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02|回复: 9

宁古塔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4-18 2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史上第一任宁古塔将军巴海

宁古塔遗址

在电视连续剧《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以及《宰相刘罗锅》等反映清朝生活的历史剧中,经常会听到不同时期,不同皇帝动怒时的一句经典台词:将某某发往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那么,何为宁古塔?宁古塔又在何处?

/ c* R+ b, E1 o9 L- |

其实,宁古塔不是“塔”,而是一个城名,是一个清朝时期的关外流放罪犯场所。旧9 Y m- v! |* ? f; G; u: ~ 城在今黑龙江省安宁县西海林河南岸旧街镇。宁古塔属边远地区,旧时,这里环境恶劣,气候异常,寸草不生,五谷不长,很适合罪犯改造。即不是塔,而为何又称9 C9 A( `+ R. |/ O* V s5 L 为“塔”呢?相传,清皇族的远祖兄弟六个,曾居住于此。满语谓六为“宁古”,个为塔,古称“宁古塔”。把罪犯流放到宁古塔,有两层含义:一是惩恶与扬善, 7 L8 B9 _4 Q n9 i& w0 N3 j2 \让犯了罪的人背井离乡受尽磨难,到关外去自首、自思、自悔,接受风沙洗涤;二是为清皇族的老家“增砖添瓦”。清时,全国偏远落后的地区有的是,可清王朝为 6 {. q! L: o% n7 w1 K; s; U% ~+ X什么不把罪犯流放到其他地方改造,而首选宁古塔呢?意图很明显,那就是宁古塔是满族的发源地,是清皇族的老家。罪犯来到这里不仅要开荒种地,修桥筑路,改 + ^! [: y, g# F8 ^$ _6 W$ P: l( g! B; X变清皇族老家的面貌,而且还要忍饥挨饿,为当地官员、满人当牛做马,沦为家奴,以显示祖上的荣耀。

' G7 r! x2 c3 b0 e' a( P

历史上的罪犯流放最早起源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到了清代有了较大发展,逐步健全 % b8 O' R: W- G. [1 ~: }了罪犯流配制度,设置了多处罪犯流放点。顺治初年,已制定了大清律,对罪犯的流放作了详细规定,主要是流放人员的起因、种类,流放人员的刑期,流放人员的( V$ w% ?- F& }0 m$ h# Q 生活等。乾隆初年公布的《大清律例》规定:“强盗免死减者,行劫数家止首一家者,伙盗供出首盗即时拿获者,偷盗坟墓二次者……具佥发宁古塔等处。”发往宁5 k( I" \5 t$ i6 |: l$ y+ i; L 古塔的罪犯,一般以10年为期,然后考察他的现实表现,如能悔过自新,改恶从善,又情愿回原籍者准予回籍。但如果被判处无期徒刑,将永远不得入关,除非皇 , r: S2 f( ]% b6 O" e上特批。根据《中国通史》、《清史稿》等史书记载,发遣到宁古塔的罪犯,除了平民百姓和旗人外,还有朝廷大臣。顺治十二年(1655年)吏科副给事官彭长 + l# a& z, y' U" A/ E庚,一等子爵许尔安因上疏称颂睿亲王多尔衮,并要求为多尔衮平反昭雪,并恢复爵号。皇上将此事交给大臣们密议,密议结果,判处二人死刑。但皇上念其二人曾; f$ {: s2 W J/ |! X 有功于朝廷,便下召免死,流放到宁古塔。

( n& C5 z: N6 e0 E* K4 _$ L

清朝期间,发配到宁古塔的“名门望族”也不计其数。康熙年间,轰动朝野的戴名世 3 G T' C& D7 y4 \8 ]# j6 M《南山集》案、方孝标《滇黔纪闻》案,先后涉及三四百人,包括康熙的宠信江苏巡抚张佰行、名人志士方苞等许多无辜人员受到株连。康熙看过奏折后,认为涉案 . Z5 ~1 u; e# Y" n I人太多,有些恻然。再过一个多月就是他的六十大寿了,他也想讨个吉利。据此判决,只斩戴名世一人,并未罪及家人。对方孝标,因其已过世,并未深究,只是将- _" A# \ B" V; ~ 其子及家人一并发往宁古塔。

& m. C2 n: t+ J; d清朝发遣罪犯的场所除了宁古塔外,还有尚阳堡。尚阳堡在辽宁省开县东20公里, z* I2 C2 E; y9 c, A1 ` 处。顺治四年,深秋季节,秋风瑟瑟,秋雨飘飘。在清军占领的南京守军,正查进出城门的行人。忽然,在一个欲离宁南下的广东和尚函可的行囊中发现了违禁品 : \5 v' J6 I2 w# q——一本记录抗清志士事迹的书稿,名叫《变记》。清军大惊失色,立即将其扣押,并施展酷刑,但一无所获。后刑部以“文字干预时事”罪判决,将其流放到关外 ; h; \$ U* B* Q6 X" I沈阳。顺治六年,函可逝于冰天雪地的异乡。同年,山东高密山李因对当时的法律不满而上书皇上,换来了死刑,后皇上念其情有可原,改为杖责,徒步宁古塔;后4 i0 {1 A- _# b9 E2 ?8 V* D0 r2 Z1 ~& n 又免其杖责,流放到尚阳堡。无论是宁古塔、尚阳堡,还是清朝时期的其他监狱,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对犯罪人或反抗者进行惩罚镇压的一种手段。它是封! K3 G) n M# {5 ^/ G( N 建社会的产物,是在法律不完善、不健全情况下,改造罪犯的一种形式,它将随着封建王朝的消失而退出历史舞台。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4-19 14: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初那么不好的地方,如今成了黑土地。清朝动不动就杀人,真是十恶不赦。呵呵。
发表于 2009-4-19 1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画像是巴海吗?
发表于 2009-4-19 1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九州清宴在2009-4-18 21:09:00的发言:

( |) W$ D0 _1 d+ S! A: ^# g7 S

历史上的罪犯流放最早起源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

U A* q$ M% O

概念混淆......

) g" e: N, B5 e2 C6 Q

后晋天福间创制刺面之法,这是恢复了奴隶制社会的肉刑,是刑罚制度的倒退!而刺面之法缘于隋唐流放刑。

( _4 D/ r/ F1 R

秦代就有流放刑,当时分为迁刑和谪刑;后来封建朝代几乎都有流放刑。

! M/ C- A6 p% _

 

5 n) C6 p7 F N0 }

 

发表于 2009-4-19 1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九州清宴在2009-4-18 21:09:00的发言:

....尚阳堡在辽宁省开县东20公里处....
2 M5 U" ~- X( h- N% a0 K

 

& p ]! A+ i& j

开原县,现在的开原市。尚阳堡所在地已经划归铁岭市清河区管辖,不属开原了。这地方在东北交通古道上,有好几个时代城址叠压,最下层是高句丽古城,其次是辽金古城遗址。

发表于 2009-4-19 18: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张画像是明亮,;楼主张冠李戴了
发表于 2009-4-18 2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09-4-18 2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学习了.
发表于 2009-6-4 1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蒙人!
发表于 2009-6-9 1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不是一座塔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29 08:53 , Processed in 1.128026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