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67|回复: 13

[原创]8.28椿树地区胡同考察记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5-8-29 0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活动的目标是位于宣武区椿树地区的胡同,虽然在去之前,小作了一下功课,但路上心里却依然不能肯定,今天究竟还能看到几条像样儿胡同?这边的胡同改造,会不会让这次考察活动,像西内那样儿,成为又一次的废墟之旅。

; Y0 n" S, o5 f" [$ m& i

“秋老虎”让各位自动地把集合地点,调整在了琉璃厂的中国书店内。到达时,已经看到掌柜的,小苜蓿,飞哥,李大哥,胡胡,正方行和他的两位朋友。正一边享受着现代科技制造的一丝凉意,一边感受传统文化图书带来的精神上的补充。不久,老老北京和fenken老师也相继到来。

9 }# j" }( f9 k

书本上的文字照片,毕竟是历史的记录。眼前的才是“如今”真实的北京胡同。于是大家放下了手中历史。走进了今天的起点—西琉璃厂

a2 a8 U* u; n+ z" D3 s" G

西琉璃厂东起南新华街,西至南北柳巷,元代为修建元大都宫殿,烧砖瓦之所,原琉璃厂中有沟,有一桥连贯东西。桥东对厂东门,桥西对厂西门,故西琉璃厂旧承厂西门。后在明清两代成为了北京宣南商业文化的一个集中地。特别是每年的厂甸庙会,更是为琉璃厂的商业文化气息,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0 `% x9 |5 w3 l/ M1 U Z

作为北京宣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北京民俗旅游的一个亮点。琉璃厂仍是一派仿古建筑门脸,特别是西琉璃厂东口,“华夏书画社”的一座门脸式牌楼,几乎和“荣宝斋”一起,成为了琉璃厂的标志。

6 N; L9 J: h' c3 r2 a4 h6 M* x

胡同两边的店铺和小摊,出售的尽是古旧书籍,字画,以及一些工艺品。两边的摊贩虽然多,但很少见谁去卖力的吆喝,可能是琉璃厂的文化气息,让他们也自觉高人一等,不屑于上赶着,而有一种等待知音的感觉。这也体现了琉璃厂特殊的商业和文化之间巧妙的融合。

$ ~+ U1 a- q+ H9 w5 _6 `8 l

在琉璃厂西街101号里,又一座配有黄筒瓦的大殿,说大,也只有五开间,正脊上的吻兽已经面目全非。山门被门口的摊贩挡着,看上去不像原来的山门。院儿内被拆了一半,现在的已经杂乱不堪,看不出格局。具老老北京和fenken老师介绍这里是一座尼姑庵,供奉地藏菩萨。正方行灵活的爬到院儿西北柳巷停的一辆130上,俯拍下了院子。也许这一张照片,可以看出原有的格局。

% k" {$ U9 c5 k# |! [5 P

在琉璃厂簇新的仿古街过后,就是南北柳巷。这座庵堂,好像一脚急刹车,然后没有任何的过渡。眼前的景象已经俨然一片废墟。说是废墟,最恰当不过。因为基本上被拆的房屋,都只拆了一半,停下了。据住户讲,说是因为资金问题,暂时停工了。

1 ]* I7 n! D7 l. S+ Z: Q; h# {

前青厂胡同与西琉璃厂相接,顺着前青厂胡同一直向西而行,这时,鲨鱼匆匆跑来,刚刚决定不骑车,这回改跑步了。

7 _9 y% ^3 [& P

青厂亦是旧名,此地曾经为窑厂时,因取土而形成诸多大坑,日久成潭,史称“前青潭”。一直到民国时期,潭成为了荒圃,遂有民居建成,之后形成胡同,1965年改名为前青厂胡同。

9 V) c+ _9 e$ e; ?" {2 d+ h) J

在前青厂,有一座大院儿,里面私搭的房屋,再加上拆了一半,早已失了原有的格局,这个院子的面积不小。街门虽亦已残破,但很清楚能看出是一座金柱大门。据住户讲,这里曾经是广州商务会馆。院里种着一滕,上面结着几个很大的瓜,据住户说,这叫做砍瓜,因为瓜砍了一半仍然能后继续生存,故而得名,他们用这种瓜做陷儿。

5 z4 `6 f4 _1 C+ e9 _

在它的旁边,还有一座院子,街门是座小号的蛮子大门,带四个门簪。门口写着“此处危险请绕行”的牌子,向人们介绍着这座院子的古老以及保护的不利。

2 j y# d8 K0 T

在前后青厂之间,有一座院子,是周家大院儿。在院子里面曾有黄岩会馆和番禺会馆分别是3号和7号。现在院子曾经的街门已经被改造成为公共厕所,还可以看见曾经门楼上的天花。我在《南城旧址考察名单》和《2005年第一批新建改造公厕,免交城市基础设施费汇总表》上发现了它们的名字。原来找老会馆还可以用得上这样的资料.......

