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71|回复: 14

法源寺里的僧人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4-26 19: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S& B" K% w; @# X' E: o

    去年还是前年,与友人一起游了一趟法源寺。别的没记住,里面的僧人给了我一个强刺激性记忆。

4 z% d1 J; R$ h. s

    友人那时忙着拍片子,我一个人闲逛,到了最后一层院落。瞅见一个小伙子逐屋敲那些挂了窗帘的门。有一间屋子的门被小伙子敲开了,僧人跨出屋门几步,俩人站在那里说话。当时我正低头琢磨那院落里堆着的一些砖瓦以及砖瓦上带了小兽的脊瓦,想着寺院大修使这些砖瓦何时能够退掉火气。

" M' A1 b; J) q6 E

    年轻人的声音大了起来,出现了急且争辩的意思,并撅根枯枝蹲下身在地上画。僧人并不刻意看年轻人,双掌合了一下迅速转身插门,是的,是插了门。

, g" ?! N. i# E* A

    年轻人抬头还想说些什么,侧头瞧见门迅速被推到门框里去,有些恚恨,站起身扔了树枝。树枝恰好扔到我那个朋友脚边,然后年轻人拽着我那个朋友喋喋。我怕朋友有麻烦,赶紧凑过去。

7 _' U: F& K" U8 E

    年轻人捡起丢过的树枝重新在地上画起来,因这是土地,所以格外清晰。

9 c# Q6 A0 H& _

    原来年轻人所言说的,是正殿中所供奉大佛胸前的那个佛教卍字符号铸反了。说着还嫌不过瘾,年轻人拽着我径直奔大殿里走。

( q) ]; ~. ^. O7 \, o

    我不信佛,只知道卍字符与希特勒所用的那个符号应该是相反的,开口儿冲哪儿具体怎么转才合乎佛法,我也是云里雾里。

/ X$ y1 H& N& g

    进了大殿,年轻人指给我看,那尊佛像胸前确有一个卍字,有挖补后铸痕迹。谁对谁错我弄不懂,可,和尚插门的声音在我脑际里响了好久。

( [3 M: c; N6 G% e

    今年有幸又去了一回。去之前听差了集合地点,一直在山门等着。我要是说法源寺比自由市场热闹显然不恭,可人来人往颇熙攘。一拨又一拨的人凑齐了往寺院里走,组团游览的样子。门口还有七八十来个乞讨人员,嘴里念着佛号,手心可是向上,真瘸假瘸的,人手一根或两根拐,河南音很重。

, n4 c" `) I7 W5 d, q* k" {8 D9 ?

    等我跟约好的人们凑齐,买票进入寺里。(我是买票进入的,每人五块,比白云观一人十块便宜。)一拨人大的年轻学子跟我们前后脚进入。

8 c; t& d: s* X4 { w1 J3 z

    然后我们一帮人跟着那些人大的学子蹭听和尚介绍法源寺。

4 h8 Z: Y) f, K& J8 u5 K" R

    和尚年岁不是很大,二十五六岁模样。一身僧袍罩着,手举一扩音喇叭。和尚开口很老到,先各位领导再各位同学再各位朋友,他没说施主。

0 l1 p' y) {9 Y( l# E

    一层一层递进说着法源寺的历史。

( A, |7 K" c1 O6 \

    当来到法源寺中层院落,也就是前后两层大殿夹着,那些让法源寺扬名的丁香树丛的时候,和尚着重做了说明。为了拢住人们耳音,和尚卖了个关子,说:法源寺诗会是全北京城最有名的一个诗会,有名望的人们每年都会参加,并且有一首诗每年诗会结束时候都会朗诵,其情形如同春晚上《难忘今宵》一样。然后大家屏气息声等着和尚朗诵。

+ s8 h" J/ D4 n& Q# m9 [ W. A# P

    和尚停顿了大约二十几秒以后,满含深情的加大了分贝:“啊~~,丁香,你真美!”

