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35739
帖子
阅读权限8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10-1-1
最后登录1970-1-1
|
引言:一條胡同的時空穿越
! a9 l k, B9 c' k在北京東城區雍和宮附近,有一條看似普通的胡同——炮局胡同。它的名字帶著火藥味,歴史卻遠比想象中厚重。從清代的軍火庫到民國監獄,再到今日的市井民居,炮局胡同像一塊活化石,見證了北京城的變遷。而矗立在胡同中的碉樓,更是這段歴史最沈默的見證者。
) W2 k( `, ~, S7 k; n4 ~
2 I) m& c/ v7 v3 h( D- \. |7 U一、炮局胡同的由來:從“炮廠”到“監獄”
2 u9 |# w2 {6 M1 ^7 X1. 清代:軍事重地的誕生
4 Y$ E" A* ]4 l8 m( l - 炮局胡同得名於清朝雍正年間,此處曾是“鑲黃旗炮廠”,隸屬清廷工部,負責鑄造火炮、儲存軍火。
- Z. s8 {& u$ _$ K - 因臨近雍和宮(原雍親王府),此地為皇城防務要地,“炮局”之名由此而來。 & w# z0 y( S3 P6 p
: m, p+ q l# M& M: d: z# x: P
2. 民國:監獄的陰霾 $ T# r. U0 ?' O* \
- 清末炮廠廢棄後,民國政府將其改造成“陸軍監獄”,後成為“北平陸軍反省院”。
4 b! _. W2 N$ d - 為加強監控,監獄四周修建了高大的碉樓,這些碉樓至今仍零星矗立在胡同中,成為歴史的“哨兵”。% m9 k- f2 q/ b
- 這裏曾關押過眾多政治犯,包括抗日誌士、共產黨人等。
0 R8 y9 ^7 _1 i0 v/ N9 m
, ~# I% p/ R4 w/ z0 ^. n8 o. P( E3. 日據時期:黑暗記憶
5 e+ F0 I, }3 \( }9 K8 B2 `+ G - 抗日戰爭期間,日軍將炮局監獄作為關押中國抗日人士的場所,圍墻上的鐵絲網和崗樓至今殘留痕跡。
" ^% ]! g% O. H. `' f6 R5 K G, n/ [5 B, C; X0 W& x
`1 }- b1 p7 z1 s6 u二、1949年後的炮局胡同:從監獄到特殊場所
d6 S9 L' i8 C7 n1 a1. 新政成立初期:延續監獄功能
5 b+ I7 b0 a/ @, x - 1949年後,炮局監獄由新政府接管,初期仍作為北京市公安局看守所使用,關押各類犯罪嫌疑人。
6 n: i* X; c: }8 Y' H0 [% v - 在50年代的政治邉又校@裏曾關押過一些被劃為“反革命”或“右派”的人員。
: ^$ W/ T e' B! b! z# X. F/ l
- p/ ]0 H) j5 q' f9 f- s F) p2. 特殊歴史時期(1966-1976)
' i! x: h9 g0 \$ o2 H9 l - 文革期間,炮局胡同的看守所功能依然存在,成為關押政治審查對象的場所之一。
! ?- U8 z" j' B - 由於靠近北京市公安局,這裏的管理較為嚴格,許多被批鬥、審查的知識分子和幹部曾在此羈押。
$ R. i4 G* I! ^$ Q+ V# V7 R+ l) z) D4 y! M
3. 改革開放後:功能轉變
7 B; N$ [8 X7 d0 e! T - 80年代後,隨著北京市監獄繫統的調整,炮局胡同的看守所功能逐漸弱化,最終停止使用。部分建築被劃歸北京市公安局下屬單位使用,但監獄的主體功能徹底結束。; ^# B# L1 Y0 O; ^2 `
1 L& s( p/ Z' e. C, G% b1 g
& o* C6 m, U k三、胡同裏的市井煙火 ; J( d0 i4 Y5 E1 T* a% V# }) R
1. 建築遺存:歴史的碎片 : W3 l0 j0 K; i0 g( N. P
- 炮局胡同21號曾是監獄主體,現存部分灰色高墻、崗樓和鐵絲網,成為胡同最醒目的“傷疤”。 % z2 K9 `. Y4 ?9 y8 ^& o9 }0 U9 w
- 其中一座碉樓被改造成民居,居民在歴史建築中生活,形成奇特的“古今共生”景象。
