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查看: 5165|回复: 6

草根列传3 “ 包儿”文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9 15: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0 C! r, d3 W; O

fficeffice" /> 

, _. W) O! a/ O. A0 k+ H

“包儿文子姓文,脖子后头有个大包(肉瘤),人们就送他这个雅号。他是瓦匠,住干面(登莱)胡同里头;虽是泥瓦匠,可不在营造厂(建筑公司)供职;也不是有执照的瓦木作。他单挑儿,用不雅的老北京话说:是屁眼儿插棍儿——耍人儿的。但在这一带草根社会里是知名人士。

% }5 Q6 A5 _7 m5 K3 [- ?

广内的穷人多,不论杂院群居,还是小院独处,住的没好房。碎砖头的墙,麻刀灰的顶;每逢雨季,墙塌顶漏,常见。人们对生活的期盼是“干柴、细米、不漏的房屋“,烦心的是“漏房、湿柴、病老婆”;每年雨季之前必须做的是修房。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农历五月前瓦匠最忙,常说:过了二月二,瓦匠来了事儿;到了三月三,瓦匠上了天。年年如此;包儿文子守家在地,一天到晚磕头碰脑,老街旧邻能不熟识?街坊熟人,干活实在;一间房子半间炕的,生人进进出出,不方便也不放心。年年包儿文子都出了这门进那门。他当然成了”知名人士“。

: @/ k4 J" n0 l& P5 v/ N/ [( {

着急的主儿,旧历年前就安排修房,跟包儿文子垫话儿:“过了年,我头份儿啊”。要是前边没人提过,他就应下“一定先给您做!”要是已经应过别人,他按先来后到顺序排“您还真晚一步哩,李家、刘家都先说了。这两家一交工,您那就进档儿,绝不误事。放心吧您!”

% \8 _3 s4 Q. [; y1 m2 _9 `9 C3 ?

北京瓦匠砌碎砖头墙,是长项;核桃大的砖头儿都能给你用上。一面墙,就四框用点整砖,全是碎的。砌墙的泥,新墙,买车黄土(街上常有拉黄土卖的,用于摇煤球得多),土性不粘,掺点石灰或麦竽子(麦粒的壳);旧墙,把旧土过筛,掺石灰;叫插灰泥。不拉渣土,不运新料,两省。碎砖还得平点的面朝外,缝儿也要尽量直;墙的整体要平,就仗着泥了;泥厚够三公分以上,碎砖找平顺直,卧进泥里。齐不齐一把泥,就这麽来的。墙是里外两层皮,中间要用泥和更小的碎砖填实——填陷。不少用料,外头不显眼。花了钱没见效果,北京人说:‘这钱填陷了,白淹浸了!’

! l k) j) y& W

砌这种墙,得随时留心,太快,填陷过多,鼓肚子,返工。要是上了架子,上下有人,出事更不得了。伤着人,赔钱吃官司;一上高儿,就得老盯着。

7 N! N% L8 h) G/ ?9 a, w2 j! `1 X

屋顶补漏就是抹层麻刀灰,刷遍青灰。和旧的一色,好看。厚不过一公分。大面积抹。就叫苫背了。漏了就抹,看拆的老旧房,就知道抹十几层灰的常见。万不得已才挑顶。

) q8 c, e {1 k

活儿不大,包儿文子到菜市口铁门胡同人市(劳务市场),叫俩小工,搬砖和泥打下手;就开工。活儿大,旧房翻建,盖新房;就得上人市找大工,或找手里没活的熟人、师兄弟,开工前还要上茶馆或饭馆,一块坐坐;商量商量,他把活交交底,大家研究个方案,分分工。定个日子(要和房主先说,挑好黄道吉日)。找够小工。包儿文子准备绳杆架木、鍬鎬耙筛等工具。他‘脱产’荣任包工头儿。‘工码’儿按市价走,由他发。那时社会风气实诚厚道,除非发生意外,没有干完活不给钱的。工头当然要多‘吃’,但没猫腻。现在是四个馒头他先掖起仨来,剩一个还掰半拉,嘴里念叨咱一般多。不是见利忘义,是根本不知道什麽叫义!

. t5 D4 i. C; K) o" X6 H* ]

他没干过太大的活,订单也不是年年排满;守规矩,不贪不义之财。混个肚饱,没能怀揣。好喝酒,菜不讲究。酒铺,三分钱一个羊脑,一块咸菜,照喝;瘾来了,要个碗酒(二小两一碗)一仰脖下去,一边掏钱,一边张着大嘴‘哈’!抹着嘴跟掌柜的说“回头见您”!在家独酌,一把花生米;和人对饮,加菜:榅桲拌白菜心,啃心儿里美。萝卜就酒——嘎嘣脆。

$ K# m. m; o! U( y$ D2 t

他脾气好,不伤人。见着有钱的,和气,不巴结;遇着穷哥们儿,三句笑话两句哈哈,不说不笑不热闹;可不过什麽。街面上混,低头不见抬头见,谁也不伤。嘻和霭和凑合。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反正没窝头不行。生存至上。市井小民有自己的处世之道。

8 G- }! I& }* Q& G2 f: V5 M6 Q

1949年后,手艺人归了口;成了国家的领导阶级,当上了建筑工人。他长于修缮,砌大墙,跑长趟子活,真不如别人。“反正没窝头不行”,也得干哪!听说“忠诚老实”学习以后,叫他去料具库管料了。再后来,干面胡同占地,盖煤建公司大楼。他搬家走了,断了消息。

* S. b8 J+ S8 W5 C

 

# L/ S& L% R. L1 k3 m, z( N5 Z9 e

 

" ?1 ]: m0 |# O; v) ], H

 

0 _* y: c) C8 |! B9 l

 

7 Q" j( @7 }/ D9 ] _4 g

 

% D# f+ e+ M, U- b

 

: ^. |% C, t! A% \' ^8 F, ~

 

发表于 2008-11-29 16: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逢雨季,墙塌顶漏,常见。人们对生活的期盼是“干柴、细米、不漏的房屋“,烦心的是“漏房、湿柴、病老婆”;------太经典了!!

0 ]4 S7 K4 y; P# @4 F' x" K1 }* z0 S

 

' M6 V5 M, ]" F% v! W5 F3 Z

 

( c0 I4 C9 m+ f" P2 ~

太喜欢这一篇了!因为我也是瓦匠出身。90年代的瓦匠,嘿嘿!!!

发表于 2008-11-29 2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这瓦匠我看是工商局出身,说话比穆仁志都横!
发表于 2008-12-1 0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08-11-29 21:13:00的发言:
您这瓦匠我看是工商局出身,说话比穆仁志都横!
/ l6 Y1 u" x! g4 C, F6 ]' Z* X5 j

 

% Y8 p- J8 E6 L" @: s

我这没招惹您啊,大版主!木任职是干啥滴?

发表于 2008-12-1 0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农历五月前瓦匠最忙,常说:过了二月二,瓦匠来了事儿;到了三月三,瓦匠上了天。---有意思!!!
发表于 2008-12-2 0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如此写来,料想不远将来结集出版,定能有西山晴雪之妙!!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 2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个罗圈揖,谢诸位!是想凑个集子,东西太少。在众人鼓励下,力争做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24 00:39 , Processed in 0.131236 second(s), 17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