" C! R5 H+ f" B

    哄笑过后,一帮人继续跟着和尚往后走。

, f8 ~3 `! @. d. s2 }

    我再见讲解和尚的时候,已经到了最后一层院落,就是那年轻人撅棍儿争竞的院子。

# g {2 ?0 q2 S! c$ U' X

    和尚站在台阶上举着喇叭召集着稀稀拉拉的学子,又卖了一个噱头,具体说啥我并没有听得很清。大概意思是表述,这次参观的节点在于他以下所说的话。当时我正搀着一个老朋友下台阶,穿过人丛。和尚大声吆喝人群聚拢。我说:“您别着急,没来的那些人被您朗诵那首名诗感动,正在丁香树下里哭呐!”和尚并没有觉着有啥尴尬,举着话筒继续拢人。等人围得差不多了,和尚说了结束语:抬头儿还是各位领导各位同学各位朋友,此次讲解到此结束,O啦!

$ j# c w# b Q" M1 C

    实际上我当时特想上前问问和尚,所谓“O啦”在哪一部佛经里有。然后咽了口唾沫没说话。 

+ O' y$ L$ |- ]

    1873年日本大和尚小栗栖香顶所著述的《北京纪游》中记述他到天津大悲院后,询问北京城八大名寺,老僧回答说:柏林、拈花、万寿、法源、觉生、广济、贤良、广通。

4 T, I/ _7 H/ ^! ]( V

    《浮生六记》的沈复生前有一个小团体,定时不定时聚会。他们聚会的地点在一个叫萧爽楼的地方,并定下些规矩:

7 D$ Y& A! N& ?8 R$ i

                     萧爽楼友朋之间,有禁止四事。第一,谈论他人升官晋爵;第二,闲谈诉讼与时事;第三,讨论科举之八股文章;第四,赌博。凡有犯此一条者,得罚酒五斤。但尚有四事不禁止:宽宏、浪漫、自由不拘和安静。

- r/ P7 h/ V& Q2 _; G; ~" o

    某一天沈复和朋友走进一所庙宇,一个和尚这样问他们:“城里的情形怎样,督办还到衙门吗?”

2 N* Y2 v/ }; k" N3 o, O

    “这秃头的势力小子!”沈复的一个朋友骂着拂袖,夺门而出!!

/ Q- U* a4 M3 c' R6 k

 

5 h# [: ? @: Q* H! T

     我还应该再补一句:中国佛教的最高学府——中国佛学院是借了法源寺的西跨院!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4-28 1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这年月,不必对出家人过于苛求
发表于 2010-4-28 09: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边说: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

8 Q" X0 z" {9 ` E0 W# q7 {; P

下边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 s+ A6 i$ Y7 L. ^( d, j

这里说:不管有物、无物,染了、没染,尘埃总是有的。 

发表于 2010-4-26 2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冬天在菜市口看见五六个和尚在吃麻辣烫...

发表于 2010-5-7 15: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法源寺我有特殊的感受,大约是1998年在正月初五的上午我和媳妇先去的白云观赶庙会,白云观那是人山人海,人是相当的多。然后我们又到了法源寺,这里安安静静,真是“佛门净土”。接待我们的知客僧能仁法师对我们非常热情,给我们还起了“法名”,可惜我们没有做居士,法名也就没有被人们知道。

1 Y- n& {$ `5 x

时过境迁,如今的法源寺僧人也许有些不复当年的纯真,唉。理解万岁。

发表于 2010-5-13 1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尘埃掩了更多的东西
发表于 2010-6-9 1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尘埃来啦,尘埃来啦。呵呵,要有的总会有,该掩的自会掩,关尘埃什么事儿?[em63]

