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74|回复: 26

[宝岛台湾] 台灣桃園大溪老街[含26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3-6-20 18: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溪老街位於往慈湖的路上,大溪是個風景秀麗的地方,最有名的就是「大溪豆乾」,據說是因為大溪這裡德水質好,所以做出來的豆乾風味十足,大溪老街假日遊客也很多,通常我都是去百吉林蔭步道走一圈再來這兒買點豆乾回家當中飯吃,這裡的月光餅也算是個名產,當然「巴洛克」式的建築群也是個景點,從這裡走北部橫貫公路去到慈湖大約20分鐘車程,北部橫貫公路我先前已經介紹過,沿路景點很多,有興趣的網友可以研究一下,安排旅遊。
, @* {/ c* Z/ i( L. Z" G+ Q
tn_DSCF5955.jpg
tn_DSCF5958.JPG
tn_DSCF5962.JPG
tn_DSCF5963.JPG
tn_DSCF5964.JPG
tn_DSCF5965.JPG
tn_DSCF5974.JPG
tn_DSCF5976.JPG
tn_DSCF5977.JPG
tn_DSCF5978.JPG
tn_DSCF5979.JPG
tn_DSCF5983.jpg
tn_DSCF5547.JPG
tn_DSCF5548.JPG
tn_DSCF5549.JPG
tn_DSCF5550.JPG
tn_DSCF6503.JPG
tn_DSCF6504.JPG
tn_DSCF6505.JPG
tn_DSCF6506.JPG
tn_DSCF6507.JPG
tn_DSCF6508.JPG
tn_DSCF6509.JPG
tn_DSCF6510.JPG
tn_DSCF6511.JPG
tn_DSCF6512.JPG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3-6-20 19: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才有老街的味道!喜欢!!!
发表于 2013-6-20 19: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组建筑还有些特色
发表于 2013-6-20 20: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越看感觉与厦门,东南亚那些华人聚居的地方越像,尤其是那些骑楼,透着一股安逸,闲适。想必都是最早下南洋的华侨们衣锦还乡后,将中西合璧的建筑模式也带了回来。
发表于 2013-6-20 20: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仔细看看,其实是汇聚了南洋,中式,日式的建筑风格。好像是放大了的鼓浪屿。
 楼主| 发表于 2013-6-20 22: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片 发表于 2013-6-20 19:06 7 K0 G# N/ @7 A. P+ g# S
这才有老街的味道!喜欢!!!

) h% Q  T: `1 m- M- F% d老街構成的二個重點,老建築,老飲食,這才有老街的味道,但是老飲食難尋,老建築沒有適當的法令保護,也不容易存在呀!
 楼主| 发表于 2013-6-20 22: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liupukang 发表于 2013-6-20 19:13   q! B  t* E! ^0 E" d" n$ S" a( e$ C
这组建筑还有些特色
( B  R; e2 e% _2 R* }' R4 ]
巴洛克的建築,中國大陸哈爾濱市的道外區也有,從網路上看到的,大溪老街這些巴洛克建築,都只是「虛有其表」,有外觀,沒內涵,騙騙人而已啦!
 楼主| 发表于 2013-6-20 22: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城胡同 发表于 2013-6-20 20:18   B* a) c% p. Z: b1 [: E  v
越看感觉与厦门,东南亚那些华人聚居的地方越像,尤其是那些骑楼,透着一股安逸,闲适。想必都是最早下南洋 ...

( L# c! E, u6 b1 g. L1 @, h% K您的說法有點根據,早期台灣移民都是大陸東南沿海的居民,也有從台灣、香港下南洋奮鬥有成,衣錦還鄉的富商華僑,他們衣錦榮歸之後,大興土木,也有人就在台灣從事商業活動,也把南洋一帶的建築風格融入了本地的建築,於是產生了這些建築群。
 楼主| 发表于 2013-6-20 22: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城胡同 发表于 2013-6-20 20:20 7 |# h, y0 I; u3 N0 q0 o
再仔细看看,其实是汇聚了南洋,中式,日式的建筑风格。好像是放大了的鼓浪屿。

