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113|回复: 11

不知名的芦荟品种,开花了[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3-15 1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养了好几年,今年开花了。花不好看,照片比实际的要好看很多。还有一株较常见的年年开花,就今年没开,花也不好看。看来芦荟还是主观叶吧。

不知名的芦荟品种,开花了

不知名的芦荟品种,开花了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3-15 14: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3 q' b8 F/ O! j( e, v

 

2 _1 `5 T9 I( i* M+ k, O1 b

 

1 J% a1 }4 B% I; o& ]# [

    隔行如隔山呀,什么东西研究细了都是一门很深学问,有很多故事在里头

" E- d( o9 X9 Q( o) [% H) j3 W

 

5 ^1 x+ y2 ~' w: `( I0 ?6 k, c

     这里面有两篇关于芦荟的帖子很有趣大家可以看看芦荟美文
 

: G4 `* r3 @- D" M+ i7 G- y

        http://zlg.kepu.gov.cn/zlg/tuke/11/t416.htm

: Q; Y/ r# R8 s4 M! A


        ostID=13449890">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1672255&ostID=13449890

发表于 2010-3-15 14: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也包括楼主的未知品种
发表于 2010-3-15 14: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望角芦荟草 (Aloe ferox Miller),可食用,别名有开普芦荟。这是一个大型品种群,高度达6米,茎杆木质化,叶30—50片,簇生茎顶,叶子大而坚硬,带有尖刺,叶深绿色至蓝绿色,被白粉。无侧枝、兹药与兹柱外露,用种子繁殖。开普芦荟是中药新芦荟干块的原料,是一种传统的药用植物,各国药典都有载列。 产地:主产于南非普州。特征:可用有医学上。
不能吃 更不能抹脸的 观赏芦荟:斑点芦荟

/ i+ g+ t0 C* j* N' o5 x3 z# f% x- w

 

; X& d- O* k. n4 B- h: c$ ~! P4 y


不过说道芦荟只观叶,不观花我看也不一定吧有的花也是很漂亮的








发表于 2010-3-15 13: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珍珠芦荟(Aloe aristata)
  又叫点纹芦荟、绫锦须芦荟、德国菠萝,原产于南非开普州。属于小型种,一般高度在10厘米以下,无地上茎,每簇有50余片披针形叶,叶尖有长须,叶扁平、密生,叶渐尖,叶面有密密突起的白点,叶缘有刺,夏季开橙黄色花。主要供观赏用,置于向阳的茶几案头,别有情趣。我国南京中山植物园有栽培。



+ O/ o% L: R4 A1 @% X% t- ?

 

( [9 \7 W- a6 n9 m& L% e

库拉索芦荟可以食用呢

& V+ X4 }/ ^# a) n |4 o' k! J1 L

库拉索芦荟是源自美国的品种,三年到四年的叶片处于营养高峰最适合食用和提取养分。

! \0 f" q* S; u: S3 x# w* H: j


 从超市或菜场买来的库拉索芦荟叶片可以自己处理入菜
  买回来要立即动手哦,不要存放过久 那样营养流失了 还有一部分氧化了啦
动手处理方法:
1.去刺 还是安全第一 芦荟刺割到可是不容易长好噢
2.清洗
3.去皮 (不便秘的朋友请去皮食用)
4.开水焯 或 蒸
5.可以凉拌 或与其他菜同炒 菜式多样哦,随意
食用量的控制,带皮食用的每天不要超过100g,不带皮食用的不要超过500g
体制寒虚的朋友应再减半食用,平时多食姜调理吧。

. F$ f/ l6 x- f' }' k$ Y# d

 


巴伯芦荟  如树般高大的巴伯芦荟!

观赏芦荟:长三角芦荟 (不能吃 更不能抹脸哦)
 观赏芦荟:大理芦荟 不能吃 更不能抹脸的
观赏芦荟:毛发芦荟 (不能吃 更不能抹脸哦)
发表于 2010-3-15 1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虎皮剑兰?

