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塔寺东夹道位于西城区中北部。南北曲折走向,南起阜成门大街,北至安平巷。因其位于白塔寺东侧而得名。位于白塔寺西侧的胡同,称白塔寺西夹道。位于白塔寺北侧的胡同,称塔院,又称白塔巷。 白塔寺正名叫妙应寺。妙应寺位于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路北,由于寺内有一座形体硕大的窣堵波式塔,通体洁白,很久以来就被称为白塔,寺也被俗称为白塔寺。 远在辽代,这一带是辽南京的北部。寿昌二年(1096)这里的永安寺内就曾建有一座释迦佛舍利塔,以后塔毁掉了,其形制今已不可考。到了元代,这里已被圈进新建的大都城内,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八年(1271)敕令在辽塔遗址上重新建造一座大型藏式佛舍利塔。至元十六年(1279)塔建成后,又命以塔为中心建起一座规模宏伟“大圣寿万安寺”,二十五年(1288)建成,人微言轻皇室在京师的佛事活动中心。明天顺元年(1457)重修后改称妙应寺。妙应寺白塔高五十米,塔基面积一千四百平方米,底部有三层折角须弥座式塔座,上承覆钵形塔身,塔身以上有层层叠起的十三层相轮和垂人流苏的华盖,华盖以上是一座高约五米,重有四吨的鎏金宝塔形的塔刹。据史料记载元代在建塔过程中,特邀著名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参加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