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35|回复: 22

古玩骗局 骗过专家太容易了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7 0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F: T7 d3 V8 P% J; d

 

1 a9 q( f+ S1 D2 U

      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的《谁在收藏中国》,是国内第一部全方位揭秘当代中国文物市场真相的长篇纪实作品。作者吴树耗时5年,周旋于国内主要古玩市场、拍卖公司、盗墓现场、文物制假基地,暗访了近百名文博界专家学者、古玩商贩和文物走私犯、盗墓贼,获得了大量业界内幕、黑道秘闻,真实地再现了作者亲身经历的一桩桩黑幕重重的文物交易、一个个骇人听闻的古玩骗局、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国宝之战……下面摘编书中部分章节以飨读者。

( @! K6 u! B# Q! S4 A

 

& {9 n$ N2 F D. Q" L3 H

 

8 T5 v3 _" P- F& t" N" e: Y


  假作真时,“北魏陶俑”骗过专家

8 \* O$ H" k, [/ O f4 S$ I m

  1994年夏天的一个星期天,北京潘家园旧货交易市场,淘宝者们浏览着地摊上的卖品。有一位身份特殊的中年男人,他是这里的常客,有些知道他身份的藏家,跟在他身后买一些他看好没掏钱买的老物件。第二天,中年男人将在潘家园买得的骑马俑带到了自己的工作单位——国家博物馆。陶俑刚摆上桌面,就引起同行专家们的注意,大家一致认定:这是一件北魏时期的珍贵文物。这些出土陶俑可能是前不久在河南被盗掘的北魏大墓里的陪葬品。

- j! p8 f% r- m0 a* H8 Z/ N( \

  众所周知,距今1500多年的北魏陶俑,不仅真实传递了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社会生活的丰富信息,同时也为我们研究古代先民审美情趣和习俗的变迁,提供了第一手直观资料。为了不让这些珍贵文物损毁散失,专家们建议向国家申请专项拨款,及时收购。在专家们的呼吁下,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单位出乎寻常地很快做出反应,拨出专款,派出专家,抢救性收购古玩市场上出现的北魏陶俑。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吕济民老人回忆说:“(北魏陶俑)历史博物馆买了三次,故宫买了两次。中国历史博物馆花了80万,故宫呢,花了10万吧。”

# X/ K% r1 H; d) K& V

  短短几个月时间,文物工作者们从古玩市场和各种渠道收购了数百件北魏陶俑。接下来,奇怪的事儿出现了:一向见风涨价的文物市场,这一次却表现出波澜不惊的姿态,北魏陶俑越卖越多,价格也越来越便宜,大有收不完、买不尽的架势。于是,有人提议重新对这批北魏陶俑做一次集体鉴定。

/ ~/ X& U6 k7 g- B2 h

 

% |% _9 s% `) u' g

 

3 ^4 ^5 g2 f1 B* ?, v8 ]5 J7 {

 

$ Z1 S q6 ]' {) ^* R5 ?% _8 o

  经机场X线照射,陶瓷每秒老化200年

) r/ Z& P8 z; R, W

  关于北魏陶俑的集体鉴定,专家们出现了分歧,有人说真、有人说假。国家文物局决定暂时停止收购,并联合河南省文物部门,请警方给予配合,对此事进行彻查。调查结果出乎意料:最近所有涌进北京古玩交易市场的北魏陶俑,都出自洛阳北邙山上的南石山村村民高水旺家。北京来的专家到高水旺家后,发现他们突击收购的那种“北魏陶俑”,在高家还有数百件,有的已经做过旧,有的未及做旧,有的还在小窑口旁等待过火。回到北京后,专家们把高水旺烧制的陶俑送上仪器进行检测,结果是属于“高仿品”。

) m: }8 i( ]- ]+ b: M5 N

  有个卖主揶揄说:“蒙专家太容易了,无非就是掌握好胎、釉、型、工、旧这几个方面的诀窍,做得和故宫里面的一模一样,他们就认。过检测关也不难,让唐三彩和陶俑坐坐飞机就行了。”的确如此,那些农民带着这些高仿品在机场登机时必须经过X线检查,而实验证明,经过X线照射的陶瓷,每一秒钟会将釉面老化程度提早200年左右。这一来二往的,一件新仿品便变成了通过仪器检测的“文物”了。

. g! ]: |2 v/ G! J0 B

 

/ b5 _& K3 z8 p' |& ]

 

; k6 Z) S- u; |

 

( S1 R" I( _" S2 ?

