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置顶帖“北京古塔集锦”开创了按文物类别制作专题的全新形式,让人看得过瘾。
论坛中众多高手能不能仿照“析津志”的做法,按自己感兴趣、有研究的领域也开个专辑?比如,针对北京的古墓,可按墓碑、石坊、华表、望柱、石像生、五供、宝顶、地宫等分类制作集锦。
针对北京的名人题刻,可做成康熙御笔、乾隆御笔、慈禧御笔、政治人物墨迹、文化名人墨迹、印章印玺等多项专辑。
等资料完备后,或可以“老北京网”的名义刊行出版,这种“用图片说话”的资料,较之《文物志》一类的书可读性强,定会受到文物爱好者的欢迎。
举报
支持先弄寺庙!居士请努力!
另外楼主的分类方法独辟蹊径,一个墓地居然分了N份……要按这种分法,至少还落了文河、神桥、碑楼、享殿、朝房、宫门、园寝墙、松树、月台遗迹、单个孑遗的王八、碎碑、碎石人手、宝顶三合土块、扔出来的地宫石门、单个供桌、华表柱、土坟头子、地宫废坑…………欢迎大家继续补充~~
楼主的分类方法独辟蹊径,一个墓地居然分了N份……要按这种分法,至少还落了文河、神桥、碑楼、享殿、朝房、宫门、园寝墙、松树、月台遗迹、单个孑遗的王八、碎碑、碎石人手、宝顶三合土块、扔出来的地宫石门、单个供桌、华表柱、土坟头子、地宫废坑…………欢迎大家继续补充~~
分类细点不好吗?我记得楼主还做过1个关于“赑屃”的帖子呢,不是挺好的吗。
无名鼠辈,我就等着了
楼主的主意确实好,但是很多东西在网上不宜把东西都露出来,免得被别有用心的人所用.我的塔贴只有照片,文字很少.
如居士的观点是大家能少发就少发,那我不同意居士的意见;
个人观点,
确实有些东西不宜发的网上,但到底那些该发,哪些不该发,纯属个人观点,
不同的朋友不同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定,而不是各自闭关自守,不相交流。
至于北京塔的资料,其实很多公开的资料很多了(除了极个别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和一旦公布资料会导致
破坏的),个人建议还是把公开资料和图片配合起来,让大家共同学习,效果更好。
同意!不就是发发照片嘛?塔这个课题都被人做烂了,不存在保守的问题!这种大众课题建议要搞就搞全了!
其实我并不是希望少发片子,而是提醒大家发片时注意.
塔当然可以公开,但有的主题单一个发没事,如果连起来图文并茂一发,就会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用.其实网上很多主题都只发了一半,例如只发照片,就是不说地点,或故意将照片发的不太清楚或很小.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5 15:02 , Processed in 0.148966 second(s), 17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