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神之荣耀

关于孚王府正门的探讨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4-30 2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宫门其实是个俗称,其正门、正殿、后殿皆无匾额名称,这一点和皇宫、寺庙明显有别,只不过因为它的大门开在正南,不同于民宅的西北角和东南角,所以把它和宫殿类比,这是不恰当的

5 @/ _& F# P2 Z) T

 

6 T" M. v1 K' D5 `

因为按照满洲早期的传统,是军政合一的,旗主、都统都是在家办公,没有汉人王朝那样的专门衙门,也可以说,他们的家就是衙门,所以门开在正南,这在沈阳时代的各王府就是如此了

3 ~4 _& L2 n! B5 k/ X3 p

 

2 E) A) ?7 \; M" c$ i

二宫门其实指后寝门,并不是一般民宅说得二门(一般是垂花门样式),恭王府本是和珅私宅,没有后寝门,所以三间正门、五间二门是不符合会典的

9 c: Z x' T# L$ A, v

 

1 w* |& W$ i9 I, W1 G8 U/ Z; m/ l

北京的胡同并不规整画一,各王府建造因地制宜,能够霸占一段胡同那就霸占,不能霸占,但还要保留有狮子院,在街北造一个狮子院,临街的倒坐自然成了临街门,这是排场所需

% k' x: t/ X5 d) v

 

; u7 Z& V7 Y- u! M }6 t

有的霸占了胡同,但为了不影响交通,还是允许行人白天步行通过,但车马禁止,比如顺承郡王府

" D8 t% R& r2 C6 _0 Z

 

, l' x* b& w' S. J l" f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0-5-1 0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学习了.
发表于 2010-4-30 2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谦逊,学习了
发表于 2010-4-30 2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君人不错!哥们儿!贾老师很年轻但很有学问,有机会带你和他面谈,他很喜欢聊天。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2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左慈戏曹在2010-4-30 22:13:00的发言:
获益多多!由此引发又一个问题,许多资料把王府,甚至紫禁城都算作"四合院"是否妥当?想听听"神"先生及各位高见.
) `+ O3 G" a7 F; C5 r. C; [" q e6 d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由此形成的院落就是四合院。

2 p4 i% y8 R2 \8 g

王府显然属于四合院,只不过,它是复式四合院,即南北由多进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平行为东西三路,因此院落极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进、二进、三进……等等。

0 f# N* Q1 N, n4 A5 r) _0 A( w

紫禁城则属于超级四合院。

 楼主| 发表于 2010-5-1 1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贝-勒NO20在2010-4-30 22:00:00的发言:
! b' X9 l+ C/ ?% I `. i

二宫门其实指后寝门,并不是一般民宅说得二门(一般是垂花门样式),恭王府本是和珅私宅,没有后寝门,所以三间正门、五间二门是不符合会典的

8 [1 T% _: h0 o T0 u/ n$ b

B类型的以康亲王府(礼亲王府)和果亲王府为典型,恭王府的前身是庆王府,庆王府的前身才是和珅的私宅,但两位王爷搬进去之前,都曾经被内务府从新按照王府的级别整修过,因为论及两道门制,正好恭王府符合此种类型,所以提及。至于没有后寝门等不符合规制之处属于另外的问题。

; F+ p6 p q6 W' w

 

2 R0 @" Y8 D) O* o6 g; `+ v

按照大清会典,王府中正殿之后是后殿,并无后寝门这样一个规制的建筑,“但多数王府均无后殿,而是将后殿与寝门合二为之”①,因此,对于这个建筑的称呼,便也多种多样,比如金寄水先生称这栋”建筑为二府门,又称小殿(三间)。二府门东西各有房子三间”②;而载涛先生则称这栋建筑“是为二殿(三间),东西配房各若干间”③。可是,无论哪一种称呼,都没有将后寝门称作二宫门的。

! j K# ~( D# g6 A1 T

 

! ~- E1 T. u+ E0 ~

如果说“正门”可以称为“宫门”,那么“二府门”也可顺称为“二宫门”。但如果是B类型的府邸,那么,正门之后的那道门,该如何称呼呢?

v9 m& Q: F! q$ x6 o

 

