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03|回复: 1

最近cctv-10在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5-12-20 19: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R% x5 N: y' p4 b3 W1 C: x a# Z# r4 H) A+ L0 [1 K* V. p7 Y0 X" Z$ a E/ y% Z" l& `* L) Z! x
· 小巷南捕厅(一) 7 ~- t$ ?7 k! o 0 y8 b7 Q. c( q3 a( ~ 在南京城南有一条东西走向、大约200来米长的小巷,宋朝时叫做西锦绣坊,清代在这里设立从事缉捕工作的衙署,后人便叫它南捕厅。它很不起眼,以至于很多出租车司机、市民都不知道它在哪里,就是这样一条小巷,怎么会被划为历史街区而加以保护呢? / [" c+ a0 d0 _! T( Y V0 } 多少年过去了,有的房屋年久失修,显得破败不堪,早已物是人非,就是这个小巷却演绎过许多历史故事。 , H0 p9 m0 M5 P! H4 e, D 民国时候,这里曾经设有警察厅、南京牛马业公会。老南京人家喻户晓的“全美酱园店”也在这里,它生产的“秋油干”、“臭豆腐”曾经是老南京人餐桌上的最爱。曾经时期显赫一时、抗美援朝时期捐献过飞机的美大纸店老板的家也在这里。 , Q0 d$ V3 T2 T, L. b Q& d7 }8 F5 Y ?4 o' }$ @/ N V1 D: R- n 3 Y# k% s3 S5 |- H
(编导:方新中 摄像:王 燕)
7 C9 [) J% V+ h$ X/ c, {4 i2 h( ~% I* P+ D
首播日期: CCTV-10 2005年11月5日 17:55
/ {/ M x: v3 A) x a$ m
4 J* z% c+ [' g9 E+ H2 N" Z/ Y, V 8 R: U. H7 V7 {8 [) G0 t% b4 R" ^, ]; g, o6 B$ ]% m2 K) N f) E! J) z0 D. a' ]" c- u; U9 X
* l9 K4 n0 m% ?2 m7 `8 o! _6 `1 l7 |" v! i( U; v% F' n' X7 t6 n( y T" ~ h4 V3 U- x' U( z2 u
· 小巷南捕厅(二) % r' q2 l) x& Q' C6 x+ s0 \ 4 F" w3 N/ g% h9 |1 |3 {! v 南捕厅小巷虽然小,但是这里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人和事:桐城派领袖姚鼐及大学士何绍基曾是这里的家庭教师;进士甘熙因为替皇室多次修墓而送命。 ( J1 |. b' x/ y1 R. |6 u% E 有意思的是这里甘家大院的建筑:院子里有水井、房间内也有水井;五进院子穿堂成一线,楼上开的窗户也在一条直线上;大门上的拴马孔为何多少不一?相对独立的院子为何地势高地不同?/ F6 n7 L) H0 t 这个院子中生活的人,到现在已经30多代了,其中共同生活了32代没有分家,而解放前后,黄梅戏艺术家严凤英又加盟了这个家庭,这是为什么呢?1 n" Q$ M7 t* _ # s* j1 A# O9 ]5 `5 x# |1 a 6 @& z+ J3 L+ ^( S9 W6 K
(编导:方新中 摄像:王 燕 )
( N w4 z/ T6 V) m# {8 H1 N- H " @2 s% F8 P2 W! C: Q
首播日期: CCTV-10 2005年11月12日 17:55
0 @, q- M" n( [" d
9 \% Q& k: v8 `% ^9 m0 O ! e: c" r6 I. w& J+ i' P* ?$ W7 e% o* U. S4 F/ N2 v- B. c" L7 `* Q1 x* I
+ j! w! j# U1 I) D/ s5 @ # z- c& j% l: C; r1 L1 t# M. j6 G! k: r4 H: w3 |3 @$ J# E6 A$ H9 m+ H' C; O7 J% X( }5 x& P' H$ K! s! ^" G5 F
· 小巷南捕厅(三) 6 S2 W2 ]9 B5 f+ Q! Z7 F 0 Q/ m: X! H$ _/ ~. P 南捕厅小巷里面的甘家大院部分被修葺一新,现在是南京民俗博物馆的所在地,成为展示南京民俗文化的窗口。1 Z' Z! _/ I& H9 y- |/ m5 O 甘家大院所以有名,主要是近代以来,它是以兴办多个有名的戏曲社团、一门三代出了六位京昆乐社社长而闻名江南的戏曲世家。南京昆曲社从这个家庭出发,向外辐射开来,影响到台湾、新加坡、美国。 8 H$ V! v) [1 y 一个家庭乐社何以有那么大的影响?戏剧大师梅兰芳为什么经常在这出入?甘家、昆曲、南捕厅这几个名字连在一起就可以讲出一串鲜为人知的故事。! p- ^+ E5 c, a$ n1 j9 n 0 j; ]# Z# N+ w+ p8 z1 r- h. s , I% A' x$ r- Q1 [
