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62|回复: 12

民国期间到底有过多少位“国务(代)总理”。。。。?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6-28 1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赵秉钧    代理国务总理
(1859年-1914年),字智庵,河南汝州人,民国初年国务总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咸丰九年(1859年)出生。光绪四年(1878年)考秀才未中,遂投入左宗棠楚军效力,随军进驻新疆。光绪十五年(1889年)捐典史,分发直隶省。后获袁世凯器重,1902年命其担任保定巡警局总办。同时,还奏保为知府加盐运使衔,率新军改编成1500名巡警驻天津。1905年任巡警部右侍郎。民国初年以袁世凯嫡系人物身份,出任内政部长。1912年9月25日任国务总理。后被指控为革命党人宋教仁被刺案的幕后指使人。赵因极力否认,于1913年5月1日辞去国务总理一职,改任直隶都督(驻天津)。
1914年2月26日在天津家中中毒身亡,事后也被指是与宋教仁案有关。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8 2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启钤     代理国务总理
(1871年-1964年2月26日),中国政治家、实业家、古建筑学家。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朱启钤,字桂辛,晚年号蠖公,祖籍贵州紫江(今开阳县),生于河南信阳。其姨夫是军机大臣瞿鸿禨。光绪举人。曾任清末京师大学堂译学馆监督、北京外城警察厅长、内城警察总督、蒙古事务督办。民国时期历任京浦铁路督办、交通总长、内务部长、代理国务总理。1915年底任袁世凯称帝大典筹备处处长。1916年帝制失败后隐居在天津英租界。1918年任安福国会参议院副院长。1919年初退出政坛,致力于社会公益活动以及对古建筑的研究。1930年创办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学术机构——中国营造学社。1930年被张学良委任为北平市长(未就任)。1915年曾主持拆正阳门瓮城、1917年参与经营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兴轮船公司、1918年发起国人开发北戴河等工程。1964年2月26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3岁。

家庭
其二女朱淇筠是外交家章文晋的母亲。
其六女朱洛筠是张作霖次子张学铭的妻子。
其九女是吴俊升的儿子吴泰勋的妻子。
其孙朱文矩任天津市商会主席、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朱文相任中国戏曲学院教授、院长。
发表于 2010-6-28 2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启钤是幸运的,假如再晚去世两年,那就惨了!
发表于 2010-6-30 2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水平的系列贴,期待楼主不断上传。

8 B8 {9 ?! u1 n5 Y+ i4 W

 

0 H, |" Q$ D3 ^/ Y3 N

赵秉钧的这张照片第一次看到,通常看到的都是那张戴瓜皮帽儿的。

7 [7 o7 O3 ] _% p

 

: L/ ^% k- U3 G/ S5 i2 M- A3 R

有关朱启钤的介绍有几点值得商榷:

G, _6 A! z- A* W) N% @9 b% ?
    * o5 [/ G! M6 B; K! ]5 z
  1. 字桂辛,一作桂莘。
  2. 2 ~ s+ _/ u: g g2 l$ s# d
  3. 北京外城警察厅长、内城警察总督:“厅长”、“总督”似应为厅丞。清末朱氏先任内城巡警厅厅丞,后调任外城巡警厅厅丞。另据《清史稿·职官志》:“光绪三十年,设京师内、外城巡警总厅,置厅丞各一人”。
  4. 1 h. z6 y: b: s2 J# o& ]- O
  5. 蒙古事务督办:蒙古事务局(简称蒙务局)督办。蒙务局为东三省总督属下的机构。沃丘仲子《近现代名人小传》卷上《帝制党·朱启钤》:“世凯调赴北洋差,委徐世昌督东,(朱启钤)遂以候补四品京堂从之至奉天,充蒙务局督办”。
  6. 6 F! J$ p* K$ |* i k, \
  7. 京浦铁路督办:津浦路北段总办,督办是徐世昌。仍据沃丘仲子:“时(徐)世昌方兼督办津浦路,派充(朱启钤)北段总办”。
' V9 k* o6 r* K4 C

