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主要原因有三个:
1、辽金元时期的居民主要居住在南城,修南不修北主要是保护他们。
2、皇家祭天场所------天坛建在南城,为了更好的保护它。
3、工程巨大,北方战事不断,国库匮乏,再加上修明陵及失火后的故宫等都需要钱,明政府无法再支付修全部外城的巨额开支。
鄙人的总结,请各位多多指教
恩,长知识
原来设想外城将内城完全围在里面,形成一个回字形,等到工程开始后才发现实际工程量远比设想的要大,人力物力财力都负担不起,于是只得决定先修建南面的城墙。
外城基本有三面墙。南城墙长7950米,东、西两端南北方向的城墙,各长3100米;由于外城比内城宽了1300米,所以在外城东西城墙的北端各修了一段约650米左右的城墙,与内城的东南、西南角相接;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北京城独特的“凸”字形布局。
那修了日不完了
干吗修成凸啊
也是。不知当初是何用意。可能如前面有人所说,想把老城包在里面,修成回字形。
但当外城东西墙已修之后,北边却不再修了,所以只能连接成“凸”字形了。
可真要是那样修成了,北部新老城墙之间的距离岂不太近了?(也就是说北部老城并没扩大多少)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4 20:42 , Processed in 0.136195 second(s), 18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