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07|回复: 1

[原创]闹市口与都城隍庙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3-3 2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闹市口这个地名已经在《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和《京师坊巷志稿》当中都已经出现了。《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在西城阜财坊中有闹市口 1。在《京师坊巷志稿》中,则记载了南闹市口,并且写道“迤北为四道口,又北为半截碑,其南接天仙庵2。”

查相关地图得知,南闹市口、北闹市口两个地名都存在。1950年的地图上3 从沟头向南,一直到邱祖街、报子街一线为北闹市口。向南则相继为半截碑和罗圈胡同。石驸马大街向南,经过天仙庵为南闹市口,而后止于月台胡同。这与《京师坊巷志稿》中的记载是一致的。

但是在民国初期的某些地图上,南闹市口的位置则更名为“南闸口市4” ,令人颇为费解。这一期间大概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或稍早,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大约十几年的时间。但是民国初年的地图上却保持着南闹市口的名称5 。如果按照这几幅地图分析,那就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南闹市口这个地名,自从在《京师坊巷志稿》中——也就是清代成书前后——出现以来,只有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更名为“南闸口市”,而后恢复为南闹市口。

经过以上的分析,可以试图作以下的推向:明朝的时候,闹市口的地名就已经存在。清朝时,分化出南闹市口,北闹市口。民国时期,南闹市口短暂被讹成为南闸口市,具体原因待考。那么就有一个问题存在了,为什么会有闹市口这个地名出现呢?

闹市口这个地名恐怕要和在其附近的都城皇庙有关了。某某口这样的地名结构在北京的地名中还是很常见的,比如珠市口、鲜鱼口、新街口等等。顾名思义,口就是路口的意思。新街口就是新开街的路口6 。按照这个逻辑推理,那么闹市口就应该是某个市场的入口。按照张清常的说法,这个市场可能就是都城隍庙旁边的市场。

既然是这样,就有必要先说明一下都城隍庙的来龙去脉。都城隍庙是清代的名称7 ,庙址最初为金代古刹。元称佑圣王灵应庙,明永乐中为大威灵祠,清朝称为都城隍庙。

所谓城隍,按照字面意思解释城就是城墙,城墙外围挖有壕堑,有水的就叫做“池”,无水的便称为“隍”。那么城隍就是环卫城市的围墙和壕堑,引申为守卫城市的神明。明太祖朱元璋册封城隍神爵位,并规定所有府州县都要修建城隍庙。城隍神在每年固定的期间还要被祭祀和出巡,于是这样的宗教活动,就演变成了在庙宇附近的集市。都城隍庙周围的集市格外热闹繁华,这在很多文献上都有十分详细的记载。《京师坊巷志稿》中引《燕都游览志》:“庙市者,以市于城西之都城隍庙而名也。西自庙,东至刑部街止,亘三里许。8” 最盛时,绵亘十里。《宸垣识略》中也有相同内同的记载 9。《帝京景物略》中更是不厌其烦的介绍了城隍庙市中,琳琅满目的商品10 。每年五月初一,还要接受大兴、宛平两县城隍的朝拜,也就是所谓的城隍出巡。出巡的时候,由于街道狭窄、人群拥挤,事故频频发生,以至于有“闹市口常闹事”的说法 11。

如此规模的集市,可以称得上闹市了。都城隍庙在旧刑部街,被称为城隍庙街,也就是现在位于电报大楼与中央银行后身的成方街。所谓的闹市口与这条街相交,所以才被叫做闹市口。但是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只有这条南北的街道被称为闹市的入口,而不是其他的街道呢。

个人判断认为,闹市口向南的东西太平街,原本是金中都的崇智门所在地,现在右安门外,就是金中都的景风门所在地。因此从闹市口一直向南,经过现在的长椿街、牛街、右安门大街,就应该是当年两个城门之间的大道,也就是金中都时的南北通衢。沿着这条大路一直向北出崇智门,就可以到达金中都的离宫广寒殿,也就是现在的北海公园。这样一条交通要道,应该是在金代就比较繁华的。

元人灭金,金中都多次遭到大规模的破坏,以至于忽必烈计划在北京地区建设大都的时候,不得不放弃了金中都,而改在旧城的东北方,以金国离宫广寒殿为中心建设新的都城。那么出崇智门向北,就是连接金中都与元大都的唯一主要通道。那时元朝还经常命令居住在旧城的富户搬迁到大都,由此可以推断,新旧两座城池之间的交往还是很必要的。初建大都时,即改建了都城隍庙,那么旧城与新城的人想要到城隍庙祭拜,都是需要通过闹市口这条南北的街巷的。如此说来,这条街巷被命名为闹市的入口,应该算是名副其实了。

不过,都城隍庙在光绪初年被焚毁,仅存后殿完整,后来只修复了正殿,以供祭祀之用。从此都城隍庙的庙市也就衰落了。但是,闹市口东侧瞻云坊附近的商业却因为都城隍庙庙市的影响逐渐发展起来,形成了西单商业区,直到今日仍然繁华。

1958年为了扩宽长安街,拆除了报子街和旧刑部街。以前的城隍庙街也就谐音成了现在的成方街。残存的都城隍庙建筑现在是成方街三十三号,被列为市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前,这条街东起大沙果胡同,西至二环路东侧,一度是一个农贸市场的所在地,人来人往颇有人间烟火气息。不过后来,在二龙路地区建设金融街,然后又有闹市口大街的危改工程,为了清理城市环境,市场又一次消失了。

-----------------------------------------------------------------
 1《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第11页 [明] 张爵 著 北京古籍出版社 1982年第一版
 2《京师坊巷志稿》第72页 [清] 朱新一 著 北京古籍出版社 1982年第一版
 3《1950•北京市街道详图(复制版)》(郑奇影 杨柏如 编制 亚光舆地学社 1950年出版) 中国地图出版社 2004年8月第一版
 4《北平市全图》苏甲荣编制 (日新与地学社出版) 中国地图出版社 2006年版
 《新测北京内外城全图》中国地图出版社 2006年版 此图为再版图,时间为民国十年十二月(1921年),初版时间更早,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
 5《北京地图MAP OF PEKING》中国地图出版社 2006年版 成图时间及作者未注,考证为民国初年,是民国建立时的历史写照。
 6《北京地名典》第135页 王彬 徐秀珊 主编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1年3月第一版
 7关于都城隍庙的命名时间还是有争议的。今人高巍等著的《漫话北京城》中称:“天历二年(1329)正是改称都城隍庙。”(见该书第300页 学苑出版社 2003年5月第一版)
 8《京师坊巷志稿》第135页 [清] 朱新一 著 北京古籍出版社 1982年第一版
 9《宸垣识略》第138页 [清] 吴长元 辑北京古籍出版社 1983年12月第一版
 10《帝京景物略》第161—170页 [明] 刘侗 于奕正 著 北京古籍出版社 1982年12月第一版
 11《漫话北京城》第302页 学苑出版社 高巍等著 2003年5月第一版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7-3-3 2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闹市口做为"闹市",应该是起于辽,盛于金,衰败于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3 23:48 , Processed in 1.12455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