以上愿与楼主探讨。

, g" ~# G- \* M7 c" z

 

发表于 2010-7-1 0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萨镇冰(1859年—1952年),字鼎铭,原籍雁门,世居榕城朱紫坊,他经历了前清、民国与解放初期的各个历史时期,是中国海军史上一位卓越的人物。同时,他一生扶贫济困,广造福祉,被人民大众称为“活菩萨”。生前享有隆声,死后享有美誉。
 早岁轩昂 报效国家
 萨镇冰幼时家境清贫,而勤奋好学。11岁考进马尾船政学堂,学习天文、驾驶,毕业时名列第一。分配“扬武”练习舰见习,光绪二年(1876年)冬,他与叶祖珪、刘步蟾、方伯谦、严复等被派往英国格林威治皇帝海军学院学习驾驶。他从英国留学归来后,报效国家。甲午年间(1894年),他参加中日甲午战争的威海卫港保卫战,率水兵坚守刘公岛炮台,奋勇抗敌。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他为北洋水师帮统,兼带“海圻”兵舰。翌年庚子(1900年)义和团事起,他率舰南下,集中江阴,协助防守东南各省,后任广东水师提督。当时清廷要整顿海军,故派载洵同他往英、美、德、法、日、俄等国考察,回国后,以载洵为海军大臣,他为海军提督。辛亥(1911年)革命,他率舰驻刘家庙及武汉、九江之间。当时革命军虽已得武昌,而清军与革命军仍在对峙。由于海军官兵皆心向革命,他便引退,所属的海军遂易帜,参加革命。1912年,他从教就任吴淞商船学校校长。1916年,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后,他又出山任海军临时总司令、海军总长。1918年冯国章为大总统,他入阁任海军总长,次年5月14日,萨镇冰兼代国务院总理,至8月9日才免兼职,1921年5月14日他卸了海军总长职务,遂回闽任福建省清乡督办。1922年10月15日,北京政府任命他为福建省长,同年11月31日解职。1923年2月,军阀王永泉等策动毛一丰掀起“倒林(森)拥萨”风潮,他由福州南台中洲海军公所迁入城内省长公署,担任了“自治”省长。1933年,十九路军将领蒋光鼐、蔡廷锴在榕发动“闽变”,当时他不计较个人的名位和身家性命的安危,参加这一抗日反蒋的义举,被聘为高等顾问,任命他为延建省省长,但不久又解职。
 热爱乡土 造福桑梓
 萨镇冰引退后,致力于慈善事业。他热心家乡各项建设事业,同情关心民间疾苦,他在福州倡设孤儿院、工艺传习所、收容所等安置孤儿、残疾者,提倡医生义诊,接受福州开元寺住持宝松和尚等聘请,为佛教医院董事长。他函电海外闽侨募集巨资,佛教医院建成后以济世救人为本,施医赠药,僧尼、居士及贫民受惠存活者甚众。1926年冬,漳泉镇守使军阀师长张毅率部窜袭福州,兵败后,窜到闽县,大掠南港瓜山一带,民舍悉付一炬,乡民流离失所,走投无路。萨镇冰以下台省长之身,走遍南洋群岛,向侨胞乡亲募集了20余万元巨款,重建灾区,亲自督办救济事宜。93个乡村人民为他建起长寿亭,称赞他为“活菩萨”。
 他在福州扩建道路,以利交通,市民感戴其德,该路命名为“肃威路”。
 心系侨胞 体察民情
 早在1908年,清政府采纳萨镇冰建议,由他率“海圻”、“海容”二舰前往新加坡、印尼、越南等地抚慰侨胞,南洋各地侨胞甚多,闽籍华侨尤为集中,这是近代中国政府要员宣抚华侨的始端,萨镇冰也在华侨中广为传颂。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寄居四川重庆,已是76岁的老人,仍以极高的爱国热情,不辞辛苦,再次前往南洋各地华侨中宣传抗日,募集物资、医药器械支援抗日。由于广大侨胞具有爱国爱乡的思想感情,萨镇冰心系海外赤子,博得广大侨胞的敬重与支持。
回国后,他足迹历遍川、鄂、湘、黔、陕、甘、滇等七省体察民情,时达八载之久。
 壮志犹存 北望中原
 1945年秋,日军投降,萨镇冰从渝飞沪小住,1946年归里,居住在福州中山路仁寿堂。此堂是他80岁时,由陈兆锵、陈培锟等20多位乡亲捐资建赠的。
1948年,萨镇冰90诞辰,福建省会各界人士为他祝寿,成立筹备会,由当时的省政府、省参议会以及地方知名人士参加。当时,萨老拍有乘马一照,自题:“行年九十,壮志犹存,乘兹款段,北望中原”作业答谢纪念。
 晚节余热 留名青史
 国民党政府崩溃前夕,“代总统”李宗仁来榕,谒萨老于福州佛教医院(他有小恙住院),转达蒋介石之意,力劝他前往台湾,萨老以病坚辞之。他晚年走上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道路,为迎接人民解放军进入福州城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他的爱国表现和政治选择得到中国共产党的肯定。
 福州解放后,他受聘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及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发挥余热,为乡亲继续作奉献。萨老暮景念念不忘海峡彼岸的袍泽故旧,盼望祖国的和平统一。1952年4月10日,萨镇冰病逝于福州,享年94岁。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均发来唁电,他的爱国精神,令人可钦可仰。中央人民政府给费治丧,福建人民政府举行公祭,葬于福州西门外梅亭。
发表于 2010-7-1 0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萨镇冰也代理过三个月的国务总理.
 楼主| 发表于 2010-7-29 2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北极阁三条

