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59|回复: 25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含2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6-22 2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引四段话:: B% E9 g. x: U! x

7 z4 L+ C, c0 [6 s, a5 O
想了解北京城古今水系的演变,高梁河是个关键。——侯仁之
+ H! i: M5 E8 T

/ Y. B" t# f* N ~0 t
高梁河水臂弯环,半入春城半绕山。——《石门遗稿》
6 K, _8 m. }0 z0 e$ p/ C j& _5 k

: Z- |$ r+ `: Q* }. L
4 j; b/ w. v& a% v N
高梁河原是一条天然河流,发源于古代蓟城(北京城最早的名称,股指在进广安门附近)西北平地诸泉(今紫竹院公园湖泊的前身),东流经蓟城北,又绕京城东,由东南流,注入古永定河。1171年(金大定十一年)开金口河,遂将高粱河自中游截断,导其水转入金口河,从此高粱河下游断流。金口河截高粱河之处,即湮埋在今北京车站之下。——《北京地下湮废河道复原图说明书》
, |# A! A1 d D* i) m6 i8 z

/ X- v/ |% p& Z' p1 k1 B- A) g
纍水又东南,高粱之水注焉,水出蓟城西北平地,泉流东注,径燕王陵北,又东径蓟城北,又东南流,《魏土地记》曰:蓟东十里有高粱之水者也......——《水经注》卷十三,页二二
/ A+ ]8 m. C5 V7 W

# n& F5 k2 Y; |! F) W( n
高梁河自古以来变化极大,下游湮灭,中游并入市区,上游多次修葺。今天我所骑行的,就是高粱河显存的河道,通过骑行的方式看看高粱河的现状。
& }+ `3 L( w1 ? r {4 e

' S+ t! |, S6 F! M* M
我的起点,是澄清闸。
/ @6 k5 h: ~8 u+ R
元代开挖的通惠河使船只由低海拔的通州行至高海拔的大都,为了确保河道的安全,在实际施工中修造了24座水闸。其中万宁桥两侧的澄清闸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澄清闸初建于至元二十九年,名海子闸,初建为木闸,至至大四年(1211年)改为石闸。元代焦景山在《澄清闸》中云“六丁竭力用工夫,不用长虹枕海隅。石齿冷涵云迹润,树头寒桂月轮孤。嘶风宝马踏晴雪,出蛰苍龙戏贝珠。”(《析津志辑佚》)
$ ~" @, y- a z9 f4 r

- T: f7 A9 n% g$ A- }$ @! m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粱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粱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粱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粱河溯源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2 2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从澄清闸前行,就到了古积水潭。《长安客话》记载:都城北隅旧有积水潭 ,周广数里 ,西山诸泉从高粱桥流入北水门汇此.内多植莲 ,因名"莲花池".池上建有莲花庵、净业寺等 ,及王宫贵人家水轩、水亭 ,最为幽胜.于文定公慎行莲花庵潭上夕饮诗 :"禅宫遥倚北楼开 ,楼下平湖落照来.金水环城全象汉 ,莲花涌寺宛成台.诸香各捧空王座 ,一叶能浮太乙杯.便是忘归归亦醉 ,夕阳清角莫相催". ……袁宏道游北城临水诸寺至德胜桥水轩集诸公诗 :"西山去城三十里 ,紫山献青逻见湖底 ,一泓寒水半庭沙 ,攒得白云到城里.茭叶浓浓遮雉朵 ,野客登堂如登舸.稻花水渍御池香 ,槐风阵阵宫云凉"* _/ S& i7 } |7 V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粱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粱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粱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粱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粱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粱河溯源


 楼主| 发表于 2010-6-22 2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刚查出分了。566,亲戚都给家里打电话呢。这贴写得不顺,没准今儿晚上写不完了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6-22 2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海子的最后一站,西海' c" X+ C9 e6 a

0 r2 G; Q! e+ S3 Q
还是老舍,《骆驼祥子》:
* `: [+ J- S+ f* B. p/ q& J- L
走到积水滩,他四下看了看。没有人,他慢慢的,轻手蹑脚的往湖边上去。走到湖边,找了棵老树,背倚着树干,站了一会儿。听着四外并没有人声,他轻轻的坐下。一直坐到太阳平西,湖上的蒲苇与柳树都挂上些金红的光闪,……
1 w r6 o4 F& m. Z8 t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粱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粱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粱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粱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粱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粱河溯源


