐,偶尔有客人想吃饭,掌柜的就打发人到附近饭馆端碗面或买两烧饼来。掌柜的是个身量不高的老头儿,鼻翼上长着个醒目的肉赘,剃个光头。酒铺大部分顾客也是老头儿,有几个人是这里的常客。他们来到这儿的那劲头就像到了家,坐在板凳上,端着一粗磁白碗,里边盛着二两酒,外加一盘小菜儿就喝半天儿,且腻呢。有的人过早让酒把牙闷掉了,上嘴唇耷拉下来;有的人皮肤浮现一层洗不干净的晦暗带着酒精中毒面相;有的人红红的鼻头上布满血丝……他们端着碗,瞪着红红的眼睛饶有兴致地对着酒话。清闲时,系着沾满污渍白围裙的掌柜的会伏在柜台上,带着职业的微笑麻木地听着酒客们的陈词滥调。偶尔,推门进来个提着瓶子的小孩,是来替大人打酒的,掌柜的会马上起身招呼。这里几乎看不见有女人出入。4 |+ p8 Q" q9 D  B, |
       西北把角是汉民饭馆“二和轩”,是进京拉脚住店连带办事错过饭口的人光顾的地方。透过临窗宽大的玻璃,可以看见里边的人或是喝着小酒,或狼吞虎咽的吃着在我看来是做工粗糙的饭菜。& r! H7 f  v# c1 f' O! X- R
        沿着不宽的小马路往西走不远,荒芜的树木草丛中就会出现一座按“八卦”式的建筑的青灰色角楼。高高的围墙隐藏着里面的神秘,门口有持武器站岗表情严肃的门卫,戒备很森严。这处神秘所在就是北京很有知名度的“第二监狱”,据说里面通道纵横交错,像迷宫一样。即使有犯人想越狱也得懂得八卦方位,否则,也只能在里面转悠晕了算。2 E2 h& U" E: d/ k) r4 K2 u
           第二监狱所在的位置用家里老人的话说,“脏”,这里过去是“乱死岗子”,地表层不深就会挖出许多死人的骨头,圆圆的死人脑瓢儿会被被淘气孩子踢得满地乱滚。这样的情景,会在我小时候做的噩梦里恐怖回放。第二监狱永远发挥着它的功能作用,即不同朝代关着不同犯人。直到九十年代它被彻底拆除,原地建起了几幢居民塔楼。
: p+ s6 x5 u1 ~6 ?6 G6 I+ _       关北头往北走出不远有个“新都铁工厂”,知情人讲是个专门安置刑满释放人员就业的单位。在工厂的外围有一条臭水沟,混浊的水面上浮着一层带着花纹的油污。夏天,野草丛生的沟边蛤蟆的鸣叫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傍晚,胆大的孩子会拿着网状的超子到这里逮低飞捕捉专食蚊虫的“老干儿”、“老子儿”,(一种绿色的大蜻蜓)泥头灰脸的跑回大院,把夹在手指间的猎物向别的孩子炫耀,有着美丽色彩的昆虫会引来许多孩子稀罕羡慕的目光。' P  j# s' c) M- U0 |
          再往北就空旷了,到马甸郊区了,可以看见菜田和坟地……   
+ h. u1 t0 K5 C: m  _+ r5 e$ w0 X+ S# H! \' P
        德外,是回民较为聚集的地区之一,杂居着近半数回民。俗话说“回民手里两把刀,一把卖羊肉,一把卖切糕”。
, k3 W" _" `5 A" Z/ C5 }( }, S9 V        历史上诸多因素造就了这些头戴白色礼拜帽,靠两把刀谋生或做点其它小买卖的穆斯林,在观念上的禁锢与生存空间上的狭隘,他们除了秉承“清真”信念,在赖以生存的行当中力求洁净和不能有损“依玛尼”(德信)的欺诈外,小打小闹,自以为是。没有什么其它的进步的理念和本事进入上流社会阶层,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改善生活的质量。从居住在“刮风满身土,下雨一街泥”的地方走来的人们,生活的步履是沉重的。他们世世代代为着生存忙碌,安份保守地在大杂院里繁衍生息,尽管多数人凭着勤劳的双手终年艰苦的劳作,梦想着过上舒心的日子。而生活依然捉襟见肘,常常为窘迫的日子鸡吵鹅斗,该如何奔“嚼谷”是每天头等的大事,在难以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客观环境中形成了自私、争斗的生存理念。家庭的熏陶与土壤文化对人格的培养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举步维艰的生活状态潜移默化地使他们的后代从小就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和残酷。而所谓“北贫”的含义,我以为,不光指贫困造成的生活水平低下;其真正的含义是由贫穷导致人格上的小家子气,溶入血液和骨子里的“气人有,笑人无”劣根性和为蝇头小利同根相煎的作为,“窝里斗”诠释了“穷”的内涵。6 f, x/ w5 D- ]6 F
发表于 2010-11-5 17: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好了!