孙宝琦   代理国务总理

(1867年-1931年),字慕韩,浙江杭县(今余杭县)人。清末民初政治家,曾任国务总理。其父是清末重臣孙贻经。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曾任清直隶道员。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随光绪帝至西安。1901年任驻德、澳、法等国使馆随员。1902年7月,升任出使法国大臣。1905年回国,署顺天府尹。1907年4月,出使德意志,筹措讨还青岛事宜。1908年回国,充帮办津浦铁路大臣。1911年任山东巡抚。当年爆发辛亥革命,在山东宣布“独立”,后又取消独立。
1913年9月,任袁世凯北京政府外交总长。1914年2月兼代国务总理。1914年5月辞去国务总理。1915年1月因日本提出“二十一条”,辞去外交总长,任审计院长。1916年4月任财务总长;6月兼汉冶萍公司董事长。1919年任招商局董事会会长。1920年春任经济调查局总裁(税务督办)。1922年1月任扬子江水道讨论委员会会长;同年4月任外交部太平洋会议善后委员会副会长。
1924年1月15日再任曹锟北京政府国务总理兼任外交委员会委员长,提出“奉行宪法”、“和平统一”的施政方针。任内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向德国索赔成功。当年7月2日,因与曹锟嫡系财政总长王克敏不和,提出辞职。由外交总长顾维钧代理国务总理。
1925年2月被段祺瑞任命淞沪商埠督办;同年8月,被任命为驻苏联大使,未就。1926年任中法大学董事长。1931年2月在上海去世。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R4 D9 _+ a% `
 
! ]* M) O: M! s9 ~; U. j- d# ]

$ ^, {8 G& g! W% ~
王士珍  国务总理
(1861年-1930年),字聘卿,号冠儒,中国河北正定人。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日本陆军大学。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王士珍本为清末袁世凯部,担任清朝新军要职。1911年辛亥革命起,他被清朝政府授以陆军大臣,并与革命军军队发生数度争战。1912年,袁士凯担任总统后,他复出,并于1915年重新担任袁世凯政府陆军总长。袁世凯政权垮台后,他亦于1917年间则担任国务总理,是为中国领导人。卸任后虽未再担任要职,但是在北伐期间,亦为北洋政权与南方北伐军的调人。北洋三杰之龙。