, [; v3 e# O4 s. W4 ]' ]/ R

我去法源寺的那年,正好赶上李敖的《北京法源寺》热卖,趁着兴头就去了。去了就去了,留下张门票,现在还在书里夹着,当书签用。

+ ~5 E2 I# a" l G0 o4 I( V. Y

苏东坡有个故事,座、上座、请上座,茶、奉茶、奉香茶,可见势利的秃子早有了;至于开宝马坐飞机的佛门CEO跟聊斋里的《金和尚》比要相形见绌。

/ z1 j/ {* V0 K4 Y; z# F

去年8月去的宾川鸡足山,下山同车有个师傅,听说他上山乘坐索道,想想我是自己走到金顶的,他的修行肯定不如我,哪怕我没入空门。

发表于 2010-7-9 12: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法源寺应该是北京最大、最古老的寺庙吧!?
发表于 2010-7-9 19: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孟祥连在2010-7-9 12:17:00的发言:
法源寺应该是北京最大、最古老的寺庙吧!?
+ z% d7 u& s& p0 L0 W( ^4 B7 g

不是,潭柘寺就比法源寺大和老.如果说是北京城里,雍和宫比它大,崇效寺比它早.法源寺(建于唐贞观19年),崇效寺(建于贞观元年),地安门外火神庙(建于贞观6年).

发表于 2010-7-24 19: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如今的僧人不比从前了,何必计较呢。这也算是与时俱进吧。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楼主| 发表于 2010-7-25 2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似水浮生在2010-7-24 19:42:00的发言:
现如今的僧人不比从前了,何必计较呢。这也算是与时俱进吧。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_% n6 P6 e2 [9 O. l( `* d

您的说法我不是特赞成!

- v* A' {" T. a$ @3 `4 `$ U

所谓“无树、非台”是因为见过菩提照过明镜,凝聚成自家思想内核之后的“无”,这种无含着大有。

& `; A$ M) a9 I+ }6 H

放在那样一种认知下看,所谓“惹尘埃”就是人为地放弃了批评听之任之!

4 S8 {7 G z6 j- M f: u# f4 O

倘这社会没了批评声音,道德以何约束?何谓正确何又谓错误?

8 M- ]# t) Z$ c) v! O. q5 H' \

 

8 k& L- X( r% |7 J, x3 L4 I

-------------------

: ~$ T) _5 ^% y

道家讲究“空”,这种“空”是装满以后倾空,佛家讲究“悟”,那种“悟”是修为思想积累到一定阶段的豁然开朗,倘从开始就“空”就“悟”根基在哪儿?

+ [8 j2 N. Z: \9 c

 

! J: ]2 D) z/ s

--------------

9 s4 q/ I3 \1 K& T/ s' `8 {

我不懂佛道,妄言您别怪罪!!

- ^+ o0 Y$ A) w9 M m8 q

问候您!!

发表于 2010-8-9 19: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dak在2010-4-26 21:02:00的发言:
5 I( J/ }- r8 H$ _( x

冬天在菜市口看见五六个和尚在吃麻辣烫...

+ @& K8 p s' H6 {* A

酒肉穿肠过,我佛在心中。

发表于 2010-8-9 14: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林间亦有人事

! ?3 ?5 \# h2 A6 c1 |

 

3 V! }8 f+ V6 g U3 E

     文咏内岂无天怀

+ h! }# o/ m, z5 r F* j$ B

 

9 Z' N2 B# e K/ Z+ P

 

/ y4 ]6 u5 X9 x

——呵呵

发表于 2010-8-10 0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逍遥游天下[/I]在2010-8-9 19:15:00的发言:[BR]
* U8 ?: R0 B) H! o$ J6 ]" b+ N1 B3 e[BR]酒肉穿肠过,我佛在心中。$ l( r. F2 S% D# D5 ~& I
[BR]

: F6 J$ j6 W" A6 Q  L[BR]麻辣烫也有素的呀,人家没准喝的是冰红茶而不是燕京呢[EM01][EM01]
发表于 2010-8-18 15: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草长鹰飞在2010-7-25 21:05:00的发言:
: X3 l' I* z0 o& ^ # a: p( N% H, E+ Y! d2 f8 Y- _- X - z* ]& N- u5 _

您的说法我不是特赞成!

