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查看: 8484|回复: 14

[原创]重温故宫——写在前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31 18: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R]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大内。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地上天子居住的地方称紫禁城。紫禁城肇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竣工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先后历时14年。从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到1924年清末帝溥仪被逐,故宫先后经历了24位皇帝,并且一直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长达500余年。这期间,紫禁城还出现过两位不被中国正史承认的皇帝:即仅在紫禁城内做了一天皇帝的明末大顺永昌皇帝李自成、以中华民国大总统身份复辟帝制并当了八十三天洪宪皇帝的袁世凯。
3 _9 c* u. F% Y( Z. q[BR] 
' @! D; @" H; V7 a8 s[BR]紫禁城平面呈矩形,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紫禁城四周环有高10m的城墙,城墙转角处各建角楼一座。城墙外环宽52m的护城河。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分别是南门午门、东门东华门、西门西华门、北门神武门。门外各建平桥跨越护城河。
) |4 N7 A; x6 K[BR] 
7 y2 s) @! W& R; ]' ]4 h[BR]紫禁城共有房间8,700余间、建筑980余座,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按照前朝后寝的功能布局,前朝布局于城之南,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东西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后寝布局于城之北,以乾清、交泰、坤宁三宫为中心,北接御花园,东西两侧建六宫,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东六宫东侧的天穹宝殿、西六宫西侧中正殿是两组佛堂建筑;外朝、内廷之外还有外东路、外西路两部分建筑。外东路南部是皇子居住的撷芳殿,俗称南三所,北部是乾隆皇帝营建的太上皇宫殿——宁寿宫。外西路南部向北依次为内务府、皇太后居住的慈宁宫、寿康宫、寿安宫、佛堂建筑英华殿等。东六宫南侧,建有贡奉皇帝祖先牌位的奉先殿,以及皇帝祭祖前沐浴斋节的斋宫;西六宫南侧是养心殿——从清雍正帝起,这里成了皇帝即办公又居住的地方。8 O5 j7 P+ E) w+ C' N. a2 i
[BR] # `! t3 X5 j% ?" X& s/ g! u+ }$ N
[BR]紫禁城宫殿,布局谨严、雕梁画栋、红墙黄瓦、金碧辉煌,处处体现着帝王至高无上的皇权。想我等平民百姓,如非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恐怕终其一生也将无缘一窥皇家宫禁。% v  W3 T! d5 a  e& Y
[BR] 
3 d: s& [1 F- M3 X: p[BR]“故宫”或者“故宫博物院”的称谓,起始于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的成立。故宫博物院建院以来,除了保护修缮紫禁城建筑以外,对紫禁城旧藏文物,包括青铜器、玉器、金银器、陶瓷器、牙竹木雕、丝织刺绣、文房四宝、绘画书法、家具等,进行了详细整理。抗战期间,为确保国宝安全,曾将精选的五批故宫文物转移南方,抗战胜利后,一部分运回故宫,一部分运抵台湾,并在后来成为了台北故宫博物院主要收藏。此外,北京故宫还收集流失文物,使北京故宫的新旧藏品已经达到数百万件。故宫博物院的成立,使今天的我们,能够近距离欣赏到这些流传千年的中华文化瑰宝。
5 M0 ]: `( [/ M! ^- e3 c[BR] 
  a( [# M# j& M. c( {, j6 S[BR]备注:
5 t0 G! E1 x6 B& c- r$ N+ j[BR] 
  q" o# i, @" C( |! ^5 ?5 K[BR]1、本贴及随后几贴,将以文字、图片方式,介绍这座宏伟壮丽的城市!贴中图片,未注明出处的,全部来自街客本人
9 x% W! k  k( S$ @5 c: f/ b4 E[BR]2010年10月28日的故宫拍摄(使用器材:尼康D80、松下ZS7DK),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均注明:采自互联网)。7 ]+ v0 R! c% p2 a! W$ [
[BR] / ~' S# I! r/ q! m8 ?' g8 Z& [7 y
[BR]2、故宫的博大精深,来自建筑、历史、藏品三个部分,街客愿意就此话题,与老北京网的网友们互相探讨、互相学习。& [5 `6 P0 P( J
[BR] , A  A0 E- l) q7 G' V
[BR]明成祖朱棣画像$ X4 c1 N1 X" j' L# a- d
[BR]