   1917年王士珍内阁
1917年12月1日成立。 王士珍署国务总理,陆征祥为外交总长,钱能训为内务总长,王克敏为财政总长,江庸署司法总长,刘冠雄为海军总长,田文烈为农商总长,曹汝霖为交通总长,荫昌为参谋总长。

      自幼从军
  王士珍父亲早逝,他与寡母相依为命,寄居在正定城内东门里伯母娘家,靠母亲替人做针线活艰难度日。9岁时入私塾攻读诗书,由于聪明好学,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他15岁时,被正定镇台叶志超看中,收在属下当勤务兵。17岁时考入正定镇总兵学兵队,旋即随叶志超调驻山海关。光绪十一年(1885年),入天津武备学堂,在炮兵科学习3年,毕业后回山海关任炮队教习。他采用西法教学,学以致用,博得上司的称赞。

  赴朝作战
  光绪二十年(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兵协助镇压。日本政府为了加快侵略的步伐,正寻找发动战争的机会和借口,也极力怂恿清政府出兵。六月,叶志超奉命赴朝助战,王士珍带领炮队官兵学员驻守在牙山。不料日本也出兵朝鲜,兵力不断增加,远远超过驻朝清军。7月25日,日本海军不宣而战,爆发了丰岛海战,清军损失惨重。
  丰岛海战后,王士珍随叶志超撤至平壤,叶被任命为平壤清军总指挥。9月12日,日军兵临城下,王士珍所在牙山军,防守大西门至七星门阵地。他观察地形后,极力建议"宜于城外,山上设奇布防,敌至方能应战"。叶志超以王士珍年轻无实战经验为由,不予采纳。
  9月15日,侵朝日军分四路猛攻平壤的中国驻军。中国官兵和朝鲜军民奋勇抗击。王士珍率领炮队学兵坚守在城上顽强鏖战,给日军以重大杀伤。王士珍左手无名指被炸掉,额头左上部被弹片击伤,留下一寸多长的伤口。敌军四面合围,炮队学兵挟持王士珍突围杀出。平壤失守后,清军溃退。王士珍跟着叶志超连夜奔驰。黑夜昏暗,南北不分,不知所向。幸王士珍携一地图,遂按图指导残军星夜疾行,安抵义州后回国。

  初露锋芒
  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从惨败中看到必须用新法训练军队才能维持其统治,于是命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王士珍作为军事教官被任命为讲武堂总教习。他完全按照近代德国陆军的营制、操典训练士兵,聘请德国军官担任教官和督操官,全部使用外国造新式武器。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荣禄奉诏到小站检阅新建陆军,王士珍将工程营设制的水雷、旱雷、踩雷及各种武器一一演习,再加上新建陆军比旧军军容整齐,荣禄大加赞赏。
  次年二月,荣禄再次检阅,路过海河,河面不宽,尚有冰冻。王士珍用特制的帆布做桥,搭于冰上。荣禄的步兵、骑兵、炮兵从桥上通过,行如坦途。这种帆布桥稍加整理后即为小舟,可供游渡,若拆卸折叠,极易收藏携带,荣禄看后更为高兴。等到检阅完毕回去再过海河时,王士珍仍为他架设帆布桥,荣禄担心天已渐暖,冰河解冻,存有危险。王士珍禀告说:"不用担心,三天后冰冻方解。"后果然如此。荣禄深服王士珍料事精确。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二月,袁世凯听说清政府将派他任山东巡抚,赶紧让王士珍率两名亲信去山东巡视。不到一个月,即将山东沿海各要隘、军营情况全部勘察清楚,连驻兵计划也作了周密安排。返回后,袁世凯又惊又喜地说:"胡速归如此!"即委派王士珍为小站留守司令官,指挥各军依次从小站开赴山东。
  得到袁世凯的赏识与重用,为王士珍以后的仕途铺平了道路,也注定了他将一生为反动统治阶级服务。

