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析津志在2009-9-4 18:33:00的发言: 福佑寺在<故都变迁记>等文献记载,说此寺为雨神庙.中南海时应宫祀龙王,也可以说是雨神庙. + S; Y/ b, x$ M5 e& _$ R& }
借用他人图片来一张疑似时应宫图片: # g3 P4 x0 ~2 h% M# A
* T/ v( x1 P0 x J! u5 H % Y1 K% t5 n) K! u; z/ W

" @2 q4 m4 _& `. \ J: E & V6 U" z. a, |# P2 C
图中画红线内疑似时应宫。 ( r& o5 m$ Z* A# m9 K8 c
9 n d, x+ d' f% g- l# \9 x9 y
0 Z3 L j, R3 e3 O8 h% ^8 y雍正元年建时应宫,祀龙王。
$ e$ b x- q9 E( q雍正六年敕建宣仁庙,祀风神。 7 i0 A; W9 T* n' U, c# Y+ e
雍正八年敕建凝和庙,祀云神。 + V/ w9 ^/ @& g N k5 X
雍正十年敕建昭显庙,祀雷神。
: @4 [# k/ f0 d+ Z$ W$ F) {# V
3 i7 o/ K6 ]9 U p
9 }+ b. i, y$ d' T转贴三帖: 9 d0 n1 O! m/ C9 D6 H5 X1 G
+ X& d- h. J2 F5 `
1 W1 R; q5 ]1 t [转帖一]:
1 Z* I3 `4 C1 C: j9 k$ I' N( C
7 D2 b+ C8 q: e2 y! e" |8 s6 m 宣仁庙位于东城北池子大街2、4号。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俗称风神庙。清雍正六年(1728年)敕建,以祀风神。嘉庆九年(1804年)重修。 其规制仿中南海时应宫,赐号(应时显佑),庙曰"宣仁"。庙内有清世宗雍正皇帝御书"协和昭泰"匾额。前殿祀风伯,后殿祀八风神。 它与位于其南、并排而坐的凝和庙(俗称云神庙),与位于紫禁城西侧、北长街大街路西的昭显庙(俗称雷神庙),与位于中南海紫光阁北面的时应宫(现已无存,宫内供奉龙神),合并为清代皇城祈雨庙。 该庙街门坐东朝西,殿宇均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前殿、正殿及后殿。山门前有座琉璃砖在影壁,绿琉璃瓦顶调大脊。山门三间,歇山顶调大脊,黄琉璃瓦绿剪边,上悬"敕建宣仁庙"石额。各殿均为歇山顶调大脊,黄琉璃瓦绿剪边顶。现该庙琉璃影壁、山门、钟鼓楼及几层殿均保存,只是年久失修,显得破旧。 走进遗址,其建筑格局基本保存完好:山门前是一道一字影壁墙,山门三间,山门上方嵌有石刻匾额“敕建宣仁庙”,山门两侧砌着八字影壁;穿过山门,东西两侧,坐落着钟、鼓各一座楼亭,二门三间;再步入,前殿三间,后殿五间,后殿两旁为耳房,殿堂两侧为住持房——其营建规制为道庙。 雍正六年,皇帝谕旨:“风雨时若,百物繁昌”,自雍正元年敕建时应宫,虔祝龙神,几年以来,有祈必应,其“福庇苍生”的实例,历有明验。而风神,“巽顺和煦,茂时育物”,也应该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以答洪庥”。考据古籍,历来就有祭祀“风神”的典礼。著在皇城内择地建庙,因时祷祀,“以展朕为民祈福之诚”。于是经大臣们遵旨议定:考据古籍,风师为箕星,箕星为苍龙之第七宿(我国古代将天上的众多恒星分为28群,称为二十八宿),位置在东北。所以,致祭方向,“自宜就其星位”。其庙宇规制,仿时应宫式营建。同年,雍正皇帝钦定风神封号“应时显佑风伯之神”,钦定庙名“宣仁庙”。 另有史料记载,宣仁庙前殿供奉风伯之神,后殿供奉八风之神。岁以万寿圣节并立春后丑日致祭以及夏历每月初一、十五摆祭器,每日香灯,在都城道士内遴选住持。当年内每次遭遇旱、涝天象时,皇帝都要派亲近大臣前往拈香祈雨或祈晴,待上天赐福后,再派亲近大臣去报谢。 雍正七年敕建凝和庙、昭显庙,营建规制悉仿宣仁庙。 宣仁庙与其他三座神庙,因建在紫禁城周边属皇城内,而且是专为皇家服务的场所,所以它们是皇家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_+ ]1 ]. G5 z( i7 `) V 2 P! T1 i/ R6 P2 ?7 ^7 o
