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923|回复: 20

即将消失的老北京玩意儿——鸽哨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5-20 2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0 2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即将消失的声音

消逝的声音

FHM小文

在北京生活了7年多,我仍然不确定自己听到过鸽哨。
确切地说,有一回在日坛公园,那人说,嗨,听见没,鸽哨!于是大家抬头,好象可以找见鸽哨的尾巴。但天空一如既往地乌涂一片,鸽哨和鸽子都没有踪影。于是大家做沉思状,好象去记忆的仓库里检查。究竟听到没有,就变成了自己也不清楚的谜。而记忆的仓库里,的确有鸽哨的尾巴,在某处列队盘旋,向某处滑动,倏忽消逝。那消逝的过程,在有和没有之间的模糊过渡,让人片刻发呆,就像在天空绕梁。只是,仓库管理有些混乱,已经分不清该记忆是刚才的北京,还是30年前的兰州,或者干脆来自电影《蓝风筝》……
关于天上的这件事,车前子写过一篇文章,《天上的音乐课》。文章因书而起,那本书,是王世襄先生的《北京鸽哨》。王老先生是位有情怀的人,善玩。车前子是位才子,知道什么是好东西,所以他从鸽哨说到了王老先生的智慧和寂寞。天上的音乐课,那想必是寂寞的。虽然,仅仅是40年前,鸽子和鸽哨还是北京人生活的一部分——那时候的生活,虽然扎根在平房,却延伸到了天上,非但不寂寞,还有风格、讲究、比试。今天我住在楼房,每天早晨被百犬齐吠之声吵醒,不用往下看,就知道骄傲的北京人正牵着哈巴狗和邻居打招呼:是的是的,我家贝贝可听话了。
我因此怀念可以抬头的生活。虽然以前在兰州,抬头多半是看鹰。现在鹰不见了,鸽子恨不得住在广场上,肥得像猪,鸽哨呢我是在照片上看见的。哦,原来是一个葫芦,或一排桶,而不是哨子!而且那么大,想想看,鸽子像驮了一壶茶,说飞就飞,多么轻盈。那些声音,因为制作的技巧,高低不同,音色也有差别,一群鸽子里,有五、六只驮着茶壶,就发出了合奏。这当然是音乐,用时髦的说法,是声音艺术。音调的高低,并非根据五声音阶,更不会是十二平均律,但总之要搭配,行话叫“配音”。鸽群盘旋的时候,声音就悠然而起,或滚滚而来,又或者无中生有,转眼间变化万千。想想看,天上也曾经是老百姓的生活空间!
关于鸽哨的聆听经验,多数人主要从电影得来。而电影,通常是配音,也就是电影配音的配音,或曰伪造。真的鸽哨在天上,那里没有反射和混响,也不被楼房阻断,地上的录音师不能剔除地上的汽车和空调,只能回录音棚伪造。但我最近一次听到鸽哨,却是几个英国人的录音。2005年我参与声音艺术项目“都市发声”,Peter Cusack、Clive Bell和David Toop一行3个老友,居然就在北京听到了鸽哨,还遇到了玩鸽哨的人,这应该不只是缘分,我想,谁让我不常往胡同里钻呢。再向前追溯,北京出生的Echo和她的德国男朋友演出,就用线栓着鸽哨甩,那声音很晕,像喝高兴了的鸽子。后来美国人John Myers来北京演出,也玩这招。总之为什么就不曾像传说中那样,走着走着,天空传来了鸽哨,让我的心就地解放?不知道。
据说中国人玩鸽子至少有1000年历史,而鸽哨有200来年历史;而且不止鸽子,风筝也曾经负载着发声装置,北方是弦,南方是哨,未来可能会有喊话器(晚报!晚报!)。可见声音艺术早就深入人心。对中国人来说,艺术首先是生活的艺术,琴棋书画,哈巴狗,妓院里的抒情歌曲和文学,等等。现在中国人还是中国人,但艺术集中到了798,生活压缩到了泥土以上、天空以下的位置,鸽哨呢就秀到了潘家园,被称之为瑰宝,迟早要被申请为文化遗产。
我们都知道,遗产跟死亡有关,鸽哨先得死了,大家才好谈遗产。声音最美的地方,往往在它消逝的过程,鸽哨尤然,可惜过犹不及,现在消逝得太狠,那种盘旋回转无限延伸的美,跑得太远,回不来了。就像是天空也被卖给了房地产公司,鸽子只好去广场喜迁新居,美化我们的生活……

发表于 2008-5-20 2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好玩意呀,这东西确实是越来越少了!