  北洋三杰之龙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冬,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王士珍任军事参谋。时济南、泰安、东昌、曹州等数十州郡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王士珍为袁世凯提出了一整套镇压义和团的策略:先行劝解,然后以武力相威。如仍不从,再捕杀首犯,解散胁从。袁采纳王的建议,并让王士珍参谋山东全省军务,致使各路团民死伤惨重。
  袁、王对义和团的血腥镇压,惹得清朝贵族端郡王载漪、庄王载勋不满,因为妨碍了他们利用义和团谋取私利的企图。1900年6月,端、庄二王派了一个义和团的首领,拿着清政府的令箭去找袁世凯,说端王命令袁世凯安抚义和团,允许设坛继续操练。袁非常吃惊,立即召集僚属开会商议。群僚认为:如答应设坛,义和团将兴盛起来,造官府的反;如不答应,难免受到端、庄二王的严厉谴责。相顾失色,想不出解决办法。这时王士珍站起来说:"请交给我来审问吧!"立即将义和团首领以盗窃端、庄二王令箭之罪推出斩首。此时袁召集的会议还没有散,袁问王:"审问的怎么样?"王答:"已经处决了,可以把令箭封起来送还端、庄二王。"袁世凯顿时醒悟,十分佩服王士珍处事"明决"。
  这期间,袁世凯邀请德国驻胶州总督到济南阅操。德国总督看到袁世凯所练新军确比旧军操练精娴,赞扬主持操练的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为"北洋三杰。"平时王善操权谋于腹中,段常行凶残于外形,冯贪婪之于不顾,这所谓的"三杰",又被人指为袁世凯的"龙、虎、豹"。自此,王士珍被推为"三杰之冠",始称北洋"三杰之龙。"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十二月,清政府根据袁世凯的奏谏在北京成立练兵处,王士珍被任命为练兵处军学司正使。在此期间王士珍极受袁世凯信赖,凡是重要军牒袁必问:"聘卿审核否?"上奏或下发的文稿袁也一定让王圈阅修改,临发前还要让王审阅。因此当时不少人称王为"龙目",即袁的"眼睛"。袁世凯向慈禧太后保奏说:"王士珍多年随臣当差,知之最悉,切实可靠。"王随后被任命为北洋陆军第六镇统制。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十月,清政府抽调二万余北洋陆军在直隶河间府举行秋操,任命王士珍为总参议兼操练处军政司正使,整个操练几乎全是在王士珍指挥下进行的,自始至终井井有条,大得各方称颂。各国被邀往参观者,无不赞赏王士珍的调度才能。

  镇压安庆起义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任命王士珍为江北提督,执掌军政大权。在此期间,王士珍在正定城内西门里街购置宅基地,建起相邻二套宅院的寓所,又在正定城南购买土地十余顷。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王士珍率领江北新军参加清政府举办的太湖秋操。出发前,王令士兵抬了很多标有"无铅箭"、"饼饵"的箱子,并亲加封印,吩咐下属:"有军令方能打开。"诸将不解,王士珍告诉大家说:"用无铅箭不伤人,饼饵用来犒军的。"
  太湖秋操尚未结束,11月28日,安徽新军炮营队官熊成基,联络秋操中革命志士率马炮营新军千余人在安庆起义。清政府十分恐慌,令王士珍出兵镇压。当时带兵的将官既无子弹又无兵饷,仓皇失措。王士珍命打开标有"无铅箭"和"饼饵"的箱子,原来里面装的全部是银元和子弹,稳固了军心。由于王率兵堵截、追击,致使安庆马炮营起义失败。

  保皇复辟
  宣统四年(1912年)二月十二日,溥仪退位。王士珍为忠于清廷,辞官退居家乡正定城内。
  袁世凯窃居临时大总统后,设立陆海军大元帅统帅办事处,任命王士珍为六大办事之一,但实权最大。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王士珍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1917年(国民六年)6月14日,别有用心的张勋借调停黎、段矛盾之名进京拥清废帝复辟。当张勋的辫子军到京后,王士珍命令守城部队打开城门,辫子军象潮水一般涌入城中。7月1日,王士珍随同张勋等把十二岁的溥仪抬出来宣布清帝复辟。由于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这场丑剧仅12天就以失败告终。段祺瑞又重新当上了国务总理,直系军阀冯国璋成为总统,王士珍继任参谋总长。