. d5 v4 l/ m' X+ {: y4 m; z

走到后青厂胡同,看到一片新绿,有老哥儿俩正在收拾藤子上的收成,原来是豆角,两位很熟练的把豆角儿摘下,扔进一个铝盆儿里。这时正方行的一位朋友,也不禁上去帮忙,并挂了一个小纸牌儿。其中一位姓韩的大爷,非常能侃,他跟我们说这里是都市里的村庄。接着给我们讲起这片儿胡同里的故事。

- U( Z. w+ k! ~' |2 z7 f

他说这片儿会馆非常多,最著名的要说是40号的江苏武进馆。老人回忆,曾经院子门前有两个大门墩儿。是个相当大的会馆。有三四进的院子。他还提到了已拆的永光寺街的江西会馆,按他讲,曾经里面就像大观园一样的漂亮。还有已拆的文物保护单位,椿树派出所。老人的语气里充满了惋惜,无奈与气愤!

% c" R! P' V, ^3 o

大爷还回忆道,原来宣武区的垃圾全部集中到这里,站在这里的垃圾山上,可以看到北海。然后部分分流到陶然亭,后来用烧完的煤球堆成了一座假山,他们就跟着车,去假山玩儿。

- u' ], {. {, A' B C4 @

告别大爷和他的“村庄”,小走了一程,大家坐下来休息,却不见了胡胡。原来胡胡寻访到一位住在顺德会馆里的大爷。他给我们讲起朱彝尊在这里的故事。

, s3 N+ i5 ^, e" p3 ~$ D" Z

当年康熙赏识他的文采,封他为“海内三布衣”,不算什么官职,也算受了皇封,也是四海闻名。会馆里面有个书房叫做“古藤书屋”,很有来头。每三年用六七天,用来接考取了功名的圣旨,平时闲置。后来康熙帝降圣旨,借古藤书屋给朱彝尊,并封他为“明史帮办专修”。让他在此处参加《明史》的修订。但著名的《日下旧闻》并不是在这里编纂。

) i/ y: w+ }5 `6 h4 [

现在此处归文物局,正在修缮当中。

; k7 W4 t+ J3 u' q

从这边“废墟”中走出来,就被楼房包围了。这时大家已基本被蚊子洗劫。最惨的小苜蓿,腿上已经全是包了,掌柜的在路边的药店,买了两管儿药,给大家涂抹。

% ~4 y+ g- ~' a- L* l1 S

接着便从山西街进入,继续今天的胡同之行。

0 ^6 q$ J9 ^ D, O

山西街,北起西草厂街,南至棉花下七条。明代称山西营,相传有山西兵营而得名。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慧生曾经在这条胡同里居住。

+ {' [& S( L: W" Y {

从口儿上看,山西街还是一条完整的胡同,可是越往里走,就会不断看到墙上的拆字。然后会看到大片大片如垃圾厂般的废墟。荀慧生故居门口,镶着介绍和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像免死金牌一样的保护着他。但在他的周围,已经是毫无生机废旧房屋了。

- f @/ [, T3 Y9 `

院子形成了点,胡同形成了线,很多的胡同遍形成了面。这好像也正为了保护胡同的三道防线,这片胡同正在被瓦解中,看到荀慧生的院子,感觉到退而求其次都已经很难,现在已经退守到最后一层防线了。

; e3 \0 i1 S* q/ P5 k4 s

直至走到棉花六条的时候,大家才找回了胡同的感觉。大家的“眼睛”,也终于有机会捕捉住一些美好的事物了。在棉花上六条的中间,一位老人在自家院子门前搭了一个“桥”形状的架子,横跨胡同两侧,上面种着葫芦藤子,形成了一个好似“过街楼”样式的天然棚子。下面摆着很多种的花草。老人独自地坐在“棚子”下面,悠闲的享受着这一切。而这次考察也基本告一段落。

5 h5 l" j3 Q8 I; C8 \

可能是走过刚才的旅程,使现在眼前的一切都是如此吸引人,除了墙上依然存在的一个圆圈和里面的拆字。而这些被判了刑的门楼,依然安静的站在那里,看曾经的“邻居”逐个的倒下,听胡同里的主人议论着它们的命运。

5 t1 c' T7 `2 W2 s& v. m 6 t5 m$ e+ {4 B S" [( b& u1 B + A4 D+ I7 @# x9 H;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20 5:20:14编辑过]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29 0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S0 x! I3 H/ H. z) |

- g- ^- [8 g9 i

琉璃厂西街101号地藏庵

$ M- J; X5 R0 U3 p# [

2 F' A% a: b/ E z/ n7 k3 V

, G8 _7 D4 s, k8 u. A X" \5 n$ a

山门已经拆去一半,后一半是被留下的呢?还是被剩下的呢?