  农民家后院惊现“青铜铸造厂”

7 g- w# y! ` ~5 K1 J& R% O

  2006年夏天,深圳机场。一位过境港客被海关检查人员请进了办公室,原因是这位旅客托运的行李中藏有国家一级文物——两只带铭文的商代青铜鼎。港客慌忙声称这两只青铜鼎是自己在文物市场购买的工艺品,并非文物。3个小时后,那位港客被告知:经有关文物专家核定,他所携带的两件带铭文青铜鼎均系商代旧器,属国家一级文物。经初步审讯,港客供述了实情,这两件青铜器,是他通过北京一位文物掮客帮忙购买的。两天后,北京的那位文物掮客被捉拿归案。此人招供了另一位河南籍的同伙,说是那人盗墓所得。很快,那个河南人也落网了。他说那青铜鼎是同村的“铁拐李”仿造。北京掮客说:“不对,我明明亲眼看见你从一座古墓里掏出来的,而且墓里面还有几件破损了的陶器。”河南人说:“那是设局子骗你的。”公安人员找到了那个外号“铁拐李”的跛腿农民。“铁拐李” 见到两只青铜鼎的照片,立马就承认此物件的确为他所造。他还说,这东西做出来不难,但是做旧得费一番功夫,属于高仿品。公安人员和记者进入“铁拐李”家后院一看:那里简直是一个青铜铸造厂,从制范、成型到打磨、做旧,有一条规范的生产线。这样的景象还不止这一家,整个李家村家家都有青铜铸造作坊,是远近闻名的“青铜村”。那个村的村长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他们村的青铜产品在国内外古玩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其中有的高仿品还被成功拍卖,最贵的一只青铜鼎在海外创下几百万美元的拍卖纪录。

- }' s* S8 k" T/ ~5 J3 J$ A1 h

 

/ h. _7 k; T# G

 

7 B! ^1 f' Q9 ~: A4 L$ v1 P' O7 h

 

; @) Z6 Z" [+ Y9 w/ z$ V9 E7 w

 

, Q) I i1 Z5 l! ~4 w

  私人窑厂称得上是个“陶瓷科研单位”

, ^. y- P( }: ^, s" R C# [+ U

  樊家井地处江西景德镇火车站附近,这里原本是农村,自打20世纪90年代仿古瓷火了以后,这里渐渐聚集了包括港台在内的全国各地的陶商瓷贩。近两年,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文物商人,也在此地频繁出没。

, a: E% M: A& |

  听说那里有一位姓李的窑主仿技了得,发了大财,他烧造出来的东西能以假乱真。经过引荐,我见到了李老板。第一件东西拿出来就让我大失所望。那是一只鬼谷子纹元青花大罐,一看便知是2005年佳士得拍卖公司拍出的那只两个多亿的青花大罐的拷贝。我装出生气的模样,起身就要出门。李老板拦住了我,又让人继续上货,一只造型硕大的仿元代云龙纹青花釉里红玉壶春。我心里一动,轻轻将器物上手,一件典型的元代中晚期作品,从造型到胎、釉、色、绘画等方面均符合元青花釉里红瓷器的基本特征,近乎完美、无可挑剔!

: z* i& U$ \- A& Z

  “国宝呵!是您烧制的?”

# k @$ a* q: R$ F

  “您不信?”李老板微微一笑,起身邀请我随他一道到窑厂去转转。

9 {; C1 `. Q! G) ~) M

  一圈儿转下来,我算是心服口服了。李老板的窑厂可以算得上是个陶瓷科研单位,从陶土的配方、人工练泥、器皿成型到釉的配置、绘画方法和原料、烧制方法等等,完全依据出土文物所作的科学检测数据为标准,每一道工序都精心操作、一丝不苟。为捕捉官窑的神韵,他们放弃价格低廉的煤烧、气烧等方法,恢复柴窑烧制。每烧一窑瓷器,最少要消耗松柴4卡车,耗时22个小时。李老板告诉我,尽管如此精细、不惜成本,但大多数时候一柴窑坯子只能烧成一两件瓷器,所以这种高仿品造价十分昂贵,元明清“官窑器”的卖价一般不低于20万。我问李老板:“您这里的高仿品有没有流入国际拍卖市场?”李老板没有正面回答,只说自己从不把仿制品当真文物卖。完成了采访,我恍然大悟:为什么凡是到景德镇此类窑厂认真考察过的人,包括一些国宝级专家,大多从此三缄其口,再也不轻易给人“长眼”讲法了.

% X3 c9 v2 w: f6 g3 p

 

! l. |# C$ {7 s# Z) N; R

 

) [, k& Y5 c( |" P1 ~- b6 L

 

* I' F- A& s3 d A& j

 

* |$ q- K( p, o1 F- s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7 0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怕假的,只怕做得不好的~
发表于 2009-1-7 08: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南人民了不起!

发表于 2009-1-7 0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办法,现在中国人的现状就是做糖不甜,做醋挺酸。为了生存为了欲望,无所不用其极,劲儿越使越歪。

5 h# [! f! C# t0 X3 Q! L7 w0 S/ G% o

可以参考我这个帖子http://bbs.oldbeijing.org/dispbbs.asp?BoardID=25&ID=30900

发表于 2009-1-7 0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古籍造假很少,一些小手段,无非是不全冒充全,翻版撤牌记充原版。如今厉害了,我见过一个用5几年影印的原大明版线装本做旧,天地打成毛边,然后用老纸当衬纸,封面,用一个老的函套装着。咋一看都惊了,民间难得见一套明代有版画还全的书,价钱还不贵,犹豫了一下,差点买了回来。正好有朋友有影印本,偶然翻看发现一页有过去造纸作坊的长木记痕迹,因为影印本也照印出来,想起那套“明版”那页也有这么个木记痕迹,遂恍然大悟。。。。。
发表于 2009-1-7 0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哪来得专家?压根这就没专家~~谁若敢说自己是专家,就到他家翻东西去,假的错的一大堆:还不是不提交学费的事,只管充胖子?