发表于 2010-3-15 1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n" s( ~* e6 t# z" P


 首先羊杂碎友说它是芦荟属的植物是对的,不过这个品种我还没有查到,这是一个大属,不过有些相关的资料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命名由来
  芦荟中的“芦”字其中文意为黑的意思,而“荟“是聚集的意思。芦荟叶子切口滴落的汁液呈黄褐色,遇空气氧化就变成了黑色,又凝为一体,所以称作“芦荟”。

8 l' s- M. e t# ?: r3 H. C) t$ p' z


   属中文名:芦荟属
  属拉丁名:Aloe
  中国植物志:14:62
描 述
  Aloe L. 芦荟属,百合科,约200种。灌木状肉质植物。原产于非洲。植株多无茎;叶簇生于基部呈莲座状。有几个种的叶锐尖,带刺;花黄或红色,总状花序,花、叶均美观,可供观赏。有些种,特别是习见盆栽植物芦荟(A. vera)的汁液供制作化妆品、泻药和烫伤药。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地区,南非尤盛,我国有芦荟 A. vera L. var. chinensis (Haw.) Berger 1种,南部有栽培,供观赏或药用,根、叶可治咳嗽。多年生草本;叶肥厚而多肉,狭披针形,簇生于短茎上,常呈莲座式排列,边有小齿,切断之则有粘液流出;花鲜红而带黄色,排面总状花序;花被管状;雄蕊6;子房3室,有胚珠多颗;蒴果三角形,室裂。
所有物种
  芦荟属植物大约有四百多个物种

* b2 Y: P1 j. [; h0 j+ d" J

如果大家真对这个属的植物感兴趣我推荐本书

' w: U" @+ T, S n' ?


如果大家真的对芦荟感兴趣我推荐这本书书名:芦荟

8 S; C- \) T6 p" C% K" r

作者:朱亮锋

# U. ~8 o1 D3 `4 i( q

出版社:花城

3 B( e! {: a# P3 e* K

原价:98.00

. N! {+ q0 O: r+ Y2 V1 I9 q

出版日期:2007年03月

% @- S7 n# q* R8 X0 H: S j: d

ISBN:753604965x

0 q9 U6 [' `# w

字数:

9 e& G( k" V8 O" v% }+ ]! O

页数:222页

# [- l+ B" m9 g4 Y1 c- Q

印次:

0 `6 ^( r* I5 b% L r

版次:第1版

& O, |6 S5 g; e) h: {4 Y

纸张:精装

) Y. e* U! ]; ~8 x! l

开本:0开PagesPerSheet

9 ?/ F: a! Y9 H, D4 h0 c3 _

商品标识:asinb0011eyv36
看看目录就明白了
朱亮锋教授退休前一直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从事植物化学、植物资源研究和开发工作。近10年来,承担芦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并取得可喜成果。其间,曾到芦荟原生地南部非洲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考察,深入了解原生地各种芦荟的形态和生境、种植和加工概况。收集和拍摄大量有关芦荟资料和图片,退休之后把资料、图片整理成书本和图册集,由上海科普出版社出版。

* O6 r/ d$ H1 l; x R; ]

 