6 W: P7 w) f& s+ `5 ]  S6 f您觀察仔細,見識豐富,要得!
发表于 2013-6-20 23: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hwar4073 发表于 2013-6-20 22:24 6 ]3 e. r% Z  ^7 I4 u9 T" n
老街構成的二個重點,老建築,老飲食,這才有老街的味道,但是老飲食難尋,老建築沒有適當的法令保護,也 ...
9 b% b$ h# O4 r
台湾有麻豆腐吗?
 楼主| 发表于 2013-6-20 23:46:3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片 发表于 2013-6-20 23:05
" c& M9 @. W6 Y& A4 ~台湾有麻豆腐吗?
. d9 r1 x' P. Z& H9 W7 u
麻豆腐?麻婆豆腐?您得先解釋「麻豆腐」或是形容「麻豆腐」長甚麼樣,或是甚麼菜餚之類的,否則我還真沒法回答您的問題!
发表于 2013-6-21 08: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是都没听说过!
# H" l5 S$ R# ~! H$ o
# x8 g* h, H! t  H6 c2 A麻豆腐是
北京的特产,他处皆无。此物出自旧京的粉房。粉房原来是出产粉皮淀粉的地方,把豆子放在石磨上一碾,随碾随加水,同时这豆子就分成了三种东西。顶细的成了豆浆,是正品,用来做淀粉;顶稀的成了汁儿,即是豆汁;中间一层稠糊凝滞的暗绿色粉浆,装人布袋加热一煮,滤去水份,就是麻豆腐。
+ h% p$ B# P; T; X, E$ O' m) f" q3 P# b0 z4 l
制作方法$ Y( ?. Z# ?- \5 j! P% }  H9 m& B1 L. k

8 Q1 @8 p- i1 {9 U+ e4 L/ M+ \, H/ ]正宗的麻豆腐应该有四种必备的原料——雪里蕻、羊尾油、黄豆酱、青韭。炒麻豆腐,加一些雪里蕻是为了让炒出的麻豆腐有筋骨,用切成丁的羊尾油炒,会更香,盛一勺炒好的麻豆腐放到嘴里,吃到羊尾油时会咬出一股油来。过去人们喜欢在吃面的时候拌上一勺麻豆腐,为了提它的咸味,炒麻豆腐时要加勺黄豆酱。炒得之后,用勺子在麻豆腐中间打个窝,中间加入炸好的辣椒油,周围则要撒上青韭。青韭很细,葱芯绿,这种韭菜特别提味,用刀一切满屋子都会飘着韭菜的香气。但青韭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没有青韭时也可以用一种紫色根的叫“野鸡脖”的韭菜代替。
7 I8 m3 @' t7 B' T% a! v" a1 _
1b4c510fd9f9d72a7ffb153ed42a2834349bbb71.jpg
发表于 2013-6-21 08: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hwar4073 发表于 2013-6-20 23:46 / U0 W) I* `4 a. s9 O, X
麻豆腐?麻婆豆腐?您得先解釋「麻豆腐」或是形容「麻豆腐」長甚麼樣,或是甚麼菜餚之類的,否則我還真沒 ...
& Y" u1 }8 H1 ]" O; o
话说麻豆腐是北京名小吃,不过此物与豆汁一样专属北京人,外地人无福享受。外地人都说麻豆腐看了要命、豆汁尝了要命,但是对纯北京人来说是妙不可言。您最好别尝。
 楼主| 发表于 2013-6-21 10: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片 发表于 2013-6-21 08:33
$ K" R' r6 B* P! `" G, S: H看来是都没听说过!9 j$ O( t: v- N7 m/ ^+ K0 [- W

7 |4 e: ^( z4 I* i# C麻豆腐是北京的特产,他处皆无。此物出自旧京的粉房。粉房原来是出产粉皮淀粉的地方, ...
0 N: x/ K4 X) j! S  Q) e# q
感謝老片網友的詳細解說。看過有關豆汁兒的文章,是製作粉條的下腳料,所以製作粉條的下腳料同時產生了二種北京人特有的飲食文化:麻豆腐與豆汁兒。麻豆腐與豆汁兒是否都有外省人說的特殊「餿」味兒?所以外地來的人比較不能接受?
 楼主| 发表于 2013-6-21 10: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宿城小雪 发表于 2013-6-21 08:43 : k; i; X/ t( T* z! Y6 k) ^
话说麻豆腐是北京名小吃,不过此物与豆汁一样专属北京人,外地人无福享受。外地人都说麻豆腐看了要命、豆 ...
* R, H1 @4 \# [* q4 V/ _
我得告訴您,台灣還真沒有麻豆腐。台灣也製作豆漿、豆腐之類的豆製品,不過大多是使用黃豆,製作過程中同樣也會產生豆汁兒與豆渣這二種玩意兒,只是沒有拿來食用,而是當作飼料。我倒是不了解黃豆與綠豆所產生的豆汁兒與豆渣味道是否相同,總之那是北京特有的飲食文化,外地人是無福消受的。有機會去北京我還非得去嘗嘗這兩樣特殊的飲食,只是嘗嘗,不是大嚼,起碼要試試味道,新鮮嘛!
发表于 2013-6-21 10: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hwar4073 发表于 2013-6-21 10:34 / f1 z& x4 L0 v' l( `( w! b
我得告訴您,台灣還真沒有麻豆腐。台灣也製作豆漿、豆腐之類的豆製品,不過大多是使用黃豆,製作過程中同 ...
- z/ O8 I3 _7 `) f8 W
当年跟随蒋先生走的没有北京人?
发表于 2013-6-21 10: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hwar4073 发表于 2013-6-21 10:34 * _- j& E1 }* y9 u  f
我得告訴您,台灣還真沒有麻豆腐。台灣也製作豆漿、豆腐之類的豆製品,不過大多是使用黃豆,製作過程中同 ...
5 |$ h, B' {  l4 r3 J6 w
您还是尝豆汁吧,尝过之后,在您以后很多很多年生活里,只要困倦了,想想豆汁的味道,就会打一个冷战清醒起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1 11: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宿城小雪 发表于 2013-6-21 10:58
+ ^/ m' w6 Y+ s  F: p4 u您还是尝豆汁吧,尝过之后,在您以后很多很多年生活里,只要困倦了,想想豆汁的味道,就会打一个冷战清醒 ...
4 E. {; F: u$ _5 ?4 d
這麼誇張,我還得買一些帶回台灣,小孩子晚上讀書打瞌睡,喝一碗,精神振奮到天明。這愈講愈撩撥我躍躍欲試的想法,您還真是北京飲食文化的超級推銷員!
 楼主| 发表于 2013-6-21 12: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片 发表于 2013-6-21 10:48
- \; s$ i. h6 h当年跟随蒋先生走的没有北京人?

