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查看: 7152|回复: 11

2009.07.22日食 杂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2 1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发几张在电视屏幕上拍到的图片:

+ }! f; ]4 F" m- |, q' _3 v

 

/ Q: M. L/ A ^ i9 j8 p

2009.07.22日食 杂记

2009.07.22日食 杂记

2009.07.22日食 杂记

2009.07.22日食 杂记

2009.07.22日食 杂记

2009.07.22日食 杂记

2009.07.22日食 杂记

2009.07.22日食 杂记

2 z1 Z& S2 x; v- e/ E+ n, f3 D

日食时刻,武汉长江大桥和黄鹤楼:

/ s5 V9 j# j$ `4 L8 |; |

2009.07.22日食 杂记

2009.07.22日食 杂记

2009.07.22日食 杂记

2009.07.22日食 杂记

发表于 2009-7-22 15: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法目击观看,在这回味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14: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日食出现极为有规律,人们把它用到历史研究上。 从网上查,有人对具体研究结论有疑问,但这种思路大家还是认同的。
2 X& j9 V |! O+ q- N
 
4 s# h) C+ E2 R
 
' b. Y2 l4 I# Z& k- D
日全食天象是历史“定时器”
* D, A1 m C% I- F2 A9 b: E9 n
 
5 P4 ~& a/ f O* ] E2 C8 P
3 K9 i& E9 Z9 ?( S' x
, P$ r0 w3 F- ^' q/ c; G
& X/ `- D, \0 S* B: S
中广网    2009-07-20
( h5 b; o7 B1 K% L
. u' _7 {% H4 z; V6 s# p+ E
 
1 ]2 m& k) b& b+ n. L. P
3 {4 x B/ t6 |3 Q5 P% {
: V# B2 {% C% w% V, h3 q, z

    中广网北京7月20日消息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表示,日食的发生不仅可预告未来,还能较精确地反推过去出现的时刻,是破解历史年代迷案的“定时器”。 + G7 Z9 }7 T$ x4 l

 

7 P) R$ @* [/ O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夏、商、周时期因历史久远,缺乏精确的文字记录,因此难以精确地断代,夏商周诸王的年代一直令人困惑。王思潮表示,日食天象就像是一座相当精确的历史时钟,可以帮助确定一些历史事件的时间。

% @8 u. D! e& |$ t# p6 Q o, Y

 

+ g& m4 c% s& X3 u9 p

    周懿王是周朝第七位帝王。他在位时,没什么政绩,《史记》只说,他一上台,周朝就开始衰落,还有人写诗讽刺他。幸运的是,古代曾出土一部书,叫《竹书纪年》,上面有句话:“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夏商周断代工程要确定懿王元年是公元前的哪一年,全在这十分简约的9个字中。

0 a) \+ M1 r7 g o

 

; p2 w- k* j% v5 j) M

    王思潮说,“天再旦”意谓“天亮了两次”。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天亮两次”呢?就是太阳刚好在地平线上,忽然发生了日全食!这时,天黑下来;几分钟后,全食结束,天又一次放明。这就是“天亮两次”———“天再旦”。

9 K) ?) z# M) U: L# B1 A

 

, U& X; E. [# r" m, j9 ~' \' G* K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天文学家刘次沅等就是利用古代文献《竹书纪年》的9个字的珍贵记录破解了周懿王元年对应的年代。据了解,刘次沅等利用1997年3月9日新疆北部塔城日出前后发生日食的机遇,组织了观测检验,看看是否会出现“天再旦”的情景,结果取得圆满成功,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

6 @/ r5 E! S6 W0 g6 i

 

: F0 P" e B& S( [

    王思潮表示,由于天文学界已经掌握了日、月食发生的原理,可以推断何时会出现这一天文现象,因而,天文学家可反推出,公元前899年4月21日早晨日出前后,在我国陕西凤翔大郑宫观测到由于日全食引起的“天再旦”奇景,从而确定周懿王元年为公元前899年。这成为解读整个夏、商、周断代工程唯一精确到年、月、日、时、分的成果。

