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51|回复: 3

清东陵-道光慕陵废弃原因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1-3 18: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R]《道光皇帝的慕陵 》   作者   岳南2 H  E( P  S' o5 i( E, W
[BR] ; y2 b  [0 _8 I8 e9 V
[BR]慕陵是清宣宗道光皇帝旻宁的陵寝,位于清西陵界内最西端的龙泉峪。慕陵始建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十一月初八日酉时,完工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八月,销算工料银243.43万两。道光三十年(1850年)二月初九日,咸丰帝遵照道光帝生前默定的陵名,正式命名为“慕陵”。在清朝的12座帝陵中,慕陵的建陵史最复杂,曾经历了两建一拆。道光陵营建的时间最长,前后达15年之久。慕陵的营建打乱了乾隆帝制定的“昭穆相建”的第次。慕陵的规制是关内清代帝陵中最特殊的。按照封建社会国家定制,新皇帝即位后就应相度万年吉地,营建陵寝。在清朝皇帝中,道光皇帝是即位后最早相度吉地,营建陵寝的。乾隆皇帝唯恐自己的后世子孙再开辟新的陵区,于是制定了“昭穆相建”方法。这个方法可以说是满朝皆知。可是道光帝即位以后,竟然想把自己的陵建在北京西南的王佐村。由于大臣的反对,才未建成。道光帝为什么要把自己的陵建在王佐村呢?大臣们又是怎样反对的呢?原来那里安葬着曾与他朝夕相伴、恩恩爱爱达13年之久的结发之妻孝穆皇后萨克达氏。萨克达氏在嘉庆元年与15岁的旻宁成婚,成了嫡福晋。未想到萨克达氏红颜薄命,婚后13年便死了,芳龄只有二十几岁。嘉庆皇帝派大臣在京师西南的王佐村(今北京丰台区)为自己的这位儿媳妇找了一块风水宝地,营建了园寝,将萨克达氏葬在了那里。旻宁多次去那里祭奠自己的亡妻,因此对王佐村园寝十分了解,十分欣赏那里的山川形势,认为是一块理想的上吉佳壤。因此,他才决定将自己的万年吉地定在了那里。戴均元、英和都是比较忠正的大臣,他们对道光帝不遵乾隆帝制定的“昭穆相建”制度,另辟新陵区的做法很不满意,但又不便公开反对。他们通过到实地勘测、相度,发现如将王佐村园寝改建为皇帝陵,不仅要扩大占地面积,迁移许多村庄、庙宇、坟墓,而且还要将原来的园寝建筑全部拆掉重建,还要改造地宫。名为改建,实际上比重新建一座皇帝陵的工程量还要大,花费更多。同时发现那里的风水并非完美,存在着许多重大问题。因此戴均元、英和在上奏相度王佐村情况的时候,委婉地向道光皇帝建议说:“万年吉地规模经始,典制攸崇,仍请恭查高宗纯皇帝敕旨,钦派大臣赴胜水峪左近地方另择吉壤,用符体制。”对于戴均元、英和的忠正之言,道光帝自知理亏,无言以对。但又不好意思立刻改口,于是令大学士、军机大臣会同六部“妥议具奏”。连小孩子都明白怎么做的事,还用如此兴师动众地去“会议”,真是可笑之至!但大臣们又不能不会议一番。很快就会议出了结果,以东阁大学士托津为首的大臣将会议的结果上奏给道光皇帝,他们说:高宗纯皇帝传有昭穆相承敕谕。我皇上祗遹前徽,大经大法悉皆率由成宪。兹当御极初元,例应相建万年吉地,特旨广询博采。臣等悉心恭议,应请皇上式遵祖训,仍于胜水峪附近地方钦派大臣,率同通晓堪舆之人,敬谨选择。俟选有吉地,绘图贴说,呈请御览钦定后,各该衙门敬谨兴修。托津等列举了放弃王佐村,建陵东陵界内的一系列理由:一、东陵界内之山为干龙,王佐村之山为支龙。“支龙结穴纵得全美,总不及干龙都会之区。二、王佐村园寝福地“西来随龙水,按古法应作“之”字旋转之势”,“微有未符”,“不合水法”。三、王佐村福地“碍于畚筑,不能添建宝城,亦于体制未符”。四、“迁徙庐墓,虽减之又减,臣等仰见圣心仁爱,仍恐有违约己从民之意”。五、在遵化东陵界内建陵,竣工后,将孝穆皇后从王佐村迁葬东陵。“迁葬之事载于古经堪舆之书,亦所不避。揆之典制,推之礼仪,均为允协。”