8 z/ L: m- P5 x2 I O/ `# r, o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粱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粱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粱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粱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粱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粱河溯源
 楼主| 发表于 2010-6-22 2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下一站,德胜桥。 # j/ F* A- \7 @" R
引一段《老张的哲学》:到了德胜桥。西边一弯绿水,缓缓的从净业湖向东流来,两岸青石上几个赤足的小孩子,低着头,持着长细的竹竿钓麦穗鱼。桥东一片荷塘,岸际围着青青的芦苇。
! U5 w* q6 C/ S/ s




 楼主| 发表于 2010-6-22 2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小花絮:白色的精灵0 k, b8 b$ u4 {5 _% g

继续海子
: j( a/ O: N) q; q9 @+ a
发表于 2010-6-22 2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起点,后来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6-22 22: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5 U3 l& `+ C. h4 B* {; k$ x, x6 F6 X
《柳津日记》载:“广化寺在日中坊鸡头池上。元时有僧居之,日诵佛号,每诵一声,以米一粒记数,凡二十年,积至四十八石,因以建寺。据明《敕赐广化寺记》碑载:元天顺元年(1328年),灵济号大舟“到庆宁寺住,至顺四年(1332年)在此寺住,发愿禁足二十年不出门,一心念佛……十年后成此大刹。" v, l+ j U$ p) n9 x
今天广化寺没开门。在门口拍照,择日再来。
" [9 V7 N! ^ ~* f4 ]




发表于 2010-6-23 0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拍,期待明早的高粱河.
 楼主| 发表于 2010-6-22 23: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 X. s6 A# ^: e
  : I d8 `% h6 J9 g
水关
/ k8 O7 i; A; ^2 `
德胜门之西,城垣下有水窦焉。西山诸水从此流入都城,水口为石犀以当之,遏冲突,缓水势也。而庵其上,名曰镇水观音庵。其北即水入处,泠泠有海潮之音。其南则(三个白那个字不会打哈)淼前顷,草树青葱,鸥凫上下,亭榭掩映,列刹相望,烟云水月,时出奇观,允都下第一胜区也。《长安客话》卷二
' r. l4 A1 n8 P! }7 ]8 J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i1 F, C! z; w& `8 k7 p$ I) O6 K. c
 
* }. g0 C# t6 ^
郭守敬在刘秉忠门下学习的时间不长。1251年,刘秉忠被元世祖忽必烈召进京城去了。刘秉忠离开邢台之后,郭守敬的行踪如何,史书上没有明白的记载。只知道后来刘秉忠把他介绍给了自己的老同学张文谦。1260年,张文谦到大名路(他河北省大名县一带)等地作宣抚司的长官,郭守敬也跟着他一起去了。在那儿,他把少年时代试作过的莲花漏铸了一套正规的铜器,留给地方上使用。后来,元朝政府里的天文台也采用了这种器具。 - P/ T d) R: Y; f( Z
  郭守敬跟着张文谦到各处勘测地形,筹划水利方案,并帮助做些实际工作。几年之间,郭守敬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经验更丰富了。张文谦看到郭守敬已经渐趋成熟,就在1262年,把他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说他熟悉水利,聪明过人。元世祖就在当时新建的京城上都(今内蒙古多伦附近)召见了郭守敬。 * u2 t% S1 U: y) z) e3 R
  郭守敬初见元世祖,就当面提出了六条水利建议。第一条建议修复从当时的中都(今北京)到通州(今通县)的漕运河道;第二第三条是关于他自己家乡有地方城市用水和灌溉渠道的建议;第四条是关于磁州(今河北磁县)、邯郸一带的水利建议的意见;第五第六条是关于中原地带 (今河南省境内)沁河河水的合理利用和黄河北岸渠道建设的建议。这六条都是经过仔细查勘后提出来的切实的计划,对于经由路线、受益面积等项都说得清清楚楚。元世祖认为郭守敬的建议很有道理,当下就任命他为提举诸路河渠掌管各地河渠的整修和管理等工作,下一年又升他为银符副河渠使。
( K& F1 k7 U9 n7 S

