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504|回复: 19

配豆汁儿 到底吃什么?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23 23: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自己一直觉得既是叫小吃 本也就没有定法 一切搭配随个人口味喜好而定 所以也就并无正宗不正宗可言 可每每遇到有人向我问及豆汁儿怎么喝正宗 我的“理论”确也叫他们半信半疑 于是来问问各位前辈豆汁儿就什么最正宗?

. r* N8 ` M7 A! d4 D. S

 

+ c: G( ]9 ]0 y' n4 v7 S2 R

最普遍的吃法是焦圈 但是从我记事儿起就没吃过热的 这玩意儿不是刚炸得的最好么 怎么现在楞没有呢? 另外我们家的吃法是刚出炉的烧饼 夹着自己家刚炸得的排叉儿吃 外酥里脆 又香又甜  据我姥姥我妈和我大舅说这个吃法也是最正宗的 可我出了家门就真再没遇见第二份儿了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23 2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辣咸菜丝也不能少.
发表于 2010-1-24 1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烧饼啊。

/ A; n! _! ^2 z# W, p

这东西恐怕配上唐耳朵这类甜点是不太美味的吧。

1 A( m! B$ f3 F) M4 D3 [. Y

哪天我试试就着肉饼吃一个。

发表于 2010-1-24 19: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薄脆,咯吱合,排叉,脆麻花,螺丝转,油酥火烧。。。。。

5 ?- ~1 T8 r" D y# u

问老几位一顿喝几碗,

' ~1 V. x; Y8 Z; {8 F. f2 [

我是三碗不过岗。

发表于 2010-1-24 18: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焦圈、咸菜丝标配!

5 S- h4 b) f9 p6 H

 

7 K- c: d, A5 ?: d0 ^, W, B

吃米饭也没人管您!!!

发表于 2010-1-24 0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配热烧饼。我还不大爱吃焦圈
发表于 2010-1-24 0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正经喝豆汁儿给辣菜丝儿的基本上没了,焦圈也都是放的都疲沓的了

7 f! S' z/ ^9 P/ H' H7 i' H3 q

所以大多数就白嘴儿喝了,偶尔来块儿豌豆黄儿,不过还是喜欢啥配啥吧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0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护国寺倒是还给咸菜 就是焦圈不灵了 我问什么时候炸的 他们说头天夜里 也不知道是几点 反正我是没吃过热的 一咬一汪油 腻 糊嗓子 只能拿咸菜摺 豆汁儿也是味儿不定 闻着也没味儿 没原来正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0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10-1-24 0:11:00的发言:
我就配热烧饼。我还不大爱吃焦圈
. Z/ H5 Z& S2 B$ i

可找着知音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0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权在握在2010-1-25 1:30:00的发言:
' S' j( L. R4 P* s2 i, X& I

    豆汁最早是胶东人(龙口粉丝,实际上是口岸在龙口,黄县、招远、掖县做粉丝的都很多)做粉丝的下脚料(还有个副产品“麻豆腐”),后来胶东人到北京谋生在前门外一带最多,将此工艺带到了北京(实际上老北京很多小吃、老字号多是山东人开的,与此有点关系)。故最正宗的是配腌咸疙瘩头(大头菜,北方俗称芥辣、芥头菜、疙瘩菜、疙瘩头或芥菜疙瘩。与苤蓝相似但不是一个品种),最讲究的是炒熟的芥菜头丝,配上葱丝、香油,就刚出锅的排叉卷大饼吃(薄脆、焦圈是后来改造的)那才叫经典,后来以焦圈及酱腌辣苤蓝丝儿(俗称“朝鲜小菜”)那已是改良的了,何况现在几乎没有现炸的焦圈,吃起来味道差远了。

! s* Q9 t' Y3 Y3 [% ]) j' t; B8 B

     到能卖生豆汁的店里,头天买一袋放冰箱里。事先在家炒一盘芥菜头丝(六必居就有卖的)(丝越细越好,切后拿水泡半天去盐,爱吃肉的可以放肉丝一起炒,出锅后稍晾,放葱丝香油拌,放凉后装盘)。转天一早到早点铺买刚出锅的薄脆加上大饼或焦圈夹芝麻烧饼,就热好的豆汁,到时你不陶醉都不行。

. D$ }2 }3 s# D- I0 z

要这样为什么不用煎饼卷脆口儿?