面对众大臣有理有据、合情合理的回奏,道光帝再也不能固执己见了,只能俯从舆情。他在道光元年(1821年)四月十七日谕内阁:万年吉地仍按昭穆相建,所议甚是。皇祖高宗纯皇帝垂训,我朝景运庞鸿,继继承承,吉地依昭穆次序,东西递建,洵为万世良法,朕自应恪遵成宪,于东陵界内选择万年吉地。他同时下令:“王佐村一切工程俱著停止办理。”由于大臣们忠正直言,暗中抵制,多方劝导,才避免了出现第三处皇家陵园 清南陵。由于大臣们的反对,道光帝被迫放弃了王佐村。决定在东陵选址以后不久,于道光元年(1821年)四月十七日,派文渊阁大学士戴均元、工部尚书穆克登额、工部左侍郎阿克当阿为相度大臣,到东陵去相度吉地。他们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找到了一处佳壤。这个地方叫绕斗峪,在景陵皇贵妃园寝的东面。道光帝看了戴均元的奏折、图纸和风水说帖以后,有些不放心,又派礼部右侍郎吴口、工部左侍郎穆彰阿带领风水人员前往绕斗峪覆勘。几天后吴口等回奏,也认为绕斗峪是一处佳壤,可以建陵。道光元年(1821年)九月初二日,道光帝正式颁发建陵谕旨:国家定制:登极后即应选择万年吉地。嘉庆元年,奉皇祖高宗纯皇帝敕谕:嗣后吉地各依昭穆次序,在东陵、西陵界内分建。今朕绍登大宝,恪遵成宪,于东陵界内选择绕斗峪建立吉地。著派庄亲王绵课、大学士戴均元、尚书英和、侍郎阿克当阿敬谨办理,诹吉于十月十八日卯时开工。因为绕斗峪这个名字很不文雅,在道光二年(1822年)三月初十日将绕斗峪改名为宝华峪。宝华峪工程历经6个寒暑,于道光七年(1827年)秋全工告竣。从王佐村迁来的孝穆皇后萨克达氏的梓宫,于这年的九月二十二日葬入了宝华峪陵寝地宫。道光帝亲自参加了孝穆皇后的葬礼。他见到刚刚竣工的宝华峪陵寝,殿阁峥嵘,飞金耀日,雕梁画栋,绚丽多彩,富丽堂皇,坚固宏整,不觉龙心大悦,对承修大臣及其他办工官员晋官加爵,大加赏赉。宝华峪右边的妃园寝也同时完工。平贵人成了这座妃园寝的第一位主人。道光八年(1828年)九月十二日,道光帝要展谒东陵,并去宝华峪祭奠入葬快一年的孝穆皇后。按照惯例,在皇帝谒陵前,陵寝内务府的官员带领属下员役将陵寝内外要打扫得干干净净。内务府人员在打扫时,发现地宫入口的木门外很潮湿,墙根有水痕。木门非奉特旨,任何人不得打开进入。东陵守护大臣宝兴马上将这一重要情况上奏给了皇帝,要求开启木门,进内查看。道光帝对此事极为关注,立即命辅国公户部左侍郎敬征赶赴东陵,会同宝兴打开木门,到地宫内进行查看。敬征先后两次查看,发现地宫内水气很重,并有渗水情形。几天后道光帝到东陵谒完陵,亲自到宝华峪地宫查看,发现地宫内积水最深时竟达一尺六、七寸之多,将孝穆皇后的梓宫都浸泡了二寸。这一情况比前几天敬征奏报的还要严重。道光帝最担心的就是地宫出水,越怕啥,越有啥。道光帝极为震怒,对所有办工大臣狠狠地进行了治罪,有的革职,有的发配到边疆,有的进行了罚赔银两。道光帝在气恼之下,本想诛杀一批办工大臣。皇太后(孝和皇后)闻知后,劝道光帝不要因家事而诛杀大臣。所以道光帝在此案中没有诛杀一位大臣。陵寝依山而建,地宫又深在地下,地宫里出现些潮气、水珠甚至渗水,并不奇怪。当年乾隆帝的裕陵刚刚建成,地宫里也出现过渗水,经过维修改造,数十年内没有出现渗水。嘉庆帝的昌陵地宫也有过潮气和水珠。宝华峪地宫出现渗水的原因,后来通过对陵工监督、监修及风水官的审讯得知,原来在点陵穴时,穴位点得过于靠后;在地宫开槽时,发现了水泉,有人建议地设置龙须沟,承修大臣英和未采纳,致使地宫出现了渗水。这次宝华峪地宫出现渗水以后,有些大臣建议维修地宫。道光帝对这一颇具见地的建议却嘲讽地说:“尚云设法修理者,不知是何肺腑?可笑之至!”既然皇帝不想维修地宫,署理热河都统的松筠便向皇帝建议说:“东陵山脉绵长,孝陵之右、裕陵东北一带可否令精于堪舆之人详加履勘?”对于松筠的合理建议,道光帝拒绝采纳。他说:“朕自有主见,徐为之。”道光帝为什么拒不采纳这些好的建议呢?原来他另有打算。裕陵地宫出现渗水,乾隆皇帝尚同意修理,为什么宝华峪地宫出现渗水,道光帝却不同意修理?宝华峪陵寝被废以后,在东陵界内又先后建起了定陵、惠陵、慈安陵、慈禧陵,每座陵所在之地都称得上是上吉佳壤。