发表于 2008-5-20 2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有特色的收藏,但坚信不会消失[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8-5-21 08: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是小时候见街坊养的鸽子身上有这个,后来系统的了解还是从王世襄的<锦灰堆>里.

发表于 2008-5-21 16: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鸽子是不是觉得这玩意好?

 楼主| 发表于 2008-5-22 09: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板儿您现在干什么工作呢,感觉文章没有主题,流水帐。

发表于 2008-5-21 23: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08-5-21 16:43:20的发言:

不知鸽子是不是觉得这玩意好?

缝上后快的40分钟慢的隔天就适应了.有那呆的,跟没事一样,撒开了该干吗干吗去.

节选03年秋天写的一个小玩意儿中有关扁毛的一小段如下

回到北京我立刻就去饭店买了只烤鸭。我从小就喜欢吃这个,现在反而不怎么吃了。那时候我们家吃鸭子很少去店里堂食,都是我骑车去买外卖的带回家,我片。有一次我和大嘴他们在利康亚运村店吃饱了躺外边草地上晒太阳,我手欠用草把一切诺基的排气管给堵得死死的。现在想起来挺对不起人家的。而且在我自己有了车之后也格外注意排气管。

那次堵人家车管子是我们几个高中时代的最后一次聚会。之后我继续过我的暑假,大嘴上了大学,大牙落榜并且把自己的童贞给了一个比他大一岁的十九岁的姑娘。再往后呢,大嘴天天在学校喝酒捣乱,大牙报了补习班并且通过同学认识了他的空姐女友。也就是我们那小学校花儿的同学。

我在暑假的后半段仍然是去逛书店,泡鸟市,对新学期有一点儿恐惧,有点儿被老朋友们抛弃了的感觉。

我的确是失落了,整天没什么能让我觉着高兴的事情。天天放学拉着同学去和平里吃卤煮,那家伙还是个回民。真的,他妈妈是。就为这个他高考成绩还加了分。那时候和平里还没有夜市,就和现在也没有了一样。只是在市场的大棚外面天天有两个摊位,一个专卖卤煮,另一个是卖羊头肉和羊杂汤的清真铺子。我常在卤煮摊上喝隔壁的羊杂汤,反过来则从没敢尝试过。现在在北京基本上已经没有能让你坐下来吃东西的老套路露天小吃摊儿了,这让我很难过。

我那个穆斯林兄弟对自己的血统承袭知之甚少,他还是从我这里认识了易卜拉辛、穆萨和加百列,知道了什么是克尔贝,明白了自己是属逊尼的一支。在这之前他只听说过莫罕默得是得了猪瘟身亡的传言。我那时候对犹太教也不了解,没能够正他的视听,很遗憾。

而我是从一个大我十多岁的朋友那里了解到这些的。他姓马,我称他为“马子”,他的父亲是马班儿的元老之一。我在这里说的不是清华附中的那个马约翰班儿,那是一群用药过度的骡子。我说的是马连良的马班儿,马子的父亲就是马连喜,工花脸、黑头。老头子喜欢玩点子,儿子爱赛鸽。我有一次在马甸鸽市和他聊了几句,也不怎么的就一见如故了。他父亲出国机会比较多,他老婆又是旅行社的。结果他有那么一屋子的纯血赛鸽,足足两百多只。开始他送了我几对儿回血鸽玩儿着,慢慢地开始把纯血种鸽借给我繁殖。我从十五岁和他认识之后才真正对飞鸟的速度和耐力有了认识。在他的家里,我也第一次认识到,原来牛腿上的肌肉也能被炖得像乳酪一样嫩软和香甜。在我们的接触中,我不仅见识到了各种上好的干净菜肴,还偶尔接触到了这支流落部族的精神世界。原来流着奶与蜜的沃土是在洁净人的心中的,用来洗刷灵魂的也不仅仅是鲜血。

