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J2 n) Z# Q2 M3 S9 {& n Y6 R
主讲人: 刘阳
6 t3 j0 s1 @0 t+ x, l- s6 r
时 间: 2010年1月22日 14:30—16:00
- J' B% {* K$ Q& K7 F7 ^; n题 目:《二十一世纪前十年圆明园文物的拍卖》
2 G* L0 M9 }7 q9 e. V H# n. f
地 点: 圆明园管理处文物科会议室(管理处院内停车场东侧月亮门)
0 w% |4 R6 J0 c! r
+ C( q- p: j, ?4 C( z8 U
主讲人简介
. H7 b% p9 S+ M
刘阳,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北京史地民俗学会会员、北京史学会理事。现供职于圆明园管理处展览馆,从事园史研究工作。刘阳自幼对以圆明园为代表的北京皇家园林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且对北京历史地理、东西方教会历史等领域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已出版学术专著两部:《昔日的夏宫—圆明园》、《三山五园旧影》。
# |1 k) u" t2 j+ R% T
- z: M# t7 V4 G$ o# Y讲座内容简介
% Z1 u) a' j8 c6 J" r. M! G' s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随着国内外文物投资热度的持续走高,1840年以来大量流散海外的中国文物大受追捧,特别是国内外文物拍卖市场上间或出现的圆明园文物,其成交价格更是屡屡刷新同类艺术品的最高纪录,从2000年海晏堂生肖的初次回购到去年底嘉庆绮春园组玺的成拍,十年间圆明园文物在国内外拍卖市场上不断创造着资本增值的神话,价值畸高的态势愈演愈烈。这些流散文物背负着圆明园的特殊身份,国际政治因素亦周旋其间,其背后折射出的深层经济本源发人深省。
; z: c/ B0 X2 Z5 `3 ?, C5 p 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出现在国内外文物市场上的已确知的圆明园文物多达百余件,刘阳老师作为国内研究圆明园文物的资深专家对它们均作出了大量的搜集与考证工作,曾多次赴香港、澳门与拍卖双方沟通交流,将相关动态第一时间传回大陆,指导媒体的舆论方向。他的讲座带领我们欣赏圆明园国宝的同时,以一名圆明园文物拍卖亲历者的身份向我们讲述其中曲折跌宕,多方角力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