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67|回复: 3

说华表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11-9 1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前到北京就知道天安门前边的华表,俗名叫望君归,今天看了有关十三陵的介绍,才知道还有一对华表叫望君出.真是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0 0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华表最初就是木头的指路牌,后来好像是放坟地里的!

发表于 2008-11-10 14: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木华表概念是《续齐谐记》里关于狐狸精问燕昭王墓前千年木华表,后烧了华表照狐狸的记载来的!
发表于 2008-11-10 1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华表的起源传说始于‘尧立诽谤之木’。三国时期韦昭解释诽谤木是考虑到整治措施或有缺失,让人们提意见写在上面的。

) _7 c: ^7 z: e3 y

--------

3 _. M9 ?7 c5 y) b0 M- x

韦昭还有一种自相矛盾的说法,就是盘子所说的指路牌。当时叫‘四柱木’。四柱木又称为‘交午柱’(一纵一横叫午),它可以装在‘亭传’顶上。亭传,就是大路口供人们歇脚的小亭子,装在它的顶上当然有‘表识衢路’作用。《汉书·尹赏传》注里面说这个东西就是华表。

! q- a3 l& G# r9 D& c3 V7 m& f( h

晋代崔豹《古今注》说他那个时候的华表‘形似桔槔’。桔槔上只装着一根斜木,所以还应该有一类只在顶部单插斜杆的华表。

8 q7 ]# D4 x( K6 O F# g) Q; R

--------------

0 E4 t% @% }4 }8 s

总结以上这两种说法,华表除了装在‘亭传’顶子上以外,也可以直接立在地面上,木质、石制为大宗吧。这就与文献上的说法对上号了,《水经注》称这种东西为‘石柱’‘表柱’。南北朝时期的这类石制华表在今天的南京、丹阳等地的陵墓前还可以看到。这类石制华表舍去了‘亭传’顶部十字交叉的物件构造,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基座、柱身(有的上部往往有石榜)、柱头(包括石盖和石盖顶部的立兽),与明清的华表比较起来,多一块石榜,少了柱身上的一块云板。

9 q& l0 b8 b# z: K$ e1 v- P7 s: }

华表上云板的来历很清晰。

6 V) c) l& W. P7 g! x

您看到现而今的华表都是成对设立的,很多时候,表柱之间都可以连成一座大门,譬如宋代流行的乌头门,门颊两侧的两根柱子远远高过门顶,完全可以把它看成两根表柱连缀而成的大门,如同汉代由双阙连成的大门一样。当然,表柱连成的大门原来的石榜就用不着了,而柱顶上部由桔槔形成华表沿袭下来的斜插之杆,在乌头门上被美化成了一对用云朵捧戴的日月板。我看这可能形成了一种比较标准与流行的制式。以后呢,由乌头门中再游离出来的华表,则去掉了日月板上的日月,剩下贯柱而出的云板。

- v) n1 f7 ~- o& q

--------------

& v* I, `8 o, }& J: H+ T+ C

至于石盖顶上的立兽,风俗的关系,汉、南朝多用辟邪。宋代有了丁令威学道成仙化鹤归来的故事,所以往往在华表顶端做一对鹤。《清明上河图》上所绘的华表就是这个样子。

; d: Z3 i6 `! S( P% l

再晚点儿,随着人们对成仙欲望的冷淡,顶端的立兽又有了变化,追求神秘化,变成了怪兽,名字叫牴(牛危),或者直接称为犼。

- O2 @6 o! k9 ^( G* Y& V- B2 r

--------------

5 R+ Y8 ^' j* e) n$ t# h; H E

这个大约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北京现存不多的华表的由来。

- j: X: `" d& s0 m2 Q# B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1 08:54 , Processed in 1.155348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