: A1 h. V0 n: p6 S. ]$ _/ G

 

- d, U- |5 w2 U, X7 {

    王思潮说,根据日、月食发生的规律确定其发生的时间,然后再与历史文献记载相比照,从而确定具体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这是世界性科研方法的重大突破。当然,天文学研究的成果还需要与其他学科的研究相互印证。而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还有更多的办法来确定人类目前还无法断定的历史年代。

3 n2 L: \& ]- A3 m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14: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日食多发生周期是怎么样的? 恐怕有误区。 你看,“百年奇观”、“500年一遇”。

9 H9 ]* j0 f) s. u; s# p5 x

 

+ J4 l! i2 N9 e* q+ h

从网上查到一点资料:

' r0 U& g: H0 [8 Y7 j6 q

 

$ e6 r! A/ |. M- }

-------------------------------------------------------

) v7 C+ i- [4 C$ S


一年中日、月食可能发生的次数

$ ^, Y2 s F P$ e

 

# @( m0 W- k, _$ R2 o


  一年中日、月食最少有两次,而且这两次都是日食;
  一年中可能一次月食都不会发生(如1980年);
  一年中日、月食最多可以有七次:五次日食和两次月食(例如1935年),或者是四次日食和三次月食(例如1917年和 1982年)。
  一般说来,最常见的情况是一年中有四次日、月食:两次日食和两次月食。
  上面这些情况只是对全地球来说的。至于对地球的某个地点而言,一年内能看到日、月食的机会就要少得多。
  另外,从上面的数字来看,一年中日食发生的次数比月食发生的次数多,但实际上人们却往往看到月食的次数比看到日食的次数多。这是由于月食发生时,背着太阳的那半个地球上的人都可以看到;而在日食发生时,月亮的影锥只扫过地球上一个狭窄的地带,只有在这部分地区的人才能看到日食。1961年3月2日夜里发生的月食,在我国、整个亚洲以及欧洲地区都可以看到。而1968年9月22日发生的日全食,在我国只有新疆的部分地区可以看到全食,在北京只能看到日偏食,而在上海,什么也看不到。

/ B* E% T0 X4 j6 I' t5 V

 

6 {+ p5 C) l- r/ x$ y- v! A. H6 K

20世纪(1901-2000)发生的日食的次数

& }0 H0 U% B7 z, K+ V: M

 

5 @+ s( T( d3 u


  种类 次数
  日偏食 78
  日环食 73
  日全食 71
  混合食 6
  总计 228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15: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张珍贵的日食邮票:

) M) _ b4 ~6 z4 N4 x

 

, k' o7 w9 r, D3 j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1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网站上几个日食帖子:

5 F- H5 a; Z9 f

 

: s/ \# \. f+ x4 P& N+ g

日食 (析津志) 913/8 → 串起每一刻 2008-7-31 16:30

9 t$ Y- f1 v( K# j

明清时期朝廷抢救日食的制度 (食烟火斋) 93/5 → 记录-文化研究版 2009-7-22 1:23

. p' s- N7 T, ^2 {! d

500年一遇日全食周三上演 (燕京琐忆昔话) 91/1 → 卤煮火烧 2009-7-20 20:18

/ u$ t0 B8 s; x& S4 _, n* k

百年奇观-日全食 (岁月留金) 36/3 → 专业摄影艺术版 2009-7-22 10:43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1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发一组安徽黟县日食变化情况,下方有铜陵亮度状况,两地经度非常接近,在时刻上相差不大。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14: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14: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14: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14: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08: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6 O; r) H' H. W$ m

这是一组图片: 北京天文馆老馆

* ^% X" T8 n# U0 [1 D

 

& }3 F( R+ N0 T1 k4 y9 S. g9 `: f

 

: S F8 Y+ z' o% h: V. x! z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7 16:22 , Processed in 0.150861 second(s), 20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