" t) G! P# c @6 B8 E$ [! A5 U8 C8 K
通汇祠
) P" J' v P& e4 Q
通汇祠竟然周二闭馆。。。。悲剧了
0 S: A; h+ x& [7 @7 ]
+ C( U2 @3 q, h p

6 ~ V( T9 k# Y2 n$ T; s$ b8 e5 M
出城的河道
. Z+ C' t! E4 n0 F5 y1 b
1 S2 l3 V. Z/ v9 X6 T# B

) G4 B5 ?+ M' ?
: k( v" R- V$ L$ g* X" X; ]

$ h1 b+ n7 ^) A# B- O3 F$ x
 踩石兽的游客
% G2 o! b0 b' Z* y$ `$ W \


+ ?0 H2 m, ^* R( z
可怜的石兽
. m2 }2 L: L$ H. L' D* ?



2 x& w. Z8 M3 |- m% q( }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楼主| 发表于 2010-6-22 2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出城了,当年的太平湖 ( t) B, ?1 e, }" v1 l5 m" o* l
9 B9 e* {: r, w
当年的太平湖已经改成了小区






河穿过了铁道,我过不去了
1 W( I5 v5 Q7 V& V) z
 楼主| 发表于 2010-6-22 2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粱河溯源

绕了大道过到铁路的另一边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粱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粱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粱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粱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粱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粱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粱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粱河溯源


 楼主| 发表于 2010-6-22 2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粱河溯源

不成啦睡觉啦。明天早上从高粱河说起。各位在网上的不在网上的晚安
发表于 2010-6-23 05: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大学肯定考上了,干脆读史地民俗方向吧。

. E9 N8 `/ g8 n) D4 G

第二、真下功夫,资料好好保存,将来整理印刷。

) J/ w. k: g; B7 o

第三、老舍投湖处不是那个小区,而是南面那个地铁车库。

# ~9 G9 y2 V5 W* V; z0 `/ M

第四、应该是高“梁”河。此处不能写作“粱”。

发表于 2010-6-23 06: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王卤煮在2010-6-22 22:18:00的发言:
刚查出分了。566,亲戚都给家里打电话呢。这贴写得不顺,没准今儿晚上写不完了呢
6 D& ~- {0 L2 L4 c$ I0 u

祝贺!等候下文!高考完小卤煮出了不少好片!

 楼主| 发表于 2010-6-23 08: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QUOTE:
以下是引用左慈戏曹在2010-6-23 5:38:00的发言:
2 [3 ~3 E* q. J! J

第一、大学肯定考上了,干脆读史地民俗方向吧。

& j, ?$ s0 z% e6 L

第二、真下功夫,资料好好保存,将来整理印刷。

; i* G6 O$ N; O

第三、老舍投湖处不是那个小区,而是南面那个地铁车库。

2 I* ~! n, t; |6 g3 _( z

第四、应该是高“梁”河。此处不能写作“粱”。

7 l: L& H# E; c) T* n* N

 

: Q, [: b6 X; o

哈哈谢谢您,已经都改正了。

$ W* e1 k7 w. m; S4 x1 x

嗯我史地民俗确实很感兴趣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10-6-23 08: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QUOTE:
以下是引用颐和吴老在2010-6-23 6:36:00的发言:
2 Y; S% [5 L R' R6 p1 \

祝贺!等候下文!高考完小卤煮出了不少好片!

