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956|回复: 25

[讨论]大昭山、二昭山。三昭山。[含4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2-23 2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了大昭山,碰到这个大墙后,往左手走伍佰米,看到二个大窟窿、、走右边。那个墙脚下倒塌窟窿。一路上往回延大墙走。

[讨论]大昭山、二昭山。三昭山。

[讨论]大昭山、二昭山。三昭山。

路上看到一处石刻

[讨论]大昭山、二昭山。三昭山。

[讨论]大昭山、二昭山。三昭山。

在路上看到挂在一处天线上的路标:

[讨论]大昭山、二昭山。三昭山。

[讨论]大昭山、二昭山。三昭山。

桂在树上的路标:

[讨论]大昭山、二昭山。三昭山。

[讨论]大昭山、二昭山。三昭山。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23 2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山后走到一条水泥路,往南走可以从国防大学出门。往北走可以从某部出门,坐375路韩家川终点站回城。
发表于 2010-2-23 2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山下的兵哥哥们近来有的忙了,呵呵...
发表于 2010-2-23 2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珍贵珍贵,能介绍一下天光寺宝藏寺遗址的情况吗?
发表于 2010-2-23 2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去的更早啊!还有图片吗?
 楼主| 发表于 2010-2-23 2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宝臧寺的传说;先从黑山扈309医院上山,往三昭山方面走。能看到吴老上的所谓的昭庙、实是成群的碉楼多项坍塌。往西边走。往董四墓村。董四,明朝太监,村中早年间产桃出名。董四被奉为桃神。村中曾有程砚秋的花园。现在难觅踪迹,所以该村是xx禁区的一块飞地。九十年代未那位一号人物曾宝藏寺养病。
发表于 2010-2-23 2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底这些建筑是军事建筑还是宗教建筑?
 楼主| 发表于 2010-2-23 2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2-23 2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2-24 0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考察深入,资料翔实。尤其最后一图很棒!只是图小了点。呵呵

. f( F, V. E0 {

由此看来,这就是“rishon”朋友所述的碉楼群。

9 _( }" b$ o- E: ^; v+ B# X; V

谢谢“逍遥游天下”朋友!

发表于 2010-2-24 1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l这趟走的面够大的,开眼了!
发表于 2010-2-24 16: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价值。或说董四墓最早叫东四墓,顺明朝金山口建陵园时就有了。

发表于 2010-2-24 15: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碉堡何人何时所修?其作用是什么?
还望高人指点
 楼主| 发表于 2010-2-24 18: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沿夹道一路向西、,见路边有个不起眼生銹的告示牌:“请您不要携带宠物上山”。上得山来。地势变得平缓。绕过茂密的树丛,几百外有灰砖的院子。大院中还有人工湖,宝藏寺以泉水、桂花出名


发表于 2010-2-24 18: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东小昭什么都没剩下来?

 楼主| 发表于 2010-2-24 19: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宝藏寺简介

 
宝藏寺,京西古刹之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海淀乡董四墓村西北的金山上,又叫金山宝藏寺。

7 A+ g: x+ G# Q% n4 Y( `8 B

宝藏寺,原名苍雪庵。其创建年代,史书记载不一。据康熙四十七年(1708)所撰的《修建金山宝藏寺碑记》记载宝藏寺创建明永乐九年(1411),“上有金山宝藏寺,创于明永乐九年”。⑴清朝吴长元所撰《宸垣识略》却记载宝藏寺是正统年间建立的,“宝藏寺,明正统建,本朝重修。”⑵清人于敏中认为宝藏寺建于正统四年。“寺係正统四年,为西域僧道深建。”⑶《光绪顺天府志》则认为宝藏寺建于宣德九年(1434),“宣德九年,掌御马监王贵修为西域僧道深建。”⑷

5 K. |- @4 T7 D# T/ ?. v/ [/ ~

据《皇帝敕赐金山宝藏禅寺记》记载,明正统三年(1438),道深和尚主持重修苍雪庵,皇帝赐名“宝藏禅寺”。道深,西域僧人,永乐十九年(1421)随宣慰使杨昇进贡来朝北京,得到了明太宗的奖赏,因而得从‘灌顶广善大国师’智光学习西天佛法。“永乐十九年,播州宣慰使司宣慰使郡侯杨昇携余进贡,来朝北京,蒙太宗文皇帝赏賫褒重,由是得从‘灌顶广善大国师’智光受灌顶戒学西天梵书字义。”“今皇帝圣旨赐作宝藏禅寺,着令礼部钦除道深住持讲经常川,开示僧俗不许诸人故事生事侮辱欺凌。”⑸

