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73|回复: 19

[原创]太监高时明宅院的遗物[含5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3-4 2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时明宅院的遗物

: D' j" E4 A! h$ d

  《北京西郊宅园记》(作者:焦雄)书中记载:坐落在京西温泉村北黑楼辛庄村中,有一座古花园遗址。据传,是明朝崇祯年间的掌印太监高时明的宅园......名玄同道院,又名黑楼别墅。

$ N O: v& K5 y2 G. k( I/ o& U( W

   辛庄村早前确被称为黑楼辛庄。问起黑楼的由来,说是因为村中曾有一用深色青石所筑的园子叫做玄同道院。传说大工的刘瑾墓(村里人也一直相传大工村的墓主为刘瑾)墓里深的可以划船,船进去可以从黑楼里的小池出来了,人却不见了。

1 s0 S* Q5 s, n* l

   购神的!要知道两地相距最少10公里呢!

- o$ X, e4 d$ |7 I

   不过黑楼早在日据时期拆毁,用于修建附近的胄乃城和炮楼了。解放后在遗址上建起了村委会,剩余的建筑遗迹也随着建房渐渐消失了只余下一块汉白玉的上马石。90年代初,村里整修街道挖出两块汉白玉石。今年夏天,我见到了这两块石构件。其中一件上阴刻楷书“玄同道院”四个字,字有有20CM左右。另外村里还有一处建于民国时期的四合院,属于民国时期的资本家边兰坡,此人解放前在北京城里开有印刷厂。四合院因为解放后作为小学校而得已保存下来,现被人租用。

[原创]

[原创]

[原创]

[原创]

[原创]

[原创]

[原创]

[原创]

[原创]

[原创]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3-5 08: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胄乃城和炮楼还有遗迹吗?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2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飞哥在2009-3-4 22:44:00的发言:
院子够原汁原味,地面都没硬化,少见了。
) N0 h ]/ E2 j# O! ~$ T) [! `

地面原来铺的都是砖,中间是方砖甬路,并且建有月亮门.现在地面垫高了,月亮门也拆了,不知砖还在不在下面.

发表于 2009-3-5 1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s) q/ t, _; I1 o9 f

请问诸位谁知道高时明到底卒于何年。如果当年他真的效法王承恩,碰死在崇祯帝尸下,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候,是谁为他收尸于大工村呢?

发表于 2009-3-5 1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京北老梁在2009-3-5 10:29:00的发言:
- M: F Y6 |' q1 J

 

( K3 `1 M6 ]2 [. Z7 v

请问诸位谁知道高时明到底卒于何年。如果当年他真的效法王承恩,碰死在崇祯帝尸下,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候,是谁为他收尸于大工村呢?

, U" h& i) R! \+ F

 《酌中志》记载此墓墓主为明代末年司礼监掌印太监高时明。该书云:高时明自营坟地于大觉寺山场,“其名曰九龙山,点穴托昭吕修造。”书中所说“昭吕”,姓丁,昌平人。丁昭吕颇通堪舆之术,他在京西踏勘,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于是选为高时明生圹。高时明,永清人,初名永升,赐名时明。据《永清县志》记载,他十五岁入宫,掌司礼监印。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高时明见大势已去,自焚身亡,“其徒魏国征等拾骸骨于灰烬中,葬西直门外七十里九龙山,客城孙奇逢表其墓。”记载表明,高时明的确葬在九龙山(今大工村)。不过,地宫石额上镌刻的“一化元宗”究竟是谁?这是问题的关键。
    经考证,高时明的宅第位于西直门内,此人崇奉道教,对养生学造诣颇深,还撰写了一部有关养生的书,书名为《一化元宗》。因此,时人称其为“一化元宗先生”。“一化元宗洞主”确切无误告诉后人:此为高时明墓也。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1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在山上还有炮楼的方形基础,现在是防火的"炮楼".旁边有两个依照山石凿出的大坑,我怀疑也是当年鬼子的工事.胄乃城城墙现在东北西三面都有遗存只是山上部分没有找到,由于此城呈三角形,本地人称"三角城"此城在山上汇成一处.在东西墙上留有城门.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1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京北老梁在2009-3-5 10:29:00的发言:
; i, ] p; X! f; @7 y4 Q: f

 

# E+ {( t! X9 p6 z: l& r: h" l5 H

请问诸位谁知道高时明到底卒于何年。如果当年他真的效法王承恩,碰死在崇祯帝尸下,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候,是谁为他收尸于大工村呢?

$ V( T8 m2 _% h+ e

高时明,永清人,初名永升,赐名时明。据《永清县志》记载,他十五岁入宫,掌司礼监印。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高时明见大势已去,自焚身亡,“其徒魏国征等拾骸骨于灰烬中,葬西直门外七十里九龙山,客城孙奇逢表其墓。”

发表于 2009-3-4 2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院子够原汁原味,地面都没硬化,少见了。
发表于 2009-3-4 2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做个沙发.多谢黑龙潭.
 楼主| 发表于 2009-3-6 0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明史》卷三○五之<王承恩、方正化传>记载:"方正化,山东人。崇祯时,为司礼太监。十五年冬,畿辅被兵,命总监保定军务,有全城功,已而撤还。十七年二月复命出镇,正化顿首辞,帝不许。又顿首曰:"奴此行万无能为,不过一死报主恩尔。"帝亦垂涕遣之。既至,与同知邵宗元等登陴共守。有请事者,但曰:"我方寸已乱,诸公好为之。"及城陷,击杀数十人,贼问:"若为谁?"厉声曰:"我总监方公也!"贼攒刀斫杀之,其从奄皆死。时内臣殉难者,更有故司礼掌印太监高时明,司礼秉笔太监李凤翔,提督诸监局太监褚宪章、张国元四人。督东厂太监王之心家最富,既降,贼勒其赀,拷死。南渡时,建旌忠祠祀诸死难者,以王承恩为正祀,内臣正化等附祀,而之心亦滥与焉。"

" F& k; f1 H- h) r

明史我没读过,不知详情,不过综合起来倒也说明高时明确实死于李自成攻打北京之时.