& k/ v* A" y0 h2 [% s& c I

 

7 e8 g& t" v2 p5 n) z0 r

谢谢吴老夸奖!是因为憋得太久啦

 楼主| 发表于 2010-6-23 08: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高梁二字终于从出现啦

/ {8 i& k1 \% z& z4 z+ @4 Y

 

0 l4 U2 K! n. J) y( o" j1 Q9 Q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 e% p8 L$ w; O m, h) k

高梁桥也随之出现了

3 @- ^/ S" D8 O! I8 p

桥跨高梁河,故名。兹水源发西山,汇为西湖,东为小渠,由此入大内,称玉河。《长安客话》

# S; |7 {8 P$ K$ X* V

 

0 V: H* k% j" s

《帝京景物略》:水从玉泉来,三十里至桥下,荇尾靡波,鱼头接流。夹岸高柳,丝丝到水。绿树绀宇,酒旗亭台,广亩小池,阴爽交匝。岁清明,桃柳当候,岸草遍矣。都人踏青高梁桥下,舆者则褰,骑者则驰,蹇者徒步,既有挈携,至则棚席幕青,毡地藉草,骄妓勤优,和剧争巧,厥有扒竿、筋斗、口到喇、筒子、马弹、解数、烟火、水嬉。
 

8 K9 _9 v2 h5 M' D1 n" `1 Z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2 Z4 I( q8 U6 X& c6 i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0 ?' L- Z- g. O( Z" k" T0 `* r+ ]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 y, H8 O) n7 e

 

8 f) m) ?+ R+ f1 d+ r

高梁桥建于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桥西有控水的高梁闸,明清两代多次修理过。今天我们见到的高梁桥是清代修建的。

( R8 |: {0 l: E+ b. h

 

9 W" Q* Q& p; ? ~2 g" y

高梁闸

" |' k" `2 H# g# F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楼主| 发表于 2010-6-23 09: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河又回来啦

; y# U1 N# X; m" B9 U% G8 Y6 ]# F+ o

 

. r$ U$ G) Q' ^2 }1 ]2 O& U1 ]' z


河边的真觉寺

# m# s/ D/ e5 V- C

真觉寺塔制规制特奇。寺有姚夔碑记,称永乐中国师五名班迪达召见于武英殿,帝与语,悦之,为造寺。石台则成化九年所建也。《析津日记》

$ Q1 t2 F/ C: Z% t; T

 

$ P. A7 |% X, Z- f8 f2 t" B& p

《帝京景物略》:成祖文皇帝时,西番板的达来送金佛五躯,金刚宝座规式,诏封大国师,赐金印,建寺居之。寺赐名真觉。成化九年,诏寺准中印度式,建宝座,累石台五丈,藏级于壁,左右蜗旋而上,顶平为台。列塔五,各二丈,塔刻梵像、梵字、梵宝、梵华。中塔刻两足迹。他迹,陷下廓摹耳;此隆起,纹螺若相抵蹲,是繇趾着迹涌,步着莲生。灯灯焰就,月满露升,法界藏身,斯不诬焉。按西域记:五塔因缘,拘尸那揭罗国,即中印土。娑罗林精舍,有塔,是金刚神躄地处。次侧一塔,是停棺七日处。次侧一塔,是阿泥楼陀上天告母,母降哭佛处。次一塔,是佛涅槃般那处。次侧一塔,是佛为大迦叶波现双足处。又按僧祇律,亦五塔因缘,云塔,有舍利者,支提,无舍利者。凡人起塔于佛生处,得道处,转法轮处,佛泥洹处,菩萨像、辟支像、佛像、佛脚迹处,得安华盖供养。上者供养佛塔,下者供养支提也。寺因缘者,寺因山水,缘贤圣熏修也。塔前有成化御制碑,曰:寺址土沃而广,泉流而清,寺外石桥,望去绕绕,长堤高柳,夏绕翠云,秋晚春初,绕金色界。

" d% S% c: X2 @4 c5 g8 @% p; M

 

5 f F; O' \# f* N# U' a

 

R$ S3 {. {! B4 ?' y; {


: r4 j( j9 r; `6 G* M6 @; t


& p* l! L6 a# }# |& m7 G

- z7 V$ b0 C" o- N8 I, x


 

4 _$ v% \* U1 `: O. D' Z' ^- z* {

 

$ K! t8 y0 v4 r4 v2 u8 o

其实我最感兴趣的,是真觉寺动物园:

2 f) M* |2 c: x+ C5 t

动物园里的动物:

5 C# ]4 S/ w9 s/ U9 c0 V

 

# w2 I+ C O: M






, ?6 U U8 V7 Q+ M" w

 

! k4 y% ~9 S9 ^% W, l, d% {( {


 