4 s6 o- p1 x- p$ n% q9 r8 s/ B

好多场景,都很熟悉。

( ]' {* g' l: s2 W7 ~3 V

顺便说一下,德外大街那个监狱大家都叫他“功德林”。“新都”向北,还有个手扶拖拉机厂。对面是北郊汽车站,去延庆的,对吧?

发表于 2010-11-5 16: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3 {' j) L2 m: O5 T* x* u

 

# [# @9 L& t1 M

               您的边叙边意写的真好,写小吃写得我流口水。北城也如此之好!

9 J8 d5 Z( ]: m$ _! |

 

发表于 2010-11-6 18: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第一段之后,不分段落,浑圆一气,一贯到底,看着受累。

1 U3 M, \& J; [+ h$ b: F& K& n" l- M

内容庞杂,然而充实,多有亲历,亦含摘录。作者或许年过五旬?

. j4 [* d) i1 V

最后的评论,也许会有争议,但是不失为一种见解。

+ ~7 z9 b0 V' a& q

7000字,作者辛苦。

' y( k/ m+ v; }/ G$ _" u

我说的也不好,但是我读了。

3 C4 F) ^6 o' s& Q) f( k$ v+ F

我在德胜门外敞风口胡同住过一年。

) n" u& C6 k+ b1 [

敞风口、冰窖口、校场口,还有什么口来着?

4 K8 v8 x. l- ?9 S1 u1 ]5 y g4 J

安德路当然也走过啦。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16: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鸵鸟朋友说的对!是北郊长途汽车站,那里也曾经是伤心之地!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08: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抱歉诸位。因为第一次发,对版式操作不是很熟练,原文有段落,发出去后变成这个样子,想重新编辑,提示已过时效。

4 E7 D9 t5 B# B6 E+ `( t' I

这里谢谢各位朋友鼓励,特别是食烟火斋朋友的关注,本人已经五十有四了。土生土长的德外人,从德外出来亦有快二十多年了。

5 j& ]$ {' I: B3 x

德外街道还有大市口、小市口。

4 K/ X0 x1 g- w. P9 V+ V9 P7 D) Q+ f7 ?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7 15: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食烟火斋)在第一段之后,不分段落,浑圆一气...

麻烦版主,能否让负责该版面的朋友,把这篇文章帮忙分一下段落,看着既累又别扭,那天不知怎么搞的,发出去变成这样了,我是无能为力了,重发一遍也没啥意思。

8 l0 Q' i2 {7 A- H; K- c/ s# h

拜托!

