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成化七年(1471)重建。佛教建筑。圆,圆光,指佛、菩萨头顶放射出的圆轮光明。圆照,圆光普照之意。《宛署杂记》载:“圆照寺,在马鞍山,古刹。成化七年,太监覃祥重修。十一年敕赐今古。吏部尚书彭时记。”“以上离城约七十里。” 圆照寺坐西朝东,原有山门一间,面阔5.60米,进深2.75米。歇山调大脊,筒瓦砖兽,拔券门,门额有石刻:“敕赐圆照吉祥寺”六字,今山门无存。正殿三间带廊,面阔12.10米,进深9.43米,有踏步,硬山筒瓦调大脊,旋子彩画,彻上明造,五架梁,斜方格门窗。殿内有泥制菩萨一尊,高1.38米(今无存)。下为石制须弥座,束腰部有雕花,座高0.50米,宽0.65米。廊下有清碑一通,明代石碑二通,今皆无存。 现仅存正殿及殿内须弥座,正殿墙壁还隐约可见山石翠竹的壁画,须弥座雕刻精美。 



圆照寺后身为万佛陵园,其山腰处也就是圆照寺正殿正后方有一明代太监墓,墓主好象是尚衣监什么人,乃皇帝敕建。尚存墓碑、墓门,以及石牌坊上的两个石构件,据当地老乡说这墓与寺乃是一体,明清时皇帝去戒台寺、潭柘寺的必经此处,后来就成为了一个歇脚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