" u; A: \5 G2 a/ Q L& A9 E$ |4 I$ V

 

+ H; c2 `5 V, ?/ s: c

①冯其利著《寻访京城清王府》,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10页。

. N) @7 F; F \# Q' R6 W5 j. y% A

②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晚清宫廷生活见闻》,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年出版,第331页。

* k4 r. z1 p5 h

③金寄水、周沙尘著《王府生活实录》,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出版,第9页。

" X$ x- c5 S" T) n+ U0 o

 

 楼主| 发表于 2010-5-1 1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贝-勒NO20在2010-4-30 22:56: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f42d016ea1c3337972b43e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4a6b2b7a59794db31add1ed.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6e39f3d3f95492fbaa167f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76f1ad6e01f4c9f581cb4ae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aeeac3fd2d430a6ad6887df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b81db6005bb0a2a8e950cdf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f359313fdad7ca76438db7b.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e095cb135c6e2109dd5401ec.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ea60ebf8db2a7925d9f9fdd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a4 }0 r. x- h

感谢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10-5-1 1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二世在2010-4-30 23:08:00的发言:
贾君人不错!哥们儿!贾老师很年轻但很有学问,有机会带你和他面谈,他很喜欢聊天。
) @" W6 l6 H- J- {& t# m

好呀,多谢斑马老师了,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0-5-1 1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贝-勒NO20在2010-4-30 22:00:00的发言:
* S0 I9 D1 W: ?0 l$ u$ Z/ i

所谓宫门其实是个俗称,其正门、正殿、后殿皆无匾额名称,这一点和皇宫、寺庙明显有别,只不过因为它的大门开在正南,不同于民宅的西北角和东南角,所以把它和宫殿类比,这是不恰当的

# G5 D" {( a+ o

 

2 L0 t1 v) F- Z. j: r! q

因为按照满洲早期的传统,是军政合一的,旗主、都统都是在家办公,没有汉人王朝那样的专门衙门,也可以说,他们的家就是衙门,所以门开在正南,这在沈阳时代的各王府就是如此了

O i7 J! W: I% N/ T; a1 Z3 V

看来我是望文生义,受教了!~

2 W8 Y, Y. Q+ Q. c: @% D

能否告知此解释的文献出处?

发表于 2010-5-1 2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神之荣耀在2010-5-1 10:30:00的发言:
2 Z4 T( n1 r# N

看来我是望文生义,受教了!~

9 d3 m: p) i& r- @- d

能否告知此解释的文献出处?

# J, }, T9 ~# R

八旗都统衙门始建于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十五日。当天雍正帝给和硕庄亲王允禄等下达谕旨:“和硕庄亲王、内务府大人来宝,现今八旗并无公所衙门,尔等将官房内,拣皇城附近选择八处,立为管旗大人公所,房舍亦不用甚宽大。”①此事在《清世宗实录》亦载:“命以官房八所,为八旗大臣等公衙门。”②八旗都统自此始设正式固定的公所衙门。

发表于 2010-5-1 2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宫门、二宫门本身就是俗称,谈不上考证,大清会典等关于王府建筑的规定都没有这些名称

; v0 p7 \8 b* h* B: U. y* w8 p

 

3 X! `4 O& I% c0 M

按照大清会典 王府中轴线上只有一座门 就是正殿前的正门 而像孚王府这样规整的大型王府 都是把后殿改为后寝门,是中轴线上的第二座门 二宫门这个称呼只能是它

* w3 i+ A$ c( V9 q

 

/ ~9 G7 S! f( L5 E1 b" i

必须树立这样一个概念 正殿前的门 是大清会典规定的王府正门 这是第一门 不能按照恭王府那样把五间大门称为二门 而把前面的三间小门当作正门

" Y- ?7 P8 r4 }4 O( y( ^

 

; v; k5 F e0 p% U' J& f

礼亲王府建造很早 是从明代旧宅基础上改建的 它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后殿 并有东西配殿

* D9 N. Y' V: y8 b8 @0 s' b2 K) _

 

