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46|回复: 8

后蜀孟知祥和陵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7-30 14: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孟知祥墓,位于成都市北郊磨盘山麓,在磨盘山公墓西北约500米。行政区划上这里属于金牛区青龙乡石岭村。 

! |5 b4 y0 T( F; \( v8 ?5 r

    按照事先的准备的资料,孟知祥墓位于成都北郊7公里的磨盘山南麓。7公里?从哪里算起呢?在我最后找到孟知祥墓后,经测量,孟知祥墓与成都北一环相距约7.3公里。可如果仅凭7公里,磨盘山南麓这些信息是找不到的。还好,有网络。通过百度地图,找到孟知祥墓位于磨盘山公墓南约500米。但这个信息也是错误的。 

0 e9 C, m5 R2 Q; k- G3 p

    沿将军碑路,出了北三环约1.1公里,右侧有一小路,名蜀陵路。顺着这条小路一直向东,大约2公里,到了磨盘山公墓。那里还有一个殡仪馆,两旁的店铺都是以殡仪业务为主。虽然感觉很凄凉,但我要寻找的地方也是古墓,比这好不了多少。这条路叫蜀陵路,一定是因为孟知祥的墓才得名的。不过叫和陵路更好一些,毕竟成都还有个前蜀帝陵。既然到了蜀陵路,孟知祥墓一定就在附近。我先是找了条小路,然后向南开了约1公里,没看到任何指示。只好有折回公墓前。停车向附近的一个老人询问。老头告诉这附近有一个古墓,是孟知祥的墓,还问我知道孟知祥吗?我说我要找的就是这个。他告诉了我方向,然后说不好找,要给我带路。我问他多少钱?10元。我知道可以还价,但是我没有还,这样他可以认真负责一些。老头上了车指示我向西,不远有条小路向北,顺着路走三百米左右,就到了。如果不注意看,就算经过可能都不会注意到这是一个帝王的陵墓所在。门紧锁着,门口有一个牌子,上写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个牌子已经过时了,2006年5月25日,孟知祥墓就已经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带路的老头问谁有钥匙,对面茶馆里的人说要有证明,不能谁都可以进。这时多给钱的好处体现出来了,带路的老头四处去找钥匙,我正在测量经纬度时,老头已经消失了。过了一会儿,老头从附近的一个农家走出,还带了另外一个老头。来的这个老头就是看门的。

[; W/ h2 H" m6 s8 m

     带路的老头小声告诉我说给点钱就行,我塞了10元钱给看门的老头。他打开了门,我进入了和陵。网

" V8 H# X9 N! n% t1 i5 I( F

孟知祥墓的照片很少,估计很少有人能找到这里,找到了也很少能进来。进门之后是一个院子,正中有一个房子,门锁着。房子后面是石砌成的墓冢。院里有两条狗,很凶,一直在狂吠。似乎在喊“要出太阳了”。那天,难得有点晴天。我很怕狗,不敢进。带路的老头勇敢地站了出来,帮我挡着恶犬。这是给10块钱,就这么敬业,要是给100块钱,还不得把狗给宰了。

0 H# B2 u- H- n. d& N1 i

    看门老头打开房子的门,里面有一个台阶,是通向地宫。老头解释,没有电,里面很黑。走下台阶,是墓道。墓门有两扇,两侧各有两个石柱,几乎无色了,柱上刻有青龙、白虎,左右原来各有一个高1.1米守门卫士石像,据看门老头说被文物部门移走。墓道两壁彩绘多已脱落。墓室里面真的很黑,我什么也看不见,幸好照相机的闪光灯很好用,拍下了许多照片。因为黑,我无法仔细观察墓室结构,只好拿相机乱拍一通,回来看照片来了解墓室结构。