' j) s7 ~" _( Q- H

这次重修后的宝藏寺异常壮观,“殿宇楼阁五座,廊堂屋舍三十五间,亭室五处,山门三间,远门一座,石案矮墙周围四里栽小松树十千,时果五千间……可谓壮观。”宝藏八景名列当时北京佛教胜景之最。第一景玉华灌顶,是从金山上引水到宝藏寺的正殿,当间砌方池为“灌顶玉华池”,上人高士每次灌沐后,显得异常精神。“泉自主山右出,引至正殿石砌方池,曰为‘灌顶玉华池’,上人高士,每得灌沐清神,名‘玉华灌顶’。”第二景劫石谈经。从玉华池引水至方丈室后,又筑一池为‘璧月池’,池上建起能住的秘密大宝楼阁,在离大宝楼东边十几步有大劫石,可坐二三十人,上游谈经室三间,道深曾与众上人在那里说佛法。“从玉华池石槽曲尺顺东引水穿廊,直至方丈之后,又砌一池,为‘璧月池’,池上建一善住秘密大宝楼阁,中莫十佛之师新袭,宣慰使杨炯与同前都指挥某等鼎造,彼阁之东去十数步有大劫石,可坐一二十人,上有谈经室三间,菩萨戒弟子谭真、师报、姜权、廖□等造,而余与众上人常说显密法义于中,名曰‘劫石谈经’。”第三景孤巗入定,“主山西阿半里许,孤巗幽峻,缚一蓬茨,余时禪隙其间,曰‘孤巗入定’。”第四景、双涧浣心;“正在山口两条岐澗之上有亭翼然,为澣心亭,往来士客皆得休滌乎中,名曰‘双涧浣心’。”第五景、南岭耕耘,“南手有山数亩,向阳肥壮,草屋一间,扁耕耘室,余尝躬耕其上,名曰‘南岭耕耘’”。第六景、西湖观水,“从璧月池决渠引水,沿山至东七十九步东山迭秀下结为台,水绕其台,东聚为池,栽千叶莲,池右葺亭,下瞰西湖,为‘湖山亭’,刻诸翰林诗记于上。余每坐,目幻漚起滅,澄默于中,名曰‘西湖观水’”。第七景凌霄望塔,“主山西峰有石凌霄,通州城塔八十里远,阴晴可望,名曰‘凌霄望塔’”。第八景即景观城,“浣心亭上有山有台,目为即景,峙对京华,登览四时景物之丰、与夫城阁楼台之丽,遐想文物衣冠之盛,名曰‘即景观城’。⑹

4 s# S- k3 ]( V

明朝末年,宝藏寺荒废,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普善和尚游历到此,见寺庙荒废,于是度化百姓,捐资重修,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竣工。修复后的庙宇“几于年而告竣焉,斋竂殿宇结构巍然,香灯灿设金碧辉煌。”⑺

( x% g0 k" k$ p

乾隆三十一年(1766),和硕怡亲王弘晓(康熙十三子怡亲王允祥之子)曾到宝藏寺游览,“始见寺之南向焉,入天王殿,次即宝藏殿,中奉金像三躯,周以十八应真妙相端好,左右两厢为配殿,其西又小殿,供药王药士二法子,而以诸天龙神配之,其阶侧石洞,□然容一人,有泉渟□味辣甘冽……可供数十人庖湢之需,寺僧实俯给之,其东入小院,静室三楹,中供昆耶像,又东三楹,乃诸檀那憩足之所也。……而庙宇年久,渐至倾圮,寺僧将起而增修之”。和硕怡亲王见到庙宇年久失修,于是捐资重修。重修后的宝藏寺,丹碧辉映,庙貌焕然一新。和硕怡亲王还给其中的一间禅室,取名“清凉禅室”。“然虽盛署,无异春秋,余辟巢,颜其室曰:‘清凉’。”⑻

8 o3 u0 t' `6 L% w# {1 {

道光十三年(1833),著名的女诗人顾太清(1799-1876)与其丈夫奕绘(1799-1838)曾游览宝藏寺,顾太清有《宝藏寺》诗,“宝藏云峰秀,春山碧草斋。清凉禅客室,冰玉主人题。花雨层台上,泉身法座西。登高渺城郭,万井晓烟低。”⑼奕绘和之,也作五言律诗《宝藏寺次太清近作韻》:“过雨生游兴,春流万壑齐。禅堂法界观,花隖辋川题。野鸟时窥座,群峰尽在西。苍茫辨城阕,指点片云低。”⑽

( [- t$ ]; f+ t8 _) A, P

道光十七年(1837)重阳节,龚自珍与徐星伯、吴虹生骑马游西山宝藏寺,遇上暴雨。两年后,他回首往事,作诗一首:“秋光媚客似春光,重九尊前草树香。可记前年宝藏寺,西山暮雨怨吴郎。”⑾

