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86|回复: 4

[原创]问世间"拆"是何物!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6-6 17: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问世间"拆"是何物!

“拆”是北京的希望、“拆”是北京的未来、“拆”是改造老城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拆”是“新北京,新奥运”的主旋律。

拆!拆!拆!不仅要拆,而且要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北京大动静的拆始于何时我搞不太清楚,但有些事我还清楚。当初拆城门是为了修路,没有宽敞的马路进出城多不方便;当初拆城墙是为了修地铁也是为了备战,有没有人想过没有地铁的北京是什么样?那你不得天天迟到。

如今拆老城也是一样,如果不把那些破平房拆掉,安得广厦千万间?如果不把那些破平房拆掉,哪会有一个接一个雄居中国××强的建筑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遍地开花;如果不把那些破平房拆掉,又如何加快北京城的现代化建设?如果不把那些破平房拆掉,那一届又一届宛若走马灯一般的区县领导又将用何等的尺度衡量他们的政绩?

得拆,一定得拆!

君不见,“拆”在北京可能有千百个名目,但其实无外有四大类原因。一、市政建设和改造,如国际上都有名的平安大道,两广大街等。二、所谓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占地,如“鸡蛋”和“鸟窝”。三、商业开发,如城市周边鳞次栉比的漂亮楼盘“××泉”、“××景”和“××豪庭”。四、就是“危改”了,如今天的“前门”和昨天的“东花市三期”乃至前天的“龙潭西里”。

“危改”嘛,不用说就是“危旧房改造”,在北京,在老城真正能伤及胡同和四合院的“拆”多数是政府以“危改”的名义运作的。那你们知道“危改”是怎么来的吗?我告你吧,北京的危改始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是以“政府出资,定标准,安置住户,一切由政府包办。”的形式实现的。1990430日市长办公会决定开始实施成片的危旧房改造。1992年北京市将危改项目的审批权下放到了区政府(就这点我觉得不太好,有点象阎王把屠刀交给了小鬼)。而且提出了新的危旧房改造思路:“以区为主,四个结合。”,即“改造以区政府为主进行;危改要与新区开发相结合;与住房制度改革相结合;与房地产经营相结合;与古都风貌保护相结合。”看看多好!

为什么要“危改”?为的就是要拯救那些“群居”在大杂院里的人们于水火,让你们从此不再看着土鳖满墙爬,从此不再麻烦居委会的大妈刚过“十·一”就满胡同窜,嚷嚷着让你们在窗户上安风斗。“危改”是什么?“危改”是党的“民心工程”这可不是我瞎说我有证据。下面是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在 200110月发表的《积极探索危改新思路,多种形式推进危改》一文中的一段话,可以证明我没瞎说:

加快危旧房改造是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的需要

  据有关部门调查,全市自1990年以来危改立项150片,目前竣工48片,另外,全市还有164片,303万平方米危房或严重损坏房,住着约35万户居民。这些住房没有厨房、厕所,没有上下水,没有供暖和燃气设施,有的地区用电、用水高峰期,断电、断水时有发生,一些地区地下污水管道长年失修污水横流,有的仍然使用清朝乾隆年间修筑的官沟。居民居住环境差,生活质量低,居民盼望危改的心情非常急切。市委、市政府决定,加快危旧房改造是急人民所急,解人民之忧,是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政府的民心工程。

瞧瞧,多好的想法,为什么总是有人不领情,更可气的是《南方周末》有个记者叫张捷他在2002年7月4日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北京,走调的危房改造》在文章里他居然这么说:

危改,在1990年实施之初,曾引来老百姓的欢呼。然而很快地,人们就发现,由于权力不放,论证不到位,危改不时地演变成强暴与掠夺。

瞧瞧,他怎么能这样,分明是把政府的好心当了驴肝肺嘛。

看帖子的有没有崇文的哥们儿?如果有你们心里应该有数。自从李晓光同志从“泱泱”的大朝阳来的你们“蛐蛐”的小崇文以后几年几个新台阶,那可全是大手笔呀!你看那35亿修的两广大街,那马路多宽敞,那路面多平整,那路边多安静。而且晓光同志在崇文经过几年的危改,已使所有危改拆迁户的人均住房面积提高了几倍。我也有证据,我摘一段李晓光2004年1月5日在中共北京市崇文区第九次代表大会上作的报告中的几句话让你们开开眼:

    ……危旧房改造成效显著,城市形象大幅度提升。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管理。五年来,全区坚持“以危旧房改造为龙头,带动和促进全区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掀起了三次危改高潮,启动了“八四八”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2003年底,全区已拆迁居民5.6万户,占五年危改总任务8.5万户的66%;被拆迁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由危改前的6.9平方米,提高到危改后的28.5平方米。

怎么样,怎么样!我没瞎说吧?总之一个字:还得拆!

 

 

 

 

[em14][em14][em14][em14][em14]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6-6-7 17: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居民居住环境差,生活质量低,居民盼望危改的心情非常急切。市委、市政府决定,加快危旧房改造是急人民所急,解人民之忧,是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政府的民心工程

让我觉得恶心!!!

[em14][em14]
发表于 2006-6-21 15: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改善人民居条件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不能以破坏文物做为代价。中国地下文物很多,许多考古工作者,文保工作者费尽心机去保护。地上文物不仅仅是皇宫院落等,实际上北京的胡同文化和四合院就是地上文物。改造他们是没有错的,但是不应拆的面目全非,最后连考证某一个地点事件都无处可寻了。记得北京市政府曾经提倡修旧如旧、微循环、在不动大格局的情况下,使老建筑既可以得到保护又可以恢复原貌,这样才能使地区的胡同文化依然可以作为永久的地上文物保留。

      % t; c, ~, f$ N 假如我们把所有的这样的胡同和四合院全部拆除,都建成新的四合院,任何人都知道这是赝品,而赝品的价值谁都清楚。

       若把我们的胡同和四合院比作文物的硬件,那么住在胡同和四合院里的老北京人和他们所说的北京话就可以说是软件,现在硬件变成赝品了,软件又永远的消失了,那么北京还是北京吗??用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解决了一个北京人居住的条件,其实是以破坏历史文物作代价,换来暂时的安逸。这些文物几百上千年形成的了,就凭你一代人以居住生存理由就要破坏他,这是很欠考虑的。

       我们现代人的一生不过八九十年,这八九十年里在历史长河中有多大的比例。可就在这八九十年里我们拆了多少历史文物,屈指算一算,我们还剩下什么了?有一天我们的后代向我们问起这些,我们将做何回答?拆除城墙、门楼已经确认是做错了。今天又拆胡同四合院,谁将为这个损失承担历史的责任???

 楼主| 发表于 2006-6-21 16: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朋友的理性让我感佩.

在北京生活了几十年,我越来越觉得这个城市陌生,不仅是它的硬件也有它的软件.我们正在被虚假的意识形态所包围,这个世界似乎已经没有了是非和黑白.所有传统的东西都遭到质疑甚至否定.有人说这是社会在进步的表现,也许是吧,进步了同时也付出代价了.

[em15][em15][em15]
发表于 2012-2-21 2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疏散人口 拆除违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6 15:55 , Processed in 1.133201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