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 V. f1 F. ]# _
太原新闻网 2005-07-05 10:11:10
0 w+ }) m! I5 ]0 |- D 来源:新京报 ' Y/ ]/ i9 o" G* b. h4 V
在连日高温的北京,人们突然发现,那些刚被当成健康住宅标志的漂亮的飘窗,气派的玻璃阳台,变得那么脆弱和华而不实。夏季炎热的阳光轻而易举地就穿透了那薄而透明的屏障,裹挟着热浪卷进屋子每一个角落。我们不得不一大早就开起空调,昂贵的电费成了必须的开销。此时,那些被嘲笑的老房子却显出了优势。比如那些进 ( ?( ]$ E& |2 x5 ]7 z3 W
# l0 X" t$ S% l& ], E; M0 ~
, e% a* l: q8 Z' j" _& R* z ], Y
深较长窗户较小的房子,虽然光线不如新楼,保温效果却好得多。单纯追求大面宽,短进深、通透性强、采光面积大的所谓“健康住宅”,必然伴随着居室极差的保温性,伴随着空调的高使用率,伴随着城市居高不下的能耗。
3 T Z. y. C% e0 J 怀念那不需要空调的时光 ) m: P$ Y! C5 d+ q% U$ I
沿着北京城转一圈,就发现几乎所有新盖的楼房都是一色的落地玻璃窗,在耀眼的阳光下如千万面闪闪发亮的镜子。面对越来越多室温极脆弱的居室,节能的雄心恐怕多仅为纸上谈兵。虽然北京兴起“空调26℃”行动,政府官员也时兴开会不打领带,但在巨增的耗电量前,这种节约行动仅是杯水车薪。缺电的城市就如一个病入膏肓靠输血维持生命的病人,难以还原为能自己造血的鲜活生命,空调与我们的生命如影相随。
' s$ f6 H# S5 m2 N4 _& e) E" \ 多么怀念那不需要空调的时光,怀念那绿阴掩映着的高高屋顶,怀念那深深院落中的老宅子。在炎热的夏天回到四合院,迎接人的必是沁人的清凉。四合院嵌在细细的胡同中,因为树多,胡同如同掩映在排排参天大树下的林中小径。从晒得发烫的马路拐进胡同,立即就会感觉到爽爽凉意。错落有致的砖雕屋顶笼罩在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下,漏过树叶的阳光星星点点洒在院子里,就如院子的灵魂,而不是烤人的妖魔。老房子凉快多半还因为院中多大树与花草,北京再贫穷的小院,也不缺少繁盛的花花草草。有了大树与花草的保护,热气就不那么容易穿堂入室。老宅子的墙真厚,顶真高。虽然顶棚上糊的纸已发黄变脆,但粗如面盆的房檁依然坚硬如磐石。在那些历史悠久的屋顶下,一辈又一辈的人摇着大芭蕉扇过了一个又一个夏天。在久远的年代里,别说空调,就连电风扇都用不着。
- q# Z; f) H) r1 M1 Q2 B! R# M 北京市中心的胡同区,温度明显比高楼聚集的住宅区低,胡同区的空调也明显比高楼区少。如果不是被高楼包围,也许胡同里就不需要空调。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最近对媒体说,北京四合院这样的古建筑,能耗比其他建筑都要低。 . t- x2 z5 J9 _ @3 M& U
“城市森林”的覆没,如同消灭了一块巨大的天然吸热海绵
% V1 l) J& S8 w% x2 Y 可惜,在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雄壮口号中,开发商正在快速消灭胡同四合院这样真正的节能建筑。随着大片胡同区的快速消逝,与四合院共同成长的千万棵大树也消逝了。“城市森林”的覆没,如同消灭了一块巨大的天然吸热海绵。胡同的废墟上盖起了密集的高大住楼群,灰色森林取代了绿色森林。水泥森林不能吸热,却是一个个巨大的散热体。楼群带来的热岛效应,逼着家家户户都装上空调,空调又使城市温度更高。大片拆除老宅子,大批居民被迫远迁郊外,城市边缘大片农田被毁掉盖上了延绵不断的楼房。 3 F6 p9 a4 q9 L0 {3 n
迅速扩大的城市,离大自然更远,难以再自我调节温度。 # f2 }! ?8 f( L9 E
到世界著名城市看看,发现人家那儿的老房子多着呢! + m# s2 a/ W& Z @
人家把老房子当宝贝留着。在伦敦和巴黎,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建筑都保存维护得好好的住着居民。透着历史苍桑的楼房中,小玻璃窗上遮着雪白的纱帘。人家没有大拆大建闹得百姓居无宁日,人家安安静静干干净净地过日子。为了环保与节能,巴黎许多人家都没有空调。我们的城市多半像个大工地,大量建造着今天新潮、明天就成为建筑垃圾的大楼,大量复制着没有任何个性的所谓世界级建筑。有的高层公共建筑每天的维护费用就高达百万元!
" k4 Q9 V- p$ T, t4 c H8 a* K 大拆大建抹去了中国城市的个性,也是真正的能源杀手!
7 _, E% z! ]+ P' I 与其紧赶节能建筑时尚,不如停止大拆大建 " U6 P* y* B1 I# L" V1 T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工地,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16亿至20亿平方米,超过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新建建筑超过80%达不到节能标准,建筑能耗惊人。
, C7 g$ }( E" b/ k2 ~9 C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国际能源项目主任罗伯特·瓦特森认为,目前中国建设速度惊人,从人口和自然资源的拥有量来说,中国本应走的是能源和资源高效利用的城市化道路,但现在的趋势却偏离了这一方向。去年中国消耗了占世界产量36%的钢材和50%的水泥,建筑内空调能耗占到中国一些大城市高峰电力能耗的60%左右。他还认为,中国城市发展不应该走美国式的蔓延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土地利用的分散和对私人汽车的依赖。现在美国一些蔓延度极高的城市,如亚特兰大,由于地面的不渗透性造成的缺水,已经严重影响了几百万居民的用水需求。
4 `! p) i$ N7 V F' z" A) F 当建筑节能成为一个时尚的话题时,北京的确盖起了一些样板节能建筑,但大部分价格贵得惊人,如三环路上某个可以不用空调的小区,每平方米的价格是一万元,普通百姓不吃不喝几辈子也买不起。 ( i% Y; w% J% \/ P+ D1 h
与其紧赶节能建筑的时尚,不如停止大拆大建的城市改造模式,多保留那些蕴含城市个性与历史的老房子,小心呵护它们,让百姓安居于其中。对于历史造成的无房户,政府早该拿出有利于城市发展又合乎人性的解决方案,不要让开发商打着危改名义把好房坏房一起拆。
' E: z5 }( [& _! C 尊重城市的文化与历史,以最低的成本让公民安居乐业,立法止住大拆大建之风,如此节省下来的能源,绝对是一笔可观的财富,或许比大干快上建造节能住宅更重要得多。 / W# ~; e/ r. Y2 n5 N2 c/ K
* x5 z1 f K' X' w E7 A# ]
作者:陈晓凤 责编:田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