 楼主| 发表于 2005-8-29 0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6 I4 K- }2 v3 g5 `

2 l. J$ H/ L' I* r: X e

都市中的乡村。勤劳的老哥儿俩,碧绿的豆角秧,拆了一半的街门。

7 N2 W- f0 _6 S) F6 a( u2 p2 B

& N8 d4 q0 O$ H1 x3 o) a: R% N/ h

' T! K3 \7 l4 m% K5 ^

老人用嘴,用手,生动的给我们讲述那时的胡同、那时的北京。

4 t" R+ c1 ^2 k0 f

" A+ f8 p, ]0 M% H$ o- W

8 K {6 X$ Q5 ]5 i' M R& q% C$ H

棉花下六条的另一座村庄。

发表于 2005-8-29 0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很详细,晚上我也传点照片。
发表于 2005-8-29 0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想去
发表于 2005-8-29 1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真棒 一口气看完的~ 一会儿给你补两张照片
发表于 2005-8-29 1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S" a/ f' w5 e5 {+ w- U" C 1 y& A# p$ Y. b8 w* G0 ^山西街19号-被主人丢弃了的布娃娃 静静地 躺在曾经的家里. I( ]4 s: `/ `' T5 f. u # S+ u5 n: Z9 V4 ^* F. r5 q+ x. u * G/ I/ h, e+ Z; |8 r # H& }" P" o5 H1 o$ e1 Z- }棉花某条-这就是虫子所说得满街满眼巨大的拆字 刺痛的 不仅是眼 更是心 更何况 这并不是没有生命的砖瓦 是有着活生生的人生活在其中的 活的历史啊 X4 s6 c% ]# c7 S 9 @( l+ n; h" O$ R' `" {* \: D, u/ a& ~5 I 8 w9 O! Z- [+ G/ x 棉花上六条东口-历史可以记录 但是无法重来
发表于 2005-8-29 1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座黄筒瓦大殿后面只剩下些残墙, 看样子应该不属于与大殿同一时期的建筑. 西面是一个简易废品收购站, 院内堆满垃圾...
发表于 2005-8-29 1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 后鲨和我也拍了那个布娃娃.

发表于 2005-8-29 14: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thumbs up!![em17][em17]

/ e, L1 s9 Z- N: ]& h/ B. q

哈哈~~我那个布娃娃构图构砸了...自己留着检讨不拿出来献丑了 小苜蓿这张当真不错。

. ~( ~0 ]0 }# T# s+ s4 [

虫子的文章绝对具有文献价值,咱们得考虑版权保护哈!

0 }6 G+ i% t: \5 c5 J* c

苜蓿每次的照片都进步神速! 第一,二张的构图都很不错.尤其是拆字的那一张..我拍了一个下午也拍到一张有感觉的,汗颜了

* a1 e# G6 c( i [# n

我觉得再拍胡同,画面里还是要有人,一有人,画面立刻就活了。

8 F9 N9 f' |4 L3 D$ J! X

还有我特别喜欢苜蓿这次对照片的处理方法,能不能帮我说说是怎么处理的?

0 ^( }/ E* B6 }+ y

特别是拆字和第三张那种,部分保留彩色,部分处理成黑白的,是怎样在做出来的?

' w7 ]2 {" r, {

我非常需要这种方法!多谢啦!哈哈!

( W* f1 a2 P) J+ a3 l6 ~7 ]. 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29 14:53:09编辑过]
发表于 2005-8-29 2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子!

但是,一定注意安全呀!

另:一年前我也拍过一个布娃娃,娃娃坐在哈尔滨一座拆了一半儿的老楼的二楼一个破桌子上。

发表于 2005-8-30 0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后鲨同学:我也是无意中乱弄才发现的。。。我没有ps 如果你是用的ps的话 按ctrl+L就行了 只是调整了一下饱和度而已

那只布娃娃 当时给人感觉真的太凄凉了 有无声控诉的感觉 也难怪大家都会拍下来 我那张背景太实了。。。

发表于 2005-8-30 1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棒的一篇椿树胡同考察记,虽然我没亲自去,但是看后此文如同我也参加活动一般,深有感触......
发表于 2005-8-30 1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拍的都很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9-27 08:40 , Processed in 1.154947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