7 Z- m3 R- L/ e7 l4 c

! Z3 r! E5 l. U( s) U

照片上的人就是看门的老头

8 b2 `, h/ H) [1 C7 S4 @8 n6 p+ b

! d/ o$ \0 ^. s; z" B

房子里就是孟知祥墓的地宫所在

: F+ \5 u9 Z+ z

; X* H# @% F' Z

石砌的墓冢

. u: R" e$ N' h1 ]+ ~

# m: t3 T. z. V* c3 t$ y

走下台阶进入墓道

; Z: x! z0 p" f# |2 i% o- X- o% H

8 m/ m8 O o: ^- l N9 f

墓道前面黑漆漆的就是黑暗的墓室,左侧隆起的就是覆马槽式的排水沟

3 Z O) x! ?1 p; E; h Y

$ M. h, c) q& F; [! y. |) Q" n

% g7 c V+ Q" M! R

精美的须弥座,正中三个就是裸身卷发力士

) s/ c5 V1 L8 j+ l! n( b$ h2 D

6 V& P+ x) N. d; Y

须弥座一侧的耳室

0 k. u" M3 p+ S0 d5 V

    拍摄的照片似乎有些重复,没办法,里面太黑了,我根本不知道拍了什么,没拍什么。只好凭感觉乱拍一气。我没胆量进入耳室里去拍照,只拍了一下入口处。孟知祥的墓室有些与众不同,是圆形,专家认为这是一个罕见的北方风格的墓葬,或许与孟知祥早年在北方生活长大的经历有关(来源网上)。但是据《中国古代陵墓考古研究》一书,称这“是南方的主要墓葬形制”。嘿嘿,专家们打架了。

; t# k" H4 Q% H' k+ P

    孟知祥(874-934),字保胤(《旧五代史》作保裔),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西南)人。公元925年后唐灭了前蜀,于是派出亲信孟知祥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次年正月,孟知祥到成都,整顿吏治,减少苛税,境内渐安。同年,唐庄宗死,唐明宗立,孟知祥训练甲兵,逐渐在蜀积蓄实力,为独立做准备。公元930年前后,孟知祥在蜀开始和朝廷公开对抗。唐明宗为了笼络他,于933年2月封孟知祥为蜀王。但这阻挠不了孟知祥称帝的愿望,934年闰正月28日,孟知祥自立为帝,国号蜀,建都成都。四月,改元明德。七月病死,年六十一岁,谥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帝,庙号高祖,陵曰和陵。

0 H' X% w* H$ F

    在了解孟知祥的经历时,查了南京大学出版社的《中国的皇帝》(隋··五代十国·北宋·南宋)一书,里面竟然说孟知祥在位九年,即925年到934年。实际上925年孟知祥才去四川,当时前蜀刚灭,他一个空降兵,一到四川立即独立,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培养亲信,训练自己的军队之后,才能称帝。这是个常识。另外书里还说孟知祥葬于和陵,并注明今地不可考。这书是2000年出版的,作者们难道就知道抄书,不知道查一下资料?

& A; \: W- R% Z4 \; x& ^; S5 n

    由于墓室内黑暗,我除了拍照外,没做更多的察看,更谈不上测量(这次的教训是以后出来考察还要带上手电),抄录一些资料,来告诉大家墓室里的详细情况。

9 H1 a4 r9 K2 W

    根据《中国名胜词典》一书记载:“孟知祥墓,史称和陵。在成都市北郊约7公里磨盘山麓。是五代十国后蜀主孟知祥(874-934)陵墓。1971年发掘。墓型特殊,分墓道及宝城两部分,全用青石砌成。墓道长12.5米,由青石砌作步梯。墓门为牌楼式石构建筑,刻青龙白虎等浮雕;内侧两壁,画男女宫人彩绘像。墓室为圆锥形穹隆顶,中为主室,两旁有耳室各一,结构相同,与主室相通。主室高8.16米、直径6.5米。耳室高6米、直径3.4米。主室中置须弥座青石棺台,台长5.1米、宽2.7米,前后各有圆雕裸体卷发力士5人。四角各雕身披甲胄作跪地菏台状力士各一人。上边四周浮雕双龙戏珠图案。穹隆顶正中以蟠龙封顶,顶系铁链,为挂帷帐罩棺之用。发掘时墓已被盗,仅出土器物残片及残玉哀册、谥册、玉饰片。还出土孟妻福庆长公主墓志铭,证明是孟氏夫妇合葬墓。