(编导:方新中 摄像:王 燕)
5 M5 d+ L+ z" h% ~; a9 } f% v" l# S+ {# K
首播日期: CCTV-10 2005年11月19日 17:55
' p7 A" _* w6 J9 H1 Y# A; t
s J2 `$ M X4 z! h, ] - t7 t9 r d. g4 _' {: \0 `% C# s; R/ B, |* n- U+ _( T7 P/ c5 `
, H* ~. X6 y d! y1 g& G2 W) j 6 L9 J, G( i. O% U" M4 e4 m% N2 Q# Q6 D: v4 T$ F( P* A; {5 I& f2 ^ A6 J+ g2 d0 S3 N, i. S+ e
· 小巷南捕厅(四) 8 N2 B5 @& ?4 b; H. C7 ]% L/ G - B: |$ |! m6 x) B3 T 严凤英是著名的黄梅戏演员,她是安徽人,但是她又在南京生活过。严凤英解放前后的一段时期就生活在南捕厅巷,生活在甘家大院。她在这里学京剧唱昆曲,从她后来的表演中可以看出京昆艺术的影子。现在严凤英的故居仍然保存在甘家大院里面。 % M; Y H9 B) F) t( G" p4 f, E 她是怎么到南京来的呢?现在,甘家的票社活动又搞起来了,甘家乐社、甘家昆曲社每天都有活动,物是人非,但是热爱戏曲的人们仍然情牵此处。 Z# Y& S( D# i! M; u! X2 T- d 南捕厅历史街区代表了典型的南京市井文化。现在,修葺一新的院落和破烂不堪的房子共同存在,南捕厅这个小巷能够再现或者超越当年的人文景观吗? : v, v3 v5 ~/ o! C3 o$ ^$ l7 F( N1 a% y: p$ ]) i3 |% c : K+ z6 c" a1 X: o& V# w) O
(编导:方新中 摄像:王 燕)
) E4 G1 l( g) i$ [8 C& d5 J 0 M- g/ @ n% h1 n3 X2 H
首播日期: CCTV-10 2005年11月26日 17:55
/ s8 b8 M) S9 e* O3 C2 m
! Z4 D9 |/ ^ C1 P: ^, S9 ]3 A* ` 9 {. r5 P( y, p, @9 C" W0 K" }( m9 j+ O$ N6 q4 A. F: Z. p( t8 r. I4 R
. B& g- w8 l/ R+ h! O0 k- F+ b+ Y9 n' g( o" Y! B. B. o- a& j. N( S# A' j* c$ \/ @+ Y8 W, p9 T# n5 y$ }4 V) l, d: ^8 t L3 Y( W0 i4 R% Z
· 兵马司九号 (上) 3 A# \5 n) n( E8 \ , r5 E0 n/ ?- @3 h2 u5 P% x% a 北京市西城区的兵马司胡同里有一座老院子,院子里的建筑与周围的传统居民相比与众不同,但是近些年来在当地居民的眼中,它不过是一座由三幢小楼组成的大杂院罢了。但当城区改造的规划涉及到这座院子的拆迁与否时,一批身份神秘的访客忽然纷至沓来,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竭尽所能要使这座院子留存下来。这是为什么?这座老院子的身世之迷一旦间公诸于世,结果竟然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原来这里是北京第一个近代科研机构——北京地址调查所的诞生地。( W# M. Z1 D+ B* d" z- a" F ! ^% s, N( n! d9 D4 S6 u9 { ; P: I3 H; q" @ F4 ^ z9 J
(编导:于 鹏 摄像:梁成玮)
1 k5 P$ o6 x/ D# k- j1 u" v # u: b8 V1 C" r! k7 t, o
首播日期: CCTV-10 2005年12月3日 17:55
r3 P6 @9 d) @
, L8 w( Z# @; P8 Z2 _; O 9 k/ e! {, H! Z( G) R5 l% r8 k8 w) [2 e1 T/ v" h' d+ ?( V+ k# p7 l; [
% t9 ?9 F1 d4 } f; }( H6 j! Z4 \- k7 `( u3 W8 G. w/ {. Z) m8 {# }+ o2 d# n& l2 v, S' b! |9 H! {( ^! Q5 ^$ N) a- U0 G: \) N) i