$ s8 d2 j( b( q n8 n# e$ ^ - 胡同內仍保留老北京四合院,但多數已改建為雜院,居民在歴史縫隙中生活。
* {0 \; y/ M; ?9 i" Z' V$ |- Y7 l& M: n$ z
2. 市井生活:新舊交融
- B, H9 R# @2 T0 }, I5 ]1 | - 如今的炮局胡同是典型的北京老城風貌:大爺下棋、大媽買菜、外賣電動車穿行其間。
% H1 |- t$ h5 G6 h8 w1 M8 g - 胡同西口的“炮局工廠”青年旅捨,由舊廠房改造,吸引背包客來此感受“監獄變民宿”的奇幻體驗。
% w6 b2 n1 G8 Z) x/ S1 { - 碉樓下的空地上,常能看到老人曬太陽、孩子玩耍,歴史的沈重與生活的輕鬆在此奇妙交織。3 i5 X6 E, h0 [
" ^$ W2 f- v* z# n7 p; Z4 f5 x2 a* N
3. 文化符號:搖滾與藝術
! b' R. l# {' i/ E; u+ { V - 因靠近雍和宮和五道營胡同,炮局胡同成為文藝青年的“探秘地”。
# V! `% ]. {6 D8 E, U& I2 y! T - 附近曾聚集多家搖滾酒吧,隱約延續著北京地下音樂的反叛精神,與碉樓代錶的禁錮歴史形成鮮明對比。
8 N# W4 P, Q) r7 c' S7 H+ H
' \1 @8 M n. E+ s9 f- z( d0 h5 j! m# X" ~. c/ {! a
四、炮局胡同的當代意義
0 ~* n; P7 {2 k7 h% p0 K# ~1. 記憶的保存
. m1 t6 U! s% N" m3 J - 炮局胡同的監獄圍墻被列為東城區文物普查登記項目,但缺乏繫統保護,部分碉樓被居民自建房屋包圍,部分墻體被居民自建房屋掩蓋。
% y% H9 ?0 X$ O' d7 E - 學者呼籲將其作為“城市記憶”活化利用,如在碉樓內設立小型歴史展覽,讓更多人了解這段往事。" B. E9 r: `- _& `
* Q, d6 A3 c; D! `8 n
2. 城市的縮影 $ x; {' p5 a, C1 h1 e
- 從軍事、政治到市井,炮局胡同的層層歴史,正是北京城“拆與留”矛盾的縮影。
+ ~+ X5 ~0 L. }6 A0 C$ ` - 碉樓的存在提醒人們:歴史不應被遺忘,而應在現代生活中找到新的意義。
3 \& T8 ?: ~# k - 居民對胡同的感情復雜:既渴望現代化改造,又捨不得這些承載記憶的碉樓和老墻。
% E" X* h8 b2 \/ H9 Q8 h) T' J, P4 ?& F5 M3 d: g
5 y: R" E+ S" q# N- X0 D# f+ J/ N結語:碉樓下的北京記憶
/ D' b2 l" p4 o; b6 X l H炮局胡同沒有南鑼鼓巷的商業喧囂,卻以沈默的磚墻講述著更真實的故事。在這裏,歴史不是教科書上的名詞,而是普通人每日走過的路、觸摸過的墻,這些碉樓曾是監視與壓迫的象徵,如今卻成為孩子們捉迷藏的角落、老人閑聊的背景。或許,這就是北京的魅力——歴史從未遠去,它只是換了一種方式,活在尋常百姓的日子裏。它的價值正在於這種“未被消費的原始”——一座城市最粗糲的記憶。 5 w4 |% w( _" D% H1 f2 _
, }4 S8 I( d, b8 [& C8 a2 ~# Q" Y' I
|
-
2025-3-29 “炮局胡同”拍記活動:從清代軍火庫到市井記憶
-
2025-3-29 “炮局胡同”拍記活動:從清代軍火庫到市井記憶
-
2025-3-29 “炮局胡同”拍記活動:從清代軍火庫到市井記憶
-
2025-3-29 “炮局胡同”拍記活動:從清代軍火庫到市井記憶
-
2025-3-29 “炮局胡同”拍記活動:從清代軍火庫到市井記憶
-
2025-3-29 “炮局胡同”拍記活動:從清代軍火庫到市井記憶
-
2025-3-29 “炮局胡同”拍記活動:從清代軍火庫到市井記憶
-
2025-3-29 “炮局胡同”拍記活動:從清代軍火庫到市井記憶
-
2025-3-29 “炮局胡同”拍記活動:從清代軍火庫到市井記憶
-
2025-3-29 “炮局胡同”拍記活動:從清代軍火庫到市井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