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084|回复: 19

[转帖]明代南京紫禁城复原图(手绘)[含3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8-24 2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jerryli1984 [大明衣冠论坛]

/ A( P& z' x7 |5 o

 

, k1 X( o8 K, L+ o# i( P# n7 q

明代紫禁城复原图(手绘)

明代紫禁城复原图(手绘)

- C5 r: z, f8 F# \- M7 W' ~1 |

 

9 `- t: }6 N) s$ \7 @ ]1 @' |

7 l3 R4 J. ], L4 v3 i

) q v5 Z) l8 @* j4 e$ _9 |6 W5 x5 @6 L0 p: E& a& y8 \; n/ f5 x) w" j# L) f; f' }: D, \1 M# F* g! ~
关于此图的一些说明

该图是在一年前完成的,那一段时间明故宫有了一些考古发掘,但可惜都没有公布,正好在无为斋先生的博客上读到了黄省曾有关嘉靖时期明故宫的记载,这样就使我对明故宫的认识丰富起来。结合王剑英先生的明中都研究,开始有了些收获。惭愧的是电脑水品有限又未进行过专业的绘图训练,画出图实在不足以观,但我想此图的绘出也算是对明故宫做了点事,为后学者提供了一点思路。
由于无法获得高比例的明故宫地形图,我只好在GOOGLE的上帝之眼上截取了明故宫现存的部分遗迹。确定了午门、东西华门、内五龙桥与外五龙桥的位子。但由于GOOGLE卫星照片没有进行校正,误差还是相当大的。而宫城与午门两阙的规模以及故宫的水系的走向则参考了1945年出版的1:25000南京地图。运用傅熹年先生的古代建筑规划方法,通过网格恢复宫殿的具体位子。由于文物期刊公布了明故宫的午门的测绘数据,东西宽105.57米,而按明初一营造尺为3.16米计算南京午门大概是33丈。而北京故宫午门大概为四十丈,中都故宫的午门则达到了45丈。有意思的是北京以及中都得午门皆为5丈的倍数,也就是说整个宫城可以按10丈的网格来规划,而南京的宫殿似乎难以进行。由于没有精确的平面图无法得出南京宫殿是否以三丈的网格为规划意图,或者早期的南京宫殿(吴王宫殿)以较低的级别进行规划,以至于中都宫殿罢建之后沿用吴王宫的旧制扩充宫殿,这个现在还不得而知。本图选用的了11丈的网格,可刚好能与图中东西华门框定的区域重合,也许是误打误着了。。嘿嘿。本图以午门为基点,以6X2宫格为基准确定午门与三大殿、乾清宫、承天门、端门的关系。文华殿、武英殿、奉先殿则用3丈的网格确定规模。柔仪殿、春和殿、西宫、大善殿、西花园等处只表示建筑的示意展现明代宫殿的规划意图,并不表现宫殿的模数关系。