发表于 2009-3-5 2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京北老梁在2009-3-5 22:09:00的发言:
$ _: n* m1 P# q/ I7 c- _

 

- F k' P- D% f3 q

看来小说里的版本不可信。

0 p- X% m+ J2 C2 \" u6 P8 z

 

/ N, h7 R1 |$ b/ B" ~

----众太监上前,果认得是崇祯皇帝,一齐跪下,放声大哭。内中有个太监高时明,因前把公主带出皇城,交与姐姐高氏,送在甘石桥往西天仙庵内躲下。高时明复进皇城,打听万岁消息。如今见圣上死得这个模样,哭得肝肠寸断。忽见右边又吊着一人,细看认得是司礼监王承恩。只见他面目如生,前襟写血字两句:
  国君死社稷,内臣随主亡。
  高时明一见,满眼流泪,上前一拜道:“贤弟,你死得也好,流芳百世,难道我高时明就不如你么?阴灵可略等一等,大家跟随万岁去罢。”说罢,向帝尸叩了几个头,起身就对准一块大石,把头尽力撞死在地。---

& }8 l$ c/ `6 c, D* j5 A+ I; @) i

 

6 }% E! }) W# q1 G* w

如果按《永清县志》,高大人是自焚身亡,灰烬中何以辨认其尸骨,除非自焚家中。如果在宫里,在那种乱糟糟的情况下,恐难确认焚烧后的高大人。

9 {& T( n& D3 H" Y, A, `) _

所以说在很多古墓葬的考察追踪方面,有很多类似的问题,比如疑冢,是否真身或是他人之墓,死亡的方式或收殓的实际情况....都仅凭某些记载或口传,也会有一些是本身就不准确的,而墓志铭之类的东西又很少存在了,所以留下了太多的模棱二可或是众说纷纭啊.

发表于 2009-3-5 2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O' i9 ]1 n, f P9 n f

看来小说里的版本不可信。

# R2 ]* O% U7 b: i6 K

 

+ M! P' H1 `' o. @, t. S( [

----众太监上前,果认得是崇祯皇帝,一齐跪下,放声大哭。内中有个太监高时明,因前把公主带出皇城,交与姐姐高氏,送在甘石桥往西天仙庵内躲下。高时明复进皇城,打听万岁消息。如今见圣上死得这个模样,哭得肝肠寸断。忽见右边又吊着一人,细看认得是司礼监王承恩。只见他面目如生,前襟写血字两句:
  国君死社稷,内臣随主亡。
  高时明一见,满眼流泪,上前一拜道:“贤弟,你死得也好,流芳百世,难道我高时明就不如你么?阴灵可略等一等,大家跟随万岁去罢。”说罢,向帝尸叩了几个头,起身就对准一块大石,把头尽力撞死在地。---

6 Q& ~( i0 a/ ]* g

 

8 }6 V$ `8 n0 S6 Q, ]2 D

如果按《永清县志》,高大人是自焚身亡,灰烬中何以辨认其尸骨,除非自焚家中。如果在宫里,在那种乱糟糟的情况下,恐难确认焚烧后的高大人。

发表于 2009-3-6 19: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B6 n0 B/ L, }/ s0 {1 z# b8 i

北京名胜词典里只有“高时明太监墓塔”一栏,说山顶建密檐七级宝塔一座,塔额曰“玄同宝塔”,是明代崇祯五年御前掌印太监高时明之墓。后面也引用《酌中志》所述。还说高从宫中退役后,在北辛庄为自己建了养老的家庙,名“玄同道院”。据此断定大工山的塔和辛庄的道院均未高时明所建。这个塔我怎么没见到?

发表于 2009-3-6 18: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处宅子有看头儿
 楼主| 发表于 2009-3-6 18: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当年拆"黑楼"时有很多石料就埋在院内井和坑里了,,村子最近要拆迁,看看以后能不能再挖出点来,本人正在关注此事.
发表于 2009-3-6 18: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监高时明是个书法家。《酌中志》144页:“乾清门外,左右金狮二,入门丹陛,至乾清宫大殿。其匾曰:‘敬天法祖’四字,崇祯元年八月初四日悬安,高太监时明笔也”。
发表于 2009-3-6 2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玄同宝塔的塔铭在大工村里。
 楼主| 发表于 2009-3-6 1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京北老梁在2009-3-6 19:04:00的发言:
" D/ P/ e. ?) c6 A4 `

 

9 V1 O7 K8 B7 I' \! s: }( E( ?; G' P

北京名胜词典里只有“高时明太监墓塔”一栏,说山顶建密檐七级宝塔一座,塔额曰“玄同宝塔”,是明代崇祯五年御前掌印太监高时明之墓。后面也引用《酌中志》所述。还说高从宫中退役后,在北辛庄为自己建了养老的家庙,名“玄同道院”。据此断定大工山的塔和辛庄的道院均未高时明所建。这个塔我怎么没见到?

早没了,附近记载还应有个华阳观虎塔来得,有文章说有遗迹,也没见到,连附近的山上的六郎转塔也在80年代倒塌了!
发表于 2009-3-9 1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挺详细吗
发表于 2010-12-16 17: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夏风先生孙其奇逢是容城人,怎么网上一概都写成“客城”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20 17:20 , Processed in 1.153483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