' p: D b9 A! b% I9 k

而果亲王府的布局和孚王府是一类 都是康雍时代的产物 它只是在正门前的院子不同于孚王府 这是因为它西边的胡同向南拐了个弯 西边的慎郡王府连东西阿斯门都没有 它的西阿斯门西边被西路建筑阻挡 东阿斯门东边被花园挡住一半 所以不得不向南多扩展出一个大院 这是一种权宜做法

 楼主| 发表于 2010-5-3 1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贝-勒NO20在2010-5-1 21:35:00的发言:
& r/ x! `5 d) M# Y

八旗都统衙门始建于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十五日。当天雍正帝给和硕庄亲王允禄等下达谕旨:“和硕庄亲王、内务府大人来宝,现今八旗并无公所衙门,尔等将官房内,拣皇城附近选择八处,立为管旗大人公所,房舍亦不用甚宽大。”①此事在《清世宗实录》亦载:“命以官房八所,为八旗大臣等公衙门。”②八旗都统自此始设正式固定的公所衙门。

; G8 O# T: q2 B! `/ O" r

八旗都统衙门和王府貌似不是一个概念。

- ?7 Q7 ?' {( i! \. s

另,我请教的是:“所谓宫门,……只不过因为它的大门开在正南,不同于民宅的西北角和东南角”,这段话的出处。

 楼主| 发表于 2010-5-3 16: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贝-勒NO20在2010-5-1 21:51:00的发言:
7 _" r4 C* V' i) I

大宫门、二宫门本身就是俗称,谈不上考证,大清会典等关于王府建筑的规定都没有这些名称

/ d9 W) X) d" P" ]

 

6 e+ M' R, V* l$ B2 w9 D

按照大清会典 王府中轴线上只有一座门 就是正殿前的正门 而像孚王府这样规整的大型王府 都是把后殿改为后寝门,是中轴线上的第二座门 二宫门这个称呼只能是它

! W+ z: d% _% k( j* L' s! ]

 

* }6 y) J9 H1 ~/ J- r1 b$ r

必须树立这样一个概念 正殿前的门 是大清会典规定的王府正门 这是第一门 不能按照恭王府那样把五间大门称为二门 而把前面的三间小门当作正门

- K, c' t, ^) @7 K0 [0 l4 o# u

 

8 i" S1 r/ k8 N5 G2 y

礼亲王府建造很早 是从明代旧宅基础上改建的 它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后殿 并有东西配殿

5 J# F8 ^) [4 `+ @

 

3 D- x1 c" Y/ Z

而果亲王府的布局和孚王府是一类 都是康雍时代的产物 它只是在正门前的院子不同于孚王府 这是因为它西边的胡同向南拐了个弯 西边的慎郡王府连东西阿斯门都没有 它的西阿斯门西边被西路建筑阻挡 东阿斯门东边被花园挡住一半 所以不得不向南多扩展出一个大院 这是一种权宜做法

: V! t! ]- ~5 c+ V3 D8 d: K( a' y

倘或因会典等规定中没有某建筑名称,便谈不上考证,那所谓的后寝门,一样是在大清会典中根本就查不到的,把二宫门当做后寝门,岂不谬哉?

6 l& Y+ i. ~* C

 

( h9 s! V! ^& ?( [0 _

我以为,虽是俗称,但将王府的正门称作宫门有清宗室后人的著述可资引证,这本身就是考证。而二宫门所指,现存歧义,也正可借助考证来解决。

% [* v, Y+ I4 e$ O, M. `* |! {# n

 

9 r1 G" D8 s j) U2 q9 h

大清会典中对亲王府的规制包括正门,但是,会典中从没有规定正殿前的门就是正门。只是,对于一道门的府邸,可以很清楚的确认正殿前的门为王府的正门,但是,对于两道门B类型的府邸,正殿前的门是否为王府的正门,则显然要有一个考辨的过程。

& i4 A/ J: u4 p- U' z% Q4 K3 _# [

 