虽然我从马子那里学会了怎么把牛肉炖得比土豆还烂,吃羊蹄儿的时候要先用眼睛。但我最大的学获是分辨各种纯种赛鸽的产地和血系。说真的,我现在顶多能看出意大利人和拉美人的区别来,连日本人和高丽人我都分不清楚。可我却能清楚地分辨各国的赛鸽,连坦桑尼亚原生岩鸽和法国纯血鸽的回交品种都难不住我。而且,我还学会了相狗,并对猎鹰有了了解。

大嘴和大牙他们也吃过马子的牛肉和羊蹄儿。大嘴从此就爱上了紫盖儿和沙林,大牙却对马子的媳妇儿念念不忘。我则迫于父母的高压,在94年春天以后不再养鸽子,为的是专心复习准备考试。

我那时已经18岁了,面临这样的局势,我决定永远不再养鸽子。一直到现在我还经常在官园鸟市抬头看看,寻找那些挂着鸽铃在秋风中闲适而舒展的小东西们。那种一大群飞鸟在距离你两米远的空气中迎风悬浮,耐心地等待你去挑开活闸并允许它们降落的情况不会再发生在我身上了。我高兴听到羽毛划开空气的瑟瑟声,就和我喜欢听雨一样。我不喜欢《雨之节奏》的那种雨,那太轻佻了,慢版的也一样。我爱的是《雷霆骑士》的那种雨。风雨雷电,一样一样依次而来,延绵却又决断,令人愉快舒畅。我听的最过瘾的一次是2000年夏天的一个下午。从机场回来,在高速公路上,狂风、暴雨和闷雷以一个车身的距离追逐了我一路,最后我失败了。看着后面的雨赶上来,浸湿了车尾、车身、车头,然后超越,和我一同疾驰,我如鱼得水,放声狂笑,面目狰狞地嚎叫。

发表于 2008-5-23 0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流水账也挺有看头儿
 楼主| 发表于 2008-6-14 1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养鸽蓄哨是老北京的一景,许多北京题材的电视剧里面都有表现,可惜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已经很少见了!
发表于 2008-6-18 2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nbsp;老气儿的点子也基本上没有了, 而且平房越来越少,楼房养点子的极少,养的也基本上不飞了,所以就听不见哨响了。
发表于 2008-6-18 2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会这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了,葫芦做的吧?
发表于 2008-6-16 0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都知道,遗产跟死亡有关,鸽哨先得死了,大家才好谈遗产。声音最美的地方,往往在它消逝的过程,鸽哨尤然,可惜过犹不及,现在消逝得太狠,那种盘旋回转无限延伸的美,跑得太远,回不来了。就像是天空也被卖给了房地产公司,鸽子只好去广场喜迁新居,美化我们的生活……

 

 

心情好沉闷

[em01]
发表于 2008-7-11 1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业大哥,以上是你自己的藏品吗?看时间是06、07和08年初拍的,那么现在的藏品有没有增加?能收到这些,很不容易的!

嘉庆年间应该出现制哨名家,不知你这些是哪些年代的?

发表于 2008-7-12 1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4L的文章写得很好。
发表于 2008-7-31 16: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也,三联儿在此

[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8-7-30 2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古风在2008-7-11 11:51:34的发言:

正业大哥,以上是你自己的藏品吗?看时间是06、07和08年初拍的,那么现在的藏品有没有增加?能收到这些,很不容易的!

嘉庆年间应该出现制哨名家,不知你这些是哪些年代的?

都是自己做的,闲的无聊,哄着自己玩呗。

发表于 2008-8-6 07: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阵子去景山,向北望去就看见半空中一片鸽子在盘旋,当时就觉得有些恍惚,这才是我记忆中的北京。

发表于 2008-8-15 16: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缝上后快的40分钟慢的隔天就适应了.有那呆的,跟没事一样,撒开了该干吗干吗去.

缝上?不是绑?您给说说怎么安置在鸽子身上的?

发表于 2008-8-19 14: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40年前我拜师学习刻哨,结果刚有点成果就下乡了。当时老去东直门鸽子市(老被警察抄)看哨,记得老哨有才字的和祥字的。
发表于 2008-8-19 1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也是一位前辈,有礼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3 00:05 , Processed in 1.16150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