' I) l! e0 Z' C& s% k/ G1 l1 {7 n

    《中华帝陵》一书对孟知祥墓有较详细描述:“和陵墓冢封土下部为青石砌成的石墙——宝城,周长77.4米,墓室距地表约5米。墓门为牌楼式建筑,尾脊两端鸱吻。彩枋四柱,左右浮雕青龙白虎,门前石刻手持剑斧的武士。通过墓门进入长达12.5米墓道,为22级青砖阶梯组成,墓道为券拱,下有闸门,双扇石门及覆马槽式的排水沟各一道。墓道通向墓室,墓室用青石砌成,以石灰为粘合剂,墓室门右壁下的覆马槽式排水沟沿墓道底右拐左折,引地下水于低处。墓室形制独特,左中右三室并列,有门互通,均为圆锥型穹隆顶结构。主室居中,用浮雕幡龙封顶,高8.16米,直径6.5米,青石棺台横置中央,长5.1米,宽2.75米,高2.1米。棺台下为绕以莲瓣的须陀底座,前后各有裸身卷发的浮雕力士五人,四角各雕有身披甲胄的力士1人,均作跪地扶棺状,造型十分生动。左右耳室与主室相通,高6米,直径4米,系置放随葬品的地方。现存福庆长公主墓志一通,高1.08米,宽1.1米,志盖四周绕以串枝葵纹,由崔善撰文,令狐乔书写,陈德超镌字,楷体直书,文笔畅茂,书法娟秀,刻工精细。和陵建筑规模宏大,装饰华丽,陪葬品丰富,是研究当时历史的重要文物。”这段文字对和陵描述比较详细,但最后一句是画蛇添足。规模宏大?只有三室一个墓道,这就宏大,那更大规格的陵墓又怎么说?装饰华丽?我要谦虚地说一句哪里哪里?因为除了墓道入口及棺台四周的雕刻,壁上的绘画都已经脱落,华丽的地方在哪里啊?陪葬品丰富?都被盗光了,还怎么丰富。什么都没剩下,拿什么研究当时的历史?

; T8 ^# K! b& c0 }: ~& h- Q! B

    根据孟知祥墓内挂的介绍牌,墓“大量采用石灰作粘合剂。宝城是用青石砌成圆形石墙以保护墓室。周长77.4米,墓道全长12.5米,经二十二级用青石砌成的梯步而到墓门。墓底距地表4.98米。”但是介绍上称孟知祥生于893年,不知道依据什么资料。因为《旧五代史》称孟知祥死时61岁,由此推算孟生于874年。《新五代史》没有相关的记录,所以874年应是正确的。

) E* {- w( p. X/ T' d

    据网上资料称“棺台前方右侧放置福庆长公主墓志铭一盒及内径60厘米的石质油缸一口;棺台前方左侧,放置孟知祥玉册,尚残存"明德元年……"、"大行皇帝……"、"嗣皇帝昶……"、"和陵,礼也,……"等数片。两个耳室,用以陈放随葬物品,一部分石块上还刻了上交石料的地名、时间和足码。由于该墓早年被盗,故出土文物不多。墓室用青石砌成,呈并列的三个圆锥形穹窿顶结构,地面铺长约1.7、宽约1、厚O.3米的石板。”耳室里面很大,可惜没有手电,我没敢进去看。下次如果有机会再去。

