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查看: 12818|回复: 9

[原创]一路未眠,夜话上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19 0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路不眠,夜话上海& i" ~8 f7 b2 }) U
  十一点的夜班火车,13个小时的硬座,三个不相往来的陌路人,一次不眠之夜。因为上海,因为世博,三位t109次(北京至上海)2号车厢的旅客相见恨晚,彻夜长谈。
- C) I2 K- H3 Y/ E2 b+ P  坐在车厢的座位上,面对着桌子另一边的一老一少,我微微有些忐忑。可一听到我是去上海参加世博记者的训练营培训,大家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9 r- M  B& |+ h% K+ ?) q# }  陈阿姨今年五十八岁了,来自东北的哈尔滨,是个老知青,2003年举家迁居上海。作为一个”新上海人”,她这样形容上海:“一个宜居城市,重商,大气,温和。”还向我举了个例子:“春节的时候,这边初五的炮仗比年三十儿热闹多了,因为初五是送财神嘛!”她家住在浦东,向我推荐外滩的美景,“培训闲下来一定要去看看那的夜景,没得说”。因为丈夫是地道的上海人,所以谈起海派文化,陈阿姨津津乐道:“老上海爱看滑稽戏,现在又有了周立波的清口,年轻人都喜欢,上海话的魅力就在这里了。”“郭德纲在上海可比不了清口受欢迎啊。”
3 W' J5 W7 e9 N7 C! e& ^  坐在一旁的小李是个学生,时不时插上一两句。他是江苏常州人,那句问候“你切发?”让我措手不及,后来明白那是问我“吃没吃”。他笑着解释,因为家乡话在北京学习的时候经常闹笑话。常州离上海很近,他想在毕业之后去上海创业。“我时不时就去上海逛逛,这个城市是属于探险家和创业者的,这里有激烈的竞争氛围和相对公平的环境,”说到这儿他不好意思的笑了:“美国人都有个纽约梦,我有一个上海梦。”
, A0 Q  B* J# L  h% i4 p0 @  提起世博会,我们谈到上海的中国馆、城市的包容性,聊老上海的里弄、新天地的风貌,城市新闻、老街故事无所不谈。  * x) s7 @! H/ i& ]: {$ w6 L
  不知不觉路途已经过半,看着我拿出来的干粮,陈阿姨说起城隍庙:“去上海千万不能错过了那的南翔的小笼包,汤多肉厚。东北菜口味重,可来这边很快就适应了,这边菜味道比较中和。”小陈接过她的话:“海纳百川,真的不是说说,这里不仅是饮食,风俗文化、建筑体系都是体现着包容性。现在的外地人口越来越多,楼越盖越高,整个城市都要往东发展了。”“不过真怕有一天上海会经不住这么多高楼,沉下去。它应该是中国最重的城市了。”说到这儿他话锋一转,调侃了两句。. u5 h& [/ @' E
  “这里有像老北京宣南胡同群一样的文化保护区么?”我突然觉得那么多的高楼会对上海的历史古迹造成冲击。  _4 o& a* d. J6 O8 C
  “上海不像北京,这里的老建筑大都是近代开埠之后的杰作,洋房很多,功能性还是很强的。原来的功能能保留就保留,即使更改了功能看上去也不显得生硬,”小李说:“有些弄堂,好多经过改造之后变成文化旅游的景点了。”
- W  o& x& i4 B0 ^( h' `1 U   陈阿姨频频点头,表示同意。
5 c* c$ z/ C; h1 H1 ~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过了长江,晨曦透过车窗,几个人有了倦意,小李快要到站。* \$ ]8 [9 K0 w% L% |/ f- F4 |
   临走时他反复强调:“到了训练营一定要给我寄几张世博明信片,最好把你们培训时的照片发给我,我也帮你宣传。”
. b  ]8 p! E9 K: c# h   我忘不了他走之前的眼神,诚恳而坚定。! R0 y9 g* i7 Z' M$ w( \9 Q" ?
   十几个小时的火车让我酸疼疲惫,但用陈阿姨的话说“年轻人就应该多往外面闯一闯嘛,世博对你们是个机会啊,看你是能吃苦的。”
5 U  Q- B& D5 h" Y; ?   出了火车站,告别时刻她对我说:“在上海遇到啥困难了就给我打个电话吧,不用客气,想逛浦东我带着你,退休了有的是时间。”东北人的豪爽加上“海派”的细腻,我充分体会到上海市民文化中的好客与热情。
2 q  g3 P9 o+ X$ l5 C2 \   毕竟惜一夜未眠,来到宾馆我倒头就睡,睁眼时天已黑下来,嗓子微微有点疼,初来咋到,可能水土不服。9 [0 b9 f1 n& e1 y
   走在通往会议大厅的路上,看着同行的大学生们有说有笑,夜色下的复旦宁静而稳重。
9 p& ]6 x5 g% A5 o, Z   “我这有药,”同组的何天一听出我喉咙不适,冲我灿烂一笑:“我可是学过医的,日程安排这么紧,小心感冒啊。”
4 ^( Q6 a9 J+ P: T" }   耳边响起了把陈阿姨与小陈的期盼和祝福.....世博会,对与新老上海人,对与怀揣着上海梦的探险者,对与我们这群报道世博的年轻记者,都不再是抽象的概念。+ z8 X6 k7 q4 ]: U8 W
   看着窗外的夜景,又是一个不眠的上海。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9 0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世博培训记者写的稿,本想深点写,有怕审不过,各位评评,之后会随时报道世博与上海的动态和城市状况,当然还有老建筑图片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9 0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北京老建筑的保护与塑造有必要与其他城市借鉴或吸取教训,特别是上海,发展的这么快,历史建筑难道也是一把推倒?中国的每一个城市都有老建筑,关键在于吸收与弃养的问题
发表于 2009-10-19 17: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虽然还没有去过上海,在这,也有不少说上海不好的,但是起码我在北京接触的几个上海人,都还不错,也许是北京的圈子有影响力吧,上海的吃食听说也不错,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
发表于 2009-10-19 1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为什么发到老北京网?发到上海去多好?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1 0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那边已经发啦,但我是本着对比学习的态度嘛。飞哥等着我写篇关于城市保护的文章吧,这几天抓紧把上海的老地方逛他一逛,老城重塑是每个城市都面临的问题啊,对比一下肯定能有新的收获!!!!
发表于 2009-10-21 0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去过N次,现在上海的老建筑拆的也很厉害,石库门就是一个例子。另外外滩源的改造也是很有争议。有时间意见你去圆明园路附近转转,很多经典建筑面临失修拆除的命运。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1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现在正体会着上海跟北京的巨大差异呢,上海菜口味挺中和的,就是有点偏甜。。。。。实话实说,有点怀念我老妈做的炸酱面啦。大家可以去我的中青博客看下,全国各地一百五十名大学生记者都在发关于上海、关于世博的稿那,最后得选一百个人明年报道世博,各位北京同胞支持下我,现在正准备写篇上海老建筑重塑与北京胡同拆、改与保护的文章,我会继续在这里发来报道,各位关注啊,谢谢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1 0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home.cyol.com/10019215/,我的中青博客,里面有一群年轻的大学生记者啊,北京爷们儿给我提提气势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2 16: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谢谢!!今天培训结束了,明天早上坐公交去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21 19:41 , Processed in 0.117508 second(s), 17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