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的对!安全第一,还是吃家养的好!
! q6 A6 x7 \" |, D- _( d3 M: c我收集了一些以前从北大BBS收集到的关于吃的一些美文,与众网友分享之,
& @8 U8 f4 S1 [; Z6 M1 t& w文章阅读 北大未名站 精华区 r. c8 D/ @- w/ j
-------------------------------------------------------------------------------- 发信人: archery (尧曰), 信区: Food 标 题: 吃情岁月:回忆那困难年代里的美味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3年01月06日18:35:27 星期一) , 站内信件
$ A/ U# P V8 ~0 l5 N6 s# ihttp://www.sina.com.cn 2003/01/02 10:46 北京青年报 作者:倾倾 4 D! S' ?3 T& _8 m
70年代初,1972年吧?我上小学一年级。那时的理想是天天馒头蘸白糖、蘸芝麻酱就好 了,要是有油炸馒头片蘸白糖,就神仙了! ! i* N# Z( T3 B$ R
家里吃肉,平时买2毛的,周末买3毛的肉馅包饺子,蒸混合面(棒子面和白面)菜团子 ,很好了!再奢侈一点,买5毛的肉,那是家里来客人的饭食,平常,甭想!记得最深的是父 亲工厂食堂的美味:猪油炸的大大的油饼,那叫一个香啊!还有猪油烧的长条茄子,茄子炸 得很软,快没魂儿了,好吃啊!
8 M, S% ?9 Q H; e0 G# f; X 花生油一人每月半斤,不够吃,家家耗大油(在北京也叫荤油)。耗大油用的猪网油(板儿 油)也是凭本供应,耗大油剩下的油渣儿(油梭子)是好东西,撒上花椒盐,是不错的下酒菜, 还可以烙脂油饼、作馅儿,香!
0 b$ K7 ?0 |. N# E3 g 那时带鱼卖2毛5一斤,好一点儿的卖3毛5或3毛8,过年吃的。压岁钱是崭新的1毛2毛的 毛票,连号儿的,要是有一张5毛的就太份儿了!一般穷人家流行吃溜肥肉片解馋,放葱蒜酱 油勾上厚芡,肉片吃完了,浸满油脂的厚芡(淀粉疙瘩)就米饭也很香,也可以当肉吃!鸡蛋 ?稀罕物,很少吃,不过那时的鸡蛋应该是柴鸡下的。1983年考大学时,我才有每天一个的 特殊待遇。 4 g: b! F& p, W+ R9 q$ k
那时冬天吃自己存的大白菜,家家腌雪里蕻、芥菜疙瘩,记得母亲用大盐和花椒腌,腌 一冬,要不断倒缸,到来年清明把芥菜疙瘩用腌汤熬熟,晾干,能搁好长时间不坏,熟芥菜 疙瘩口感肉头,父母至今还很爱吃。这些咸菜正好在春天蔬菜青黄不接时接短儿,雪里蕻熬 豆腐还是一道平民易得的美味。虽不是东北人,母亲也要激一小缸酸菜。 ( ?! y6 B; ~/ i9 r
再往后,冬天开始有大棚菜了,很贵!只有过年才买一些,不过买回来多是冻的,记得 即使是冻烂的柿子椒,炒肉的味儿都特窜!那时候少啊。那时的西红柿、茄子、黄瓜、蒜苗 ,有味儿!那时过节才到大菜市场置办年货,有名的是:东单菜市场、西单菜市场、崇文菜 市场、东风市场(新东安)、朝内菜市场这几家,只有那里货全啊。 & \7 F! @" L5 R
水果少,春天揪榆钱儿、槐花(树高,有的孩子摔死了),秋天偷别人院子里的枣、桑葚 儿,实在馋得没辙,就到药铺花3分钱买一个酸甜的大山楂丸——越吃越饿!印象比较深的水 果还有:沙果,细软多汁的京白梨,一咬嘎嘣脆的纯种小国光苹果,冻柿子,荸荠和菱角。 夏天的红果、小豆冰棍,3分还是2分吧?奶油的5分。东直门外第三轧钢厂、摩托车厂的用保 温瓶打的企业自制防暑汽水(估计就是香料、色素、糖精、苏打配的),特凉,猛喝一口脑袋 生疼!