[转帖二]:
% l1 g; s: ^& e% U2 c 6 N- v; n7 [/ A2 K' E
北长街北段路东有福佑寺。 《京师坊巷志稿》西华门外北长街条:福佑寺在东,圣祖冲龄时避痘于此。雍正元年,将康熙这处“潜邸”改成了福佑寺,后殿供奉着康熙的牌位。 由于宏丽的大牌坊上匾额是“泽流九有”四字,民间遂讹传为雨神庙。 此庙保存较好,但牌坊上的字, “文革”时给砸掉了。现为北京市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周汝昌:《普度寺、福佑寺、克勤即王府》。 昭显庙在北长街路西。《宸垣识略》:昭显庙在西华门外北长街路西,南向。雍正十年敕建以祀雷神,有世宗御书门额。原按:雍正间建风神、云神庙于东华门外,雷神庙于西华门外,皆以春秋二仲。遣官致祭。 昭显庙现为北京市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 O0 v) T5 J w8 w! h
; t# l/ T- m; l( q8 N. W0 [9 } ! _0 l i+ ^3 C. x0 V
[转帖三]: % F/ z+ O' A' z# m
% K# N3 X8 T+ f
# q8 r1 ]; d( R! y5 i3 F$ I+ H
8 t. m3 T8 i3 v% ?8 g! p- b8 u中国古建筑--宗教建筑--福佑寺 2 d% G) n- }3 ~: ]3 o7 I8 k
北长街北口路东还有一座寺庙,名曰福佑寺。上网查查资料,原来来头也很大。 福佑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城区北长街。 福佑寺建于清顺治年间,为清圣祖玄烨的避痘处。 雍正元年1723)拟分给宝亲王(乾隆帝)弘历作为私第。弘历未迁入,登基后改为喇嘛庙,名福佑寺。后代曾数次重修。 福佑寺坐北朝南,外垣门西向。全寺共为三进。 第一进由山门、钟鼓楼、天王殿组成。山门面阔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山门前后建造有雕龙御路,左右建八字屏墙,门正南面建有巨型琉璃照壁,长18余米。门前东西两侧矗立有木牌楼2座。主建筑天王殿为黄琉璃瓦歇山顶,殿前东西建有钟鼓楼,为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 第二进殿中大雄宝殿为寺的中心建筑,面阔五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正脊中部建有莲花座铜塔。 第三进为后殿,面阔五间,歇山顶。殿内供奉“圣祖仁皇帝大成功德碑”牌位。 大雄宝殿5间,前有月台,雕云纹御路。 后殿5间,内供奉“圣祖仁皇帝大成功德佛”牌位。主殿的两侧均建有配殿、配房等。 1927年改为西藏班禅驻北平办事处。 1949年后曾为西藏班禅驻京办事处。 1984年建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与民族文化有关的文献、影视、民族文物等资料。同年,被公布为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包括班禅驻京办事处的使用范围,东至筒子河,南、北至寺墙,西至规划红线。
$ A* e0 ~0 p) n& J
w; s, e( G$ o" e7 X z
6 i# `9 I" G9 P% ]( v: i) O
2 a) k7 k% A) ~+ y9 N从以上诸文章看,福佑寺在雍正朝不是祈雨之所。 5 p2 O9 L3 U% }, a* p0 T1 V
! X' X. `) |; S6 | l' g! Z
时应宫做为雍正朝祈雨之所的雨神庙比较说得通。
9 o0 ?/ e3 K$ p' ~" `" M- z6 e
D! Y9 F2 f1 H& ?8 g/ G7 ~ `只是由建筑对称的角度看,位于中海的时应宫与其它三庙的位置瞧着有点别扭。
# s% U o7 V/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