8 Z" n, |7 k0 l9 G! E. X1 Y

同治八年(1869),众善士倡议重修宝藏寺,开山建设客堂三所。光绪七年(1882),宝藏寺再次重修。“游客自任觅工、购木、负砖、运石,重修而增益之。宝藏寺之南别有殿宇数楹,两山相望,悉属旧迹,自此改观……新建阳宅一所,中央三楹”。⒁这次重修,保留了光绪六年(1881)新建的坟地,晚清一些著名的太监死后大多安葬于此,如太监刘承印、崔玉贵等。民国年间,太监小德张曾重修寺庙,据末代太监孙耀庭回忆,小德张也曾留下遗嘱要埋在金山宝藏寺。

/ F* h; K! _" l; D; M

宣统三年(1911),长春宫花翎三品主管张祥斋重修此庙,并扩充庙宇。“新建大殿、天王殿二层,东西配殿六间,宝塔一座,旗杆两面,平台楼阁房十数余间,香火之地,四百余亩,此皆其功之打者,其余塑佛像、砌月台、筑群墙、修甬路。与夫旧有之殿宇圮者修之,缺者补之……始有此胜境也。”经过这次重修,宝藏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 @" c5 y( r/ T/ I( R3 V* `

1928年,北平特别市庙宇登记,共登记寺庙1631处,其中对宝藏寺的坐落地点、建立年代、庙产情况、法物情况进行了登记:“宝藏寺,坐落西郊第五分署老府村十号,明正统四年三月敕建,又宣统三年七月募建。本庙面积二顷二十四亩,房屋共一百六十八间。管理及使用状况为住持道士管理是,并供佛居住使用完整。庙内法物有关帝菩萨大小泥像六十五尊,铁五供十二堂,琉璃五供四堂,铁磬九件,铁钟一件,鼓两面,顶(鼎)炉三个,另有石碑两座。”

" `& N* r# K- V0 P, P' j5 z8 z

1947年,第二次寺庙总登记时,宝藏寺的具体情况无法考证,但是通过登记,仅知道当时的住持是张绪英。

6 P! k: e6 C J! t

2001年5月,为保护国家历史文化遗产,总参管理局对金山宝藏寺前院进行了修葺。

: _! W' j9 a6 \% y6 y; ?

  
 

 楼主| 发表于 2010-2-24 19: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谢谢斑竹

谢谢班竹!我第一次获得主题加精。高兴。
发表于 2010-2-24 19: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具体哪座建筑算是宝藏寺前院呢?放张图吧
 楼主| 发表于 2010-2-24 2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昭梿在2010-2-24 19:40:00的发言:
具体哪座建筑算是宝藏寺前院呢?放张图吧
# i- G+ p" }, o6 d+ _

我不知道前院在那里。据报道:某律师某月某日,在相关首长的邀请下,在北京西山金山宝藏寺,国家领导人会议会址、宴会厅进行了游览、聚餐、交流。该律师一定知道。

发表于 2010-2-23 2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在线等着看,楼主请继续

 楼主| 发表于 2010-2-23 2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往山下能看到某部。
前山能看到玉泉山
颐和园
玉泉山和中央电视台发射塔
 楼主| 发表于 2010-2-23 2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昭山的雕堡群


 楼主| 发表于 2010-2-23 2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攻略地图

发表于 2010-2-27 1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21楼《宝藏寺简介》里:

2 P' a- ]- H9 S9 y7 |- s

 

! g5 Z! f U" P, Q) z0 R0 I

民国年间,太监小德张曾重修寺庙,据末代太监孙耀庭回忆,小德张也曾留下遗嘱要埋在金山宝藏寺。

4 i' G" ^1 N. T4 [

宣统三年(1911),长春宫花翎三品主管张祥斋重修此庙,并扩充庙宇。“新建大殿、天王殿二层,东西配殿六间,宝塔一座,旗杆两面,平台楼阁房十数余间,香火之地,四百余亩,此皆其功之打者,其余塑佛像、砌月台、筑群墙、修甬路。与夫旧有之殿宇圮者修之,缺者补之……始有此胜境也。”经过这次重修,宝藏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 M, y& S+ G0 Y; A/ I

 

$ s9 I8 |3 ^ l& Q1 i* i1 q

这里的“小德张”、“张祥斋”可能是同一个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15: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让GF看到哥的这些片,肯定闹分手

天气凉了后,可一起走一趟。
发表于 2011-11-27 0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21楼的4781dd8aa51949b47a4fc&6901.jpg就是前院,今天刚去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17 22:09 , Processed in 1.198858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