% O( I/ `7 I- ^, g) n$ D! p2 ~0 Z

而且文物这种破烂玩意也是见过多少认识多少,没有全认识的。不信找个玩青铜的卖他一幅画,挖个印章就骗死他。

; y7 \- E1 P3 V: R* x

要么这种经济成分怎么自古不灭呢?一是感谢倒斗的,二是感谢造假的,我觉得~

发表于 2009-1-7 09: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东西,真的跟假的似的,假的跟真的似的。
发表于 2009-1-7 1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大家都有农民兄弟钻研业务的劲头,可就不得了了.
发表于 2009-1-7 2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才骗人呢!
发表于 2009-1-7 2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事啊,骗老外,咱的宝贝都留着,拿这些高仿骗老外去

发表于 2009-1-7 2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09-1-7 9:43:00的发言:
/ Z) k# m* m7 E p \

......一是感谢倒斗的,二是感谢造假的,我觉得~

- |8 x( g% V+ V q5 b$ [* G

关键是要感谢有钱的下家-----买家。呵呵

发表于 2009-1-8 03: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天在一家旧书店就见到一小批影印本

9 @! q: ]0 `+ c

盖的还是复旦大学的藏书章

# _, b! i4 j+ X

乍一看还真的挺像一回事的

发表于 2009-1-9 14: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短短几个月时间,文物工作者们从古玩市场和各种渠道收购了数百件北魏陶俑。接下来,奇怪的事儿出现了:一向见风涨价的文物市场,这一次却表现出波澜不惊的姿态,北魏陶俑越卖越多,价格也越来越便宜,大有收不完、买不尽的架势。于是,有人提议重新对这批北魏陶俑做一次集体鉴定。
发表于 2009-4-29 15: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传说,专家就是专家,
发表于 2009-4-29 18: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趣!啥时侯在作它百十来个铜兽首也叫法国的强盗高兴高兴...

发表于 2009-4-30 14: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09-1-7 9:43:00的发言:
3 `" x3 K( A' d K2 ?

哪来得专家?压根这就没专家~~谁若敢说自己是专家,就到他家翻东西去,假的错的一大堆:还不是不提交学费的事,只管充胖子?

3 B+ C) S' f3 h' x+ J/ I" N

而且文物这种破烂玩意也是见过多少认识多少,没有全认识的。不信找个玩青铜的卖他一幅画,挖个印章就骗死他。

+ J8 C& G! N! f6 T4 v/ t

要么这种经济成分怎么自古不灭呢?一是感谢倒斗的,二是感谢造假的,我觉得~

+ s$ f% _. T9 {9 c$ l9 s

貌似在这方面,学院永远是走在造假者的后面

发表于 2009-4-30 2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专家大都是些文物贩子,造假高手,现代窑场的手艺人,还有盗墓贼~~~,坐在办公室的专家是评职称评出来的~~
发表于 2009-5-6 1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书了 不错

7 a4 U u6 H% u& K! ]' D2 V/ L

不过看完心里有点凉

1 v' K2 `1 |1 x" ~# T

佩服作者的勇气和正义感

9 d" L6 ]( i0 j

前些天帮朋友去报国寺看老照片儿

- a2 o( h& J4 @. Y

90%都是现代数码影印产品 唉 现在是个旧物就值钱呀

) V, l$ y+ b* R( t

 

发表于 2009-5-25 2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一笑话~~~

$ g& N" v) G* j3 [1 T

 

. r4 R, g/ Q6 j. s6 q

甲:您看我这藏品是西周的么?

& h. {+ Y" E1 u7 s3 M9 Q

乙:我看是上周的。

发表于 2009-5-23 2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沧海一声笑在2009-1-7 20:33:00的发言:
8 n- o8 ?+ i2 p+ L. Q$ O" O

关键是要感谢有钱的下家-----买家。呵呵

V" x; L; S- L& Y' K/ K/ R5 _

有需求就有满足需求的!都是为了讨口生活这也不奇怪!有钱人都这样只买最贵的不买最对的!

发表于 2009-5-26 1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满大街都是买古董,您说能是真的吗?
发表于 2009-5-31 2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的确长了不少知识
发表于 2009-5-31 2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来鉴定专家,花钱做个鉴定证书有何难。如今全民玩收藏,哪有那么多的真文物分,理所当然就会兴起另二个行业:造假和盗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9 10:39 , Processed in 1.212254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