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应是“踒脖”,非“窝脖”。
踒,折也。即弯折着脖子。
窝,难道脖子还要给脖子安个家不成?哈哈哈。
“踒脖”齐如山的《北京土话》即有所载。
“窝脖儿”扛东西主要用脖子后面,久而久之脖子后面形成一个大包状的老茧,不扛东西时脖子也是向前窝着。清朝后期洋车的进入,这个行当才逐渐消失,这个行当应存在上千年了吧。
当初每年慈禧移宫颐和园时就会有大批的“窝脖儿”来扛珍宝。
天宁寺的辽塔上就用“窝脖儿”的形象替代了金刚力士。“窝脖儿”赤裸胸怀,光着头,一看就是社会底层的贫民:
老北京的骆驼和“窝脖儿”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24 06:48 , Processed in 0.159555 second(s), 21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