发表于 2010-1-26 0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不买票在2010-1-26 0:02:00的发言:
! z$ Z( `7 o! H3 Z1 ]) ?

要这样为什么不用煎饼卷脆口儿?

% m2 X- S7 W* Q' R) {) E! V% L8 R

      这就是涉及山东菜系的理解问题了。虽都是山东,但胶东与鲁中南地区饮食习惯有很大不同,在菜系上区别也较大。煎饼并不是胶东人的日常食物,故在北京前门外等地聚集生活的胶东人不可能将煎饼作为豆汁的配食。同理,胶东人对北京小吃中的一些品种也有着很深的影响,早年北京人早点吃油饼较多,吃油条较少且都是比较粗大,这都是胶东人的吃法, 排叉则是胶东传统炸食的一种,而焦圈实际是小号的馓子,那实际是从清真饮食中演化而来,至于现在配煎饼馃子的那种“薄脆”(与真正老北京传统的“薄脆”不是一回事)那是天津馃子篦(天津人简称“馃篦”)的演化,在改革开放前北京没有做这个的(本人家里有在珠市口干早点铺的,还曾就此问过)。相比天津等地,北京保存胶东人的饮食习惯和痕迹的地方较多,这与他们的文化习性与生活的聚集程度有关(不管是大栅栏还是鲜鱼口,不管是做吃的还是做其他行业的买卖家胶东人较多,而像鲜鱼口、大江等胡同一带早年有“小黄县、小掖县”一说)。

+ i0 n5 M% m! {# r2 Q/ I

 

' m( \0 s: S5 ` y

     你最初说的吃法应当是传统的吃法。不管如何必须是现出锅,现在不管是护国寺还是隆福寺凡是所谓传统小吃店都没有现炸的,那是糟蹋豆汁,也是糟蹋“北京小吃”。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2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您了! 长见识了!
发表于 2010-1-25 14: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蓝灯心绒在2010-1-25 8:59:00的发言:
: I! n: n1 w: t6 G t4 |4 m/ e$ |4 l

 

8 I; N! z& n* J" A

 

7 a- G4 V9 A: s+ z' U7 F2 V

他你不是不爱就啥,你是根本没工夫就那血个吃你,张小嘴就知道一碗碗古大都古大大了~

5 N# F: C, Z9 s: \

 

0 S9 y! v! b0 Z! a8 P

娘,你咋把实话说出来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0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孤树斜阳在2010-1-24 19:52:00的发言:
' W& g# y9 R) ^7 A% {

薄脆,咯吱合,排叉,脆麻花,螺丝转,油酥火烧。。。。。

4 v( J/ F9 E4 p9 I+ t& V) `) v

问老几位一顿喝几碗,

: O9 @9 X' C0 i8 n1 J3 r6 l/ Y, {- [+ }2 }

我是三碗不过岗。

3 L0 C; g2 G- S* M

家里吃的时候 也经常把咸菜换成辣椒油拌的苤蓝丝儿

发表于 2010-1-25 08: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孤树斜阳在2010-1-24 19:52:00的发言:
6 k. F9 Y% r& Y# u$ p9 S

薄脆,咯吱合,排叉,脆麻花,螺丝转,油酥火烧。。。。。

7 m& f- j8 ~/ v0 l

问老几位一顿喝几碗,

# P( w' Z5 v* J) N# [% ]7 S* ]

我是三碗不过岗。

^6 I- `) N+ [

您楼上喽就有个武松~

8 d8 S7 ]% `* z9 q: d% y0 Q' `0 a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片在2010-1-24 18:08:00的发言:
% m- l1 t+ H7 O2 y, a* s

焦圈、咸菜丝标配!