; A2 `. k- q$ k( S6 O絕對有北京人,只是找不到地方喝豆汁兒,吃麻豆腐,在家又沒法自個兒做,因為是北京的特有飲食文化,恐怕這些人早就忍受不住,偷偷的利用管道回北京喝豆汁兒去了!{:soso_e133:}
发表于 2013-6-21 12: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14bd256e09b22dbb6d26128d.html

本帖最后由 老片 于 2013-6-21 12:23 编辑 / x2 f& X; b8 S! ~% ~
hwar4073 发表于 2013-6-21 12:08 9 R1 r0 A; U/ g* m: l9 }% }4 j
絕對有北京人,只是找不到地方喝豆汁兒,吃麻豆腐,在家又沒法自個兒做,因為是北京的特有飲食文化,恐怕 ...
1 ^) s+ j2 d  E7 @

, z+ Y: s# v8 y9 A2 K那不应该呀,这可不是能忍的!9 t9 B8 B' T" _" e" G7 O
+ T; |8 u6 T- N
也许您还没发现?
8 k4 {  w# W; l( W# I6 @
& Q  T" z4 n; D8 i+ y& A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14bd256e09b22dbb6d26128d.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3-6-21 12: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片 发表于 2013-6-21 12:19 $ Z* O. i% r8 m$ q9 b# s1 F
那不应该呀,这可不是能忍的!
4 E! ?/ e. J7 Y% a$ g
' Y$ t+ ]; ]$ m也许您还没发现?
9 f3 Q! e$ j& p6 L
我說老片網友啊,那時隨蔣先生來台灣的北京人是60年前的事情啦,既沒網路,也沒有熱心人士發文告知詳細的豆汁兒與麻豆腐做法,更沒有圖片上傳教您按圖製作,而且來台灣的北京人還不保證個個都會製作豆汁兒與麻豆腐,就算想吃,久而久之找不到來源就只有忍痛放棄了,再加上來到台灣的初期,物資缺乏,去哪兒找綠豆來製作呢?對北京來台灣的北京人來說,這也算是歷史悲劇呀!
发表于 2013-6-21 13: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片 于 2013-6-21 13:06 编辑 5 ~  q7 _8 l: s1 X$ [: c
hwar4073 发表于 2013-6-21 12:38
2 \2 v$ ?6 @+ L+ K: h! ^5 I- Z$ z5 w我說老片網友啊,那時隨蔣先生來台灣的北京人是60年前的事情啦,既沒網路,也沒有熱心人士發文告知詳細的 ...