  告老退官
  1917年(国民六年)9月1日,孙中山就任广州护法军政府大元帅,宣布段祺瑞为民国叛逆,出兵北伐,开始了护法战争。段祺瑞气势汹汹地要武力统一南方,而冯国璋则主张和平解决,提出"和平统一"排斥段祺瑞,段不得不于11月15日辞职。由于王士珍赞成冯国璋的"和平统一"政策,冯于19日任命王为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此时王士珍达到了他政治生涯的顶峰。
  王士珍组阁后,段祺瑞通过报纸对王内阁大肆攻击,又唆使新交通系进行倒阁活动。王士珍被迫于1918年2月"引疾告归",冯国璋封其为德威上将军。两年后,王士珍辞去所有职务,退出了军政界。


   
 楼主| 发表于 2010-7-29 2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我们当家子。。。。

靳云鹏(1877年-1951年1月30日),字翼青,原籍山东邹城,后迁居济宁。北洋军阀,曾任中华民国政府总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靳家中兄弟姐妹七人,靠寡母邱氏卖煎饼维生。1894年与弟靳云鹗参加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督练的“新建陆军”,选入附设炮队随营武备学堂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任教习,深获学堂监督段祺瑞的赏识。1909年调任云南陆军第十九镇总参议。1913年任陆军第五师师长,同年9月署理山东都督。参与十四省将军联名拥护袁氏称帝,1916年4月通电劝袁辞职,被撤职。段祺瑞执政时期曾代表北洋政府与日本签订《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1919年初,出任北洋政府陆军总长,9月出任国务总理,1920年8月,靳云鹏再度受命组阁,得罪了段祺瑞,1921年12月11日再次辞去内阁总理职务。后寓居天津日租界,与日本财阀合办胶东鲁大矿业公司,在济南开设鲁丰纱厂,在济宁等地开办电灯公司、济宁面粉公司,并广置不动产。晚年笃信佛法,1951年1月30日病逝天津。
靳与张作霖是儿女亲家。张作霖五女张怀曦,由张作霖包办许配给靳云鹏之子。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死后,解除婚约。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靳云鹏故居

 楼主| 发表于 2010-7-29 2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绍曾(1879年-1928年3月21日),字敬舆,直隶大城县张思河人。曾任中华民国总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895年入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后被保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1902年回国,获光绪皇帝接见,任陆军第三镇炮兵标统。1910年随载涛出洋考察欧美陆军。后任陆军贵胄学堂监督。1911年末辛亥革命时,任陆军第二十镇统制,响应革命,发动滦州兵谏。1912年任长江宣抚大臣。1913年任绥远将军。当时外蒙古宣布脱离清朝,成立大蒙古国,并向绥远(内蒙古)渗透,妄图挟持内蒙古也脱离中国。张到任后,用“武装邀请”的方式召开内蒙古两盟王公会议。会议从召集到结束共计90多天,有700多人参加,动用数千骆驼骡马。会议圆满成功,避免了内蒙古的分裂。1915年支持蔡锷组成反袁讨逆军,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1921年,到庐山发起“国事会议”,主张各省军阀解除兵权,全国议和,但未获响应。1922年以后,在唐绍仪、王宠惠、汪大燮三届内阁中连任陆军总长。1923年初,在黎元洪复任大总统时,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主张和平统一,迎孙中山入京协商南北统一,与曹锟、吴佩孚发生政见分歧。1923年6月在直系倒黎中,被迫辞职下野,隐居天津英租界。1928年3月21日,张绍曾被暗杀。传张作霖因嫉恨他与冯玉祥和北伐军往来,派刺客杀害。