发表于 2010-12-3 16: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改过,不知是否合您的意!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 17: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草长鹰飞在2010-12-3 16:55:00的发言:
已经改过,不知是否合您的意!
" S% [, x7 E, M2 {

满意!谢谢版主,给您道乏!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1 1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jzh567在2010-12-10 13:22:00的发言:

听老同学介绍了这篇文章,说是真好!看后觉得,怎一个好字了得!勾起人心中无限的回忆!很多场景也是我的亲历,原本模糊了,在文章的引导下又鲜活的浮现出来!谢谢版主!
5 e+ l; p1 @* R( {

谢谢您的鼓励!同时也请您转告那个老同学也向他(她)致意!顺致大安!

发表于 2010-12-10 1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听老同学介绍了这篇文章,说是真好!看后觉得,怎一个好字了得!勾起人心中无限的回忆!很多场景也是我的亲历,原本模糊了,在文章的引导下又鲜活的浮现出来!谢谢版主!
发表于 2010-12-17 1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倦鸟归林鄱阳湖

百科全书般的叙述

& ?" i6 F- \2 i0 J! H) l

夹叙夹议的段式

% J) U( C9 c" Y' c' Z

不过 有的感觉层次感 有些紊乱

* T! S; R) d" h; Z, I

最后的回民段  似乎挖掘不深

: o2 A, M+ _5 n t0 F3 {

哲理强

8 n! K, ]- p) ]% o+ S/ {5 J

事实少

( l& ?3 H( N# g2 d4 v3 L- m: [$ v

乱讲 请勿介意

发表于 2010-12-17 1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倦鸟归林鄱阳湖

市井面相很饱满

0 Y8 w1 k7 e: y# x

深层次尚欠发掘

, `. P- n7 z0 z! W/ E1 a3 |) t% e* Y

一己之见,无怪 见笑!

 楼主| 发表于 2011-5-10 08: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抱歉,文字中饭馆“二合宣”应该是“二合轩”,因文字修改时效已过,特在此更正。

发表于 2011-7-19 1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德外只是一条马路了
发表于 2011-8-6 2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亲切的回忆,好文章要顶啊。
发表于 2011-8-7 1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原来一朋友他们家就德外的,挺好一家人后来因为拆迁闹得分了家了。
发表于 2011-8-7 1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安德路在2010-11-5 12:50:00的发言:
5 \( y" ^: k# V

       1。…………德胜门又称“京城”、“大城”。东段和西段的大部分修筑于元朝,北段和南段修筑于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城墙为夯土筑成,内侧和外侧均包城砖。通高12至15米。…………   

% y2 u: n9 D2 I) g) |4 M3 h

      2。…………这烧饼先在饼铛上烙,然后放到炉里烘烤。…………    

* p& X3 M3 w: i( U" l. P; x- y1 a# f% m

      3。…………“唉呦,就这么点儿小碗儿啊?跟耳朵眼儿似的。”

) m+ }7 f) X7 m( i: b# k

      4。…………“磨剪子来,锵——菜刀”………… 

! S/ l I4 R% ?# s

      5。…………他手中的鞭子又准又狠,不管多么难缠的牲口都会按照他的旨意顺从地向前小跑,牲口们是否会感觉到这趟是死亡之旅呢?…………

% \& x: c4 q; t# @1 a( F' v

      6。…………第二监狱所在的位置用家里老人的话说,…………直到九十年代它被彻底拆除,原地建起了几幢居民塔楼…………

. o2 i, o0 [+ |! r. ]* e

      7。………… 胆大的孩子会拿着网状的超子到这里逮低飞捕捉专食蚊虫的“老干儿”、“老子儿”,(一种绿色的大蜻蜓)泥头灰脸的跑回大院,把夹在手指间的猎物向别的孩子炫耀,有着美丽色彩的昆虫会引来许多孩子稀罕羡慕的目光。…………    

$ r! D" l% M/ R

欣赏楼主好文。

3 v6 n1 O. ?+ e

昔日风光不再,儿时的记忆永存。

9 b& `4 M( G6 D6 c- o

读罢不免挑挑拣拣,附和续貂,谬误还望海涵。

~9 \( z2 w1 r$ j

 