- Y- B- W w3 L 80年代初期,情况稍微好些,记得住的美食是刚出锅儿的富强粉馒头就血肠,血肠是北 京副食店卖的一种红色有辣味的肠,含肉量比较高,比哈尔滨红肠软、嫩。粉肠也行,只是 味道差些,全是淀粉啊,切开只有星星几点瘦肉和凝脂,不过那时也足以解馋了。
, z+ _8 @9 ^- Y, s" k0 @; p 那时饮食也像现在吃麻小、水煮、香辣什么的,也有流行。比如记不得哪一年西红柿泛 滥,家家兴做西红柿酱。那一年苹果泛滥,家家兴做苹果酱。还有兴全民泡红茶菌(用水杯培 养的一种菌,用茶水还是糖醋,记不清了,反正杯子里是黑红色的伞状菌体),实际上是喝泡 红茶菌的液体,酸甜,据说包治百病,神了!后来又听说这液体不好,致癌,于是这股风才 渐渐平息了。 7 t P, h0 O9 w( @
往事如烟,世事流变,有的变好了,有的却未必。 ( z. g0 Q: L) y2 W# m! ?$ n
计划经济时代每月凭票供应的一半粗粮,一半细粮,再加上少量的动植物油,按现在的 评判标准,几乎就是一种健康合理的膳食结构,虽然蛋白质和脂肪少了点儿,虽然带有强制 性。那个时候虽然营养不良症时有发生,但很少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这些富 贵病。 ) ]' [7 L, C' M
80年代初,猪肉突然多了起来,于是人们放开肚皮猛吃了一气,多年的馋虫倒是喂饱了 ,病根儿却落下了。据说由穷突然变富比一直富的人更容易患糖尿病这些富贵病,也许是身 体多年的平衡机制被突然打破的原因吧,我估计现在很多五六十岁的人的糖尿病根儿都是那 时落下的。现在好吃的丰富了,都淤了,人们反而觉得无从下嘴了,原因是品质下降了,唉 ,都是化肥、农药、转基因闹的,弄得人们非麻辣不刺激。想来小时候虽然赶上了食物匮乏 的年代,但正是由于匮乏,吃到时才倍感珍贵和喜悦,才能更深入地体味和攫取其中的滋味 ,虽然那时的食物现在看来是多么的简陋不堪。 + c! X: q5 N7 E2 U3 R4 E" Y1 [5 m! z
儿时对一种新鲜食物的感受和对世界上其他陌生事物一样,是人生的第一次尝试,所以 充满了纯粹的好奇,当感到好吃时,心中又会生出一种纯粹的喜悦,这喜悦往往让人终生难 忘,由食物又念及家乡,无论天涯海角,莼鲈之思萦萦不绝。及至老大,已品尝了很多美食 珍馐,同时也品尝了人生诸多的苍凉况味,无论是味觉还是其他的知觉已经部分麻木了,很 多时候我们吃饭时,无论面对家人还是朋友同事,脑子里会闪过很多与食无关的别的念头, 对食物本身已经是心不在焉了,不会再有儿时的专注的心境了,这时已经很难吃出纯粹的滋 味了。
1 ?3 K$ i+ J2 h* F$ ] 唉,儿时的美味,永不再来!
6 w+ E, u" ~/ X5 R$ U# f--
. y/ w7 T$ x( b' [( z o※ 来源:·北大未名站 bbs.pku.edu.cn·[FROM: 162.105.64.29] " s6 C9 H- \" H% p
/ g2 d/ g) y Y$ o
-------------------------------------------------------------------------------- 本层目录 分类讨论区 全部讨论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