[原创]重温故宫——写在前面

[原创]重温故宫——写在前面
; F9 g4 z4 b' u6 }
[BR] ( Y/ n% a+ [: k# S. r. R; a
[BR]故宫卫星图片(采自互联网)

[原创]重温故宫——写在前面

[原创]重温故宫——写在前面

4 o/ Q. _& |; P1 S, L: n$ I, {# H[BR] 
" }. k+ D5 d( S; F+ z7 X[BR]故宫平面图(采自互联网)

[原创]重温故宫——写在前面

[原创]重温故宫——写在前面

. f# T0 A3 _" ~[BR] - s! C) L! ]- z& T5 ]1 n" |
[BR]从景山南望故宫(采自互联网)

[原创]重温故宫——写在前面

[原创]重温故宫——写在前面
' f. v- G  t* P
[BR] 
9 k* \, V2 P) h# T: z$ D+ D  M0 O[BR]郭沫若题匾

[原创]重温故宫——写在前面

[原创]重温故宫——写在前面
发表于 2010-11-1 14: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更多的好照片,郭老的字不错啊。
发表于 2010-10-31 19: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街客的佳片,愿意与您探讨故宫.
发表于 2010-10-31 2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故宮  值得大家探索的 國家寶藏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0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感谢楼上诸位的捧场,故宫博大精深,从哪个角度研究都趣味无穷。我既然开了场,一定有始有终!
5 X" A. k/ E; m, V[BR] , H( \9 i! `3 Q( M" c+ k4 j" I
[BR]我很担心的是:为赶进度把这个系列贴变成流水账,而单纯故宫照片,网上可谓汗牛充栋!+ i- k! E; X) v$ l& m) C3 d8 I
[BR] ! |* q0 v2 [, r( [' L
[BR]另一个不便是:老北京网系统的问题,发帖、显示,都不方便。但我找到老北京网,还是感觉很有氛围的。
7 j. n7 c/ L9 y7 H: t- Y7 o[BR] - s: q3 E' N" T2 A. C: k7 r
[BR]大家的顶帖、支持,是街客继续的动力!
  M' L' Z- d2 B6 P& M; o1 b[BR] . `2 C) V4 N$ p9 f
[BR]再次感谢!
发表于 2010-10-31 1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待大戏的开锣!

! ]; ^% M# W1 Q8 ]- w

给楼主加油!

发表于 2010-11-5 2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郭老的这几个字,是从他的作品中挑出来然后加以修改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1 05: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弘德皇帝在2010-11-5 21:15:00的发言:
郭老的这几个字,是从他的作品中挑出来然后加以修改的。
+ P3 R) ^1 g7 e# ^( m

 

4 M- v1 ?, U" v9 _6 Q6 _

皇兄给说说这段事儿?

: j/ K. t; v& b2 G

 

$ {8 |9 C4 H9 V1 M

郭沫若的书法不会如此不堪吧?我记得别人说当年华主席写纪念堂那六个字,倒是每个写N便,后挑出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1 05: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析津志在2010-10-31 19:57:00的发言:
期待街客的佳片,愿意与您探讨故宫.
# v* W) F$ O" E8 H

 

3 H+ H8 `3 S7 C+ _6 y) W

析津志兄:

; X9 b( Z; k. w* ?* M0 R9 z' j

 

0 B+ h7 |0 K' \) a

重温故宫系列已发了六集,期待您的点评,并期待与您讨论!