3 b4 m5 y7 }+ [& H- Z$ s) U










# a$ D) J$ X- O% r6 X, M3 p

 

* W z1 S' I/ c) e# v4 a

 

6 v) c7 D, N4 `' M2 P

动物园里的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0-6-23 0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最后到达了紫竹院。便是两千年前曾经的古高梁河的发源地。

$ l% o6 }8 z* G% m2 G/ \4 y# Y2 b

 

+ V; R4 \% o1 a1 J! J/ m; E3 o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3 I3 f1 `: m8 I' y1 U# D0 Z

我的高梁河之旅便告一段落了。但我的骑行之旅还会不断地继续下去。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发表于 2010-6-23 1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小王卤煮:吴牛喘月

  . H7 _ [& u4 K4 F8 n; A) ]9 |

吴牛喘月

5 e' ]" E2 y4 F3 k; N# i

出处一:《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0 T( z! V4 E0 l. X7 \

吴牛指江淮一带的水牛,吴地天气多炎暑,水牛怕热,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故卧地望月而喘。


7 h G& |& n& r* ^) _3 e

出处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

/ s- C6 p9 Q) I" Y4 q& r! A

在晋武帝时,有一个叫满奋的人,向来怕风。 有一天他进宫朝见晋武帝,因为北窗户是透明的琉璃做成的,误以为窗户是通透的,害怕吹风而不敢就坐。好像很不坚固,不禁发起抖来,脸色变得很苍白。晋武帝笑话满奋看错了,满奋觉得很不好意思,便也自我解嘲说:“臣犹吴牛见月而喘”。意思是说:我就好像吴地里的牛一样,一看到了月亮就吓得喘起气来了。

3 B. f- o) P" w% u0 i" v" F

 

, E- M. L: a8 Y. |& p# o& S! r

 

b! k5 L7 x1 i9 i/ ^

乾隆皇帝在《五牛图》上的题诗写道:“一牛络首四牛闲,弘景高情想像间。舐齕讵惟夸曲肖?要因问喘识民艰”。诗中的“齕”音“合”,意为“咬”;“讵”音“巨”,意为“岂”;“曲肖”意为“酷似”。

0 e) y A- v3 S1 ?$ ?

乾隆皇帝题诗引用的“问喘”典故出自《汉书》。汉宣帝的丞相丙吉,春季外出时遇见民众斗殴发生命案,并没有停车过问,但是见到路旁正在吐舌气喘的耕牛,却要停车详细查问。丙吉认为,斗殴命案自有地方官处理,无须丞相过问,而耕牛在不该炎热的春季就吐舌气喘则说明气候反常,可能会影响农业收成或导致其它灾害,这才是丞相应该关注的大事。

; N: Q9 M4 v* u! u

 

% G6 F/ h( ~/ T! @% z* M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楼主| 发表于 2010-6-23 09: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清农工商部农事试验场在原乐善园、继园(又称“三贝子花园”)和广善寺、惠安寺旧址上所建。建成后的农事试验场占地面积约71公顷,除有不少精美的建筑物外,还设有试验室、农器室、肥料室、蚕室、温室、农夫住宅等。对各类农作物分为五大宗进行试验,分别为“谷麦试验、蚕桑试验、蔬菜试验、果木试验、花卉试验。附设的动物园面积仅占1.5公顷(即今北京动物园东南隅),最初展览的动物是南洋大臣兼两江总督的端方,自德国购回的部分禽兽及全国各地抚督送献清朝政府的动物,约数十种百余只。植物室内建有温室,并展出各种奇花异卉。由于农事试验场所处之地,交通十分便利,又是京师第一座集动物、植物为一体的,带有公园性质的农事试验场,故开办之初,人流不断,十分热闹,甚至慈禧、光绪也两次来园观赏。农事试验场之名,很快盛传京师。

5 E. h0 u! B, v

 


 楼主| 发表于 2010-6-23 09: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来到了北展后湖

$ W, v7 v u/ K2 Y# B* y: C

 

; `4 _! F# a2 ]( W0 d) O







8 K D& z# I) O7 j Z+ e) ?" ^

 

. R3 |6 Q( j( M4 H2 i+ j/ G" t

河水由此流入动物园内。我只得绕行。

. V; p! [( A5 H- w A' }1 A1 h

7 \2 U" o4 W# k& P

 

; [+ h1 ? p. U& @0 A8 ^/ N/ c

北展!