* S: F- k5 c* a# o6 g7 [

 

; M3 D/ D, \! v) _" L- K

吃米饭也没人管您!!!

" [; k' s; @6 N/ }4 @, K

内算选配哈~

! r0 |) A) ~3 W
QUOTE:
以下是引用WIKY在2010-1-24 1:34:00的发言:
8 y1 S8 s* @; F$ V

现在正经喝豆汁儿给辣菜丝儿的基本上没了,焦圈也都是放的都疲沓的了

% F2 j9 r9 X% C8 b0 s0 g% K7 @5 v

所以大多数就白嘴儿喝了,偶尔来块儿豌豆黄儿,不过还是喜欢啥配啥吧

' C& o/ `" l- o

他你不是不爱就啥,你是根本没工夫就那血个吃你,张小嘴就知道一碗碗古大都古大大了~

4 ?8 `, J+ u+ X4 O- w5 S- O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10-1-24 0:11:00的发言:
我就配热烧饼。我还不大爱吃焦圈
" c, F# d! ~; W: `- u

夹的马户肉你还没说呢你~

发表于 2010-1-25 0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豆汁最早是胶东人(龙口粉丝,实际上是口岸在龙口,黄县、招远、掖县做粉丝的都很多)做粉丝的下脚料(还有个副产品“麻豆腐”),后来胶东人到北京谋生在前门外一带最多,将此工艺带到了北京(实际上老北京很多小吃、老字号多是山东人开的,与此有点关系)。故最正宗的是配腌咸疙瘩头(大头菜,北方俗称芥辣、芥头菜、疙瘩菜、疙瘩头或芥菜疙瘩。与苤蓝相似但不是一个品种),最讲究的是炒熟的芥菜头丝,配上葱丝、香油,就刚出锅的排叉卷大饼吃(薄脆、焦圈是后来改造的)那才叫经典,后来以焦圈及酱腌辣苤蓝丝儿(俗称“朝鲜小菜”)那已是改良的了,何况现在几乎没有现炸的焦圈,吃起来味道差远了。

9 n1 b( }* @# A) u: m7 D1 b e

     到能卖生豆汁的店里,头天买一袋放冰箱里。事先在家炒一盘芥菜头丝(六必居就有卖的)(丝越细越好,切后拿水泡半天去盐,爱吃肉的可以放肉丝一起炒,出锅后稍晾,放葱丝香油拌,放凉后装盘)。转天一早到早点铺买刚出锅的薄脆加上大饼或焦圈夹芝麻烧饼,就热好的豆汁,到时你不陶醉都不行。

发表于 2010-1-25 0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在家,除了烧饼,我有时还用滚烫的豆汁儿泡饭,就点儿咸菜。不知有没有同好~
发表于 2010-1-25 0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烧饼 焦圈儿 辣咸菜丝儿或者是烧饼夹焦圈配辣咸菜丝儿,我一般喝的时候是一般是焦圈

发表于 2010-1-25 0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解放前护国寺小吃真正配豆汁儿的咸菜不是现在的什么辣咸菜丝,而是胡罗卜切条腌好配豆汁儿的,现在倒好弄上咸菜丝了,胡闹!

发表于 2010-1-29 16: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六块五的花茶在2010-1-25 9:43:00的发言:
要是在家,除了烧饼,我有时还用滚烫的豆汁儿泡饭,就点儿咸菜。不知有没有同好~
, H: }% O& H. b9 i! V0 j e7 Q

呵呵,果然也有这么吃的。我也有同好。

& |8 p& V* ?. X$ T" g7 q& N

不过,我还是觉得LZ说的那个,烧饼夹排叉儿,可惜,现在想吃刚出炉的不易啊。以前都是自己家炸排叉儿。现在啥都不弄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15 17:39 , Processed in 1.17831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