0 ]; O2 U/ _- L, i' X! d' b3 v1 g

我在前面曾经论及“等级最高的九座亲王府,一座固伦公主府,百分百都带前庭院”,“从现存的老照片以及清代宗室后人的著述中,可以确知,所有王府的正门前都有两尊石狮”,因此,在没有其他更权威的资料之前,这两尊石狮和前庭院(也称狮子院),是确认王府正门的最重要的依据。现从乾隆全图中可以看到康亲王府和果亲王府都带有前庭院,那么,毫无疑问,这个前庭院北面的门,即为王府的正门;从现存的恭王府老照片来看,石狮子正是位于三开间的府门前,这三开间的府门理所当然是恭王府的正门;因此,这三处府邸中正殿前的门,并不是王府的正门,只是正门以北、正殿以南中间的门。

O1 ^6 Q3 R7 e' v

 

$ n G" D) ]+ u8 r& e6 q

PS:康亲王府和果亲王府,无论是什么原因,建的早也好,权益做法也罢,都不能改变其符合亲王府百分百都带前庭院这一特点。

发表于 2010-5-3 2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会典中从没有规定正殿前的门就是正门

3 q5 o2 f1 g9 r( I4 O2 d0 P) Q) g

-----------------

0 G# K3 P$ k: e8 k$ F8 }

按照你的这个逻辑 太和门不是太和殿的正门 而应该是午门?端门?天安门?还是大清门、正阳门、永定门?

( h+ B% n& P8 B

 

! u: K& E% I3 {. v0 `" E" `

王府的布局是从宫殿建筑简化来的,无论明朝还是清朝都是如此,明朝王府几乎就是紫禁城的缩小版,清朝王府因为是散落在内城民宅中,虽无高大的城垣但中轴建筑亦然要仿照宫殿

% o+ k0 P& x$ H

 

8 i4 m! O7 I5 k9 A O' f

宫殿的布局有其规律可循 那就是正门和正殿一般都是配套的 名字也是有联系的 太和门太和殿 乾清门乾清宫 养心门养心殿 武英门武英殿 都是正殿前的门为正门 既然是正门 都有陈列狮子的惯例

" d; E/ _1 N. t3 n* Q1 r1 s

 

: C9 ^. v" J6 P

王府的大门俗称宫门 就是因为它的建造模仿了宫殿 但不等于就是宫殿 因为王府是府 不是宫 宫是皇帝和寺庙专有的名称 王府和衙门都是府 等级更低的连府都不能称 只能成为宅 比如和珅的家 历史上只能是宅 不能成为和府

+ X. I/ w: s! f# t3 B

 

9 n- M r0 q( r; K# N

既然是俗称 就没必要认真去考证 至于后寝门 这是一个对建筑用途上的称呼 因为四合院布局通常都是前朝后寝的 王府更不例外 他在后寝殿前专设一门 形成后寝院,当然是后寝门 大清会典称作后殿 我猜测是想模仿紫禁城的三大殿布局 即正殿后殿后寝殿 因为清的礼制总是参考明朝 明代王府就有三大殿

/ \* j; a. R. s! E, I Q

 

8 g& u+ b }" P) b% P* O

恭王府的布局根本不是王府的典型代表 用它来进行分析我是不赞成的 连涛贝勒府的正门都是五间 狮子在门外两侧 大量现存王府、贝勒府例子都证明 正殿前的大门是陈列狮子的正门 你却单拿恭王府作例子 这不具有代表性

; p7 P0 z q6 B2 V8 L' m

 

: Q E7 R: E# B+ N9 L

 

发表于 2010-5-3 2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神之荣耀在2010-5-3 13:00:00的发言:
/ w. ~1 Y5 Y1 k' g' y0 ~

八旗都统衙门和王府貌似不是一个概念。

_3 V" j# v# z

另,我请教的是:“所谓宫门,……只不过因为它的大门开在正南,不同于民宅的西北角和东南角”,这段话的出处。

) W7 q4 F, d0 g, a

八卦正南是离 代表火 民宅从风水的理论上强调不能开在正南 火气太旺 身份低贱的人承受不起 只有宫殿 寺庙 陵寝 王府 衙门这些地方才开正南

发表于 2010-5-8 1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地方没有什么旅游价值 腾退没必要
发表于 2010-5-8 1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时候能腾退
发表于 2011-2-13 14: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6 13:48 , Processed in 1.170604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