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是啊,这个“各”是虚字儿还是有讲儿?
光豆各庄北京就有好几个呢
我家在北豆各庄
就是"个"字.
华北地区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因战乱导致人口大量死亡或流失.造成地广人稀的局面.
战乱过后,陆续有大量新移民迁入.租种地主的土地,或干脆开荒.
地主是原来的常住民,已然形成气候,存在村落且有名.这里譬如叫"张家庄"吧.
新移民落地生根,经过几代繁衍以后逐渐壮大起来,在张家庄附近形成新的村落.也不排除甚至比老庄户更大.
作为客人,为了不忘记张家庄老户的关照并表示客人对主人的尊重,一般把自己的村名命名为"张客庄"或"张新庄"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名经常发生演变,"张客庄"变成了"张各庄","张新庄"变成了"张辛庄"
也不排除甚至出现老的主村落已经消失,而客村落反而顽强地存在下来了的情况.
也有主村落虽然还在但又改了名字的情况.这种主客关系就不好溯源了.
无论如何,村名带有"各.辛.小"的往往如此.
你看一下北京各区县的地名志就知道规律了.
另外井儿兄那表怎么整的教给我
“各”和“家”是不是在古音或者方言中读音相近呢?
也许“张各庄”和“张家庄”是一个意思?
把下一行添加到签名里,高和宽可以自己调.不过你注意农历现在是错的.因为我没有去注册,盗用了9941的链接的缘故.
<embed src="http://www.9941.cn/moban/zhong/23.swf" width="260" height="260">
1.确实也有一种说法,
说“个”就是“家”的原来的音。张家庄就是张各庄,而且是语言专家说的。大意是“家”的古音读“ga”,经历了ga->gia->jia的演变。现代汉语一些方言中“家”仍然存在古音,例如广东话读“ga”,江浙话读“gu”
2.问题是研究史地的学者却指出,
北京带有“各”字村名的形成,多始于明,少见于清,一般为迁移民到达此地后出现。
---------------------------------------------------------------------
"各"在这里是依附于"张家庄"但是又"有所区别"的意思.
因为客不能压主.也不能冒用人家的村名.
通常,在"张家庄"里,张性肯定是大姓,但是“张各庄”里可以根本没有姓张的.
近年来,地名有简化的趋势,例如“张家庄”可以简化为“张庄”(城南的方庄即是),但是带"各"字的不能简化.
PS:北京的地名虽然挺复杂,但也有一定规律,当然也有的莫名其妙.除非你知道它的历史沿革.
全国各地村名的沿革非常复杂,各个地区具体情况不一,因此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统一规律。
现以通州地区为例,有以下几点可以确定的。
1. “X辛庄”就是“X新庄”,村名出现于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5次大移民潮之后。
确是依傍老村庄而诞生出来的。
在清朝入关后因犯忌(爱新觉罗),改“X新庄”为“X辛庄”。
属于改字不改音,兼有教育后代不忘前辈创业之艰辛的意思。
2. “X各庄”和“X家庄”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从属关系。
有一种说法是,明初新移民到来之后,为了立足生存必然要尊重老村民。
对于老村里的首富名望大户,不仅不能得罪而且必须仰仗。
所以常称老村的首要之户主为“X家哥”,
例如“张”家在村里称首,移民就称此家户主为“张家哥”,不呼名字以示尊重。
谈到“张家哥”所住的村子时,习惯地称为“张家哥庄”。
此类村名后来简化为“张哥庄”。
清朝入关后因为犯忌(阿哥),改“张哥庄”为“张各庄”(应该是统一行动)。
因为移民口音的关系,“各”字个别的也可能发生变化(姑、古),如高古庄、施姑庄。
3. 通州地区的“X家庄”一般在清初以后出现,多是清政府“跑马占地”后,满人染汉习改汉姓的结果。
后来“X家庄”一般都省略“家”字。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4 20:47 , Processed in 0.145717 second(s), 17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