" K" b) U0 w+ z7 J C i7 h

序3
前言4
作者简介5
树芦荟
树芦荟(巴伯芦荟)9
二分叉芦荟(箭筒芦荟)11
巨箭筒芦荟(比兰斯芦荟)15
多分枝芦荟(少女箭筒芦荟)17
单茎芦荟
阿非利加那芦荟19
相似芦荟21
盎格鲁芦荟23
烛台芦荟27
簇叶芦荟29
石灰岩芦荟31
高芦荟(津巴布韦芦荟)33
好望角芦荟(多刺芦荟,苦芦荟)35
红线芦荟37
大理石芦荟39
马洛夫芦荟(高山芦荟)41
比勒陀尼亚芦荟47
石地芦荟49
艳丽芦荟(歪头芦荟)51
奇丽芦荟53
沙丘芦荟(海滩芦荟)55
多齿芦荟(法兰西芦荟)57
瓦奥姆比芦荟59
库拉索芦荟61
费赫雷德芦荟63
中华芦荟65
海滨芦荟69
栗褐芦荟(猫尾芦荟)71
多花序芦荟73
翻叶芦荟75
多分叉芦荟
木本芦荟(木剑芦荟)77
易变芦荟79
无花柄芦荟83
穗花芦荟85
未定名芦荟87
匍匐芦荟
达本洛里斯芦荟89
远距芦荟91
僧帽芦荟93
球芽芦荟95
无茎芦荟
皮刺芦荟97
布鲁姆芦荟101
布尔芦荟103
查波芦荟105绿花芦荟107
朱砂芦荟109
圆锥体芦荟111
隐柄芦荟115
加里普芦荟(橙河芦荟)117
格斯特芦荟121
蓝芦荟123
喀来斯芦荟125
卡拉普芦荟127
变黄芦荟129
黑刺芦荟131
佩格勒芦荟(红火棒)133
石生芦荟135
多叶芦荟137
草地芦荟139
赖茨芦荟141
雷诺兹芦荟143
线条芦荟(珊瑚芦荟)145
开卷芦荟149
水晶芦荟(长枝芦荟)151
康普顿芦荟153
索潘斯伯格芦荟157
哈迪芦荟(纳地芦荟)159
斑痕芦荟和小斑点芦荟
法林姆斯芦荟161
小斑点芦荟163
绘叶芦荟169
变化芦荟171
威氏芦荟173
戴尔芦荟175
格林芦荟177
莉蒂芦荟179
长苞芦荟181
斑痕芦荟(肥皂芦荟)183
穆尔坦芦荟185
普林斯鲁芦荟187
钦科罗斯芦荟189
矮芦荟
短叶芦荟191
斑叶芦荟(翠花掌)193
云雾芦荟197
草芦荟
博伊尔芦荟199
克劳斯芦荟201
羞怯芦荟203
杂交芦荟
木本芦荟和好望角芦荟杂交种205
木本芦荟和马络夫芦荟杂交种207
好望角芦荟和艳丽芦荟杂交种211
好望角芦荟和多齿芦荟杂交种213艳丽芦荟和好望角芦荟杂交种215
木本芦荟和开卷芦荟杂交种219
马洛夫芦荟和好望角芦荟杂交种221
好望角芦荟和阿非利加那芦荟杂交种223
索引224

发表于 2010-3-15 1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几个比较常见和好认的芦荟品种

* H' _8 R! G) P5 e5 {

 




索马里芦荟(Aloe Somaliensis)又叫‘索马林锦’,原产非洲的索马里。青绿色剑形肉质叶呈轮状互生,最大株幅20cm左右。光滑油亮的叶表错落有致地点缀有长椭圆形乳黄色纵向斑点。每年春季顶开黄赤色筒状小花。
皂质芦荟
英文名
  (A.saponaria(Ait.)Haw.)
特点
  须根系,无茎,叶簇生于基部,呈螺旋状排列,叶呈半直立或平行状。其叶汁如肥皂水,十分滑腻。皂质芦荟变种较多,如广叶皂质芦荟,叶上有白色条斑、纹理清楚,叶片宽大,具有较高手观赏价值。皂质芦荟叶片薄,新鲜叶汁有护肤作用。但所含黏性叶汁不如库拉索芦荟丰富。多用于观赏,至今尚无大面积的产业化栽培。