4 G0 }) P* l: I2 G& w! t$ Z, R7 w


 

: I x- A+ [4 O0 \; ^6 r

9 }. K9 O$ I; y1 d, n* s9 P

1952年,政务院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富春同志访问苏联,在和苏联谈判中,苏方提出在中国展示苏联的建设成就,包括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等。为此,中央决定在北京、上海建设苏联展览馆,以学习、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苏联派了建筑专家来我国帮助设计和施工。我国成立了三人领导小组,彭真任组长,当时任北京市人民政府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的赵鹏飞同志受彭真同志委托,具体参与展览馆的建设工作。1953年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秘书长薛子正、北京市政府秘书科长王荣章和苏联驻华大使文化参赞一同在北京市城区考察地理环境,选择建馆地点。根据当时北京市拟将西郊一带建成文化、科技、游览区的城市建设规划,经中苏双方一致同意,并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将馆址确定在西郊西直门外。1953年由中央财政部投资2700万元(包括建西苑大旅社、西郊商场)。工程耗资2400万元。

1 }! ?# N( E% Y$ x3 b. h

  1953年10月15日,在建馆工地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典礼,中央人民政府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有关方面的领导同志以及参加建馆的工人、干部出席了开工典礼。苏联驻华大使馆的官司员也应邀参加。北京市市长彭真在开工典礼大会上致词。典礼结束后,彭真市长破土奠基北京苏联展览馆建筑工程正式动工。在建设过程中,周总理曾指示全国各省市支援展览馆的建设,当时我国二十多个省市为建设展览馆,在人力、物力上提供了大力支援。工地上一万多名建筑工人和六千多名解放军战士日夜奋战,经过一年的努力,于1954年9月竣工。当时,整个展览馆占地面积约13.2万平方米,主要建筑物占地面积8.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4万平方米。主体建以中央大厅为中心,并附设影剧场、餐厅、电影馆,还铺设了专用铁路支线。中央大厅正面大门上部镶有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苏联展览馆”五个镏金大字。

8 L% i6 _! M6 r

 

' C, d8 e+ N7 H+ C

老莫

6 l9 C' A" O& h

位于北京展览馆建筑群西侧的莫斯科餐厅是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的第一家西餐厅,于1954年10月2日开业。



 楼主| 发表于 2010-6-23 09: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日骑行第三集之高梁河溯源

 

# m! g9 D: x# ?

 

- i4 u' s$ J. q% L

“绮红堂”御码头遗址

! S: A0 i" E$ e1 u- A$ _

 

1 M% d, o0 P8 K _" P) R

 绮红堂的历史应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为其生母孝圣太后祝贺花甲正寿,在长河南岸修建了绮红堂作为登船游览皇城水系的一个码头。其间,绮红堂不仅作为御用码头, 更是自乾隆后历代皇帝来往皇宫与万寿山途中小憩、用膳、召见群臣处理国事之地。当年光绪皇帝就曾在此下榻,跪接慈禧。 

; u1 t; h2 j" [, A3 t9 d1 v$ D% z

 

% J" y p0 _! `* w0 s1 c, T- C

 




发表于 2010-6-23 1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通汇祠

2 T9 G; M/ m7 b" a, ~

 

1 Q u# f" Q* D

汇通祠

' h2 ~- ]( {+ I) \9 H

 

1 e+ Z5 s( g: p6 E9 z. P# u. J

到底该怎样称谓我实在是拿不准。

+ S; V0 a" M0 }; X/ ] {( S

 

9 `! t4 A* u, i

查了“百度词条”后还是一团雾水。

& [! M8 {" n+ G# H. t

 

. y7 n2 ]; H8 n% k

不过称“镇水观音庵”料该不会错吧?

J* `* X, W# `2 X0 s

 

. }" ?# ~0 b; c X& v! S1 i3 j

毕竟是老北京五镇之“水”镇。

发表于 2010-6-23 1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大圈辛苦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15 16:13 , Processed in 1.244203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