道光帝明明知道皇祖有“昭穆相建”的敕旨,道光帝为什么不在东陵界内选择万年吉地?还要偏偏在西陵建陵?他明明知道乾隆皇帝一再叮嘱后代子孙不要另择他处,开辟新的陵区,为什么道光帝还要派人到东陵、西陵之外的其他许多地方相度吉地?相度大臣在丰润、蓟县、房山、密云等地找到了许多佳壤,其中不乏上吉之地,为什么道光帝都看不上眼,惟独对西陵界内的龙泉峪一眼看中,正中下怀呢?究竟是什么原因、什么力量,竟使得这位“敬天法祖”、“恪遵成宪”、“黜华崇俭”的模范皇帝有如此惊人的胆量和魄力,毫无顾忌地勇破皇祖制定的制度呢?道光帝所以不听许多大臣的建议,所以不想在东陵选择陵址,原来他是想把他的陵搬到西陵去。道光帝很有心计,他不直接说要搬到西陵,先派大臣到各地方去相度。西陵这个地方肯定是要去的,最后否定别的地方而选中西陵的地方。道光帝的两首御制诗及其注释泄露了其中的天机。诗中有这么两句话:“东望珠阜瞻依近,罔极恩慈恋慕萦。”“郁郁山川通王气,哀哀考妣近灵区。”如果说这两联诗句说得还比较含蓄,意思表达得还不明显的话,那么他作的注释则再清楚不过了。他在注释中直言不讳地说:“皇考仁宗睿皇帝、皇妣孝淑睿皇后奉安昌陵,山川王气,毓瑞钟祥。兹龙泉峪在昌陵之西,相去八里许,五云在望,一脉相承,子臣依恋之忱,庶符夙愿也。”他还说:龙泉峪“吉地形势毗近昌陵,望翠微之屏障,俱在目前;联瑞气于桥山,宛依膝下。睇览神皋之磅礴,益深罔极之哀思。”简而言之,就是龙泉峪紧靠他父母的昌陵,可以长依父母的膝下,从此实现了他多年的“子随父葬”的愿望。道光帝的儿子咸丰帝很懂得他父亲的心意,直截了当地说:“我皇考孝思不匮,谓斯地不独龙脉蜿蜒,且咫尺昌陵,得遂依依膝下素志。”这表明,为了达到自己的私愿,什么祖训、家法,道光帝统统可以不要。道光帝在他的诗中,还大言不惭地说:“毋谓重劳宜改卜,龙泉想是待于吾。”意思是说,不要认为把陵寝拆掉,改建到龙泉峪是劳民伤财。龙泉峪是上帝赐给他的,这是天意。天意是不可违的。所以改迁陵寝是顺应天意,是合情合理的,别人不要说三道四。这完全是强辞夺理,一派胡言!从建陵一事上,不能不令人怀疑道光帝平时所反复表白的“恪遵成宪”、“爱惜民力”是否发自内心!道光帝吸取了上次选择宝华峪自己未亲自阅视的教训。这次他接到相度大臣的奏报、图纸和说帖以后,没有马上表态,也没有派其他大臣去覆勘。他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二月借展谒西陵之机,于二十二日亲自到实地阅视了一番。他感到非常满意。当天就颁发谕旨确定这个地方为万年吉地;并从大臣们拟定的“龙泉峪、麟祥岫、兴安峪、毓芝”4个佳名中,选用了“龙泉峪”,从此称龙泉峪万年吉地。自龙泉峪被确定为万年吉地后,东陵的宝华峪陵寝及妃园寝,内务府大小营房被陆续拆除。木料运到西陵龙泉峪工地使用;砖、石旧料后来都用到了定陵、定妃园寝上了。历经6个寒暑营建起来的宝华峪陵寝变成了一片废墟。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1-3 18: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子的很多文字都是来自《清西陵史话》这本书。请关注者核实。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1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网上发现的,署名是岳南,但看着好像是徐广源老师的文章。不知道岳南是否写过这个!
发表于 2010-11-3 2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祗遹前徽”啥意思?老有文采了,估计老臣们先得把小皇上狠狠奉承一把才敢往下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23 20:24 , Processed in 1.138548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