木立芦荟  种中文名:木立芦荟
  种拉丁名:Aloe arborescens Mill.
  科中文名:百合科
  科拉丁名:Liliaceae
  属中文名:芦荟属
  属拉丁名:Aloe
  中国植物志:14:063
  Aloe?arboresesens.Mill
  习性:耐干旱,不耐水湿,土壤过湿容易烂根,生长速度一般,冬季较耐寒冷.
  又称木剑芦荟, 小木芦荟,原产于南非,叶汁极苦。目前在日本进行商品化生产,日本人认为木立芦荟是最好的药用芦荟品种。用木立芦荟加工成芦荟干粉。可医治各种疾病。在医学上,木立芦荟已经被检验出具有很多有效成份,是一种公认最有效的品种。在药用方面,叶子除了可以生吃、榨果汁外,还可以加工成健康食品或化妆品等。由于容易处理,它也适合用作食用的家庭菜。 它很早就被视为民间药草,而广受欢迎的民用芦荟就是指这种木立芦荟。茎高可达1~2米,茎上长侧芽,其形像树。叶轮生,宽3~4厘米,长30厘米左右,厚1~1.5厘米。秋冬开橙红色花。生长两年以上,单叶重40克左右,老叶药效好。在药用方面,叶子除了可以生吃、打果汁外,还可以加工成健康食品或化妆品等,内含抗癌成分, 能治疗糖尿病等,。由于容易处理,它也适合作食用的家庭菜。也可用在美容上。
  木立芦荟得到重视、发展、研究得益于“二战”时期,其中惊人发现是美国在日本长崎和广岛投下的两颗原子弹,大量的幸存者被原子弹同位素辐射灼伤。在任何药用医治无效的情况下有人用“木立芦荟”涂抹伤口,奇迹惊人出现,伤口愈合的又快又好,此其它药物再生速度快两倍,伤口处不留痕迹。从此日本和美国进行了科学研究,日本的科学家主要研究“木立芦荟”,它不仅含有高效抗癌的成份,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而且还无副作用。美国的专家主要研究“美国库拉索”称芦荟为“天然清毒王”能增强人体新陈代谢。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用芦荟作为烧伤,放射性灼伤药,还认定用芦荟使皮肤组织新生和康复是非常有效的。
  随着科学不断发展,199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D)比较全球植物和水果所含的营养价值和营养成份,结果“木立芦荟、库拉索芦荟”名列第一,被喻为“21世纪最佳保健食品之一”不少医学界探索了地球150万种植物对人体的效能,最终还是芦荟才是防治百病的最理想的草药之一。中国国家卫生部2002年51号文件正式把芦荟列入保健食品名单中。
发表于 2010-3-15 2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那种能食用么?

发表于 2010-3-15 2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木立芦荟、库拉索芦荟”名列第一,被喻为“21世纪最佳保健食品之一
发表于 2010-6-29 0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羊杂碎好友问的我没有答上来的植物

不知名的芦荟品种,开花了

不知名的芦荟品种,开花了

不知名的芦荟品种,开花了

不知名的芦荟品种,开花了

# |& L' q5 g% u6 { A2 j2 X4 V

 

* B4 @! Q5 p& {# U


千代田锦

- M# D% M* ^9 \0 A

就是  虎皮三角掌

: ?! w8 ?/ G0 u+ S

 

; y+ F: a6 ^* s7 U: N

虎皮三角掌又有斑马兰、斑叶芦荟、翠花掌、虎皮三角、花叶芦荟、千代田锦、蛇皮掌、什锦芦荟等别名,虎皮三角掌叶形俊美,花色橙红,整体的观赏效果颇佳。它是最大特点是能够耐受干旱,属肉质植物,株高20~30厘米。茎极短。叶呈三列螺旋状着生于短缩茎上,三角形,叶而凹人呈沟槽状,叶背凸起,先端锐尖,长9~12厘米,宽2~3厘米,缘具细齿,暗绿化,具白绿色斑点状横纹,肉质,总状花序,小花20~30朵,筒状,橙红色。蒴果。种子具翅。
 
 
中文学名: 虎皮三角掌
中文别名: 斑马兰、斑叶芦荟、翠花掌、虎皮三角、花叶芦荟、千代田锦、蛇皮掌、什锦芦荟
英文名: tiger aloe
二名法: Aloe variegata
界: 植物界
科: 百合科
属: 芦荟属
分布: 非洲南部地区

想起羊杂碎好友问的我没有答上来的植物

想起羊杂碎好友问的我没有答上来的植物

发表于 2010-6-29 0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名的芦荟品种,开花了

不知名的芦荟品种,开花了

不知名的芦荟品种,开花了

不知名的芦荟品种,开花了

不知名的芦荟品种,开花了

不知名的芦荟品种,开花了

不知名的芦荟品种,开花了

不知名的芦荟品种,开花了

. V$ a+ _: l2 A3 ~' Q

条纹十二卷

7 Y% x+ }, u. _$ X- t! i Y- p ^- J

  【学名】Haworthia fasciata (Willd.) Haw.

7 r# N/ E" W$ k* |2 [

  【别名】锦鸡尾  

( j# ]5 z$ G7 J; s: D3 r

    【分类】百合科,十二卷属   

/ f2 ?% }; p7 @. h/ ?