  j% }7 V0 ]- @/ j$ o% b( Z* T. x0 A- F. w' m+ _
有道理!
7 d  K+ d. |1 v, }  `* O. B' U: G0 X) a  q- h  i" j, s
原标题:台湾人看大陆:豆汁 愈酸、愈臭、愈是叫人怀念+ h9 D. k& X& ]0 H
中新网3月6日电 台湾《旺报》6日刊载台湾宜兰县詹惟钧文章,被大陆称为是“北京可乐”的豆汁,清热、开胃、健脾、去毒,当他在台湾喝着豆浆时,竟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它,愈酸,愈臭,愈是叫人怀念呀。
/ U/ e2 V1 I$ t9 k( F全文摘编如下:$ i! K9 A$ `. V' L  v; q; f. Q% Y
北京地道的美食非常多,老北京无论吃什么早餐,总爱喝上一碗豆汁,喝豆汁时常搭配焦圈、辣咸菜丝、马蹄烧饼,就像台湾人吃烧饼、油条、蛋饼配豆浆一样。
) e8 ]' ?& r2 M& f1 E$ x7 e( c% }豆汁还被大陆称为是“北京可乐”,不过豆汁的味道跟可乐差别很大,豆汁其实是绿豆淀粉发酵的,色泽灰绿,会散发出一种臭酸的气味,风味独特。是不是北京人,看他喝一碗豆汁就知道,如果一口气把整碗豆汁喝了,还会边微笑称赞的,证明他是北京人;如果还没喝完就吐的,就说明他肯定不是老北京。6 d, J( v$ O1 W
当地导游曾说过一句歇后语:“北京老太太喝豆汁──好喜(稀)”,喝豆汁喝到会欢喜的,大概多属北京人,至少也是北方人居多。
3 x+ T% a$ Z0 v6 c+ |5 [1 A饮豆汁可清热、开胃、健脾、去毒,可是在我的眼里,这豆汁就好比酸掉的绿豆汤,这豆汁的酸味让我们台胞觉得难以下咽,于是有人想要放糖进去,但老北京总一再强调喝豆汁没人加糖的,又不是喝咖啡,于是我只好捏着鼻子入口,不过这看起来非常没礼貌。+ Q3 r$ H# A( p" F' L& Q
可是当地人却非常享受那豆汁的味道,甚至有人不可一日无豆汁,据传豆汁是满人(旗人)传入的,过去是满族低下阶层的饮料,现在无论贫富,北京闹区街头到处都可以喝到豆汁。* y/ {! w% z  K% {! D
现在,有时当我在台湾喝着豆浆时,竟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北京豆汁,愈酸,愈臭,愈是叫人怀念呀。
* P: h/ P/ M7 y7 T* k9 t5 R5 `5 I
 楼主| 发表于 2013-6-21 14: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片 发表于 2013-6-21 13:01 ' a* Z+ l- `: K6 R0 x* U: }
有道理!6 o& P4 S9 f+ [: @# u

4 |! J& k5 @7 v" g/ c2 W' k7 s原标题:台湾人看大陆:豆汁 愈酸、愈臭、愈是叫人怀念

1 S6 E9 B( a6 h9 C2 P$ M& U所以還是有台灣人最後也接受了豆汁兒的味道,豆汁兒就好比「酸掉的綠豆湯」,這樣的形容就比較容易想像豆汁兒大約是啥味道了,現在我在喝東北的鮮五味子煮水,煮出來是鮮紅色汁液,味道也是酸,但是我慢慢喝習慣了,也就不覺得這麼酸了,照這樣子看來,喝豆汁兒大致上應該沒有多大問題,老片網友您提供的豆汁與麻豆腐製作教學說明,我已經保存在電腦裡,哪天有勇氣了,按圖製作嘗嘗味道。
发表于 2013-6-21 18: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hwar4073 发表于 2013-6-21 14:00 % G" F& d! N/ l% D( K
所以還是有台灣人最後也接受了豆汁兒的味道,豆汁兒就好比「酸掉的綠豆湯」,這樣的形容就比較容易想像豆 ...
, f% ?/ q; t& f! l% i
不要被舆论所潜移默化,如果意识里就有抵触就不好办了!
5 u% O5 ^! h4 c3 _8 d9 g% k
9 Y! B: U9 {9 E$ ?/ `$ E1 h( o0 l豆汁一定要和焦圈,咸菜丝一起慢慢品!
 楼主| 发表于 2013-6-21 18: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片 发表于 2013-6-21 18:04 ; a' v" H1 f" S( h
不要被舆论所潜移默化,如果意识里就有抵触就不好办了!
5 R7 r2 L3 L; B; Q8 g) q6 j( ]% }' `
豆汁一定要和焦圈,咸菜丝一起慢慢品!

; [( \7 [- W+ ]6 l( h' O0 }2 d6 v先強化自己的信心,潛意識先不要有牴觸的觀念,換句話說就是不要有「先入為主」豆汁兒不好喝的觀念,就當是平常喝豆漿那樣輕鬆自在,這樣就會比較容易接受。謝謝老片網友給我的心理建設。
发表于 2013-6-22 00: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溪豆干不错。我很喜欢吃。在大溪有吃。
 楼主| 发表于 2013-6-22 02: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MLHG 发表于 2013-6-22 00:01 2 c4 X, ?' b- v) k: i
大溪豆干不错。我很喜欢吃。在大溪有吃。

( @0 I( N" d6 ~/ x8 W" p: ^4 C8 I大溪豆乾還真不錯吃,我超愛吃豆乾,每次去都點一大盤,吃得不亦樂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1 14:46 , Processed in 1.19219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