李根源(1879年4月17日出生于云南梁河九保街,1965年7月6日逝世于北京),字印泉,又字养溪、雪生,号高黎贡山人,中国国民党元老,中华民国初期的政治家和军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李根源年幼时受儒家教育,1898年中秀才,1904年赴日本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在日本李根源参加了中国同盟会和丈夫团。1909年他毕业回云南任讲武堂总办。武昌起义后李根源与蔡锷一起在云南组织新军重九起义,组办大汉军政府。1912年被授陆军中将衔。1913年当选国会议员。同年参加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后他参加护国战争。1916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23年1月任张绍曾内阁农商总长,6月因张辞职,被黎元洪任命代理国务总理,旋即被直系高凌蔚所替代。10月曹锟贿选大总统职,李根源不愿承担这个责任,辞去其国会代表职,退出政坛,赴江苏吴中隐居和云游,著游记《吴郡西山访古记》,撰写总编《吴县志》。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根源在江苏组织老子军,后离苏逃往云南。日军从缅甸向云南进发时李根源在滇西帮助组织抵抗,著《告滇西父老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根源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朱德和他在云南讲武堂学习时的老师李根源交谈.
发表于 2011-1-19 2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务总理唐绍仪、梁士诒,代总理伍庭芳,国务卿徐世昌,准总理曹汝霖。

5 b3 H5 D' G w$ C& B% w* T) K

本来想分着发的,可是图片无论如何也穿不上来,得到的只有一句“Microsoft OLE DB Provider for SQL Server 错误 '80040e57' ”谁给解释一下是什么意思?

发表于 2011-1-19 18: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aiyechi在2010-6-30 20:55:00的发言:
/ ~7 D U. ~. U5 u

高水平的系列贴,期待楼主不断上传。

, g L% ]* R6 P* d

 

( C0 b) N; j2 h- ]% F" U0 M

赵秉钧的这张照片第一次看到,通常看到的都是那张戴瓜皮帽儿的。

. a1 B- F3 U& g4 ?# b$ ^

 

- ^, `0 Q4 \( T/ s0 Z: T

有关朱启钤的介绍有几点值得商榷:

* {, a- k# [$ U: Q& k
    : y1 n& J. Z9 @* c) c
  1. 字桂辛,一作桂莘。 4 E" a6 K2 `' G A) Z
  2. 北京外城警察厅长、内城警察总督:“厅长”、“总督”似应为厅丞。清末朱氏先任内城巡警厅厅丞,后调任外城巡警厅厅丞。另据《清史稿·职官志》:“光绪三十年,设京师内、外城巡警总厅,置厅丞各一人”。 % M, h. z8 U: m$ ~+ a0 }
  3. 蒙古事务督办:蒙古事务局(简称蒙务局)督办。蒙务局为东三省总督属下的机构。沃丘仲子《近现代名人小传》卷上《帝制党·朱启钤》:“世凯调赴北洋差,委徐世昌督东,(朱启钤)遂以候补四品京堂从之至奉天,充蒙务局督办”。 $ G, B$ C% U6 v4 q4 W; x% S
  4. 京浦铁路督办:津浦路北段总办,督办是徐世昌。仍据沃丘仲子:“时(徐)世昌方兼督办津浦路,派充(朱启钤)北段总办”。
7 Y) [( E: @. x9 h

以上愿与楼主探讨。

. A5 B \2 Y+ }$ m: J9 r9 S& L

 

0 { I/ o0 ?1 `& E+ u' r

蠖园这个号似乎更为常见一些,朱先生的集子就叫《蠖园文存》。

发表于 2011-1-19 19: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妇孺皆知的一位,“六不总理”段祺瑞。字芝泉,晚号正道老人,汉族,安徽合肥人,李少荃同乡。

3 x5 B1 {+ g- A' S! J6 l

 

; k7 l: z7 f( G


发表于 2011-1-18 2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不见唐绍仪,第一届国务总理啊。没有陆徵祥就看赵秉钧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3 01:23 , Processed in 1.170493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