      【产地】原产非洲南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  

: p* ^- j# H3 q6 c; V) d

    【习性】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环境。怕低温和潮湿,生长期适温3-9月16-18℃,9-翌年3月10-13℃,冬季最低温度不低于5℃。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疏松的沙壤土为宜。   

' G4 i! e& i, O2 P' ^+ v* G

      【形态】多年生肉质草本,无茎,基部抽芽,群生。根生叶簇生,多数,三角状披针形,先端细尖呈剑形,表面平滑,深绿色,背面横生整齐的白色瘤状突起。花葶长,总状花序,小花绿白色。   园艺变型有大叶条纹十二卷,叶片大而宽,叶背瘤点多而散生;“凤凰”,大型种,叶宽而下垂,叶背瘤点密集。  

* s7 [9 n( z9 |! b4 j6 D8 {

     【繁殖】常用分株和扦插繁殖,培育新品种时则采用播种。   分株,全年均可进行,常在4-5月换盆时,把母株周围的幼株剥下,直接盆栽。   扦插,5-6月将肉质叶片轻轻切下,基部带上半木质化部分,插于沙床,约20-25天可生根。根长2-3厘米时可盆栽。   

X9 A) |# s; H) x2 x

       【栽培】盆栽时,由于根系浅,以浅栽为好。使用肥沃、排水良好的腐叶土掺粗砂栽培。   生长期保持盆土湿润,每月施肥1次。冬季和盛夏半休眠期,宜干燥,严格控制浇水。   条纹十二卷不耐高温,夏季应适应遮阴,但若光线过弱,叶片退化缩小。冬季需充足阳光,但若光线过强,休眠的叶片会变红。   冬天盆土过湿,易引起根部腐烂和叶片萎缩。如发生可从盆内托出,剪除腐烂部分,稍晾干后,重新扦插入砂床,生根后再进行盆栽,或砂栽一段时间成活开始生长后换盆。   

) T- S* O$ ]- c* @

       【病虫害】有时发生根腐病和褐斑病危害,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虫害有粉虱和介壳虫危害,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  

+ }! @ t) l2 v z- a- F

     【观赏应用】条纹十二卷是常见的小型多浆植物。肥厚的叶片相嵌着带状白色星点,清新高雅。可配以造型美观的盆钵,装饰桌案、几架。   根据其星点的大小和排列方式还可见到点纹十二卷、无纹十二卷和斑马条纹十二卷等品种。   品种全称: 条纹十二卷   品种又称: Haworthia fasciata   品种简介   

# v) ~( a \: ]% p8 j9 R

     【生物学特征】百合科十二卷属。叶片紧密轮生在茎轴上,呈莲座状;叶三角状披针形,先端锐尖;叶表光滑,深绿色;叶背绿色,具较大的白色瘤状突起,这些突起排列成横条纹,与叶面的深绿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8 m: b6 q0 F: ?) e# T

       【习性】原产南非热带干旱地区。喜温暖、阳光充足的环境,生长适温为16~20℃,耐干旱,要求排水良好营养丰富的土壤。   

% X' M7 C( r- B$ H) ^

      【种类】同属常见栽培的还有玉扇(Haworthia truncata):又名截形十二卷。植株无茎。叶片呈肥厚的肉质,7~13片排成一列,直立并且向内弯曲,叶片长2厘米,宽1.5~2.5厘米,厚0.3~1.2厘米,顶部截形,叶色为暗褐绿色表面粗糙,具疣状突起。   

$ ]" [# e5 ?& g2 H

    【繁殖及栽培】主要用分株法。可以结合换盆进行,分株上盆后将盆置于荫蔽处,并控制浇水,待新根长出后逐渐增加光照和浇水量。盆土宜选用2份腐叶土与1份河沙的混合土,另外加入适量骨粉或过磷酸钙作基肥。每年春季秋为旺盛生长期,浇水要适量,以盆土偏干为宜,过多容易引起根部腐烂,此时需肥量较大,一般每3周浇施1次复合肥;夏季为休眠期,控制浇水,注意适当遮荫;冬季温度维持在10℃以上,浇水量以盆土干燥为宜,温度低,浇水量大,会导致叶片萎蔫,植株死亡。

5 U, v4 y- n; b/ z' 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7 09:16 , Processed in 1.170725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