关于柔仪殿和春和殿
这两座大殿在《洪武京城图志》中有明确的记载,但其具体位子尚为人所知道。根据无为斋先生的考证(http://85274285.blog.163.com/blog/static/3991748120071170377884/),柔仪殿在西春和殿在东,这是没有问题的。但关于两殿的具体位置定为后宫的范围是不为妥当的。首先我们可以看一下正史中对于两殿的零星记载:
《太祖实录.券214》:洪武二十四年十二月“正旦冬至及皇太子妃诞日,公侯伯夫人、文官四品以上、武官五品以上命妇及未受封正妻各具服赴柔仪殿行赞礼……”。
《明史.解缙传》:“永乐二年,皇太子立,进缙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帝尝召缙等曰:“尔七人朝夕左右,朕嘉尔勤慎,时言之宫中。恒情,慎初易,保终难,愿共勉焉。”因各赐五品服,命七人命妇朝皇后于柔仪殿,后劳赐备至”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皇太子薨,……越三日成服诣春和门会哭,……
仔细阅读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发现,柔仪殿的功用主要是命妇对皇后的朝仪的场所,这不禁让我联线到了北京明故宫内的仁智殿,其功用恰巧跟此殿一致,而仁智殿的性质仍然属于外朝。回过头来看《洪武京城图志》完成于洪武二十八年,此时明大内宫殿基本已经建成,为何宫殿条里面不收入大善殿西宫等重要建筑呢?可能的原因是宫闱深讳,内廷的建筑始终是皇帝的私人空间不便于向公众公布,极有可能《洪武京城图志》中记载的宫殿均属于外朝建筑(乾清、坤宁不在此例)。如果确定了二殿在外朝后我们就很好理解为什么太子死掉了要哭于春和门了,因为春和殿正是太子居住的东宫。明初的政治文化气候极端推崇恢复汉家传统,因此在宫殿的规划上也倾向于规整的左右对称,我在研究北京宫殿布局的时候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但由于清代不断翻新,明代初期的规划意图已经表现的不那么明显。在我的复原图上把柔仪殿放在了武英殿之后,其位子与北京的仁智殿相同就是基于以上的考虑。而柔仪殿与春和殿正好形成左右的对称关系与武英文华遥相呼应。但关于春和殿的位子,由于记载过于稀少,我也只能推测了。但太子东宫是否与太孙宫同为一地,尚需要考虑。大本堂估计只是东宫建筑中的一座配殿类的建筑,应该不是一座建筑群。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文华殿在明初不是所谓的东宫,多种文献中均明确的记载为东宫视朝之所,很明显文华殿是东宫的正衙,而太子并不住这里。

. Y: {2 ]( {- N0 r: r- B
# _+ ^5 [ e( w/ u, d9 |# _
 

! t. N: W$ b3 u


明代紫禁城复原图(手绘)

明代紫禁城复原图(手绘)

6 ^* u0 F a- k3 O3 V$ J( g


明代紫禁城复原图(手绘)

明代紫禁城复原图(手绘)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8-24 2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子,
发表于 2009-8-24 2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普度寺的山门不应是原王府大门,
发表于 2009-8-24 23: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此图,北京皇宫里的内金水河与南京皇宫的走向基本一致的。难怪古人说,北京皇宫取法于南京皇宫,而高敞宏丽过之。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2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河豚毒在2009-8-24 22:06:00的发言:
, ^' |- S3 e& g/ k& \

大明衣冠--中国服饰史论坛的“jerryli1984“ 也上老北京网的

0 v8 \ v: k2 I% @1 @- q, Y

楼主转帖一定要说明是转帖啊

1 o4 t3 y: N5 ?& [. X' K0 O# g

忘了 看标题

发表于 2009-8-24 2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明衣冠--中国服饰史论坛的“jerryli1984“ 也上老北京网的

& o5 v. W) n7 N, D a5 q3 o8 h' {# F

楼主转帖一定要说明是转帖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2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候想华盖殿与奉天殿、谨身殿用穿堂相联似乎有点怪,但当时可能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做法。现在还幸存一个与圆形大殿相衔接的穿堂实例,这就是中南海的万善殿与千圣殿。从档案上看乾隆、光绪大修的时候均未拆建,可能是明代的原构,该组建筑似乎能为复原明初三大殿结构提供一点新帮助。 & P# E/ ]4 r2 T) T8 n- T w# b* a! p3 A" w) B# y
/ |# X& L" W. C" G( a+ y ! ]! `& h% z7 c+ X* H$ z6 M0 z6 U在北京故宫藏《朱瞻基行乐图卷》中的屏风画可能就是天顺三大殿的情况,隐约可见华盖殿为为双重结构,文献上的分析很多前辈已经做过详细的论述,这里不在复述。 # F) Q: I; e0 [8 ?7 d5 m& [: p% b( U. W$ V& J; q- T( g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23: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曾子勤学在2009-8-24 23:01:00的发言:
现普度寺的山门不应是原王府大门,
; Y( s$ M! k6 W+ {