$ F9 W6 \0 y& T/ C1 C

    据《成都日报》2006年6月7日报道,成华区文广局计划早日向公众开放孟知祥墓,但接近三年过去了,早日还要等若干日。

2 }/ ?5 ?" p; o! o

    长期以来,孟知祥墓一直被误传为一座古代的砖瓦窑址。1970年冬,当地农民在改土中发现这是一座大墓。1971年春,由四川省博物馆会同当时的文体局进行发掘,起初还以为是大型明墓,其后随着福庆长公主墓志铭及玉册残简的相继出土,始知为后蜀孟知祥夫妇合葬墓。1973年市文管处成立后进行维护管理。1974年被公布为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7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6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o! M$ [7 s h, F- K

    我收藏有全套的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历代帝后陵寝研究书系》,可惜里面缺了五代十国这一时期。关于孟知祥墓的情况,也只能写这么多了。

" Y9 u1 h' k) q+ ?

    我打算上网找一下和陵的其他照片,发现网上和陵的照片实际上只有一、两张,其他都是互相转贴的。并且这仅有的照片也是假的,看上去好象是吴哥窟一类的地方。或许这是因为和陵没有对外开放所造成。那我这10元带路费花得就太值了。

) j U2 k$ M: E) c; }. J

    《大清一统志》卷385记载:孟知祥墓在成都县北二十里。又什坊县龙居山龙潭右,亦有知祥墓。现在可以证实只有成都的是真的。

- e9 H2 X* R! V/ j) @' }; k' J

    想了解孟知祥墓更多资料,请参阅四川省博物馆:《四川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1949-1979)》,文物出版社,1981年。

2 v% v: A7 k$ Z- q* L- k0 G! G, q7 q

    经纬度:N3ANG="en">0ANG="en">°44'27.29”,E1ANG="en">04ANG="en">°07'10.ANG="en">72ANG="en">”(不知道是GPS出了问题,还是我记错了。总之这次我测的经纬度误差很大,我只好在Google地图上找出位置,来查找经纬度。)

$ g$ a& J2 c6 M Y! D

    考察时间:2009年3月12日

; q7 \3 M; Y! v0 Z

    门票:0元(带路10元,打点看门老头10元),停车免费

/ v6 H6 ]2 p1 E. m" a0 M% N

    寻访难度:☆☆☆☆★

X1 ~7 p: d- W( _- e

    观赏指数:☆☆☆★★

! ?9 ^6 p- {% Z5 y1 V0 a

    文物价值:☆☆☆★★

3 n D8 b2 w ~, U6 V* h# a

    访问指数:☆☆☆☆★

# Y+ D) g4 v E7 ~

    本文是目前网上关于孟知祥最详细的,也是图片最真实和最多。做为孟氏后人,我很欣慰。

% Z3 g6 Y: H# j1 Q

这是本人第一次到这里发贴子,不过本人的主战场还是自己的网站,因此这里的图片可能不全,更多更全的照片请点击我的网站。谢谢。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7-30 16: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要顶你一下,你对古建和古墓弄的要比我们细致,向你学习
发表于 2009-7-30 16: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不错,五代时期的帝王陵墓。

: e4 q W! o9 N

文中说“墓门为牌楼式建筑,尾脊两端鸱吻。彩枋四柱,左右浮雕青龙白虎,门前石刻手持剑斧的武士。”应该和南京的南唐帝陵很相似。

发表于 2009-7-30 16: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值得最近去一趟!不过我要先查查金牛区青龙乡石岭村。

发表于 2009-7-30 19: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不错的旅行。不知道楼主去了蜀王陵没有?更精彩。
发表于 2009-7-30 1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墓主是今邢台人~~~有点意思啊 老乡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蜀王陵也去过,小弟初来乍到,逐一向大家汇报。
发表于 2009-7-31 1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的无私分享!!!!我找了好久!!!先收藏下来!!!
发表于 2009-8-1 0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美的地宫和棺床啊……真想上去睡一觉,楼主没有进耳室,可惜了,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16 19:49 , Processed in 1.144992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