· 兵马司九号 (下) + }9 q2 d" U3 _6 `6 F2 B7 k- B% ? D% n) b4 M 大多数人都知道“北京人”头盖骨的传奇故事,但很少有人知道当年发现这个世界宝藏的机构就在兵马司九号,这个今天看上去安静中显得有些凋敝的老院里。当年,就是这个机构在20世纪早期几乎承揽了全国的地质勘探和考古工作。在广阔无垠的荒野,财富、陷阱、死亡,时刻伴随着这支地质勘探者的足迹,今天9号院内一块遗存的石碑,上面记载了一段另人难忘的往事…… ! J- `' s2 [* K! U9 A3 X1 |1 x) m$ Q* g- E" N . i g8 L0 e3 ~
(编导:于 鹏 摄像:梁成玮)
* _, u/ ^- z5 X% \( C9 ?% h& t ! c1 I6 E9 l; Y' e; M0 {
首播日期: CCTV-10 2005年12月10日 17:55
6 `. A; w4 o/ s5 c6 @
3 ` l( Z( o' i4 o% C ( O# L3 J% }8 [; `9 g' ~8 ?- Y0 l o& N1 n; I" r" `+ @/ f8 d7 \ f. G& T7 S* p" G
/ e* D+ |& ?2 ~7 O! d' C, |# _' |: e: r) U3 f" c% j5 O$ m( L, U5 x. ~7 S' K' f, Q% a- N; y2 d$ g! a0 B: e' r: B0 u1 t1 n* @! g
· 打磨厂——一条老街的的回忆(上) 1 S, d1 Q" j7 ~6 p% F1 e# S/ m q1 g6 A% _7 P$ Y3 F1 s1 z 打磨厂街紧邻着前门楼子,东西共三里长,它不仅是曾经离着皇城最近的一条街,也是外城最长的一条街。打磨厂这条街明朝就有了,那个时候,碾房、豆腐房、酒醋作坊、大饭馆都自己磨面,需要大小石磨,开始在这条街上只有两、三个小石厂,后来发展到半条街,打磨厂的街名就是这么形成的,算算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可以说是北京城真正地道的一条老街。作家肖复兴在这条街上住了整整二十一年。今天,我们的镜头跟着肖复兴先生重新走过这条街,和那些见过或没见过的老街坊一起追忆打磨厂街曾经的繁荣鼎盛。+ q4 y! j+ } q7 [ 6 h, i& w+ M5 E 5 ~7 Y7 [+ B, w) g$ U4 k
(编导:韩金娜 摄像:孙 田 )
: P! J) E1 V1 O$ j- X% p& W / H% v6 L/ F8 `6 N/ q
首播日期: CCTV-10 2005年12月17日 17:55
# I, | X: l1 i0 s& \! r9 R
; j! x8 w3 [- V+ M' S7 D+ ~4 M' _2 R / J, U, H$ l0 d$ ^8 D7 t0 y+ [4 t; q1 X+ O6 M% Z+ i( `2 `: t
& X5 U4 @5 Z) m6 P: ~& J ! d( u- I1 v- e" X, v% z- O; q5 E1 F. D# a. z v% j i8 s/ L* E$ a/ ^+ @% W4 b$ o7 e/ G. v8 [
· 打磨厂——一条老街的的回忆(下) * _! c; f+ G2 U& [& r' y # ?+ ]$ i2 W7 H2 N w 打磨厂是一条明朝就建立的老街,由于身处前门地带,不可避免的繁荣起来。作家肖复兴先生1947年就出生在这条街上,在他的眼里这条街是有生命的,就像一个人一样,充满着它的喜怒哀乐。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沉静之后,面临着新与旧的变革,拆与建的尴尬,沉静的老街又一次变得不平静起来。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和肖复兴先生一起来感受这种变革,变革中每个人的选择和反思。- a# e7 H- V9 n5 p0 I2 A ; u* e" \$ [3 G, D1 X3 h% T % ?9 t8 `. V. Q3 e7 L; \
(编导:韩金娜 摄像:孙 田)
6 g. h7 ~1 W6 C; I! V , f8 @3 H" m5 O; |# j6 a
首播日期: CCTV-10 2005年12月24日 17:55
- V9 e+ I, z( V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5-12-20 2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家太晚看不了.可惜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7 22:53 , Processed in 1.13086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