多谢告知

发表于 2009-8-25 0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贝-勒NO20在2009-8-24 23:43:00的发言:
; X( [+ H6 z+ ]/ M5 t) J% U" e

多谢告知

' H3 p- \4 N) ~9 J

 

/ z" E0 R* n C6 k: U: m: t$ _8 U

当时看了里面的展览,

6 l4 I: l* S2 W0 B, f5 [% |

 

0 e$ B+ t1 d( K( X' N ~

但你再问问高人,或许我的观点不对,

. U- A, E3 F7 G* x" i

 

7 G' X# z6 `$ Y6 t6 P, W9 F9 {

哈哈,

发表于 2009-8-25 1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场勘查,实在是没剩太多东西,遗址的扰动也很大。更何况住进来大量人口。

, }% M; }9 j8 j

南京宫殿只能停留在人们的想象中了

发表于 2009-8-27 2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补充(明月清风)的发言“走向一致那是因为金水河都象征天上的银河”
( ?! s' s1 D% e, a! F; n

此图表现的是“内金水河”。象征天河的那是“外金水河”,因为西边有“织女桥”,东边有“牛郎桥”。

发表于 2009-8-27 1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9-8-24 23:18:00的发言:
看到此图,北京皇宫里的内金水河与南京皇宫的走向基本一致的。难怪古人说,北京皇宫取法于南京皇宫,而高敞宏丽过之。
+ f! A1 m1 G/ I$ w0 z7 ~3 h

 走向一致那是因为金水河都象征天上的银河。。。。。。。

发表于 2009-8-28 0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9-8-27 21:06:00的发言:
! A4 b+ o# N/ x: S) U2 e. _

此图表现的是“内金水河”。象征天河的那是“外金水河”,因为西边有“织女桥”,东边有“牛郎桥”。

, F/ J0 H( O, s% f; h0 y1 K% \

感觉无论内外金水河,其理想通。

+ ?- |, f0 x, J$ D" ?

《古今事物考》:帝王阙内置金水河,表天河银汉之义也,自周有之。

发表于 2009-9-11 2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12-28 1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哥儿俩长得还真像,就是南京的建筑显得更分散,空间上更空旷。

发表于 2010-12-26 1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期盼南京重建故宫
发表于 2010-12-26 16: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图!谢谢分享.复原图并入GE图像叠加层中.
发表于 2011-8-25 14: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那个复原图有个问题' d. v, S; D  C& x0 k. Z
[BR] : X  z+ M6 t% h  z: t
[BR]南京乾清宫和坤宁宫在洪武、建文年间是两组独立的宫殿院落,乾清宫正门名“皇宫门”,坤宁宫正门“坤宁门”。) v7 C0 N- ~9 g4 i* V
[BR]   M. e9 i* p- B6 Z& i( d
[BR]两宫像北京故宫一样同建于工字台基上,是建文帝焚乾清宫、永乐复建之后的事
发表于 2011-8-25 14: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
以下是引用[I]tiemuzhen[/I]在2010-12-26 12:31:00的发言:[BR]期盼南京重建故宫

0 |7 H1 p+ F" [$ z! J[BR] 3 ^% X) l0 J* c4 M
[BR]不可能
( X9 c' W' U" f1 k[BR] 
, m( u/ ~( V- B[BR]南京故宫遗址的大部分地区被南京军区占用,不可能交出来
发表于 2012-2-27 15: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明月清风[/I]在2009-8-27 13:40:00的发言:[BR]
- ^4 W! p0 Z1 a# m# c[BR] 走向一致那是因为金水河都象征天上的银河。。。。。。。' c1 W) b  e' \- G. T
[BR]

8 m( y7 Q0 C; T' F- g% t1 m[BR]南京宫殿的内金水河流向很可能是当时确保城内水系通畅,而保留的原燕雀湖南端水系,走向为自然形成。凤阳和北京为了保证建筑规制相同,同时也为了保证防火水源的充足,继续沿用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7 03:53 , Processed in 1.17840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