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79|回复: 7

[求助]寻花市下下三条老街坊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1-2 1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 1948年初 出生于 花市下下三条22号 在铁六小上学 我住南房 记得住北房的一家姓王 有个男孩子 与我大小 算是发小了吧 我姓冯 父亲是铁路职工

3 _: r% I: q3 ~- m

大约1955--1956年间 我搬到东四礼士胡同 22号

) @5 G# _7 B9 b7 }7 A1 x8 w+ F0 m7 u

1958年搬到羊坊店 会城门 铁道部宿舍了

N# b9 o5 ?, v7 U( N

 

- W" h( }" K, p( p

想找到当年的邻居

" K$ S& Y, V6 B* T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 2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住下下三条十八号。姓果。记得码?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果先生(女士)您好   恕我眼拙不记得了 

) d6 q$ x0 F, z& u. X

我们院儿街门朝北开 是位于胡同南侧的

5 M+ X) z4 g/ Z' |+ V1 q p

 只是记得胡同不很宽  土路 属于晴天一截土;下雨满街泥 没有下水道 低洼的院子会雨水倒灌

+ u' L3 Y' F+ O- |

对门儿院里有几家做绢花的,姐儿们心灵手巧的糊着粉红的花瓣。。。。。。(不愧为花市的作坊基地)

4 w; X$ U/ p& X

路边有几根电线杆子 孩童跳房子推铁环 有一位还曾把跳房子的瓦块捙到我头上 登时隆起冒血 哇呀一声肇事者先逃之夭夭 受害的我莫名其妙的捂着开瓢儿脑袋 浑浑噩噩的不知所措。 老娘闻听 怒火万丈 不知向谁发泄 反而把我痛打一顿(至今隐隐作痛的头部 莫非起源于此 呵呵。用句儿时不雅口头禅:拉不出屎来赖茅房。呵呵)

% ^0 R( L7 g, q: H2 C

小时候 生病感冒(那年头兴许没有H1N1)很少去医院瞧病,喝碗姜糖水,厚被子一捂 出透白毛汗--齐了!我还 受到特供--两块槽子糕 ,引得同院众孩儿垂涎欲滴,亟待分一杯羹!我还真的留了一块,与众发小儿分而食之,其喜洋洋者咦。

! C+ [( a; `9 h

西屋住的是体力劳动者,成天的蒸窝窝头。大家也曾帮衬,遇见好饭食,端给小孩子。他家的孩子却也出落得干干净净的。

- q7 R9 X- z Q& v7 u

那时候,人们普遍贫穷,经常地借贷度月末。我依稀记得,有位大妈来找我妈:“冯太太,借一块钱,开支一准儿还您内”

5 Z3 c8 Z* y: r# o" P; i( A, f

好些年过去了,老妈提起往事,还说,那谁谁还欠着我三块钱呢。。。。。。老人忆旧记忆力极佳。我也如是。

& ]9 b5 D+ \8 e. l7 S

至今我还保留着上小学--位于雷震口吧 --使用过的绣有名字的布口袋(装干粮水碗之用)

1 i% P! ^6 K9 o3 B0 N' @* y' D

一年级时候,由于卫生好 获得奖励 登台领奖 学着大年级学生行了一个少先队礼 惹起哄堂大笑(还没入队呢)

, b0 N7 s& n, E6 p+ h

一年级的小豆包 一打一蹦高儿

% f6 O$ V# L. w+ @6 O+ ~

呵呵

! l, s" K' I. |' z' m& \

老街坊 让我们共同回顾那虽清贫却依然美好的时光吧

/ q( Y# d4 H$ S5 J6 P# |

介意加您为好友吗?

5 I* b; o& ~3 y, t! Q, M; E

 

发表于 2009-11-8 1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记得一个小庙吗?这就是老果家的一个院子。在路北。小庙的边上那个院子。果家有二个兄弟和一个姐姐。我是果家的女婿。院子对面有个小胡同。院子里北南房各税四间。东西各三间。果家住北房三间。情况就这样。有机会见面聊。

E) e4 P4 B5 o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给您发短消息 提示未成功

0 t4 Z4 {& f w A- Z, k

想您也是一位贤者

4 }9 h7 z1 w. K9 \7 C/ O

您近来去过咱们老胡同没?老街坊风流云散了吧,也许住上了高楼大厦。不管怎样依然怀念儿时的原生态故旧。。。。。。

) q& U' G! T3 o

一首京味十足的歌儿《走过了南北西东,也到过不少名城。。。静静的想一想啊,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

) a- @/ h! z' T

搁这儿一样的合适。

) ]9 V( a+ _# K) P

我的QQ:799266738  MSN:birds-flowers@live.cn   博客(刚开见笑了)http://blog.sina.com.cn/birds48

8 z# I9 |& X: [: N) F, D. t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13: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 总有些未曾谋面却以心通的感觉

$ M0 |% [5 S0 j+ _

明年当去寻根之旅

! ~3 ~( K! I& r

届时再约您

( G D! b& O8 e0 W9 c; c5 P; d* A( g

蟠桃宫庙会还有么?

7 c. [) Z5 l% T0 d4 k/ m* F

 

发表于 2010-7-1 1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东三条!!!
发表于 2011-5-10 18: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记得小时候居住的是否22号,但作者所说北屋王姓家庭跟我家有点对号。在我们居住的小四合院按老家儿的叫法也叫东三条。它实际上是夹在下下二条和下下三条之间的一条半截胡同。不象二条三条那样从花市大街一直往东按上、中、下、下下这样的顺序给胡同命名,但合法名称还是按下下三条论。
我和二哥都是在铁六小上的学,大哥也曾在铁六小上过几年。不过年龄上有差异,二哥属狗我属牛。父亲也是铁路职工。
我们居住在小院的北房,爷爷住东房,西房有一间是杂物间。南房有一朱姓人家,其大儿子和我是小学、中学同学。其他住户则吃不准了。
我们的小院在胡同的南侧。南侧有两个院,都是高台阶。我们是靠东边的那院。对面是一低洼的小院,进门必须下几步台阶,没有南房,南房的位置是一个存储雨水的大坑。北房住的一户人家,有一个比我大的姑娘,好象得的小儿麻痹落下了后遗症,只能坐在小竹车里。东边也是一低洼的小院,但其南院墙往北缩进一大块。缩进去的西边有一牲口棚,养的是马?骡子?还是驴?就不记得了。
这个胡同只有西半截有南北各两个院,其东半截没有开门,只是房子的后墙。在我们院的东边有一没有房顶的女旱厕所,我使用过,为此还让她们笑话过。
不过我们家在58年初也搬走了,随着东便门危房拆迁改造,那么大的一片住房全拆没了。但那儿时的七年快乐时光成为了时时缠绕在心头的一缕牵挂、思念。 9 R+ }6 l$ v0 K%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10 18:29:21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4 18:43 , Processed in 1.131926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