6 f" h+ _+ R8 v% h4 t8 ^) }7 ^

1。既然明初将元大都健德门南移修建,那末德胜门的东段和西段大部分就不会修筑于元朝。

$ X$ r% F' S2 Q; n- g |. K( b I

     此处明白者知道说的不仅是德胜门一线的北城墙,而是北京全部的城墙,不明白者容易理解为德胜门的东段和西段修筑于元朝。

& ~; X- e* v6 r) H

2。铛是近年的俗体或简体,原字为罉或鐣。罉从字体就可以知道当初不是金属的,也可以理解为当年的炙炉;鐣已变成了金属器。

9 x/ k. N+ {* j% f# Q0 N# E

3。哈!奶奶的词汇生动有趣。

6 k7 M4 f! l6 ^& |

4。锵菜刀应为抢菜刀。《现代汉语字典》锵是象声词,一般用来形容撞击金属发出的声音。抢:刮掉或者擦掉物体表面的一层。例:磨剪子抢菜刀;摔了一跤,膝盖被抢掉一块皮。

: y$ h" f6 z, [( Q4 V, U( f% P9 n

5。大车把式手中的鞭子是手掌的延伸。插队时候跟车送粪,途中一蝴蝶翩翩飞舞,连呼好看,把式挥鞭一举下击落,拾在手中检视,只伤即边缘。惊叹功夫都好生了得。

7 g/ y* ]' s$ W! _% q- n

6。那地界现如今是公安局宿舍。

8 P v+ R* R: H

7。“老干儿”胸腹连接处为蓝白色,是为雄;“老子儿”胸腹连接处为黄绿色,是为雌。

0 `- h7 W3 o9 N3 O8 n

 先逮一朵“老子儿”,用线栓住做招子,就可以引来“老干儿”们求爱,等他们拉上车了,用手就可以抓住。没有“老子儿”只有“老干儿”的时候,把“老干儿”胸腹连接处的蓝白色抹一些黄泥,等于做了变性手术,也能招来帅哥。看来,好色并非人类雄性所独有。从小就学会了使三十六计中的美人计来逮蜻蜓,并发扬光大到使假美人。

6 V; [) K2 u4 \, m! h

 

2 R( b+ s5 F: Z& L7 O

国学博大精深必需保留,只不过如今蜻蜓很少见到,没有了实习场所国学恐怕难以为继。

# d& n) i0 A- Z2 U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7 13:19:29编辑过]
发表于 2011-8-10 16: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道德胜门,当年德外路东有个工商银行,我工作中的同事也是我的至爱之一西敏家就在旁边,那时经常去德外找她,非常怀念那。
 楼主| 发表于 2011-8-10 1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后仓在2011-8-10 16:54:00的发言:
说道德胜门,当年德外路东有个工商银行,我工作中的同事也是我的至爱之一西敏家就在旁边,那时经常去德外找她,非常怀念那。
, u2 j$ \6 k, z8 F6 z+ O

是。银行后边是银行职工的宿舍,电影演员周里京以前就住那儿。

发表于 2012-1-31 15: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邻居们好!
"二合轩"后来改名"雅欣烤鸭店,
我家就在"二合轩"后面第一户,新德街1号,院子里一棵歪脖枣树, 小时候记得枣那个甜啊, 门口就是一个大变压器,90年代末临拆迁的头两年开了一个小理发店,很是怀念啊.( H% E; Y& S3 [' h a! 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31 15:39:50编辑过]
发表于 2012-1-31 2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14路是唯一途径德外大街的公共汽车,首末站是马甸——西安门。---

! L! _! G" k" n5 i. }* P: f

在我的记忆中,楼主说的那个年代,14路公共汽车的首末站应该是北郊市场至(陶然亭)游泳池。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初,该路线分解为两条路线--14路(后库至角门)和55路(西安门至祁家豁子)。

# s# t# ^6 F! R1 q/ b2 w7 y" J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24 06:53 , Processed in 0.148235 second(s), 18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