发表于 2010-11-11 1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街客在2010-11-11 5:31:00的发言:
& B8 Z* V/ z5 Z" [1 z

 

) Q' u! e/ h3 a2 A

皇兄给说说这段事儿?

/ A: o2 T4 G4 b s' n1 i2 `1 _

 

+ y6 h. g1 T0 u9 {: X$ o

郭沫若的书法不会如此不堪吧?我记得别人说当年华主席写纪念堂那六个字,倒是每个写N便,后挑出来的

' g; B o) k3 ~' E/ f

有一种说法是“故宫博物院”五个大字是从郭老当年文章的手书中摘出的,但2005第五期《紫禁城》中刊载,据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徐启宪口述,1971年7月5日,故宫博物院重新开放的同时,起用了郭沫若题写的故宫博物院匾额……那天郭沫若来故宫,院长吴仲超等人都在,我也在场……我们随口对郭老说:“您给故宫博物院写个牌匾吧。”他说:“行啊。”我们就随手拿来几张纸和笔墨。记得那些纸的一面是打印过材料的,郭老就翻过有字的那面,在它的背面写起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1 19: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弘德皇帝在2010-11-11 18:30:00的发言:
G3 b# h$ v; J9 q" h

有一种说法是“故宫博物院”五个大字是从郭老当年文章的手书中摘出的,但2005第五期《紫禁城》中刊载,据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徐启宪口述,1971年7月5日,故宫博物院重新开放的同时,起用了郭沫若题写的故宫博物院匾额……那天郭沫若来故宫,院长吴仲超等人都在,我也在场……我们随口对郭老说:“您给故宫博物院写个牌匾吧。”他说:“行啊。”我们就随手拿来几张纸和笔墨。记得那些纸的一面是打印过材料的,郭老就翻过有字的那面,在它的背面写起来。

- ^- Y I, T2 \# o4 t/ m

 

2 H( E3 k6 a2 S E' l

皇兄似乎没讲完,如果是这样,何来挑出来一说?这不更说明郭书法了得——随便一张纸、一杆笔,能写出那么有气魄的匾字?

发表于 2010-11-11 19: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紫禁城》里的原文就到这儿了。第一种说法我也是听说的,不敢说就是真的。
发表于 2010-11-11 2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啊!文革时期把民国的那个给铲了?
发表于 2010-11-11 2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景山东街101在2010-11-1 14:55:00的发言:
郭老的字不错啊。
% h \, u# p+ ]7 o) N

 

! p7 T9 n; M4 o$ p+ K/ b8 k

 

* D: x6 R. ~* R. f* Z6 Q! f5 n

 

xlDCHv77.jpg
2ckFH4ak.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2 2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故宫的博大精深,来自建筑、历史、藏品三个部分,街客愿意就此话题,与网友们互相探讨、互相学习。

3 t1 @/ p3 S$ H9 Q3 f


已发表帖子链接:

1 p. U) ]6 v+ |( C% g0 J- t


写在前面
http://oldbeijing.org/dispbbs_12_68149.html

: u3 g; F: B; e6 h6 h1 z/ j


走进紫禁城
http://oldbeijing.org/dispbbs_12_68200.html

8 r0 w$ w) b" d/ c


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http://oldbeijing.org/dispbbs_12_68294.html

" w$ P3 E7 k' I0 o( Y


三大殿
http://oldbeijing.org/dispbbs_12_68398.html

( U) T' Y& F$ c7 G/ Q G1 J& h


文华殿及内阁大堂
http://oldbeijing.org/dispbbs_52_68533_1_1.html

# X ~* [ }8 G3 T


重温故宫——武英殿及南熏阁
http://bbs.oldbeijing.org/dispbbs_52_68626.html

& a9 {6 G3 s, M2 n, x1 M


重温故宫——断虹桥
http://bbs.oldbeijing.org/dispbbs_52_68689.html

5 b2 Y8 e# z; S C! D3 U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5 02:40 , Processed in 0.144169 second(s), 19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