V+ m& r/ P4 Q% D' u. n3 R3 _

所谓“无树、非台”是因为见过菩提照过明镜,凝聚成自家思想内核之后的“无”,这种无含着大有。

3 o% j8 x# U, l

放在那样一种认知下看,所谓“惹尘埃”就是人为地放弃了批评听之任之!

- G. ^$ r/ |/ w7 }/ ?+ }

倘这社会没了批评声音,道德以何约束?何谓正确何又谓错误?

6 l1 ^, F8 @& E

 

6 k- w# n7 M# z. r' k9 r1 q' G; P

-------------------

) H- T- I ]% c7 U; k

道家讲究“空”,这种“空”是装满以后倾空,佛家讲究“悟”,那种“悟”是修为思想积累到一定阶段的豁然开朗,倘从开始就“空”就“悟”根基在哪儿?

d* s ~4 p+ E' X6 \. K

 

: b1 h% t# I" l5 f/ D) |4 R

--------------

5 k7 \7 H/ r( F

我不懂佛道,妄言您别怪罪!!

) ^ T* G, X- [; I4 n0 K' l; s- @

问候您!!



$ ?& s) d5 b5 S# ?* I 2 r; J" n( T( E) U9 r

和您商榷:


) P7 {7 A0 r( p) t5 {% ?: N4 O" V2 l! [+ n+ } E1 X: q

---所谓无树、非台是因为见过菩提照过明镜,凝聚成自家思想内核之后的,这种无含着大有。

1 l+ M, E& I. P! b3 c& W1 v& q7 O* }2 }1 O4 q. q% [5 L6 [! @

所谓无树、非台是相对于神秀禅师提出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而言。神秀禅师是从事相的角度来讲,需勤修行以净洁身心。而惠能大师是洞穿外相直达实质。身心的体性都是空的,自然清静无染。这也就是《心经》里讲的“诸法空相,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个人以为,这是从体性上而言,而非您讲的从大有中提炼到“无”。

9 U2 F% g3 V+ U9 }8 H0 J; ~ 5 G$ U! {& o& |8 l5 b5 t; N7 y

 

. \" I/ U5 L' p% s( k ! h$ j, S1 @( {! H$ ?1 W( Q

---放在那样一种认知下看,所谓惹尘埃就是人为地放弃了批评听之任之!

2 w' D S/ h O% x 0 F0 T* f1 k' U* O% L

  倘这社会没了批评声音,道德以何约束?何谓正确何又谓错误?

3 X, \7 O3 ~' M0 x1 r2 ] 3 W+ B7 a3 z- W9 }0 |2 ?

 

; X. Z3 M/ R3 i2 _- V' G ~! f1 h( l* b+ i6 u2 w

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与佛,在体性上平等毫无差别,但是在外相上则千差万别。因此,事相上尚需“勤拂拭”,这和体性上的“空”并不矛盾。所以,您尽可以去仗义执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w% k8 b. g3 ^ j( F # S! S$ w' a. x( }2 Z8 e

 

2 R }/ V/ A4 \ " z' Z( x# l2 R, S: \

 

& c9 [, H R- t9 B1 R ) {# c' A( W) o# m

---道家讲究,这种是装满以后倾空,佛家讲究,那种是修为思想积累到一定阶段的豁然开朗,倘从开始就根基在哪儿?


* |6 K( }4 D8 A: q* z4 A" D ( u1 U3 _: l( l8 }0 X

您讲的空与悟应该是您的心得体会。这种从有到无的心理历程,和前面神秀禅师的讲法一致,看来您也有了一代国师的境界了。这种格物致知的方式属于渐进型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稳健但是缓慢。惠能大师的方法是顿悟式的,上根利智的人直截契入。不是大多数人可以做到的,尤其现代更是屈指可数。多数人只是重复开悟者的话,嚼嚼人家嚼过的甘蔗罢了。所以无需担心一开始就“空”就“悟”的问题。

. L* f H& O% g 8 o8 _: @( G: i: f* D

- E1 I& \/ b" t 6 ?1 R9 b3 W1 C$ i: m: 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4 23:37 , Processed in 1.149337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