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查看: 12652|回复: 1

纪念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广播开播十五周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31 06: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K4 ~' K9 l4 k
《大音京华》随感(2009-02-01 08:12:43)
: `' Z: Y7 j6 l! b1 O" {6 W8 M* n / Q1 C1 H1 N# q6 W- g+ p! ]
6 [( r1 d/ l! V# ]6 N5 S

昨晚2320分;偶然收看了在北京电视台“北京卫视”频道连续播出记录北京广播发展历程的8集电视专题片《大音京华》 每集30分钟,沿着北京电台60年的发展足迹,以叙述事件为主,在新中国60年的大历史背景架构下,展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60年来,在每个历史时期锐意改革、艰难创业、开拓进取的进程。

" w4 x* w) J8 ?$ I( o& S

 

4 g9 v- O5 e, y, t* ^$ T# B2 t7 R

昨天这集,内容很丰富。最吸引我的内容包括回顾了六十年来的包括小说,戏曲,曲艺等节目制作的故事。文艺台的发展只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其中的一些情景引起了我,一个普通听众的感慨。这里回忆一下我曾经听过的文艺台的节目。

( ]! J# R+ Q) g3 Z0 Y

 

9 g/ F" e% n" ~

《空中笑林》

- ^ B( E5 H2 B, w9 z( Z1 I$ V

北京文艺台的《空中笑林》节目与相声艺术宣传的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早在八十年代还没有《空中笑林》这个节目的时候,我在上小学的路上拿个小收音机与同学一起边走边听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相声段子,从那时候我开始喜好上了相声这门传统语言艺术。十几年来,《空中笑林》节目组历经了许多主持人,从于万海老师、张宏女士、柳鑫女士、康大鹏直到雅娟等人,虽然主持风格各有不同,但是宣传相声艺术之路一直未变。作为节目开创者,于万海老师和张宏女士为这个节目复出的辛劳更多。《空中笑林》不仅仅是体现在相声节目播出和演出信息的报道上,《空中笑林》还为业余相声爱好者提供了表演,展示自己才艺的天地和平台。如今北京一些相声演出团体的部分演员,几年前就参加过《空中笑林》组织的相声比赛,而其中的优秀者还与名家合作在《空中笑林》的周年庆典表演过。年轻的中学生霍树正与谦逊长者著名相声老艺术家赵世忠先生的合作表演的传统段子是当时的一个亮点。如今,赵世忠先生和柳鑫女士已经永远离开了他们所钟爱的曲艺事业,但是仍然会有人记得他们的。

( T' B5 W- D; W0 A% ?% [

 

( i) G0 s9 O' R- B8 ]/ Z" ~" n

《评书连播》

2 p! D d% c% T z

众多评书名家的作品在这里被收听到,一人一口一台大戏确实很精彩!

. Z1 B0 v6 Q9 I C$ t9 x

 

0 D: K% W6 g2 D, y( l/ S+ T

《小说连续广播》

- n# Q& m O3 R! {+ {2 O

记忆最深的是《大音京华》电视节目中没有提到的王刚播讲的《夜幕下的哈尔滨》,而王刚也是凭借播讲这部小说,从此红遍大江南北,被大众所认识。由高惠斌演播的,著名作家洪峰的作品《中年底线》也是一部难得的佳作。著名播音艺术家张嘉声先生曾在这里播出过《霹雳三年》主人公四兄妹的名字就是—中国强盛。

; C5 W7 g$ V! W G

 

% S, k2 F: p/ {6 I( V, o' P

《广播剧场》

' w2 {1 V5 O/ w

这个栏目记忆不太准确了(只能暂且定名),请谅。该栏目播出了很多优秀的广播剧,而一部《奚啸伯》让我第一次了解这位位列梨园四大须生之一,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艺德和品格,他为同行的救场在那个广播剧中被刻画的很成功。与现在一些类似影视作品相比,这部广播剧更多带给受众的是真诚二字。

4 p$ X) g* x; F8 s" s4 S) i0 ]" ^+ {% h

 

: O! D0 B+ D7 Z- u6 R; `

《相伴到午夜》

% ~# Y* g+ Y4 S2 n! F9 v

这个节目,如今已经因种种原因不复存在了,但是其节目主题对于青年人的心灵引导净化是有很多积极作用的。因这个节目认识了包括主持人海燕在内的许多人,因相伴这个节目而相识的很好的一群人。

- k, ?9 S v1 o

 

: u8 U; _& p4 i I7 ?

《午夜拍案惊奇》

0 K Q t- ]3 O) ]/ ^: }( g4 P

艾宝良先生的独特声音播讲了很多悬疑恐怖小说,很有故事气氛。

# d2 M) s% k+ _

 

* t' h6 U' M- \! t( s/ J

《闲话京城》

. f1 c. L ^1 U2 Q7 e' R. E

这个节目对于北京文化与民俗的了解起了很大作用。

) z& e9 t/ Z) B1 ]3 x. e/ |

 

$ _8 ~5 H$ a* t& q, M* K- m3 V1 n

《动感地平线》

( Y+ \$ a9 y' M3 R% o

1998年在这个匆匆的来,匆匆的走的节目发表了三篇与足球有关的小文,有幸被当时该节目的主播郑平播出,很高兴。这是一个普通体育、足球爱好者被承认的感觉。很多方面,一个普通人的为了自己的梦想所付出的艰辛是不容易被体会到的。。。。。。

+ g2 p9 E+ C6 N r

 

$ }% R$ b* W* e; |: K; r

还有许许多多的节目,风格各异,也曾经是我非常喜欢的节目,由于记忆所限,只能写到这里。这篇幼稚的博文算是我一个普通听众留给自己的一段广播记忆与记录。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2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念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广播开播十五周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29 06:14 , Processed in 0.127666 second(s), 17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